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宮尋找靈魂,賞王朝興隕,觀星古山河
夕陽西下,最後的一抹餘輝斜射在故宮金色的琉璃瓦上,雖已黯淡,卻絲毫掩飾不住從那裡泛出的特有的王者氣度。不時有幾隻烏鴉,悠然的從空中飛過,與身後那片被落日染紅了的雲霞一道,構成了故宮蒼涼的華麗。此時的故宮,猶如湮沒的輝煌。
點擊播放 GIF/390K
當所有的喧囂漸漸遠去,故宮終又恢復了寂靜。夜色漸深,月光緩緩流入宮殿、樓閣還有庭院,歌舞昇平彷彿就在昨夜,轉眼,卻已是人去樓空。惟有那些高牆深院,伴著如水的月光,兀自堅守在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此時的故宮,卻似歷史的遺孤。
尋尋覓覓,故宮的靈魂,你究竟在哪裡?我穿過金水橋,邁入太和殿,空氣里彷彿充滿了一雙雙悵望蒼天的眼睛,裡面滿是壓抑已久噴薄欲出的幽怨和權利驅使下的野心,還有關於兩個王朝江山社稷的榮辱得失。但他們都不是故宮的靈魂。我繼續尋找著,終於,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我找到了,找到了那個在故宮蟄伏已久的靈魂——傳統的文化。
漫步在故宮,近距離的參觀那些巍峨的宮殿,才愕然發現,原來傳統文化已經滲透進了故宮建築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細節。金水河上的五座金水橋,象徵著「仁」、「義」、「禮」、「智」、「信」的儒家五德,而乾隆在齋宮的御筆「敬天」更是將「敬天畏人」的傳統道德展露無餘。傳統文化,竟早已隨著歲月的流逝,在故宮的空氣里擴散開來,愈久彌香。
故宮館藏:宋瓷
點擊播放 GIF/248K
點擊播放 GIF/777K
點擊播放 GIF/237K
點擊播放 GIF/309K
點擊播放 GIF/429K
點擊播放 GIF/300K
點擊播放 GIF/360K
點擊播放 GIF/842K
故宮珍藏米芾墨跡十三帖
米芾《陳攬帖》(昨日帖)
紙本 行書 縱25.9厘米 橫20.8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昨日陳攬戢戢之勝,鹿得鹿宜。俟之,已約束後生同人,莫不用煩他人也。軫之只如平生,十官如到部,未緣面見,欲罄紳區區也。芾頓首再拜。
米芾 《丹陽帖》(翰牘九帖之六)
紙本 行草書 縱23.5厘米 橫22.8厘米
譯文:丹陽米甚貴.請一航載米百斛來,換玉筆架,如何 早一報,恐他人先。芾頓首。
此帖所致為米芾之友人。此友人乃《適意帖》中「覷一玉格,十五年不入手」之「吾友」。
此米芾「翰牘九帖」之一,此尺牘的書法風格,正是在追求以二王為代表的晉人書札作風。米芾名其居為「寶晉齋」,十分仰慕的正是晉人風流。他研習二王甚勤,尤其《蜀素帖》,後半部全從右軍《蘭亭》中來。但他最為傾心的是「破體」的小王,故《海岳名言》有謂:「子敬天真超越,豈父可比也。」落筆痛快,氣勢開張,英俊豪邁,更契合於米芾的性格。《丹陽帖》的寫法就和獻之筆札相近。但是,既經「重法」的唐代,提按已是普遍的筆法,兼之米芾個性強烈,字勢愈加跌宕,用筆更形起落,牽絲顯露,出鋒銳利,真是「風檣陣馬,沉著痛快」,大膽而潑辣,尺素之間亦使出了渾身解數.這與二王的散淡就有了距離.米芾畢竟還是米芾,米字到底還是米字,他能著名書史,開宗立派,不是沒有緣由的。
米芾《甘露帖》(又稱弊居帖)
紙本 行書 縱35.5厘米 橫50.3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米芾《烝徒帖》
紙本 行書 縱29.9厘米 橫31.6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芾烝徒如禁旅嚴肅,過州郡,兩人並行。寂無聲,功皆省三日先了。 蒙張都大、鮑提倉、呂提舉、 壕寨左藏,皆以為諸邑第一功夫。想聞左 右,若得此十二萬夫自將,可勒賀蘭。不妄、不妄。芾皇恐。
