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山豆根和北豆根辨別

山豆根和北豆根辨別

為臨床常用的中藥,但由於我國各省市的用藥習慣不盡相同,造成中藥使用中同名異物現象時有發生,加之山豆根和北豆根名稱相近,因此造成一些地方將山豆根和北豆根混用的現象出現。

實際上,山豆根和北豆根乃兩種藥物,山豆根始載於宋代《開寶本草》,以後歷代本草多有記載,如《本草圖經》記載:「山豆根生劍南山谷,今廣西亦有,故又有廣豆根之稱。苗蔓如豆,根以此為名。」而北豆根在歷代本草中均未見作山豆根使用的記載。2010版《中國藥典》已將山豆根和北豆根以兩種藥物分別載入,兩葯的基源不同,功效也不盡相同。

因此,在臨床應用時應注意加以區分,筆者從二葯的形狀鑒別差異、功效差異、毒性差異等方面陳述如下:

山豆根和北豆根辨別

性狀差異

山豆根: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乾燥根及根莖,主產於廣東、廣西,又習稱為「廣豆根」。其根莖呈不規則結節狀,根莖長圓柱形,略彎曲,常有分支,長短不等。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有縱皺紋及橫長皮孔樣突起,質堅硬不易折斷。飲片性狀為類圓形薄片,表面皮部淺棕色,木部淡黃色,周邊棕色或棕褐色,質堅硬,有豆腥氣,味極苦。

北豆根: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乾燥根莖。主產於東北、河北、山東、山西等地。其根莖呈細長圓柱形,表面黃棕色至暗棕色,多有彎曲的細根,並可見突起的根痕及縱皺紋。外皮易剝落,質韌不易折斷。飲片性狀為類圓形厚片,切麵灰白至淡黃色,木部淡黃色,呈放射狀排列,中心有髓,周邊棕黃色至淡棕色,氣微味苦。

山豆根和北豆根辨別

功效差異

山豆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利咽之功效。主治熱毒熾盛、火毒蘊結之咽腫、喉痛、喉風、牙齦腫痛等。

北豆根: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痛的之功效。主治咽喉腫痛、扁桃體炎、風濕痛、四肢麻木、腸炎痢疾等。

毒性差異

山豆根:現代研究表明,山豆根所含之苦參鹼能作用於大腦,引起痙攣, 能麻痹橫隔膜和呼吸肌運動神經末梢。以山豆根25g/kg 煎液小鼠灌腸, 結果出現呼吸抑制和震顛、痙攣、死亡。

北豆根:北豆根主要成分為蝙蝠葛鹼,研究發現,以蝙蝠葛鹼所作的亞急性毒性實驗表明,該葯4.8~60毫克 劑量用藥18天或2~3月,對心臟無不良影響,150毫克以上劑量用藥 2~3個月對肝臟有不同程度的損害, 受損程度隨劑量增大而加重, 所致的是輕度損害, 150毫克以下對腎和腎上腺基本無不良影響。

因此,雖然二者都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但山豆根含有的主要成分苦參鹼,毒性大於北豆根含有的蝙蝠葛鹼。2010版《中國藥典》中北豆根用量為3~9克,而山豆根用量為3~6克,其目的就是要防止中毒事故的發生。因此無論是經營銷售部門還是各醫療單位,均應以藥典為準, 將二葯分別使用, 切不可相互混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醫在線 的精彩文章:

食松節,抗歲寒
虛不受補,實不受瀉
百病生於氣,通調全身氣機的5個腧穴
春城無處不飛「花」,柳絮防護請收好
中醫解答乳腺疾病

TAG:國醫在線 |

您可能感興趣

有毒的中藥山豆根到底是什麼葯?
這種植物,根部相當珍貴,人稱「山豆根」,味道比黃連還苦
山豆根煮水劑量不可大,要慎服
導致11歲女孩腦中毒的山豆根,究竟有多毒?
超過6克就會中毒!南陽11歲女孩誤飲母親山豆根茶,嚴重腦損傷
喝了一碗山豆根水 11歲女孩狂吐5小時致腦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