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唐孫過庭《書譜》臨摹技法解析

唐孫過庭《書譜》臨摹技法解析

唐孫過庭《書譜》臨摹技法解析

唐孫過庭《書譜》臨摹技法解析

作者:翁志飛

草書的基本特徵可用以下二段話來說明:

一、漢崔瑗《草書勢》云:「草書之法, 蓋先簡略, 應時諭旨, 周於卒迫, 兼功並用, 愛日省力,純儉之變, 豈必古式觀其法象, 俯仰有儀, 方不中矩, 國不副規, 抑左揚右, 望之若歌, 妹企鳥硅, 志在飛移, 狡獸暴駭, 將馳未奔, 或融點染,狀似連珠, 絕而不離, 蓄怒佛郁, 放逸生奇或凌逮而惴果, 若據搞而臨危, 傍點邪附, 似睦螂而艷杖絕筆收勢, 余鄉廷魷結, 若山峰施毒, 看隙緣山戲, 滕蛇赴穴, 頭沒尾重, 是故遠而望之, 淮焉若注岸奔涯就而望之, 即一畫不可移, 纖微要妙,臨事從宜, 略舉大較, 彷彿若斯。」草書肇自秦末漢初, 由於秦末刑峻網密, 官書煩冗, 戰攻並作,軍書交馳, 羽橄紛飛, 而小篆已不能赴一時之急,於是就形成一種簡便的字體, 即隸書。隸書之草率即為「隸草」 , 此草書之濫筋, 其初之意在刪難省煩, 務從簡易, 臨事從宜。至章帝始有草法, 史稱「章草」。漢末, 草書逐漸脫離實用功能, 而具有純藝術之特性。這是由於一大批士大夫的傾心投入, 如杜度、崔玻、張芝等, 有所謂筆法的研求,賦予其獨特的審美內含, 使本來「急而速」的草書變得「難而遲」了。到東晉王羲之, 今草之體基本定型, 此時的草書已具備縱情快意的抒情功能。至唐人更發展至極獲— 狂草。成為書家達其情性,形其哀樂的手段。草書的魅力到底在哪裡呢就在於書寫的不確定性, 需要書家「臨事從宜」, 雖然草書也有規定的寫法, 但由於毅畫簡略, 所以不確定, 可變的空間仍然極大。在這個大空間中, 書家可以將自己的性情與字勢進行不斷地謀合, 並在特定的狀態下將對自然人生的感發在瞬間以筆墨的形式跡化。這是一個適意暢懷的過程, 性情與筆墨形式的相融無間, 即「故遠而望之,淮焉若注岸奔涯;就而望之, 即一畫不可移, 纖微要妙, 臨事從宜。」

二、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云:「若欲學草書, 又有別法。須緩前急後, 字體形勢, 狀如龍蛇, 相鉤連不斷, 仍需棱側起伏。用筆亦不得齊平、大小一等。每作一點須有點處, 且作余字總竟, 然後安點, 其點須空中遙擲筆作之。其草書亦復須篆勢、八分、古隸相雜。亦不得急, 令墨不入紙, 若急作意思淺薄, 而筆即直過。」筆草至獻之創為「一筆書」 , 即一行一筆完成, 中間不停頓, 又稱「連綿體」。特別注重點畫及上下字的鉤連, 就如行進中的龍蛇, 有時身體為雲氣、草木所遮檔, 卻有首尾連貫之意。用筆的「棱側起伏」指側勢運腕, 點畫在使轉中起伏振動。如驚蛇入草, 飛鳥出林。同時草書要有篆隸用筆之意才有古意, 才能避免用筆的浮薄。

草書可以說是最能寄託書家胸臆的書體, 是書法的極則。能讀懂草書, 才算真正體悟到了書法的真意。

唐孫過庭《書譜》

一、用筆特點

孫過庭草書宗法二王, 《書譜》不單是一件小草巨跡, 同時也是書論精典, 理論與實踐在這件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統一, 這在書法史上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對於草書用筆, 就先讓我們看看他自己是怎麼說的吧!「一畫之間, 變起伏於峰秒;一點之內, 殊妞挫於毫芒。」「真以點畫為形質, 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 使轉為形質。」 「篆尚婉而通, 隸欲精而密, 草貴流而暢, 章務檢而便。」「變起伏於峰秒」指起始用筆, 《書譜》亦如《蘭亭》多露鋒, 露鋒取勢, 決定於入鋒的角度。入鋒又決定了之後的用筆起伏。當然這不局限於一畫,點畫之間亦是如此。注意入鋒出鋒的方向是極為關鍵的。「殊妞挫於毫芒」的「妞」指筆既下行, 又往上去的用筆, 「挫」指頓後以筆略提, 使筆鋒轉動, 以離於頓處的用筆, 主要指點的寫法, 點是見書家情性的用筆, 要寫得活波生動, 節奏明快。「妞挫」是頓中有轉, 使運筆有振動跳躍感。(圖)