米芾《致伯修老兄尺牘》
翰牘九帖之二
紙本 行草書 縱25.4厘米 橫43.2厘米
米芾《致伯充尺牘》
(翰牘九帖之七 又稱《業鏡帖》)
紙本 行草書 縱23.5厘米 橫21.6厘米
米芾《德忱帖》
紙本 行草書 縱25.4厘米 橫78.6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為米芾著名的《草書九帖》之一,又是其晚年成熟書風的代表作之一。
此帖自始至終,氣韻十分流暢,下筆如飛,痛快淋漓,毫無顧忌,點畫之際,妙趣橫生。粗看,「全不縛律」,左傾右倒,形骸放浪。仔細賞讀,卻又欹正相生,字字隨著章法氣勢變化,用筆狂放而不失檢點,提按頓挫絲絲入扣,上下精神,相與流通,有著強烈的節奏感,與其作品比較,此帖頗具魏晉風韻,筆法圓轉含蓄韻藉,有篆籀氣。節奏也較平和,神閑氣定,故能隨意布勢,妙得自然。
米芾《晉紙帖》 翰牘九帖之三
紙本 行草書 縱23.7厘米 橫39.1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米芾《適意帖》
(又稱《玉格帖》) 翰牘九帖之四
紙本 行草書 縱23.5厘米 橫35.9厘米
米芾《賀鑄帖》(翰牘九帖之五)
紙本 行草書 縱23.4厘米 橫36.8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米芾《惠柑帖》 翰牘九帖之八
紙本 行草書 縱22.7厘米 橫33.2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米芾《戲成詩帖》
(翰牘九帖之九)
紙本 行草書 縱23.9厘米 橫34.6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米芾《真酥帖》
紙本 草書 縱28.6厘米 橫21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北京故宮珍藏的玉器珍寶
珊瑚翡翠吉慶有餘盆景
清晚期,造辦處造,通高38.5cm,座高6.8cm。清宮舊藏。
掐絲琺琅圖形須彌座,座沿填藍色回紋一周,束腰和近足處飾勾蓮寶相花紋,束腰上下均飾仰覆蓮瓣紋。
翠夔耳獸面紋爐
清,通高10.3厘米,口徑9.2厘米。
翠色青白,局部綠色。爐為圓形,壁較直,腹部飾凸起的獸面紋。爐身兩側有對稱的夔式耳,夔形較扁,獸頭,細身。爐蓋較高,花蕾式鈕,蓋面飾獸面紋。爐下三矮足。
翠乾隆款仿古觚
清,高19.7厘米,口徑10.4×6.8厘米。
此觚為乾隆時期的仿古作品,其造型、紋飾與古器有所差異。所用翠料青中含綠,近似古銅器的銹色。
翠太平有象磬
清,高25.5厘米,寬26.5厘米,厚1.4厘米。
翠質優良,局部色較深。作品呈片狀,依形琢線,呈大象形狀。其中一面全身雕雲紋,中部開光篆書「太平有象」四字。磬架為紫檀木質,透雕花葉紋。
翠花鳥花插
清,高25厘米,口徑5.9×8厘米。
翠呈青綠色,局部有深綠及黃褐色。花插較高,呈樹樁形,主桿粗大,內可插物。花插的外壁 鏤雕牡丹花枝,枝上立著禽鳥。下配以鏤空雕花紅木座。
翠玉白菜式花插
清,高24.3厘米,口徑12.8厘米。
翠色青綠,透光性較弱。花插為白菜形,採用雕琢手法,上部菜葉相併,或高或低,亦有折而下垂者,環並一周,內空,可插物。下部葉梗直立,間有空隙。
翠人物山景山子
清,高16.1厘米,長24.7厘米,寬10.5厘米。
翠質青綠,局部深綠色,表面留有玉皮顏色。
翠鶴鹿同春山子
清,高29.5厘米,長57.8厘米,寬19.5厘米。
此為傳統的鶴鹿同春圖案。山子背面雕簡單的山石、樹木圖案,並有較重的染色。
翠螭紋如意
清,長47厘米,最寬10厘米。
翠質青綠,局部色較深。如意柄微彎成弓狀,垂雲式如意頭,柄中部和頭部均浮雕雙螭。
翠靈芝形如意
清,長47.8厘米,最寬10.5厘米。
翠質青綠。如意為靈芝形,柄作靈芝枝幹,鏤雕小枝及葉,並有小靈芝飾於柄下端。頭部雕作靈芝形。
翡翠雕壽星像
