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淺析太平軍北伐

淺析太平軍北伐

近代史上,太平天國運動舉重若輕,而在天津之戰是北伐太平軍的重大轉折點。太平軍孤軍遠征,長驅六省,雖未精銳之師但終因戰線過長,後援不濟,戰略失誤等導致全軍覆滅。但它沉重的打擊了清朝的統治,推動了北方人民的反清意識,為南方西征和東征的勝利創造了條件。

北伐簡要過程

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方列強憑藉《南京條約》等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從政治、經濟各方面大肆侵華。於此同時,清政府為支付對列強的巨額賠款,同時也為彌補財政虧空,加緊橫徵暴斂,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殘酷的壓迫和剝削,迫使廣大人民尤其是人民群眾走上反抗鬥爭的道路。1842年至1850年間,反抗鬥爭此起彼伏,終於在道光三十年末爆發了洪秀全領導的大規模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

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不久,為了鞏固農民政權,直搗清朝的老巢北京,不久便組成了以林鳳祥、李開芳等人為首的北伐軍,於1853年北上遠征。北伐軍遵照洪秀全規定的「師行間道,疾趨燕都,毋貪攻城奪地糜時日」1的作戰方針,避實就虛「放膽靈變」2。「爭天下,打天下,窮爺們兒天不怕來地不怕。殺到天津衛,朝廷快退位;殺到楊柳青,皇帝嚇得發了蒙」在歡快的歌謠聲中,林鳳祥、李開芳率領北伐軍北伐。兩年間,北伐軍先後跨越六省,橫掃城池數十座,斬殺清軍7萬餘人,甚至逼近天津,震撼朝廷。但終因孤立無援,加之朝廷調集重兵實施剿殺,北伐軍於1855年在連鎮馮官莊等戰役中失敗,兩萬將士全軍覆滅,林鳳祥、李開芳等人死難。這是太平天國歷史上第一次大失敗。太平天國將領李秀成在自述里談到「天國十誤」,其中一誤就是北伐軍的全軍覆沒。

北伐原因

太平軍於1853年3月,佔領南京,定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國農民政權的建立。這時,太平軍將南京作為了自己的根據地,雖氣勢正盛,但它在南京的政權並不穩定,而且同時還有清廷對天京的包圍,新政權的建立迫切需要先穩固南京。為此,太平軍計劃實施北伐,抽調部分軍力北伐,刺激清廷的心臟,迫使清廷收縮對天京的包圍,打亂清軍的部署,然後趁機集中力量擊敗南方的清軍,減輕清廷對太平天國南方根據地的威脅,為南京根據地的鞏固創造好的形勢,並為太平天國下一步的進程打下基礎。於是,在公元1853年,太平天國丞相林鳳祥、李開芳率兩萬餘太平軍精英,從江蘇浦口出發,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北伐之旅。

北伐經過

1853年春,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在派兵西征的同時,派天官副丞相林鳳祥和地官正丞相李開芳等率軍2萬餘人挺進華北。北伐軍由浦口出發經安徽蒙城、毫州入河南,因無船不得渡黃河,於是沿著南岸向西行軍,在五月二十號抵達汜水,找到了數十條小船,開始搶渡黃河。二十六日,主力渡過黃河,佔領了溫縣,圍攻懷慶,再此與清軍相持了兩月。七月二十八,改從山西,直接到達直隸(今河北),稍事休整後東進滄州,於九月二十七佔領靜海和獨流鎮,在此屯駐待援,前鋒還曾抵達天津西楊柳青,在石家大院停留。

北伐軍深入河北,清廷感到情況危急,於是緊急派欽差大臣勝保,率軍由南向北追趕,並命惠親王綿愉為奉命大將軍、僧格林沁為參贊大臣,率軍由北向南迎堵。北伐軍佔據靜海、獨流後,勝保即設大營於良王莊,僧格林沁設於王慶坨,進行圍堵。

北伐軍以流動作戰見長,一旦在靜海、獨流駐止下來,變迅速陷入清軍的重圍。當時正值冬季,君子匱乏,又久等援軍不至,處境日益艱難,於是在84年正月初八突破重圍,南走河間縣束城鎮,一直突圍。但與此同時清軍也在緊追不捨,北伐軍又再度被圍。

洪秀全、楊秀清在得知北伐軍抵達天津(有點出乎他們的意料)附近後,才開始著手組織援軍。84年正月初七,夏官又副丞相曾立昌等率領援軍由安慶出發,不久便抵達臨清,北距阜城僅200餘里。但臨清城內梁械被敵軍焚毀殆盡,城外又有勝保部清軍趕到圍困,曾立昌等遂遷就部分新成員的畏敵懼戰情緒,竟置北援任務於不顧,二十六日棄城南逃,途中屢戰不利,一退再推,以至潰不成軍,被清軍和地方武裝殺害甚多,曾立昌等犧牲。援軍的潰散,使北伐軍的前途更加險惡。

在林、李帶領的北伐軍再次被圍堵後,林、李兵分兩路,頑強抵抗清軍。85年正月十九,清軍攻陷連鎮,北伐將士大多陣亡,林鳳祥被俘後英勇就義。隨後,僧格林沁又率數萬清軍圍堵李開芳,四月十六,李開芳的等被俘,在北京遭殺害。至此,北伐軍全軍覆沒。