唐孫過庭《書譜》臨摹技法解析

用筆入鋒後, 接下來的就是使轉, 「草貴流而暢」是在運筆有力度的情況下說的。那麼如何才能使運筆豐富而有力度呢?用羲之的話說就是用筆要「棱側起伏」。用虞世南的話說就是:「覆腕轉處, 懸管聚鋒, 柔毫外拓, 左為外, 右為內, 起伏連卷,收攬吐納, 內轉藏鋒也。」 (《筆髓論》)「棱側起伏」指用筆取側勢, 側鋒使轉形成自然起伏之狀。如何才能使轉有起伏呢?虞世南所說就更具體了,即「覆腕轉吏」、「柔毫外拓」 , 指運腕的翻轉及運筆的向外拓張, 這樣的連續運動就是草書使轉的精髓。(圖《書譜》「乖」字)

唐孫過庭《書譜》臨摹技法解析

二、結構特點

雖然草書有固定的寫法, 但因其點畫簡略, 為形體結構的變化提供了極大的空間, 正如宋姜夔《續書譜》所云:「草書之體, 如人坐卧行立, 揖遜忿爭, 乘舟躍馬, 歌舞僻踴, 一切變態, 非苟然者。又一字之體, 率有多變, 有起有應, 如此起者, 當如此應, 各有義理。」注重字間點畫的連帶呼應,併合於用筆使轉之理。不然點畫結構就會顯得散亂無章。筆勢的連續轉換就形成字勢, 草書特別重視字勢或稱體勢, 可以說勢是草書結構的內核。

三、行氣章法特點

唐張懷灌《書議》雲「然草與真有異, 真側字終意亦終草則行盡勢未盡, 或煙收霧合, 或電激星流, 以風骨為體, 以變化為用。有類雲霞聚散, 觸遇成形;龍虎威神, 飛動增勢。……是以天為而用, 同自然之功;物類其形, 得造化之理, 皆不知其然也。可以心契, 不可以言宣, 觀之者, 似入廟見神, 如窺谷無底, 俯猛獸之牙爪, 逼利劍之鋒芒。肅然巍然, 方知草之微妙也。」字勢的組合即為行氣, 行與行的組合即為章法。在各體書中, 草書是最重行氣與章法的, 因為草書結體無常形, 若坐、若行、若動、若往、若來、若卧、若起、若愁、若喜等等之狀, 所以行氣也往往跌宕起伏, 變化莫剛。如「雲霞聚散, 觸遇成形」 , 「觸遇成形」生動地道出了草書行氣章法的特點, 不是事先約定或有規律可循的, 而是隨勢相生, 因勢而變的, 是有常理而無常形的, 所以不可言宣, 完全取決於書者的臨場應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唐代李白草書《愛酒帖》和《上陽台帖》
書法形式構成的基本要素
如何欣賞漢代石刻藝術
一組圖教你鑒賞15種畫派
中國書法臨摹知識百家談

TAG:聞是書畫 |

您可能感興趣

趙孟頫楷書《三門記》臨摹技法課
臨摹孫過庭《書譜》,讓筆法一覽無遺
顏真卿楷書《多寶塔碑》臨摹技法課
鉤摹精妙:東晉王羲之草書《長風帖》臨摹本書法欣賞
宋 薛紹彭存世書法精品——臨摹蘭亭序
書法技巧:書法」臨摹」原則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臨摹技法課
書法教學課件:篆書的臨摹與欣賞
《書法問集》278、臨摹《蘭亭序》如何力戒俗骨終身?
何紹基臨摹隸書系列——《乙瑛碑》
何紹基臨摹隸書系列—《石門頌》
王獻之《地黃湯帖》臨摹示範單字解析!
張雨《論書帖》,認為楷書非得自臨摹始
臨摹宋畫《楊柳乳雀圖》步驟畫法
宋 朱銳《雪澗盤車圖》臨摹解析
徐靜蕾臨摹《蘭亭序》,很有書法功底!
隸書《張遷碑》臨摹要點
篆書欣賞與臨摹
吳鎮《洞庭漁隱圖》臨摹示範
書法臨摹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