作品為紅綠二色,綠色較淡。立體雕壽星老人,長鬢短髮,著長袍,袖似迎風,左手托桃,右手策杖,杖上端系一葫蘆。
翠靈芝佩
清,長5.5厘米,寬3.2厘米。
翠質呈綠色。佩為片狀,體較厚,雕作靈芝樣。上部有孔,穿有絛繩、米珠及粉紅碧璽。
白玉錯金鑲寶石碗
白玉錯金鑲寶石碗
白玉鏤雕荷包式香囊
碧玉鏤雕牡丹紋盒
獸耳龍紋簋
白玉嵌玉石鵪鶉如意
台北故宮珍藏玉器
玉單柄杯
玉角形杯
舊玉雙耳谷紋斛式水盛
黃玉獸匜式洗
玉杯
黃玉降龍伏虎圖筆筒
舊玉蟠龍觥
玉單柄杯
白玉單柄杯
蟠螭玉雙管瓶
辟邪玉硯滴
白玉羽觴
青玉四耳活環尊
白玉單把杯、故玉
龍鳳紋玉筆筒
白玉杯、故玉
青玉花插、故玉
龍鳳紋玉單把杯
青玉方筆筒
青玉雙耳活環瓶
玉螭紋杯
白玉觥
白玉五子洗
黃玉三足匜、故玉
絡紋白玉水盛
青玉龍把爵、故玉
青玉桮
青玉水注、故玉
青玉匜、故玉
玉琮
玉杠頭方花囊、故玉
古玉圈、故玉
舊玉琮形盂
古玉雕花圈
玉璧
玉斧
三連璧
勾雲形玉飾、購玉
六璜玉圍圈
故宮珍藏的天價玉石盆景
玉石花卉盆景
史書記載,晉代著名詩人陶淵明曾盆栽花卉。唐代章懷太子墓的墓道壁畫中可以看到侍女捧著一盆結綴果實的小樹,表明唐代已有盆景。宋元時期,稱盆景為「些子景」,即小景緻之意。而盆景這一名稱始見於明代。
清 翡翠小盆景 (一套)
自清初起,盆景栽植盛極一時,許多詩人曾題詠盆景,還有一些著作中述及盆景藝術。而在清代宮廷生活中衍生出一種新的像生盆景,系用各種珍貴材料仿自然景觀以人工製作而成。
清 竹黃嵌百寶盆景
銅鎏金嵌百寶盆景
清代宮廷陳設所用以金玉珠寶製作的像生盆景,以襯托宮廷生活環境的堂皇富麗。在四季寒暑分明的北方,這些像生盆景中的花果草木卻永遠鮮艷欲滴,絢爛奪目,且往往帶有明顯的吉祥寓意,成為宮廷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景泰藍盆景、葡萄擺件 (三件)
故宮珍藏的像生盆景有清宮造辦處製作的,有地方進貢的,有王公大臣進獻的。
清 瑪瑙瓜果盆景 (一組兩件)
這些像生盆景因製作地點不同而體現出不同地域的審美風格和工藝特點:
清十八世紀 鎏金銅嵌青玉盆百寶萬年青盆景
1、清宮廷造辦處由於庫府資源充分,其製作的盆景往往以大量珍珠寶石堆砌,工藝精巧,景觀造型優美,風格富麗堂皇,往往一盆一景即價值連城;
清 琺琅盆百寶桃樹盆景
2、清代早期直隸、北京製作的盆景不多,晚期盆景用盆較雜,組景也很簡單,基本只以像生花卉寓意吉祥,間配數塊小石,用料多為銀燒藍葉配料石花朵;
掐絲琺琅百寶葡萄盆景
3、廣州製作的盆景用盆多為各種色彩的畫琺琅。盆中花木枝直葉挺,其桿往往塗金漆,葉則貼翠羽,花卉、果實亦艷麗耀目;
清晚期 銅胎畫琺琅盆景
4、蘇州盆景造型頗有特點,花枝曲折,有一枝九彎之說。雕琢花葉所用材料以白玉、碧玉等為多;
清中期 銅胎掐絲琺琅百寶靈芝盆景 (二件)
5、揚州盆景用盆以鏨胎琺琅類為主,花卉景物多為銅鍍金枝幹,玉石花葉,清麗嬌美。
清 碧玉八寶凌波仙子盆景擺件
清 玉石百寶竹石盆景(掐絲琺琅盒)
清晚期 景泰藍壽桃盆景
清中期 琺琅盆珍寶花卉盆景
清中期 掐絲琺琅百寶盆景 (一對)
清中期 掐絲琺琅魚紋盆景
清中期 銅鎏金掐絲琺琅荷花盆景
清中期 銅胎畫琺琅碧玉瑪瑙盆景 (二件)
銅鎏金嵌百寶蓬萊仙境盆景
岫玉壽桃盆景
清 剔紅盆百寶盆景 (一對)
清 銅胎琺琅紅珊瑚象牙盆景
清 銅胎畫琺瑯盆珊瑚梅花盆景
清 銅胎掐絲琺琅珊瑚象牙盆景
清代 掐絲琺琅百寶百花齊放盆景
清乾隆 碧玉雕嵌瑪瑙纏枝蓮紋水仙盆景 (一對)
清乾隆 景泰藍嵌白玉御題詩文盆景 (一對)
清乾隆 珊瑚盆景
清乾隆 燒藍百寶花卉盆景
清乾隆 剔紅開光松鶴鹿方盆嵌百寶宮廷造喜鵲梅花盆景
清乾隆 銅胎畫琺琅盆玉石百寶花鳥盆景 (一對)
清乾隆 銅胎掐絲琺琅籟瓜藤盆景
清乾隆 御制紫檀嵌銀絲百寶象生盆景
掐絲琺琅荷花盆景 (一對)
青金石嵌百寶水仙盆景
清 碧玉蘭花盆景
清 翡翠盆景擺件
清 景泰藍碧玉盆景
清 景泰藍盆景 (一對)
清 瑪瑙金葉盆景 (一對)
清 瑪瑙盆景
清 掐絲琺琅瑪瑙盆景
清 掐絲琺琅盆景 (一對)
清 掐絲琺琅盆景
