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死亡,你怎麼看
「北醫」教授王一方講過兩個遭遇:
一位高級幹部,喜歡喝酒,一喝就喝兩瓶白酒,犯了兩回都被搶救回來。
第三回犯病沒搶救回來,死了。
他的兒子不依不饒,找醫生大鬧:
「他怎麼後死呢?我從來沒想過我父親會死。
王一方說:「你怎麼會從來沒想過你父親會死呢?不管你爸是誰,你都應該知道,他總有一天會死。」
還有一個老人,已經96歲。
去醫院檢查後,非要醫院給說法。
王一方只好說實話:「你可能不行了」
老人火冒三丈,非要打王一方:「說話不吉利」
在中國人的觀念里,死是一個很忌諱的詞。
平日里大家一般都不會討論死亡這個話題。
很多人都是大限以至時,才第一次認真思考死亡。
《西藏生死書》說:我們是一個沒有死亡準備的民族。
我七歲時,外婆以外中風去世。
去世前三天,我被帶到她病床前。
沒有一個大人告訴我,外婆已經生命垂危。
我完全不知道,那是最後一面。我被匆匆帶去,又被匆匆帶走。
直到外婆下葬後一個月,我才直到走了。
至今,我還記得當時的憤怒和哀傷。
從小跟著外婆長大的我,恨了我父母整整半年。
那一個月,我趁父母不在意時,
就會把外婆遺照藏在書包里,背著上學。
我用這種方式自我欺騙:「外婆還在我身邊」
大人們以為把我和死亡隔離是對我的保護,
卻不知道這種做法對我造成了多大的傷害。
「人為什麼要死亡」
「人死了以後會去哪兒」
「為什麼死掉的是她,不是別人?」
當孩子們忽閃著疑惑的眼睛,
將這些叮噹作響的問題擺在家長面前時
我們不是搪塞迴避,就是胡亂作答:
「他在睡覺」「他去旅行了」「他上天堂了」.......
結果讓孩子對死亡產生了深深的疑惑和恐懼。
在我們的教育中,一直缺席「死亡」這一課。
白岩松說:「中國人討論死亡的時候簡直就是小學生,因為中國從來真正的死亡教育」
作家張麗鈞也講過一段美麗經歷。
那年,她跟團到德國旅行。
早上起來遛彎時,突然發現:
「離旅館不到100米的地方就是一個墓園!」
同行者憤憤,說安排住宿的導遊太混蛋了。
吃早餐時,張麗鈞發現旅館也住了很多德國人。
「我們才知道,德國墓園多建在城鎮黃金地段,他們不怕鬼,願意與死人朝夕相處。」
他們的墓園好美呀!
有根的、無根的鮮花觸目皆是;
高大茁壯的蘋果樹結滿了累累果實;
蘋果樹下,是一條條原木長凳。
長凳的邊緣還發著幽幽亮光,
這是人們常年光顧弄出來的「包漿」。
德國人去墓園祭奠時,還常帶著書,
坐在長凳上,為死者誦讀美麗的詩文。
看到這樣的情況,張麗鈞感嘆不已:
「徜徉在這樣的墓園裡,我沒有恐懼感,
相反,這裡靜謐安適的氛圍,
竟讓我生出戀戀不捨之情。
於是,我在這個墓園裡留了影。
那張照片,至今都是我的最愛。」
而中國的墓園一般都建在遠離人群的地方,
充滿了令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陰森氣息。
沒人願在這裡安放長凳,安放了也不會有人來坐;
只有在那個法定假日里,大家才來意思一下:
看重金錢,就送去面值大得嚇人的冥幣;
看重美食,就送去畫在紙上的滿漢全席;
看重奢華,就送去紙糊的別墅豪車。
歐美墓園常常與住家比鄰而居,
而中國墓園則建在遠離人煙之處,
歐美人祭奠親友時常送鮮花書籍,
而中國人祭奠親友常送鈔票俗物,
兩者的巨大差異,彰顯著我們「死亡教育」的重大缺失。
在《西遊記》中,
我們大呼過癮的情節之一,
就是美猴王火燒閻王府,勇銷生死簿。
我們懼怕死亡,因而妄想逃避死亡。
但正如史鐵生所說:死亡是一個必將到來的盛大節日。
它終將到來,我們無從躲避。
每個人都是一本書,
出生是封面,死亡是封底。
我們雖無法改變封面前和封底後的事情,
但書里的故事,我們卻可以自由書寫。
很喜歡畢淑敏的一句話:「人生本沒有什麼意義,人生的意義便在於我們要努力賦予它的意義。」
面對死亡,我們都要補課。
關於活著這件事,死亡是最好的老師。
TAG:菜蘑菇 |
※關於死亡 我們究竟在怕什麼
※關於相親這事兒,你怎麼看?
※關於離別後的傷心話,你看哭了嗎
※關於《神廟逃亡》,你知道終點是怎麼回事嗎?好奇就進來看看
※關於暗物質,中子的死亡能告訴我們什麼呢?
※敲響警鐘!關於腦梗死,這些常識你還是不了解
※與孩子聊關於死亡
※關於對愛情失望的句子,看完你哭了嗎?
※來看看關於健身的5點常見難題吧!我們怎麼解決它們
※關於怎麼塗眼霜,你真的做對了嗎?
※與你有關!關於社保的事兒請看這裡!
※只要軍人不同意,配偶就不能解除婚姻關係,關於這個問題你怎麼看
※關於喝茶,你關心的問題都在這!快來看看,哪個是你最關心的?
※準的可怕,嘿嘿,那些關於12星座的真相就怕你不敢看
※關於人死亡後的幾種說法,你認為哪種更合理?
※關於死亡這件事
※這7個關於肺癌的謠言,你都聽說過幾個呢?今天就告訴你真相!
※我的故事都是關於你呀
※想想都害怕!你的今天就是孩子的明天,這裡有份關於孩子與家庭毛病的對照表請自查!
※關於現在人「退婚」是否應當退還彩禮,這件事你是怎麼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