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首談 循序精思,篤遵師教:對道教經典研讀的幾點思考

首談 循序精思,篤遵師教:對道教經典研讀的幾點思考

23


星期日


2017年4月


道教是一個各道派的總和體,對同一部經典,不同派別的祖師真人也許會有不同的闡發與論述,這本身就是大道涵蓋萬物之體現,故在研讀經典及其註疏時,必須以某一派思想為立論之主線,遵其教法。


世界讀書日

文/解人頤


歷來談研讀經典方法的文章很多,其中也不乏關於如何研讀道教經典的,但站在道教本位來談道教經典研讀的文章卻很少,在前者的影響下,使得許多道教信徒在閱讀道教經典時慣常以一種學術批評的眼光來閱讀道教經典,研究道教經典,甚至批判道教經典,而非從信仰的角度出發,從中體會天尊的教示,祖師的叮嚀,將研讀經典作為增進自己信仰的一個階梯。有時甚至會出現,讀之愈多,信之愈少的情況,站在本教的立場上而言,這無疑是不正常的。


道教經典自老子五千言以來,歷代蒙天尊降示或祖師得神授編集的經典,時有所出,自雲笈七籤以來,踵事增華,有明一代集結正統道藏,後又繼之以續道藏,再繼之以藏外道書,道教之典籍,可謂浩如煙海,使人每有望洋興嘆之感,亦如滿盤珠玉擺設目前,卻一時不知下手之處。這種指點他人讀書的文章,本不應隨意置喙,但愚者千慮,或有一得,故而今日不揣簡陋,聊作一篇小文,從研讀心態與具體方法兩方面加以闡述,用以拋磚引玉。

首談 循序精思,篤遵師教:對道教經典研讀的幾點思考



讀道教經典也應有此種「溫情與敬意」(資料圖)


溫情敬畏,篤實沉潛


道教經書,為天尊口授,真人筆錄以種種因緣流行於世,故在閱讀經典之時,先須存一個敬字,古人認為「蓄道德而後能文章」,「敬」正是一種道德修養上的要求,更是一種謹慎的態度,黃勉齋說:「致知不以敬,則昏惑紛擾,無以察義理之歸。躬行不以敬,則怠惰放肆,無以致義理之實。」在研讀中,具有「敬」的精神狀態,就能面對經典,保持清明的智性,從而有助於發現其中的真意。否則,就容易掉以輕心,信口開河,將經典淪為口頭談資或臧否之材料,終不得其意。而這敬畏二字還有第二層意思,錢穆先生在《國史大綱》序言曾經提出所謂「溫情與敬意」錢先生說:「對其本國已往歷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以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有一種溫情與敬意,至少不會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抱一種偏激的虛無主義,亦至少不會感到現在我們是站在已往歷史最高之頂點,而將我們當身種種罪惡與弱點,一切諉卸於古人」。我想研讀道教經典也應有此種「溫情與敬意」,對古人甚至祖師應當體會其生平行誼中所蘊含之大義,而非以現在的眼光去隨意評價,甚至批評,試問作為一名道教徒,如果連自己的祖師或神明,都可以隨意臧否高低,甚至冠以惡名,如此狂悖之行,於普通倫理之家庭都不容,如今卻在道教界內屢見不鮮,實為可嘆。

首談 循序精思,篤遵師教:對道教經典研讀的幾點思考


我們必須先低下頭,沉下心(資料圖)


而篤實一詞,用我先生的話來說即「聰明人要下笨工夫」,道經之中義理豐富,一字一句皆蘊度人之機,古人謂道德經「一字三玄妙」,誠不我欺也,故能有因緣和機會接觸到道教經典,皆是多生善德福報所致,而研讀道經,更不能缺少了智慧。研讀道經的人,貴在有聰明而不恃聰明,貴在將天分與功力的結合。當其下功夫之時,外人只見其笨拙、遲鈍,殊不知聰明正在其中矣。在大道德智慧面前,我們必須先低下頭,沉下心,不以已心度聖心,不以己意度聖意,一字一句不放過,一議一論不輕發,先沉潛於其中,而不是急於得出什麼結論或找到什麼秘訣。否則以蠡測海,一葉障目,又如何能文字轉為道用,體會其中真正的含義呢。《道德經》中說大智若愚,庶幾近之。乃至於在儒門《朱子語類》卷二的《總論為學之方》,也曾再三強調這一篤實的重要性:「凡人便是生知之資,也須下困學、勉行底工夫,方得。」「大抵為學雖有聰明之資,必須做遲鈍工夫,始得」。