清 掐絲琺琅嵌百寶米芾拜石盆景
清 掐絲琺琅嵌百寶盆景
清 青玉花盆金屬胎琺琅九靈芝盆景
清 珊瑚樹盆景
白玉雕水仙花盆景
白玉嵌百寶竹石盆景
多寶花卉琺琅彩盆景
金座累絲嵌寶鑲紅珊瑚梅花盆景
近代 掐絲琺琅百寶盆景
景泰藍白玉花卉盆景
掐絲琺琅百寶牡丹盆景 (一對)
故宮館藏宋代茶盞
宋代茶盞作為中國古代歷史上日用產品的典範,器型高雅含蓄、內斂耐看,既方便使用又極具審美感,將實用、美觀以及精湛的製作工藝完美地結合,而深受宋人及後世的追捧。
汝窯天青釉碗
高:6.7cm,口徑:17.1cm,足徑:7.7cm
碗撇口,深弧腹,圈足微外撇。胎體輕薄。通體滿釉,呈淡天青色,瑩潤純凈,釉面開細小紋片。外底有5個細小支釘痕及楷書乾隆御題詩一首。詩曰:
秘器仍傳古陸渾,只今陶穴杳無存。
卻思歷久因茲朴,豈必爭華效彼繁。
口自中規非土匭,足猶釘痕異匏樽。
盂圓切己近君道,玩物敢忘太保言。
後署「乾隆丁酉仲春御題」,並鈐「古香」、「太朴」二印。
這件汝窯碗造型規整,胎質細膩,釉色如湖水映出的青天,堪稱精美的稀世珍品。
哥窯碗
高:7.5cm,口徑:19.8cm,足徑:5.6cm
碗敞口,弧壁,淺圈足。里外滿飾青釉,釉厚潤如脂。釉面布滿細碎的開片紋,深淺不一,如網如織,深紋片呈黑色,淺紋片呈黃色,俗稱「金絲鐵線」紋。
鈞窯天藍釉紅斑花瓣式碗
高:4.8cm,口徑:9.5cm,足徑:3.5cm
定窯白釉刻花菊瓣紋笠式碗
高:3.3cm,口徑:13cm,足徑:2.5cm
定窯劃花纏枝蓮紋葵瓣口碗
高:6.8cm,口徑:19.2cm,足徑:5.7cm
建窯黑釉兔毫盞
高:5.8cm,口徑:12.8cm,足徑:3.9cm
建窯黑釉兔毫盞
高:9.6cm,口徑:16.2cm,足徑:4.9cm
建陽窯黑釉盞
高:7.5cm,口徑:18cm,底徑:5cm
福清窯黑釉盞
高:6.5cm,口徑:12.5cm,足徑:4.5cm
吉州窯黑釉剪紙貼花三鳳紋碗
高:6.8cm,口徑:16.4cm,足徑:4.9cm
吉州窯剪紙貼花小碗
高:5.3cm,口徑:10.5cm,足徑:3.5cm
景德鎮窯青白釉刻花嬰戲紋碗
高:6.7cm,口徑:20.8cm,足徑:6cm
景德鎮窯青白釉雙魚碗
高:5.9cm,口徑:18cm,足徑:6.8cm
耀州窯青釉刻海水鴨紋碗
高:7.4cm,口徑:17.8cm,足徑:4.9cm
耀州窯青釉刻花菊瓣紋碗
高:5.1cm,口徑:13.2cm,足徑:4.1cm
耀州窯青釉刻花嬰戲紋碗
高:8.5cm,口徑:20.8cm,足徑:4.8cm
耀州窯青釉印花童子玩蓮紋碗
高:4.5cm,口徑:14.3cm,足徑:3.3cm
耀州窯吳牛喘月紋碗
高:7.6cm,口徑:21.3cm,足徑:6cm
宋代茶盞在器物造型、裝飾模式、紋飾等方面都具有高度的藝術性,體現了宋代的美學風韻,宋瓷茶盞創造了造物藝術的典範,達到了藝術的成熟,「形式」與「內容」達到完美的般配,以文人意境勝,是後代工藝美術學習的範本。
宋代茶盞雖然精細考究,但總體上是清新自然、簡潔明朗的,格調很高,屬於高雅的審美範疇。宋代文士飲茶講究的是一種雅趣心香,品茶過程是一個凝神專註的過程,他們的這種崇尚平淡的心態使得飲茶所用的茶盞在生產和製作過程中也融入了一份沉靜,增添了一份雅趣。
北京故宮館藏陶瓷器
在故宮博物院近百萬件藏品中,陶瓷器佔三十四萬餘件。
宮廷使用和收藏陶瓷器至遲可上溯至唐朝。唐、五代時,朝廷曾旨令一些制瓷質地優良的窯場燒造貢瓷,《國史補》、《元和郡縣圖志》和《新唐書·地理志》中有河南白瓷和浙江越窯青瓷向長安進貢的記載。宋代,朝廷先是令一些制瓷質量較好的窯場如定窯、耀州窯等燒造貢瓷,而後設立汝窯、鈞窯、修內司官窯、郊壇下官窯等官辦瓷窯,專燒宮廷用瓷,至明代初期,皇室已收藏了數量可觀的宋代名窯瓷器。明、清兩代朝廷均在景德鎮設御窯廠,並選派督陶官駐廠監造,不惜工本,大量燒造宮廷用瓷。從《明史》、《明實錄》、《大明會典》、《江西大志·陶書》、《瓷務事宜示諭稿·序》、《陶成記事》等有關記載看,其燒造數量十分驚人。如明宣德八年,應專掌御膳的機構尚膳監之需求,一次燒造各樣瓷器四十四萬三千五百件。清雍正六年至十三年「計費帑金數萬,而制進圓琢等器不下三四十萬件」。至清末皇宮內保存的陶瓷器達數十萬件之巨。
