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藝伎」而非「藝妓」,現存已不足兩百人
想了解更多關於日本新鮮好玩的消息?那快點藍字關注吧!
今日話題
相信大家都有聽過這個職業的大名—藝伎。而這個與歌舞伎並稱的「日本活文化」代表的職業,那白色的妝容下究竟隱藏著那些秘密呢?今天就讓我們簡單的探究下吧。
藝伎的由來
首先我們先來說說藝伎的起源。
日本的藝妓文化是由京都開始向外發展的,而京都藝妓文化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約17世紀的京都八坂神社所在的東山。八坂神社是京都眾多神社及寺廟中一個非常著名的神社,而且歷史悠久。據說那時參詣八坂神社的人很多,自然附近就聚集了很多商店,形成一個商業區。其中有許多稱為「水茶屋」的店,販賣茶、糰子等點心,讓日本全國各地到來的信徒有個暫時休憩的地方。這有點像中國古代沿著官道而設立的茶鋪。
當時的人們將在這些店工作的女服務生稱之為「茶汲女」或「茶點女」。有些茶汲女會用歌曲、舞蹈來吸引客人,這種吸引客戶的模式直至今日也很流行。在當時,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商業手法不斷的推陳出新,品質也一直提高。例如加入了三味線的演奏等等。在這種良性循環下,有的水茶屋生意越做越好,規模開始得到擴大,商品種類也開始逐步增加,例如可提供的商品增加了酒、高級料理等。但是無論怎樣其都會跟酒水、茶水沾邊。所以這也是日語中「水商売(みずしょうばい)」這個詞的來源之一。
而為了讓茶汲女的表演帶來更大的商業利益,有些水茶屋老闆便開始對旗下的茶汲女做有計劃的訓練,這就是藝妓文化的雛形。從普通的水茶屋變成高級料亭,在成本的考量下,與其每家店都自己供養及訓練藝妓,倒不如集中培訓。有需要時再請來表演,更能發揮經濟效益。所以稱為「置屋」的專業培訓中心及業者便應運而生。而也正因為如此,與藝伎相輔相成的便是日本的那些高級料理了。
不過,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藝伎的原型是茶汲女的表演,但最一開始以藝伎這種形式出來表演的人卻多為男性。所以叫藝伎(日語中伎的意思表示為男性表演者)。而到了18世紀中葉,從事藝伎職業的人,漸漸被女性所取代,才有藝妓這一稱呼。
與妓者的區別
藝伎和藝妓的區別我們剛剛說過了,而其中藝妓這個稱呼很大的程度上會讓中國人產生不好的誤解,認為她們是妓女的一種。其實不是的,甚至說其實這是我們中國人自己鬧得誤會。
日本將中國古代中對於「妓」這個字的用法原原本本的繼承了下來,妓在古代漢語中指代那些賣藝不賣身,只在青樓中歌舞表演的女子。而娼才是從事性工作的女性的代名詞。所以說,無論是藝伎還是藝妓都不從事性工作,她們的主要工作為在宴席上以舞蹈、演唱、演奏等方式助興,為客人服侍餐飲。
而因為近代漢語實行了改革,將娼妓二字的用法實行了統一。現在的中國人多把「妓」字直覺的關聯到性交易方面,因此日本人才為了避諱,將這種職業的稱呼統一成為了「藝伎」。