首談 循序精思,篤遵師教:對道教經典研讀的幾點思考



若不識路徑,則目迷五色,令人目炫而無所得。(資料圖)


知其門徑,循序而入


道教經典數量繁多,若不識路徑,則目迷五色,令人目炫而無所得。故研讀道經之初,必須先對道教經典的整體架構有全面的了解,考之道教經籍編撰史,自唐陸修靜祖師編纂《三洞經書》,孟法師編纂《玉緯七部經》開始,這二者分別確立了三洞和七部(就是三洞加上四輔)的道經分類體系。道教經典的分類與佛教不同,佛教是以內容來分,故成經律論三藏,而道教之分類,則相對複雜的多,我們知道,道教自創教以來,他的形態一直是各道派並存的狀態,大道化形,應對不同根器之信士,產生了不同的教派,至於各個道派的異同,這是一個複雜的理論與歷史問題,這裡暫不展開,從史實中可以看到,南北朝之前,道教各派一般是各行其是,只有到了南朝初的劉宋,才有人試圖將各派的典籍整合匯聚起來,在這一的觀念的指導下,最終確立了三洞四輔這一道教經典分類法。當然道經除了三洞四輔分類之外,還有十二部分類法,以及《雲笈七籤》所創立的分類法。而《道藏》是目前道教最完整及規範的道教經典的總集,故在此依舊以《道藏》為例來闡述。


所謂「三洞」,洞字有兩個含義,第一是通,指的是三類經書都是通往成仙之路。第二是同,即三類經書所代表的三個道派都屬於同一個道教。三洞分別是代表上清派的洞真部,代表靈寶派的洞玄部,代表三皇派的洞神部。三者之間既是調和關係,也有等級差序,代表上清的洞真部最高,代表靈寶的洞玄部次之,代表三皇派的洞神再次之。這三派基本流行於當時的江南一帶,並不能代表全國區域內的所有主要道派,因而到了南北朝後期,南梁的孟法師在編纂《玉緯七部經》時又設計出了「四輔」這種道經體系。四輔分別是代表太平道的太平部,收錄外丹經的太清部,收錄道家和諸子百家思想著作的太玄部,和最後代表天師道的正一部。關於三洞四輔之間的關係,歷來解說很多,互分高下,其實道教之中沒有哪一派必然高於其他一切道派,而是針對不同的人,選擇適合自己的修習派別即為最佳。因病與葯,方能藥到病除。所以我們在研讀道教經典之時,先要了解其中的大致分類與內容,這樣才能選擇於自己最為契合的經典來研讀,事半功倍。

首談 循序精思,篤遵師教:對道教經典研讀的幾點思考


(資料圖)


要了解道藏的大致內容,大多數人無法也沒有必要通讀道藏,我們可以藉助道藏文獻學著作,來了解其中的大要。關於道藏文獻目錄學的研究,民國學者劉師培寫了《讀道藏記》,四川劉咸炘寫了《道教征略》,以及陳國符先生寫的巨著《道藏源流考》,開啟了道藏文獻研究的先河,之後陸陸續續有許多專家學者寫了相關的論著及論文,如朱越利的《道藏分類解題》、《道經總論》、任繼愈主編的《道藏提要》、潘雨庭所著的《道藏書目提要》等書籍。而在國際上最著名的莫過於著名漢學家施舟人所編撰的《道藏通考》,施舟人教授是當代西方道教研究的重要人物。《道藏通考》經歷了30多年的前期籌備,1976年開始撰寫,1993年在西方出版,作者有29個人,其中24個是歐洲人。這部《通考》的篇幅比上列任何一種都要大,目前國內正在翻譯,希望能早日完成,與大家見面。而以我個人意見來看,目前行世的這些書籍中以朱越利的《道經總論》、陳國符的《道藏源流考》以及潘雨庭所著之《道藏書目提要》最為適合。朱著是一專章的形式,將道經的產生,分類,目錄,編撰以淺近的語言論述,適合初學而陳著將道藏源流敘說分明,條分縷析,考證三洞四輔經的淵源和傳授,精當準確,但在內容上偏重外丹黃白之術,這當然與陳先生本身是化學家的緣故密不可分。故在內容我們又可以以潘雨庭的《道藏書目提要》加以補充,潘雨庭先生是以一人之力,獨立撰寫道藏提要,用功非常之深,且本身學殖深厚,在撰寫提要時,能夠將不同的經典融匯貫通,使人們可以發現經典與經典之間的聯繫與影響過程,而不是割裂的,獨立的看待每一部經典個體。這是其過人之處,也是我們要了解道教整體的一個非常好的資料。故以我個人淺見,向大家推薦這三部書作為入門。