新石器時代
彩陶漩渦紋雙耳罐,高37cm,口徑10cm
彩陶蛙紋雙系罐,高42cm,口徑13.1cm
彩陶缽,高9.6cm,口徑21.3cm
缽斂口,折沿,鼓腹,腹以下漸斂,小平底。橙黃色泥質陶,表面打磨光滑。缽內、外及口沿均以黑彩描繪紋飾。缽內飾以底為中心的漩渦紋,外壁為波浪紋,口沿為三組菱形網格紋。此器造型飽滿,圖案線條流暢,是馬家窯類型彩陶的典型器。
彩陶弦紋瓶,口徑8cm,足徑6.5cm,高21.5cm
彩陶盆,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半坡類型,高16.4cm,口徑37.4cm
盆折沿,深直腹,圜底。泥質紅陶。口沿及外腹部均以黑彩描繪紋飾,口沿上描繪以點定位的水波紋,腹部描繪兩層三角形幾何紋,兩層紋飾中三角形的大小及形狀相同,但方向相反。這種三角形紋飾可能是由魚紋逐漸抽象演變而來。此彩陶盆的造型和紋飾具有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半坡類型的明顯特徵。
黑陶高柄杯,新石器時代,口徑7cm,足徑6cm,高15cm
黑陶單把杯,新石器時代,口徑8cm,足徑8cm,高12.5cm
杯呈筒形,腹間微收,平底,杯身一側有扁形把,便於持拿。杯為輪制而成,杯身均勻地分布三道弦紋。
紅陶鬹,高39cm,口徑11.9cm
鬹胎為泥質紅陶,衝天長流,細長頸,三個大袋足分襠而立,頸與後袋之間附一個麻花狀鋬手,便於提拿。器物造型遒勁有力,似挺立之雄雞。
紅陶雙耳罐,新石器時代,口徑8cm,足徑4.5cm,高12.2cm
罐泥質紅陶,手制而成。敞口,束腰,折腹,平底,口沿至腹部有對稱的單鋬耳,器身無紋飾。
商周
白陶雕刻饕餮紋雙耳壺,商,高22.1cm,口徑9.1cm,足徑8.9cm
器斂口,腹微鼓,圈足,口下安雙耳,足上有對稱雙孔。器身通體刻劃饕餮紋。
原始青瓷雙系罐,高13.2cm,口徑8.4cm
罐斂口,折腹,束腰,平底,腹兩側各有一橫系。罐身施青黃釉。肩飾水波紋及弦紋。此罐的造型如同魚簍,小口,大腹,以增其容積。這是西周早期原始瓷的造型特徵。
春秋戰國
原始瓷提梁盉,高17.7cm,口徑7cm
盉直口,圓腹,下承以三獸形足,流為獸頭狀,壺體另一側飾一捲曲短尾。提梁為弓形,頂部兩端飾有鋸齒形棱脊,肩、腹部飾以四道連續的水波紋。器物造型古樸端莊,釉色青中泛黃,施釉均勻,紋飾簡潔明快,富有動感。
秦漢
彩繪陶方壺,漢,口邊長11.5cm,足邊長12.6cm,高39cm
壺口部與足底皆為方形,四角攢尖方蓋,壺身兩側各有一鋪耳。通體飾以黑、紅彩為主色調的圖案,頸與腹部皆繪流雲紋,並以菱格紋條帶相間。
醬釉陶壺,西漢,高32.7cm,口徑14.9cm
壺洗口,束頸,溜肩,鼓腹,足外撇。壺外通體施醬黃釉,肩部及腹部各刻劃弦紋兩道,其間彩繪水波紋。釉色濃郁明快,古樸和諧;紋飾布局疏朗,描繪筆調粗簡豪放,寫意感極強,反映出當時崇尚樸實自然的藝術格調。
青釉劃花雙系壺,高32.6cm,口徑14.3cm,足徑14cm
西漢原始青瓷的胎質一般比較疏鬆,存有大量氣孔,吸水率高,胎色呈灰色或深灰色。其釉層普遍較厚,色調偏深,多呈青綠或黃褐等色。裝飾紋樣則有弦紋、水波紋、雲氣紋及劃刻花紋等,壺、罐等多飾雙系或堆貼鋪首。
青瓷雙系壺,東漢,高24.5cm,口徑11.5cm,底徑9cm
這件青釉雙系壺胎體較薄,釉層勻凈光潔,屬於剛從原始瓷中脫離出來的質量更高一籌的青釉器,堪稱我國最早的瓷器。
綠釉陶壺,東漢,高40.3cm,口徑15.2cm,足徑15.7cm
此壺屬於隨葬品,腹部轉折處釉面因長期在地下處於潮濕環境中析出鹽類物質,致使表面呈銀白色。
魏晉南北朝
青釉堆塑穀倉,高46.4cm,腹徑29.1cm,底徑16cm
此穀倉為20世紀30年代後期浙江紹興三國墓出土。其胎體呈灰白色,通體施青釉,釉面不甚勻凈。該器以百鳥爭食、歡慶豐收、牲畜滿欄等立體雕飾展現了一千七百多年前江南吳地莊園五穀豐登的場景,散發著濃郁的生活氣息。此器用來隨葬,稱為「明器」,目的是祈望死者仍能保持生前的種種享受。
