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南懷瑾老師:寵辱誰能不動心

南懷瑾老師:寵辱誰能不動心



南懷瑾老師:寵辱誰能不動心



寵辱誰能不動心

本文摘錄自 《老子他說》


寵,是得意的總表相。辱,是失意的總代號。當一個人在成名、成功的時候,如非平素具有淡泊名利的真修養,一旦得意,便會欣喜若狂,喜極而泣,自然會有驚震心態,甚之,有所謂得意忘形者。


例如在前清的考試時代,民間相傳一則笑話,便是很好的說明。有一個老童生,每次考試不中,但年紀已經步入中年了。這一次正好與兒子同科應考。到了放榜的一天,兒子看榜回來,知道已經錄取,趕快回家報喜。他的父親正好關在房裡洗澡。兒子敲門大叫說:爸爸,我已考取第幾名了!老子在房裡一聽,便大聲呵斥說:考取一個秀才,算得了什麼,這樣沉不住氣,大聲小叫!兒子一聽,嚇得不敢大叫,便輕輕地說:爸爸,你也是第幾名考取了!老子一聽,便打開房門,一衝而出,大聲呵斥說:你為什麼不先說。他忘了自己光著身子,連衣褲都還沒穿上呢!這便是「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的一個寫照。


「受寵若驚」,大家都有很多的經驗,只是大小經歷太多了,好像便成為自然的現象。相反的一面,便是失意若驚。在若干年前,我住的一條街巷裡,隔鄰有一家,便是一個主管官員,逢年過節,大有門庭若市之慨。有一年秋天,聽說這家的主人,因事免職了,剛好接他位子的後任,便住在斜對門。到了中秋的時候,進出這條巷子送禮的人,照舊很多。有一天,前任主官的一個最小的孩子,站在門口玩耍,正好看到那些平時送禮來家的熟人,手提著東西,走向斜對門那邊去了。孩子天真無邪的好心,大聲叫著說:某伯伯,我們住在這裡,你走錯了!弄得客人好尷尬,只有向著孩子苦笑,招招手而已。有人看了很寒心,特來向我們說故事,感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我說,這是古今中外一例的世間相,何足為奇。

我們幼年的課外讀物《昔時賢文》,便有:「有酒有肉皆兄弟,患難何曾見一人?」「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不正是成年以後,勘破世俗常態的預告嗎?在一般人來說,那是勢利。其實,人與人的交往,人際事物的交流,勢利是其常態。純粹只講道義,不顧勢利,是非常的變態。物以稀為貴,此所以道義的絕對可貴了。


勢利之交,古人有一特稱,叫作「市道」之交。市道,等於商場上的生意買賣,只看是否有利可圖而已。在戰國的時候,趙國的名將廉頗,便有過「一貴一賤,交情乃見」的歷史經驗。如《史記》所載:


「廉頗之免長平歸也,失勢之時,故客盡去。及復用為將,客又復至。廉頗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見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勢,我則從君。君無勢,則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廉頗平常所豢養的賓客們的對話,一點都沒有錯。天下人與你廉大將軍的交往,本來就都為利害關係而來的。你有權勢,而且也養得起我們,我們就都來追隨你。你一失勢,當然就望望然而他去了。這是世態的當然道理,「君何見之晚也」,你怎麼到現在才知道,那未免太遲了一點吧!


有關人生的得意與失意,榮寵與羞辱之間的感受,古今中外,在官場,在商場,在情場,都如劇場一樣,是看得最明顯的地方。但從人生的實際經驗來講,誰又肯「知足常樂」而甘於淡泊呢!除非生而知之的聖哲如老子等輩。其次,在人際關係上,不因榮辱而保持道義的,諸葛亮曾有一則名言,可為人們學習修養的最好座右銘,如云:

勢利之交,難以經遠。士之相知,溫不增華,寒不改葉,貫四時而不衰,歷夷險而益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憨山大師:參禪六要
楊渡:在時間的長河中
文化思想:淺談少兒學古琴的意義
文化思想:德之不修,琴之不成
南懷瑾老師:《周易今注今譯》敘言「一」

TAG:傳承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南懷瑾老師:功夫不負有心人
是誰讓老師「心生魔障」?
南懷瑾老師:人情世故不可不知啊!
南懷瑾老師對朋友都很熱心腸
南懷瑾老師常懷感恩之心
寶寶幼兒園午睡,老師要求躺床上不要動,媽媽無奈心疼找老師理論
老師眼裡的好學生為啥都沒聯繫?說來心酸,老師未必都懂
南懷瑾老師講述:從「明心見性」到「長生不老」
南懷瑾老師:做好事非常難,要有智慧!
做老師,無愧於心
何炅老師無心之舉引來一場風波,網友網路暴力讓何炅老師承受不住
南懷瑾老師:注意!真正的「無我」絕不是空的!
南懷瑾老師:注意呀,好人也會「結黨營私」
南懷瑾老師: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陳都靈親自給劉憲華喂水,有誰注意到何炅的表情,網友:何老師應該想打人
「你身心疲憊,受盡委屈也不能放棄,因為你是老師啊!」
何炅被叫何老師,因為真的是北外老師!想不到陳好、徐靜蕾都是大學教授真厲害
南懷瑾老師教育不是管理,而是影響
老師傅說:這是男人越來越寵,善良賢淑,都不是好欺負的生肖女
南懷瑾老師:學會自己保佑自己,佛菩薩才會保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