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碩、趙之謙的書法篆刻作品欣賞
吳昌碩:《靜堪讀碑》
感謝朋友們一如既往的關注!這些東西我以前都喜歡研究!身不由己,人在江湖!行將荒廢!再讀,無比欣慰!喜歡那方寸之間萬千的氣象!喜歡那醉人的秦磚漢瓦的布局,喜歡那書從印入,印由書出!鐵筆寫盡華夏文明!精髓啊!明清金石篆刻蔚然成風!無不沉醉!
篆刻藝術在明代中葉有了新的突破,文彭、何震可算是明清流派篆刻輝煌業績的開拓者。元代趙孟頫的圓朱文篆刻,是其本人書後由匠人刻制。王冕用花乳石、青田石治印,但記載不詳又沒有在當時形成以石刻印的風氣。文彭、何震在印壇上一反淺陋怪誕的九疊文,力追秦漢,開闢了明清篆刻藝術的昌盛局面。自此之後,掀起了一股篆刻藝術的熱潮,其主要表現有三方面:一是作家林立,出現了文彭、何震、歸昌世、汪關、朱簡、梁袠等幾十家;二是印學理論的確立,編製印譜成為風尚,如《集古印譜》,是前所未有的。另外時人(包括篆刻家本人)更重視制印譜,使得印譜如詩集、文集一樣,成為個人的一種藝術成就的記載;三是書畫已經離不開篆刻,且要比宋、元考究得多。篆刻作為文人藝事的一種,已為人們所接受,求名家篆刻也蔚然成風,故書畫家、詩人、文學家以至收藏家,無不存印章。
趙之謙:《趙孺卿》
清代篆刻在明代文、何之後,在理論與實踐上得到更大發展,風格各異派支繁衍,成為專門之學。特別是清代碑學盛行,碑學書家無不兼擅篆刻,除為我們熟知者外,金農、桂馥、何紹基等均精篆刻。清代篆刻與其碑學是相輔相成的,早中期主要的篆刻大家都是安徽與浙江籍的,當然也有僑居揚州的,所以一直有浙派與徽派之說。浙派指「西泠八家」,徽派又有歙派、皖派之說。
趙之謙:《仁和魏錫曾稼孫之印》
在浙派、皖派風靡印壇百年之後,作為篆刻藝術發展的必然結果,清末篆刻走上了一條"印從書出"、"印從刀出"、"印外求印"的複合型創作道路。至此,篆刻藝術的形式與審美體系得以最終形成。自此,篆刻家在創作中所考慮的,是如何實現以及在什麼程度上實現各自的審美理想。晚清篆刻,可謂是名家輩出,而就風格而言呈現出更多樣化的色彩,但這些又幾乎都是以趙之謙、吳昌碩、黃士陵三家篆刻為源頭的,而且其中成就卓著者,又無不是以上三家的結合求之的!
趙之謙:《朱氏子澤》
趙之謙:《為五斗米折腰》
趙之謙:《趙之謙印》
趙之謙:《以分為隸》
以下為吳昌碩篆刻:
吳昌碩:《戒翁小品》
吳昌碩:《春暉堂藏》
吳昌碩:《正修堂藏》
吳昌碩:《神女應無恙 當驚世界殊》
吳昌碩:《安持精舍》
吳昌碩:《幽意閑情》
吳昌碩:《數石亭》
吳昌碩:《我書意味本無法》
吳昌碩:《俊卿》
吳昌碩:《安吉吳俊章》
趙之謙篆書
趙之謙篆書
趙之謙行草
趙之謙:《長陵舊學》
趙之謙:《寶董堂》
趙之謙:《沈樹鏞同治紀元後所湮》
趙之謙:《鑒古堂》
趙之謙:《會稽趙之謙字撝叔印》
※白蕉先生的蘭花繪畫藝術
※五代楊凝式書法
※潘天壽 山水作品欣賞
TAG:沃德利成書畫院 |
※劉星的書法篆刻欣賞
※篆刻、書法、繪畫三藝精絕之吳昌碩!
※王冬齡:趙之謙的書法篆刻藝術
※篆刻作品欣賞:鼻祖文彭的篆刻
※仰與古會|書法篆刻家郭晶作品欣賞
※尹海龍篆刻作品欣賞
※徐雲叔書法篆刻作品欣賞 兩個黃鸝鳴翠柳
※朱玉潔最新篆刻作品欣賞
※墨丁篆刻作品欣賞
※黃士陵 篆刻作品欣賞
※李懷通、劉恆、夢石、任剛軍、謝顯澤、葉新彥篆刻藝術欣賞
※看吳昌碩書畫篆刻作品特展
※新春特輯之清篆刻名家蔣仁、黃易、奚岡印章欣賞
※徐雲叔書法篆刻作品欣賞 白日依山盡
※林明進書畫篆刻作品欣賞
※譜石、吉欣璋、李懷通、謝顯澤、任剛軍篆刻藝術
※吳昌碩朱文印對篆刻歷史的朱文印有何貢獻?
※北京故宮藏吳昌碩篆刻作品
※西泠印社社員、柳曉康篆刻作品欣賞
※小刀會成員之李暉篆刻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