黑釉雞頭壺,高17cm,口徑7cm,底徑9.3cm
此壺為東晉時期所制,器形完整,風格古樸,釉色瑩潤勻凈,是不可多得的德清窯上品。
黑釉唾壺,東晉,高9.9cm,口徑8.9cm,底徑9.4cm
唾壺亦稱唾器,屬於衛生潔具。安徽阜陽雙古堆西漢汝陰侯墓曾出土署「女陰侯唾器」銘的漆唾器。瓷質唾壺始見於東漢,三國、兩晉時開始流行。東晉時期以青釉唾壺較為多見,黑釉唾壺少見。東晉時期燒黑釉瓷的瓷窯以浙江德清窯最為著名,經科學化驗其黑釉中三氧化二鐵含量達8%左右,故燒成後,釉面產生色黑如漆的效果。從這件唾壺的胎釉特徵看,亦應屬於德清窯製品。
青釉龜形硯滴,高5.8cm,口徑2.4cm,腹徑4.9-4.7cm
這件硯滴為東晉時期所制,屬於南方青瓷越窯系,造型生動,工藝精湛,不失為一件精美的古代文房用具。
青釉褐彩雞首壺,東晉,口徑5.5cm,高15.4cm
青釉褐斑四系壺,高17.9cm,口徑8.4cm
此器為東晉時期所制,褐色彩斑裝飾面積較大,形態千變萬化,或似潑墨,或似樹葉,裝飾效果綺麗,十分罕見,屬於南方青瓷越窯系。
此壺於1954年由故宮著名陶瓷專家陳萬里先生捐獻。
青釉褐斑羊頭壺,高23.8cm,口徑10.8cm,底徑10.8cm
壺口淺盤式,細頸,球形腹,平底。肩部一側置羊頭形流,相對一側置曲柄,另外兩側各置一橫系。通體施青綠色釉,底部無釉。在壺口沿、羊頭及繫上均塗點褐斑。肩部暗劃弦紋2道。
青釉人騎獸器,高17.7cm
人騎於獸背,雙手握獸角,頭戴網紋卷沿高帽,帽中空,可插燭。騎獸人高鼻圓眼,頜下有須;獸則伏卧,齜牙瞋目。人、獸之身都戳印圓形紋,獸面篦劃須紋,長尾垂。通體施青黃色釉。
青釉四系鳥鈕蓋缸,通高9.3cm,口徑8.2cm,足徑8.2cm
蓋缸斂口,扁腹,圈足外撇,肩部四面各飾一條形系。外壁模印菱形錦地網格紋,間飾劃線弦紋。器物內外皆施青釉,圈足內素胎無釉。蓋圓形,蓋口可以合於缸口內。蓋面飾3周凹陷的寬弦紋,蓋頂雕塑一對小鳥,情態活潑可愛,展翅翹尾相對而立,栩栩如生。
青釉印紋雙系壺,高26.6cm,口徑14.9cm,底徑11.2cm
雙系壺在西晉時期較為多見,是當時盛水的器皿。此壺造型莊重規整,釉色勻凈,其獸面銜環裝飾和模印網紋都是西晉時期青瓷的流行紋飾。
青釉羊,高13.2cm
羊卧伏狀,昂首張口,體態肥碩可愛。背部飾對稱的線條紋。腹部淺刻戳點和條紋,似羽翼張揚。此器釉色青綠,晶瑩潤澤。羊首上端開一圓洞。
青釉雙系獸面紋扁壺,西晉,口徑4.2cm,最大腹徑18cm,高14cm
壺小直口,肩上有兩小系,器身呈扁橢圓形,平底微內凹。通體施青釉,雙系之間印圓圈帶狀裝飾,中間貼塑一獸頭,這是西晉時期普遍採用的一種裝飾方法。扁圓的形體和設計巧妙的雙系使之既實用又便於攜帶。
青釉鏤空雙系罐,西晉,通高17.7cm,口徑12.3cm,足徑14cm
南方的青瓷製作水平到西晉時有了很大提高,掌握了還原焰的燒制技術,青釉色彩較穩定,胎質細膩,胎色灰白。除印貼、鏤孔等裝飾手法外,西晉的壺、罐、尊、洗類器物的肩部和口沿多飾裝飾帶,以細密的幾何圖案為主。此器釉厚處色調較深,釉薄處則淺淡,整體效果晶瑩明澈。
青釉雙系罐,高23.8cm,口徑21.4cm,底徑13.7cm
罐短直口,豐肩,腹下內斂,平底。罐內及外壁通施青釉,釉色微黃。肩飾模印網格紋,上下戳印圈點紋,其間用弦線間隔。肩部左右兩側塑有雙系,系面印錦紋。肩前後兩側分別貼塑獸耳銜環裝飾。
青釉雙系卣,高23.7cm,口徑11.7-10.6cm,底徑16.4cm
卣直口,短頸,平肩,垂腹,腹下飽滿,圈足外撇,通體呈扁圓形狀。卣的肩部前後兩面各貼塑獸首,其下各立一系。肩左右兩邊分別塑有龍首系,龍鼻下卷構成圓環。兩對系大小相間,形成穩重平衡之美。施青釉,釉面勻凈,微黃。外壁上部印紋飾4組:中間為4行菱形模印紋飾一周,其上下分別戳印圈點紋,最下方由一周山形紋托起上部圖案。器壁的菱形紋飾與圈足外壁上模印的3行菱形圖案相對應。
