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你的「拖延症」,可能正在拯救你

你的「拖延症」,可能正在拯救你




作者:艾霖 | 來源:夢徑









從小我們就被教導,回家後要趕緊寫作業,不要拖到最後一刻才去做。




還記得讀書時候的我,對自己有很嚴格的時間控制。如果是自己複習考試的時候,每天早上我就會給自己做好目標,精細到「幾個小時裡面要完成什麼任務」、「吃飯多少收時間」、「什麼時候出去散步或者聽音樂」。



可是往往「天不遂人願」,經常到天黑了時鐘快走到夜裡的時候,才會發現時間早已經被自己「磨蹭」完了,該沒看的書看是沒看。我對此會十分惱怒,但也對「拖延症」好像也是無可奈何。這種事情在學生時代一遍又一遍地上演。




可是無論多少愧疚,我也從來沒有仔細從另一個角度好好審視一下「拖延症」這個人類共同的敵人。




直到前幾天,我看到有作家分享一位博士生的一個不同尋常的觀點:



拖延症可能有利於創新。










去年到義大利的旅行,我發現一個好玩的共性:那些名留青史的藝術家經常是花了幾十年的時候,斷斷續續地才最終完成創作。




他們是懶嗎?他們很勤勉。他們中途確實靈感嗎?是,也不是。但是正是因為這些走走停停,讓他們登上了藝術領域無人能夠逾越的高峰。




雷奧納多·達芬奇是一個被精通多門交叉領域技術的奇才,他在繪畫、音樂、建築、數學、幾何學、解剖學、生理學、動物學等等領域都有顯著的成就。很多史書說傳世之作《蒙娜麗莎》是他四年內完成的,但更有人指出,達芬奇從1503年開始創作這幅畫,直到1519年去世前夕才把這幅畫完成。他一生完成的作品並不多,但件件都是經典。



有人問,在創作《蒙娜麗莎》的15年裡面,他到底在幹嘛?創作效率也太低了吧?實際上,他花了很多時間在光學實驗和其他看起來「不務正業」的研究上。




歷史學William Pannapaker指出:




達芬奇對光線如何照射球體的研究,對他的作品《蒙娜麗莎》有這不可估量的影響。他在光學上花費的時間可能會推遲完成一幅作品的完成,但是他最終取得的成績卻來源於這些實驗。只有深深沉迷於現代生活、狂熱追求效率的人才會認為他這樣做是在浪費時間。但是這些任務和他內心浩瀚的宇宙比起來,簡直是微不足道















在古埃及里,人們用兩種不同的動詞表示「拖延」:一個是懶惰,另一個意思卻是等待時機。





亞伯拉罕·林肯的《獨立宣言》,也直接印證了「拖延」的好處。他直到演講前一天,還只完成了稿件一半的準備工作。但最終他的演講,如吶喊般向世人舉起旗幟,宣告美國人民的普世價值以及立國之本。他的秘書披露:「林肯平時有一個習慣,經常會花很長的時間醞釀自己的想法。在此期間,演講的觀點、論證以及句型逐漸成型,由此他才會落筆。」




曾經有人做過一個實驗:



他讓一組大學生寫商業計劃書,去設計一片大學校園空地的使用。那些立刻動筆就寫出來的人,他們提出的想法基本比較傳統。而那些先去玩遊戲的人群,卻設計出來了更多新穎的經營理念。實驗結果顯示,不管打遊戲還是休息,都不是提升創造力的原因。因為當人們在不知道任務之前就打遊戲時,他們提出的觀點並沒有多少創新。




1927年,俄羅斯心理學家Bluma Zeigarnik指出:「相比於已經處理完成的事情,人們對於尚未處理完成的事情會更加印象深刻。一旦任務完成,我們就不再考慮這件事情了。但當它被中斷,或者未完成的時候,它在人們的腦海里仍會保持活躍。」