那麼,說個題外話。在日本從事性工作的女性又叫什麼呢?這個其實跟上文提到的藝伎起源有一定關聯,在置屋中培訓的藝伎見習階段東京地區稱之為「半玉」或「雛妓」,京都地區稱之為「舞妓(或寫為「舞子」)」。而這些人並非都能成為藝伎,有些女子便會因為種種原因中途放棄,從事一些與表演無關的工作。而在傳統日本中,把沒有經過藝術培訓,而在酒席宴會中倒酒陪酒的女性稱為「酌婦」,而賣淫女子則一般固定地被稱作「游女」。
那麼,藝伎有沒有從事性交易的呢?說實話,有。事實上,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為止,日本各地都廣泛存在形同娼妓的賣身藝妓,而且變相專營這種生意的不肖業者亦多而有之。其原因也是很複雜的,有的是生活所迫,有的是利益驅使,有的則是爭取儘早為自己贖身(古時日本藝妓的出身多為孤兒或遭人口販子販賣的女子,這些人往往都被迫簽了賣身契)。不過總的來說就是一個字——錢。甚至演化出了藝伎與有錢的男子締結模擬夫妻關係這樣的情況,按照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被包養了。不過,雖然在古時確實有一些藝伎從事了性交易,但是基本都是暗地交易的。因為明面上來說,藝伎從事性交易不僅本人會受到極大的懲罰外,其所在的置屋甚至連周邊的置屋都會受到牽連。
從事的表演項目
藝妓的表演大致可分為「立方」和「地方」2種。「立方」是指舞蹈為主的表演者,「地方」是指演唱「長唄」、「清元」等歌曲、演奏太鼓、三味線等的表演者。因為「地方」類的表演難度較高,需要長時間訓練後才能勝任,因此多由資深的藝妓擔任。而「立方」表演較為容易,所以一般由資淺的藝妓及舞妓擔任。
藝妓除了上述兩大項表演外,也有茶道、香道等日本傳統藝術表演。另外,藝妓都有受過說話訓練,因此健談者不少,表演之餘亦會陪客人談天說地,增加氣氛。顧客給予藝妓的演出費用稱為「線香代」或「玉代」,京都一地特稱「花代」。
此外藝妓還有座敷藝,是在酒席之間娛賓的藝能。有些是高難度的動作,如一種稱為金的座敷藝是藝妓以臉和手支撐身體倒立成金的樣子。二戰前的藝妓有時還會表演一些具備情色意味的座敷藝,如裙帶菜酒。
藝伎的著妝
很多人對藝伎為什麼總要把臉塗的那麼白抱有很大的疑問,這裡面有什麼特殊含義嗎?
藝妓化妝十分的講究,化妝時有著特殊的程序。而其中,最醒目的便是她們塗成白色的臉,在古代日本是使用鉛粉來達到這一目的的,但鉛粉有毒且容易脫落,現代藝妓便改用一種液狀的白色顏料均勻塗滿臉部、頸項(但邊緣會刻意留下自然的膚色),因此看起來猶如雕飾華美的人偶一般。而這麼做的目的,是因為日本男人普遍認為女人的脖頸是最性感的部位。將臉和脖頸出露出來並畫上這種白色的妝,更能凸顯藝伎的美貌。順便說一句,脖子處的妝名為「三足」。
另外,不止化妝。藝伎的著裝也有著一定的規範。儘管藝妓的服裝也是和服的一種,但事實上卻與一般女性的和服有一定的區別。一般的和服後領很高,通常能把婦女的脖頸遮蓋得嚴嚴實實,而藝妓所穿著的和服的衣領卻開得很大,並且特意向後傾斜,讓藝妓的脖頸全部外露。其原因我們上面也提到過了。還有,見習的舞妓及年輕的藝妓所穿之和服稱為「裾引き」,從腰帶到裙擺間的一段稱為「褄」的東西。在外行走時,舞妓及年輕的藝妓一定會將左手壓在這一段上面,有「賣藝不賣身」的含意。
而藝妓的髮型以稱為「島田髷」的髮型最為常見。「島田髷」的起源有3種:
1,江戶時代,東海道島田宿(「宿」指宿場,妓院)的「游女」之間開始流行之後風靡起來的。
2,寬永年間,歌舞伎演員島田萬吉開始梳結。