此器為西晉時期所制,屬於南方青瓷越窯系,其整體紋飾規整,和諧古樸,上下呼應。此卣仿青銅器提梁卣燒造,卣上面的龍首系具有懸掛提梁的作用,因此又被稱作提梁卣。
故宮館藏「元代瓷器」精品
釉里紅地白花暗刻雲龍紋四系扁壺
元,高34cm,口徑8.5cm,足橫26.5cm,足縱8.2cm。故宮收藏。
龍泉窯青釉執壺
元,高25cm,口徑4.5cm,足徑3cm。故宮收藏
景德鎮窯青花纏枝牡丹紋罐
元,高27.5cm,口徑20.4cm,足徑19cm。故宮收藏。
景德鎮窯青花海水白龍紋八方梅瓶
元,高46.1cm,口徑6.2cm,足徑13.4cm。
龍泉窯青釉塑貼四魚紋洗
元,高7.2cm,口徑27.6cm,底徑24.5cm。
故宮館藏清代瓷器
琺琅彩雙環瓶
宮廷使用和收藏陶瓷器至遲可上溯至唐朝,至清末皇宮內保存的陶瓷器達數十萬件之巨。目前這些瓷器分別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台北故宮博物院及南京博物院,國內外其他一些博物館及私人也有零星收藏。故宮博物院是中國最大的古代藝術品寶庫,在近百萬件藏品中,陶瓷器佔三十四萬餘件。
琺琅彩梅花牡丹紋碗
琺琅彩勾蓮紋象耳瓶
黃地粉彩開光「萬壽無疆」碗 清同治
粉彩「御窯廠圖」雙耳大瓶
紅彩繩紋狀元紅酒罈 清道光
青花竹石芭蕉紋玉壺春瓶
青花鳳穿牡丹紋罐
青花折枝花果紋蒜頭瓶
青花八寶勾蓮紋雙耳瓶
青花雲龍紋賞瓶
青花花卉紋水仙盆
琺琅彩瓶
醬地描金凸雕靈桃瓶 清乾隆
紅釉開光金囍字碗 清同治
黃地紅彩開光「福祿壽喜」碗 清同治
粉彩描金壽字盤 清同治
胭脂紅、藍地軋道琺琅彩折枝花紋合歡瓶
琺琅彩纏枝花卉蒜頭瓶
紅彩繩紋狀元紅酒罈 清道光
紅地五彩描金嬰戲圖碗
琺琅彩嬰戲紋雙連瓶
琺琅彩纏枝花卉蒜頭瓶
故宮館藏「十二美人圖」
此套圖屏使用工筆重彩,表現出宮廷繪畫雍容華貴的審美情趣和仕女畫工整妍麗的藝術特色。畫家在生動地刻畫宮苑女子品茶、賞蝶、沉吟、閱讀等閑適生活情景的同時,還以寫實的手法逼真地再現了清宮女子冠服、髮型、首飾等當時宮中女子最為流行的妝飾。此套圖屏是研究女子漢裝服飾文化最為形象而真實的史料,使我們領略到康、雍朝女子服飾文化的絢麗風采。
觀書沉吟
女子持半展書頁,沉吟瞬間。背景以設色山水小景、橫幅墨筆摹寫的宋代著名詩人、書法家米元章的詩為裝飾。畫家巧妙地藉助所錄的米元章詩句「櫻桃口小柳腰肢,斜倚春風半懶時。一種心情費消遣,緗編欲展又凝思」,點明了此圖的畫意和讀書倦懶的仕女儀態。女子所展書頁上錄的是唐代杜秋娘《金縷詞》:「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須惜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圖中「倚風嬌無力」的女子形象反映出清代仕女畫常見的「風露清愁」之美。
立持如意
仕女手持如意,立於庭院內賞花。竹籬處繁花似錦,花團錦簇。畫家著重突出了紫、粉、白、紅等各色牡丹。牡丹以雍容華麗、香味濃郁而被稱作「百花之王」,並成為吉祥富貴、繁榮昌盛的象徵,結合女子手中所持的竹雕靈芝如意,蘊含了「富貴如意」的美好願望。
倚門觀竹
庭院中花草竹石滿目,並擺放著香蘭、月季等各色盆景,爭奇鬥豔,以婀娜的姿態點綴出俏麗的景緻。仕女倚門觀望著滿園春色,舉止間似乎流露著淡淡的嘆春情懷。
消夏賞蝶
戶外湖石玲瓏,彩蝶起舞,萱草含芳。室內仕女手持葫蘆倚案靜思。此畫描繪的雖然是仕女夏日休閑的情景,表達的卻是乞生貴子的吉祥意願。萱草,又名忘憂、鹿蔥。《草木記》謂「婦女懷孕,佩其花必生男」,因此,它以有助於孕婦生子,又有「宜男萱」之美譽。葫蘆,屬於生命力旺盛的多籽植物,常被用以喻 「百子」之意。畫家巧妙地將萱草與葫蘆繪於石側、掌中,既增加了畫面的觀賞性,又蘊涵了求子的深意。
燭下縫衣
清風徐徐,紅燭搖曳,仕女勤於女紅,在燭光下行針走線。女紅包括紡織、刺繡、縫紉等,古代隸屬於衡量女子「四德(婦德、婦言、婦功、婦容)」中的「婦功」,是評價女子品行高低的重要標準之一。因此,女子們無論貧富貴賤,均以擅女紅為能事。此圖中女子蘭指輕拈,針線穿行,低眉落目,若有所思。明窗外一隻紅色的蝙蝠飛舞在翠竹間,「鴻福將至」的吉祥寓意巧妙地蘊涵在圖畫之中。