這裡的拖延,指的是「克制衝動,避免做出過早的回應」的方式

。所以,「有利的拖延」的前提,不是毫無目的和規劃,而是需要在人們的腦海里有一個任務。

這種方式可以讓人們花更多的時間、考慮出更多的方式去實現它。在此基礎上的故意拖延,會迸發出更多的可能性,併產生創意。














如今,不再敢強迫自己我寫文章,因為我實在不是「壓力型選手」。我試過給自己規定「X天必須寫出一篇文章」,但是結果是寫出來的文章慘不忍睹。這種為了寫文章而寫文章這種方式,對我來說一點都不適合。以至於有段時間寫出來的東西都是千篇一律,捲入了奇怪的漩渦。




連自己都無法說服自己的文章,我連發出來的勇氣都沒有。我也可以看到為了追求數量結果而草草發出來的文章,閱讀量都很差。我很崇拜那些每天可以有更新的原創公眾號作者,但是他們很多人普遍反映「自己的大腦被漸漸掏空」一樣不知道寫什麼。




於是到後來,我徹底給自己放鬆。大概保持一周一篇的更新,有了靈感之後也不忙於寫。我現在養成了隨時把靈感記錄下來的習慣,看到一個感覺有意思的主題,不管是好是壞,都記在手機的note裡面。打開我的note,裡面大概有50個主題。




有了想法後,我不忙於落筆。我先記下已有的幾個論證,然後就撒腿去做別的事情了。看書的看書,工作的工作,創業的創業,遊玩的遊玩。但是往往如此,在不經意間,美劇裡面的鏡頭、公司同事間的對話、群里的據理力爭,甚至是逛街時人們的一個細小的舉動,都隨時可以成為我筆下的故事。慢慢地,故事飽滿起來後,想法噴射而出。




於是,落筆真的可以猶如流水。




有了任務在腦中徘徊時,反而會使人對周圍的環境更加敏感,看事物更加尖銳。












隨著中國創業時代的到來,遍地都是創業的火花,紅紅火火,一片歡騰的景象。




這個時代講究「先發制人」:第一個做VR,第一個申請AI專利,第一個把競品做到上市。市場競爭的巨大壓力下,很多創業公司都爭著推出新的產品,或者新的服務,以求更早地上移學習曲線,從而佔據主要市場空間,爭取在某個行業裡面做到壟斷。




可是,正如很多投資人反覆強調:

創業過程中,不是勤奮、也不是資源決定了成敗。42%的情況下,「時機」才為未來決出勝負





有數據顯示:最先開發出產品的公司,失敗率達到47%。而後勁型公司,失敗率僅為8%。開拓型的公司很可能會奪取很大的市場份額,但是最終成活的概率相比較更低。




當第一個進入市場的公司打響第一炮的時候,便是第一股試水深淺的力量。他們小心翼翼地探索市場的不確定,和僵化的顧客思想以及消費習慣碰撞,對產品的不斷誤讀和嘗試改進。這些開拓者的勇氣讓人敬佩,也有很多公司成功了創造了新的市場。




然而這時候,其他瞄準這個市場的公司,卻也可能因為開拓者而多了靈活性。他們站在一旁仔細地觀察你犯的所有錯誤並加以分析,從而推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式來讓顧客獲得更好的用戶體驗。




PaulThiel在他的《從0到1》裡面說到:「如果之後進入的人會趕上你並把你打敗,那做第一個進入的人不會給你帶來任何好處。」




我在這裡並不是鼓吹不要做第一個創新者,但是如果僅僅因為想擊敗對手而匆匆忙忙讓產品上線,實在不是一個明智之舉。




「搶佔第一是一種手段,並不是目的。」







如今,很多負面的關鍵詞不斷地被公眾提起,比如「焦慮」、比如「浮躁」。好像越來越少的人願意用幾年寫一本書、用10000個小時去學一門技能,甚至是用一輩子去經營一段婚姻。




