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海軍節:核武器時代 為什麼還要搞航母
中國第一艘大陸航空母艦即將下水的消息,令軍迷歡騰,令國人振奮,令世人讚歎!
回溯歷史,我們發現,航空母艦有輝煌全盛的時代,也有遭冷遇的「黑暗時刻」。有人就問了一個很好的問題:在戰略轟炸機能夠在全球範圍內投放核炸彈,在洲際導彈能夠在洲際範圍投射核彈頭的當今時代,航空母艦還有什麼存在的必要呢?相傳赫魯曉夫就曾有名言,認為在核武器時代,航空母艦已是「海上的浮動棺材」。
真的是這樣嗎?事情恐怕沒那麼簡單。我們先給出一個明確的觀點,那就是,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發展航母,既來自於世界歷史的深刻啟迪,也有著最現實的客觀急需。
望洋不能興嘆:駛進深海是歷史的啟示
新中國成立以來,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一直是中國政府努力的目標。作為綜合國力象徵的航母,自然也在中國決策者的視野之內。然而,囿於經濟、技術等多種原因,作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的中國,竟遲遲未能擁有屬於自己的航空母艦,這不禁喚起了國人對航母的深深渴望。甚至一度曾有過號召全體中國人每人捐10塊錢,造出航空母艦的呼聲。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國人的航母情結。2012年9月,遼寧號航母入列中國海軍,中國航母終於起航。
遼寧號航母
其實,在古代,中國是一個航海業發達、海軍強大的國家。據考證,古代中國的造船業甚至比地中海沿岸國家的造船業還要發達。大唐王朝時,造船業已比較發達,中西海上往來已相當頻繁,海上絲綢之路由此發端興盛。到了宋代,造船業進入鼎盛時期,已能造出遠洋巨型海船,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都領先於西方。到了明朝鄭和下西洋時,中國的造船技術已經相當成熟,鄭和寶船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海船。鄭和七下西洋,所率船隊規模之大、航程之遠,所到國家之多,在當時世界上絕無僅有。
令人遺憾的是,無與倫比的鄭和下西洋沒有給中國帶來走向世界的壯麗詩篇,卻給中國古代的遠洋業、造船業畫上了休止符。1522年以後,大明王朝不僅沒有繼承開放海洋和利用海洋的一貫政策,反而厲行「海禁」政策,「任何船舶不得下海,凡出洋下海者,一律問斬」。曾經領先世界航海業並且擁有強大海軍的中國,從此進入了「海禁」的封閉、保守狀態,一直持續了300多年。
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中國進入了長達一百多年的任人宰割的近代史。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從這部中華民族的屈辱史中,中國人汲取了很多教訓,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我們要維護海洋權益,要著力于海洋開發,歸根到底,我們必須要建設強大的海軍。否則,在海洋權益與國家利益面前,我們只能「望洋興嘆」。因此,中國人的航母情結,來自於中國近代史的啟示,是一種自我救贖的情感抒發。
中國人渴望航母,渴望駛向深藍的海洋,還來自於世界近現代史的啟發,來自於對大國崛起、興衰歷史規律的深刻認識。2006年,央視播出紀錄片《大國崛起》,曾引起國人廣泛熱議,西方諸強的輪番崛起與興衰,給予中國人以深刻的啟迪,人們試圖從西方大國的崛起中,尋找某些共性的東西,以為當下中國的發展出謀劃策。十五世紀以來,從葡萄牙、西班牙的崛起,到英國、法國、荷蘭在全世界的擴張,再到美國、日本等新興國的崛起,他們的崛起與興盛,無一不是通過控制海洋、奪取海權、利用海洋而實現的。「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世界。」兩千多年前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的這句名言,成為近代西方列強崛起之致勝「法寶」。
「海權」:中國人覺醒的海洋意識
那麼,如何控制海洋,進而控制世界呢?19世紀末美國著名學者暨政治家阿爾弗雷德·塞耶·馬漢出版了《制海權對歷史的影響》一書。在深入研究了英國等歐洲小國迅速崛起並稱霸世界的秘訣之後,馬漢提出了「海洋霸權優於大陸霸權」的海權論觀點。他指出,海上力量決定國家力量,誰能有效控制海洋,誰就能成為世界強國。那麼,如何控制海洋呢?答案就是要有強大的海軍和足夠的海軍基地,以確保對世界重要戰略海道的控制。此外,海權是一個國家控制海洋和利用海洋的一種特權,需要綜合運用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科技和潛在資源等綜合力量來實現,一個國家要是能抓住生產、航運、基地和武力這四大要素,就能掌握海權。
就在馬漢的《海權對歷史的影響》出版那一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海軍法案》,美國開始大規模發展海軍。20世紀初,馬漢甚至成為西奧多·羅斯福總統的海軍顧問。到一戰結束時,美國海軍的戰列艦、巡洋艦、航空母艦數量已躍居世界前列,成為世界海洋強國。到二戰結束時,美國已經完全控制了太平洋,成為無可爭議的海洋新霸主。世界歷史已經表明,世界上60%以上的人口和幾乎所有的大城市都處於沿海地帶,所有發達國家幾乎都是海洋國家,所有重視海洋、在海洋上有所作為的國家都曾成為世界強國。反過來,這也啟示我們,不重視海洋的國家永遠不可能進入世界發達國家的行列!