桐蔭品茶
仕女手持薄紗紈扇,坐於茂密的梧桐樹下靜心品茶。茶飲原是一種日常飲食行為,由於品茶論道的盛行,而成為歷朝文人士大夫中的風雅之事,逐漸提高了茶的境界。圖中月亮門內有一黑漆描金書架,滿函的書籍不僅為畫面增添了儒雅的書香氣息,而且與仕女手中的茶具相互映襯,表現出宮中女子的文化修養。
博古幽思
仕女坐於斑竹椅上垂目沉思。身側環繞著陳設各種器物的多寶格。多寶格上擺放的各種瓷器,如「仿汝窯」瓷洗、「郎窯紅釉」僧帽壺,以及青銅觚、玉插屏等,均為康熙至雍正時期最盛行的陳設器物,具有典型的皇家的富貴氣派。這些器物不僅增添了畫面的真實性,也映襯出仕女博古雅玩的閨中情趣。
倚榻觀雀
室內仕女斜倚榻上,把玩著合璧連環,室外喜鵲鳴叫喳喳,女子目視喜鵲,不覺入神。畫家意在表現冬去春來,女子觀賞喜鵲時的愉悅心境,但卻不自覺地將宮中女子精神空虛、孤寂壓抑的心情溢於畫面。背屏上書滿了「壽」字,雖有祈壽延年之意,卻也不敵「只羨鴛鴦不羨仙」的祈盼。
持表對菊
仕女手持精美的琺琅表坐於書案旁。桌上瓶中插有菊花,點明了時值八月時節。菊花清高典雅,是秋季重要的觀賞花卉,被賦予堅貞、益壽等含義,同時又以其素凈優雅的自然美而成為女性的頭飾或居室的點綴品。背景牆面上懸掛著明代董其昌的詩句。不遠處几案上的西洋天文儀器與女子手中的琺琅表表明西洋物件已漸為宮中時尚。
捻珠觀貓
仕女於圓窗前端坐,輕倚桌案,一手閑雅地捻著念珠,正觀賞兩隻嬉戲頑皮的貓咪。此圖的取景面很小,僅透過二分之一的圓窗來刻畫繁複的景緻,但由於畫家參用了西洋畫的焦點透視法,將遠、中、近三景安排得有條不紊,從而擴展了畫面空間的縱深感,顯得意韻悠長。窗下鐘聲滴答,近處貓咪玩鬧,時光便在這似有似無中悄悄流逝。
裘裝對鏡
仕女身著裘裝,腰系玉佩,一手搭於暖爐禦寒,一手持銅鏡,神情專註地對鏡自賞,「但惜流光暗燭房」的無奈之情溢於眉間。畫中背景是一幅墨跡酣暢的行草體七言詩掛軸,落款為「破塵居士題」。破塵居士是雍正皇帝為雍親王時自取的雅號,表示自已清心寡欲、不問榮辱功名的志趣。
烘爐觀雪
仕女臨窗而坐,輕掀帳帷,觀雪賞梅。戶外翠竹披霜帶雪,遇寒不凋,顯現出頑強的生命力;白色臘梅則以「萬花敢向雪中擊,一樹獨行天下春」的風韻盡情綻放。梅花不僅是著名的觀賞花,又以花分五瓣,而擁有「五福花」的美稱,被人們用以寓意幸福、長壽、吉祥。
故宮館藏古珠
古珠,古代貴族們的珠寶,透過貿易管道而流通,它的魅力無法複製,人們將它配戴身上,更顯品味! 現在就讓我門來看看!
故宮珍藏的鐘錶
整理編輯:張萌群
TAG:藝狐在線 |
※煙台—它是山東半島的明珠,更被冰心奶奶愛稱為「靈魂故鄉」
※周星馳罕見受訪,王寶強靈魂拷問何時出山,星爺三個字神回答
※原來,滅霸住在菲律賓,靈魂寶石在巴西
※靈魂擺渡:豪姬的「泰山府君祭」,為何冬青會成為祭品?原因在這
※《靈魂擺渡》:「泰山府君祭」,原來這才是豪姬想要婭心臟的原因
※唐朝的靈魂是什麼?
※迎來曙光,巴薩中場再現宇宙級配置!夢四王朝靈魂人物還得看梅西
※《雍正王朝》:老十四借壽禮,雍正說瞎話張嘴就來,福晉真乃靈魂伴侶
※拉宮是西藏的象徵,西藏的靈魂又是哪?走進你從未見過八郭古道!
※海賊王:她甜美可愛的外表下,原來藏著這麼「陰險」的靈魂!
※《靈魂擺渡》趙吏追求過的女孩,曉雪可悲,阿春、阿寶誰是真愛?
※靈魂擺渡黃泉教主:時尚娛樂圈寵兒王昌瑞
※《靈魂擺渡》七大美人古裝扮相,楊紫靈動,祝緒丹清純可愛
※天山天池,滌盪靈魂的聖潔之湖
※尋遁世酒店,乘諾亞方舟,覓一段海水蕩滌靈魂之旅
※《靈魂擺渡·黃泉篇》孟婆虐哭觀眾!演技不輸當紅女星
※千古一帝李世民:紅顏知己 之 長孫皇后:靈魂伴侶
※葉羅麗:高泰明沒救了?陳思思痛哭,白光瑩抱著他的靈魂
※把靈魂還歸雪山,讓眼中還閃耀凈土的光芒……
※3天探訪玉龍雪山腳下古村,聆聽靈魂最深處的聲音|大美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