北伐失敗原因分析

一、北伐軍人數不足

當時太平天國的軍事最高決策權為東王楊秀清,由於太平軍起義以來戰事過於順利,使得楊清秀和其他高層人士對於局勢的判斷太過樂觀,以為即使不使用全力,北伐軍也可能像原起義軍從廣西到江蘇那樣直搗北方;被派去參加北伐的大多是老廣西,作戰經驗豐富,戰鬥力非同一般。基於以上兩點,北伐的人數被定在兩萬,雖然之後也擴充了新兵,但新兵並未起多大作用,兩萬相對於整個北方,相對於清廷,顯得人數過少。

二、北伐軍未制定合理的進攻策略

由於北伐軍的人數只有兩萬,所以只能打快速戰,而且也沒有相應的人員去管理攻城成功後城區的管理問題,只能採用攻城—分兵把守—就地取食—棄城而去的模式,這根本就是自斷後路。後勤補給是勝利的基本保證,假使連基本的物質保障都沒有,談何進攻,談何北伐。而且,太平軍的北伐戰線又太長,根本就沒有與之相對應的策略去做長期戰鬥。孤軍深入,乃兵家大忌,是自己把自己送上了絕路。

三、北伐軍軍隊補給不足問題

由於北伐軍的進攻策略制定不足,導致補給制度混亂,沒有完備的補給應用系統,初期軍隊戰勝時補給問題還不太明顯,但當被清軍圍堵時,補給問題的矛盾便顯露出來,糧食不足,而且到了冬天,天氣寒冷,北伐軍大多是南方人,本就受不了氣候變化,加上供給不足,連禦寒的衣物都沒有,士氣低下是不用說的啦。兩萬北伐軍全軍覆沒,有三分之一都是因受凍而減員的。

四、北伐軍攻城後不良行為問題

太平天國初始就是以上帝教發動和組織群眾的,為了貫徹所謂「上帝」的旨意,在進軍途中,北伐軍奪取毀壞寺廟、砸佛像,強迫百姓信上帝教,大大的喪失了民心。信仰這東西怎麼能靠強迫來獲得,洪秀全完全在自欺欺人。同時,加上幾次不理智的屠城也使本來對清政府不滿的民眾對太平軍也產生了反感。

五、北伐軍農民階級自身局限性問題等

當時的歷史條件使得農民階級反抗壓迫,站起來奪取了政權。但農民階級自身的局限性使得他們缺乏遠大的政治目光,不具備科學的世界觀和理論武器,制定不出科學的革命綱領和政策。當戰爭取得階段性勝利時,進取心退化,莫名就會被勝利沖昏頭腦,不能按照理性的思維來分析問題;當遭遇挫折時,沒有一股作氣,拼盡全力的毅力;在鬥爭期間,不能團結各種能團結的力量,去擴充自己的政權;不能制定完善的制度去解決未知的問題,沒有應急體系。

六、北伐的歷史條件原因

北伐是一次農民階級領導的鬥爭,是農民階級對國家出路的探索,是在階級矛盾激化時的一種解決辦法。假使將其置於大環境下,它就是一次農民階級的探索,雖然農民階級走上了政治舞台,但實踐決定了他們並不是新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代表,他們無法克服小生產者的所固有的局限性。時勢造英雄,但此時的時勢並不是農民階級最有利的舞台。

北伐的意義和教訓

一、 太平軍北伐的意義

太平軍北伐歷時兩年,最後雖然以失敗告終,但廣大將士英勇奮戰,其影響震動了朝廷,牽制了北方大量的清軍,迫使數十萬清軍掉頭進行防禦,為南方西征和東征的勝利創造了基礎。同時經過北伐軍的一輪北伐,使得反清的思想深入民心,人民鬥爭意識增強。北伐還是太平天國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以後戰爭的勝利積累了經驗,沉重打擊了封建統治階級,加速了清王朝的衰敗過程。還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外國侵略勢力。意義重大。

二、 太平軍北伐的教訓

太平軍的失敗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農民具有偉大的革命潛力;但只憑農民階級不能擔負起領導反帝反封建鬥爭取得勝利的重任。單純的農民戰爭不可能完成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

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至少應做到以下幾點:1.制定完善的政治綱領和社會改革方案;2.制定相應的文件來約束領導集團,避免自身腐敗現象的出現,保持領導集團的團結;3.擁有科學的思想理論為指導;4.應儘力做到維護人民的基本利益;5.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應採取兼容並包的態度,鼓勵人民開放思想;6.認清敵人和朋友,團結好一切能團結的力量去對抗敵人,爭取民族獨立;7.大力發展經濟,使人民生活富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騎兵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大事年表
秦國開國元勛及結局
李鴻章的淮軍
歷史上口碑最好的漢奸

TAG:歷史騎兵 |

您可能感興趣

南亞野望——印軍作戰思想淺析
淺析南北朝:南朝實力強於北朝為何沒能一統天下?
淺析南北朝: 南朝實力強於北朝為何沒能一統天下?
淺析東北地區滿族文化的演變
淺析罕見江南省造光緒元寶
西葫蘆栽培淺析
淺析周杰倫的作詞水平
沉香手串淺析之越南沉香
解讀歷史:從軍事角度淺析遼瀋戰役國軍的敗因
王陽明《別諸生》淺析
北伐-天國的小小「賭注「淺析楊秀清制定北伐戰略的真實意圖
人體太極的陰陽互根與消長淺析
三款以太坊遊戲淺析
海上發射平台淺析
諸葛亮誡子文——佳句淺析
美國北極發展戰略淺析
淺析戰漢玉器的輝煌!
清代翠玉紋飾淺析
淺析瓦西南紅——集天地靈氣於一身的川料極品!
淺析道教仙韻與李白的飄逸詩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