阿爾弗雷德·塞耶·馬漢《海權對歷史的影響》,解放軍出版社
因此可以說,中國重視發展航母,中國人鍾情於航母,其實是我們中國人海洋意識的覺醒的一種表現。我們要走向海洋,我們要利用海洋,要建設海洋強國,我們就必須建設能夠保護我們的海洋權益的強大海上力量——儘管我們不會走爭霸掠奪的老路。在這一征程中,航母就成為我們的必然選擇。
航母一百多年的發展史已經證明,航母是平戰結合、戰略威懾力和戰術打擊力的融合體。航母還具有強大的運輸能力,其遠洋出征、近海防禦能力,是任何其他艦艇無法比擬和取代的。21世紀之初,美國、日本、英國、法國、俄羅斯、印度、中國等多個國家都宣稱要建造航母。十多年過去了,有的航母已經下水,有的航母已經交付使用,還有的在船塢中等待生成。總之,世界上的航母會漸漸多起來的。雖然20世紀中葉以來幾次唱衰航母的悲觀論調餘音還在,但世界主要國家積極建造航母的事實已經充分說明了航母在當今時代的特殊價值所在。
歷經幾次唱衰,航母事業愈發生機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航母發展的全盛時期,二戰後的1950年代,在核武器全面發展的背景下,航母曾一度盛極而衰,相傳赫魯曉夫就曾譏諷航母是「海上的浮動棺材」。航空母艦的衰落,顯然與核彈的發展直接相關;另外,衛星技術的突破性發展,又讓航母在大海上無處遁形,航母的命運似乎就要終結了。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20世紀末,尤其是進入21世紀,航母不僅沒有消失,反而世界各國製造航母的意願越來越強烈;航母不僅絲毫沒有過時,反而在新的形勢下煥發出勃勃生機。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必須承認,在一次有效的核攻擊面前,航空母艦確實會成為「海上的浮動棺材」;但問題恰恰在於,世人畢竟很少敢跨越「核戰爭」的門檻——迄今為止只有美國人跨越過一次,而且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對付人類文明的公敵——萬惡的日本帝國主義。在常規戰爭中,航空母艦的作用仍然是顯而易見的。
回顧二戰結束以來的世界歷史,由美國發動或主導的局部戰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從朝鮮戰爭、到科索沃戰爭,再到海灣戰爭,一系列的局部、常規戰爭讓美國認識到,在核戰爭不可以輕易打的情況下,保持航母在數量上的絕對優勢,是自己推行強權政治、武力威懾、兵力投送和對地攻擊作戰的必然要求。而半個多世紀以前的歷史已經證明,如果戰爭需要,美國可以憑藉其強大工業生產能力在短時間內迅速製造出更多的航空母艦,這一點我們必須清醒看到。
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際「核不擴散條約」條約發揮著應有的作用。在世界核力量保持制衡的情況下,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局部戰爭,以及本國海空防禦的戰略需要,讓大多數國家認識到航母在和平年代與常規戰爭中的巨大作用。人們清楚地看到,航母不僅沒有過時,反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價值。
航母功能的蛻變與脫胎換骨
除上述「核力量保持制衡」這一根本原因外,航母在新時代的發展特點也是其得到更廣泛認可的重要原因。
第一,航母是平台與負載的結合體。與其他水面艦艇相比,航母具有明顯的優勢,噸位大、機動性強、續航能力強、裝載量大,既是重型戰鬥機的成熟起降平台,又具有強大的運輸能力,其遠洋出征、近海防禦能力,是任何其他艦艇所無法比擬和取代的。
第二,航母是平戰結合、戰略威懾力和戰術打擊力的融合體。航母一百多年的發展史已經證明,航母不僅是一種實戰能力很強的武器裝備,也是一種炫耀武力、遏制戰爭的有效武器裝備。以航母為核心的戰鬥群聲勢浩大、海空一體,能夠給人「威脅就在眼前,敵人就在身邊」的切身感受。既能看又能戰,平時和戰時都能用,威懾與實戰都好用,一舉多得,這正是航母存在的特殊價值。
第三,核動力裝置的採用為航母提供了近乎不竭的動力。航母是高能耗大型船艦,如果使用常規動力,不僅成本高昂,而且需要經常添加燃料,這就造成其續航能力有限。採用核燃料動力後,航母的續航能力趨於無限,而且在航母的服役期限內,幾乎不用更換燃料,最多更換一次,航母持續航速也大大提高。可以說,核燃料的採用,讓航母煥發了新的生機。