首談 循序精思,篤遵師教:對道教經典研讀的幾點思考



這本身就是大道涵蓋萬物之體現(資料圖)


研讀原典,遵從師法


在對道教經典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之後,我們則可以選擇道藏之中一些重要的典籍如《老子河上公注》、《老子想爾注》、《太平經》、《度人經》、《大洞真經》、《黃庭經》等等,自己志趣相投或有特別喜樂的經典加以研讀,現在許多人研讀經典,不喜讀原典,而喜歡直接熱衷於使用別人編好的資料,甚至熱衷於利用他人研究著作。如此期望取得速成之功,但實際情況卻是看人數寶,於己無補。這就好比做菜,光看菜譜,永遠學不會做菜。真正的廚師必然從原料的選擇開始,去粗取精,整理安排,才能做出一道道上品的菜肴。


而在研讀道經原典的時候,可以參考歷代祖師真人對經典所作的註解。在這些註解之中,祖師往往將原書內不易察覺或隱晦的奧義,加以闡發點明,使我們得以真正了解經典的含義。而此時有一個問題,必須注意,上文中我們已經說了,道教是一個各道派的總和體,故而對同一部經典,不同派別的祖師真人也許會有不同的闡發與論述,這本身就是大道涵蓋萬物之體現,並非誰是誰非的問題,故在研讀經典及其註疏時,必須要以某一派思想為立論之主線,遵從其教法。而非駁雜互觀,以為通達博學,不然因自己的理解產生抵觸不同,反而不能獲得經典的真意。這就是道教修行之中師教重要性。故古有無師不度之言,研讀道教經典者,切莫忽視師教之重要。


以上即是我對研讀道教經典的一些思考,拉拉雜雜談了許多,只是一家之言,希望能對大家的研讀有所幫助,若能有益於一二人,則實為僥倖。(編輯:若木)


聲明

1.本文為騰訊道學獨家稿件,文/解人頤,騰訊道學專欄作者。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2.文章作者觀點與立場,不代表騰訊媒體的觀點與立場。


3.喜歡該類內容歡迎上微信關注「騰訊道學」微信公眾號!

首談 循序精思,篤遵師教:對道教經典研讀的幾點思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嘆生死無常,他寫下了堪稱志怪鼻祖的小說
這些道教供養中常出現的錯誤 你犯過嗎?
《四子真經》的作者分別是誰?
滄海拾遺——由祝由術引發的三點思考
秦皇漢武的尋仙活動對我們的啟發是什麼?

TAG:騰訊道學 |

您可能感興趣

道教與唐詩——經典道教詩賞析
經典解讀——淺析《刀疤》的敘事策略與人性思考
《金剛經》四句偈的開示及釋義《中論》的基本思想佛語經典禪語精選語錄
沒讀過上百本經典,談什麼獨立思考?
看《懷仁集王聖教序》此經典是如何鑄就的?
道教名人十句經典,道不盡的先哲智慧!
一句話點醒一生,《菜根譚》經典語錄新解,抱朴守拙,涉世之道
叛離、抗議與忠誠:一本經典思想著作的故事
國學經典——孔子的道德思想
早安經典人生哲理引人思考一段話
俞凌雄《領袖哲學思維》要點及其經典語錄精選
五首經典唐詩壓卷之作,你知道幾首?全知道的是文學達人
詞牌當中最經典的《長相思》,你會先想到哪一首詞?
從《教父》三畫面中窺探經典
張鐵志:叛離、抗議與忠誠,一本經典思想著作的故事
經典寺廟對聯,領略真正的大智慧
經典有哲理的句子,句句精闢,讓人深思!
不知道霍思燕是怎麼教孩子的!嗯哼節目中又曝金句,字字經典!
教練技術經典教材——《朗讀者》董卿VS胡歌
七句表達思念的經典詩詞,首首觸動你我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