一年巴不得出好幾本書,也不在意書到底有沒有人看,說出去多光鮮亮麗啊;不停在不同的公司里跳槽,一個公司能幹3個月算是長的了,也不管很多公司都有「連續3份工作沒做滿8個月的不招」的潛規則;面對眼前的人生伴侶,好像再也沒有激情去守護,剩下的只有柴米油鹽和沒玩沒了的抱怨,一個不滿意就轉頭離婚,反正娛樂圈的明星都這樣嘛。




十年畫一幅畫?二十年做一個企業?開玩笑吧?那些一輩子只守著一種技藝的手藝人,那些曾經辛苦操勞一輩子才能打下一個商業帝國的人,好像都走進了故事裡。




「聰明的人」越來越多,「慢慢啃」的人越來越少。




所以由之而來的是對「匠心」的推崇,對匠人的追尋,對「細水長流」的肯定。人們盼望一種回歸內心的不疾不徐,一種可以重新衝破焦躁的柔軟的力量。




平庸的人才會只看重數量,有遠見的人從來都是只抓住質量不放。




著名的棉花糖實驗里,那些能夠剋制住立刻吃糖衝動、從而得到兩塊糖的孩子,都在最終在各個領域更加成功。




所以我這裡說的「拖拉」,其實是一種自律。




這種自律,讓人有意識地選擇「拖延」、抵制住儘早完成任務的衝動。於是,需要將一個任務或者想法在腦袋裡如影隨形,虎視眈眈地觀測外部事物又隨時待發。它會讓人衝破更多自己原有的想法,從各種觀察、交談以及經驗里不斷學習。這會使人明白,自己不應該身陷於自己狹隘的視野里,不應該僵化在同一種傳統的思維里,而更應該洞察外面的大千世界。




早起的鳥人有蟲吃,早起的鳥兒也可以會被吃。




就如馬克吐溫說:




「後天能做的事,別趕著明天做了」。




或許有點道理。




作者簡介:


艾霖,美國商學院畢業,常駐洛杉磯。在上市公司做運營管理,同時參與好萊塢影視互聯網創業。Linkedin專欄作者,終極夢想是旅行作家。想在30歲前美美地看遍世界。公眾號ID:夢徑(mengjingDK)




本文由好報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公號轉載請直接聯繫授權方。





一生那麼短,


為何碌碌度過




好報



做自己的生活大師!


長按二維碼關注


↓↓↓↓↓↓







推薦閱讀:


買一瓶好蜂蜜為什麼那麼難?為了打破這個魔咒,他用4年幹了一件事……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報 的精彩文章:

你可以不經營公司,但不能不經營自己。
你說的話為什麼沒有信服力???
好報30天畫畫群第10期喊你來報名
好報30天寫作群第15期喊你報名啦!
水逆式思維:別急著解決問題,讓我們放鬆一下先?

TAG:好報 |

您可能感興趣

你以為救了動物,但可能正在殺死它們
久坐的危害有可怕?你可能還未真正了解
以為自己能救動物?其實,你可能正在殺死它們
你的時間觀,可能正在殺死你
選擇困難的你,可能需要我的幫助
這些圖片可能會讓你的「強迫症」又犯了,希望你別太抓狂
不是嚇唬你!你的跑前熱身可能都是在浪費時間
自己親手作死了愛情,現在又想挽回,可能嗎?
你以為你越來越「丑」?其實不然,你可能是得這個病了
姐妹們,盡量避免做這4件「傻事」,你的卵巢可能會「感激」你
我們怕癌症,但癌症也怕「它」!這些「抗癌」食品,你可能也有吃過!
這樣的茄子切記不能吃,傷身還可能「中毒」,你可能不知道!
你可能還不知道,原來我們的護腕都戴錯了?
伸一隻援手,你可能給他的是一輩子都能挺起來的脊樑
我多想再抱抱你,可是再沒可能
「沒可能的,這輩子都沒可能的!」
必要時,鑽地導彈能被用來打航母嗎?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
肝癌最怕的3件事,你做到了它可能不來找你!你能做到么?
懷孕後需要休息還是繼續上班?可能你不清楚這些,過來人給你經驗
我玩手機停不下來是我的錯嗎?可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