第四,信息化為航母注入了新的活力,讓航母脫胎換骨。從一種戰爭形態轉為另一種戰爭形態,通常需要漫長的過程。從機械化戰爭向信息化戰爭的轉變,雖然從海灣戰爭就已經開始,但整個21世紀必然都在轉型過程中。更重要的是,機械化與信息化是相互融合的,而不是相互排斥的。航空母艦能夠較好地把機械化和信息化融合起來,因為航母具有充足的空間,能夠容納各種電子設備和武器裝備,能夠根據信息化建設的需要不斷更新。強大的吐故納新能力,信息化元素的注入,賦予航空母艦許多新的概念和內涵,使航母蛻變成一種綜合集成度最高、融合機械化與信息化為一體的軍事裝備。這種高度集成的軍事裝備,正是信息化戰爭不可或缺的樞紐和指揮中心。
發展航母是中國和平崛起的必然選擇
中國建造航母,還有著最現實的急需,是建設海洋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維護並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必然選擇。中國有超過1.8萬公里的海岸線,居世界第四位,護衛這麼長的海岸線,可不是鬧著玩兒的。特別是在中國南海,從海南島到曾母暗沙,到中國最南端的海疆線就有兩三千公里,這實在是太長了!護衛如此長的海疆以及專屬經濟區,人民海軍的任務實在是太重了,沒有大的艦艇特別是航母,實在是太難了。如果我們不能有效護衛自己的海疆,建設海洋強國便無從談起,顯然也會阻礙中國的和平發展與和平崛起,無益於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當然,中國建造航母,也越來越具備充足的各方面的條件。在政治和國際關係上,中國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戰爭和霸權主義,堅決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奉行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向全世界公開承諾中國永不稱霸。因此,中國建造航母,發展海軍,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強力量。在經濟上,伴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建造一艘航母所需要的資金和物資對今天的中國來說,已經不是什麼大問題了。在技術上,造船技術不是問題,航母電子信息系統也不是大問題,唯獨有些問題的,大概就是航母專用技術了,比如說艦載機彈射技術和阻攔索技術。但據媒體公開報道,中國科技工作者已經突破了新一代電磁彈射技術和阻攔索技術,全新的大陸航母到底裝配如何,讓我們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細細品味。
(本文作者繫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員)
※核武器能炸沉航母嗎?美軍在兩艘航母中引爆核武,結果很意外
※美軍終於要滾出敘利亞 普京亮劍:必要時刻將授權軍隊動用核武器
※普京正式授權俄軍:必要時刻,核武器「抬出來」,給我打!
※新時代爆發戰爭,美軍敢使用核武器嗎?啥情況下才敢使用核武器?
※比核武器和航母都重要百倍:我軍的秘密武器,居然是這款裝備
※盛大閱艦式的背後:俄海軍已蛻化為羅剎水師,除了核武器再無威懾
※普京「正式授權」駐敘俄軍緊急時刻可以使用核武器 美軍:嚴正抗議
※俄軍海陸空同時增兵 烏克蘭少將:我們能製造核武器
※蘇聯解體後,身為「第三核大國」的烏克蘭為什麼要放棄核武器?
※美軍航母駛入波斯灣,伊朗亮相「炸彈之父」,威力直逼核武器
※如果我們用核武器攻擊太陽會發生什麼?
※為砍楊樹美軍被朝軍砍死兩軍官後調核武器轟戰機,真能瞎折騰
※美軍自己都在發展新型核武器
※德國為何不研發核武器?只要俄羅斯同意,德軍隨時可裝備
※我國真正的非對稱殺手鐧!可完全替代核武器:堪稱現代化軍隊剋星
※古巴導彈危機中蘇聯為什麼服軟?核武器和海軍都遠不是美國對手
※俄軍官:自己手頭的武器比核武器更厲害,一個按鈕就能顛覆戰局
※核武器那麼厲害,為什麼還要發展常規武器?原因很簡單
※三戰主要武器是核武器,那四戰用什麼?愛因斯坦早就給出答案
※美學者:除非使用核武器,要想擊沉美軍航母,可能性幾乎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