3,日語「締めた」的發音所轉變而來。
藝伎的沒落
時至今日,藝伎已然成為日本文化的一項文化財產。但是,這種以人為本的傳統文化都有著逐漸向沒落的共同命運。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日本各地仍有很多花街,是主要的娛樂場所,藝妓及游女都很多。然而1947年開始,日本實施了《兒童福祉法》和《勞動基準法》,禁止兒童未足齡即失學及投入工作。對藝妓這種需要從小培訓,把握花樣年華的工作而言,人才來源受到直接且重大的衝擊。再加上工業革命以來的社會變遷非常快速,各種新興的娛樂活動如雨後春筍竄出,花街及藝妓便逐漸沒落。
而近年來,由於藝伎訓練嚴格,生活辛苦,再加上是以取悅男性為主的服務業。進而這一行業已經成為一種夕陽產業,人數越來越少。據說現在真正稱得上藝伎的人也就200多人。
如今,這種回眸一笑百媚生的藝伎形象,正在作為日本文化的象徵,成為這個社會追求完美女性的符號。儘管藝妓藝術與世界眾多傳統文化一樣,不得不面對走向沒落的命運。但是,在可預計的一段時間內,藝妓將仍然作為日本藝術象徵而存在,並被視為不可多得文化瑰寶。
公眾號ID:RoninGosho
中文最大日本文化電子揭示板浪人御所(SenGoKu.Cn 2005年創立)與日本視角(JPSOO.Com)旗下自媒體:日本物語。從文化、歷史、大河劇、甲胄、器物等日本的視角,以增進中國年青人群體對日本認識與了解促進為主旨的非盈利性自媒體。
※日本膠囊酒店什麼樣子,國內不好推廣嗎
※織田信長的這九句話看完後確實讓人啟發
※這個日清的廣告隱藏了20支過去爆紅的廣告梗,能看出來的一定不尋常…
※看看日本人去便利店早上一般都買啥
※能「動嘴」就絕不打架的日本人
TAG:日本物語 |
※古代青樓有「角妓」,和普通藝妓真不一樣!她們只和客人做一事
※一位是美貌才女,一位是多才藝妓,只因互生情愫,結果卻雙雙被殺
※你選擇遺忘的,確是我最不舍的——老兵店內藝妓作品欣賞
※封建社會的朝鮮藝妓,賤民身份,賣藝不賣身!
※高僧被藝妓各種調戲撩撥,他即興回敬一首詩,卻狂成了千古名作
※讓大眾都誤會的藝妓,到底是什麼?
※日本藝妓妝:神秘的假面下是這個行業不為人知的「潛規則」
※神秘魅惑的日本京都祗園藝妓街 這裡的藝妓賣藝不賣身
※藝妓從業期內為了保持純潔的形象不能結婚,想要結婚就必須先隱退
※妹子挑戰用麵粉畫日本藝妓妝,麵粉粗到咯臉,最終呈現妝效很好看
※日本藝妓刺導演,張雨綺砍前夫:沒挨過女人刀子的男人,不足以談人生!
※日本國民對這位藝妓的評價很高,堪比貂蟬,結局卻要好太多
※黛薇夫人,一個活生生的灰姑娘傳奇,從一名藝妓變成總統夫人
※珍貴老照片:犯人被關在囚籠里,日本藝妓逗得客人喜笑顏開
※古代朝鮮半島的藝妓,個個貌美如花,技藝出眾勝過現在的韓國整容美女
※身為藝妓的她為了報復渣男和閨蜜,選擇用這種方式
※冉瑩穎現身機場臉上的妝白得誇張,網友:這是在模仿日本女藝妓?
※糧油店老闆養的黑貓掉進麵粉堆里了!一抬頭給老闆嚇得夠嗆:這是cos日本藝妓呢?
※日本最厲害的藝妓,成功成為總統夫人,丈夫被抓後仍活得瀟洒
※日本老照片,圖二奇葩的藝人,圖四吃飯的藝妓,最後一張看到送信的郵差懵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