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解密:白崇禧為何拒絕指揮決定中國命運的國共大決戰?

解密:白崇禧為何拒絕指揮決定中國命運的國共大決戰?


點題目下方

歷史震驚你

關注中國頂尖文化平台




1938年,白崇禧參加武漢軍事會議。



來源:人民網


1949年12月,國共內戰勝負已定,白崇禧退至海南島,李宗仁已經由香港飛往美國。12月30日,白崇禧在海口飛往台灣,去台之後僅得閑職,最終死在台灣。白崇禧和李宗仁一向合稱「李白」,李宗仁最後完全與蔣介石決裂,白崇禧卻選擇留在台灣終其一生。




長期以來,白崇禧在歷史上身影模糊。大陸歷史書寫者對他少有著墨,人們只知道他是蔣桂大戰的另一方,桂系軍閥;而在民國史上,白崇禧被稱「逼宮」蔣介石退位,去台之後不得志而終。在白先勇新書《父親與民國—白崇禧將軍身影集》中,他把白崇禧的一生和整個民國史相連,澄清了外界關於白崇禧的種種誤會,梳理了他和蔣介石複雜的關係。這個兩岸歷史中都模糊的身影,慢慢地清晰出來。



蔣桂戰爭起因



白先勇本來是預備給父親寫傳《仰不愧天》,寫著寫著整理出了500多張和白崇禧有關的歷史照片。抱著「照片能展現真實歷史」的想法,白先勇先將照片集出版,圍繞著照片介紹白崇禧一生。雖然只有照片,但是已經能感受到民國史的驚心動魄。




北伐期間,白崇禧任革命軍參謀長,一度帶廣西軍進了北京,1927年完成扭轉北伐局勢的「龍潭之役」,本是功臣。北伐甫一結束,蔣介石就採信楊永泰「削藩」的建議,準備解散北伐的各集團軍。正在此時,武漢方面桂系少壯派將領湖北籍的胡宗鐸、陶鈞等冒進出兵湖南攻打魯滌平,造成所謂「湘變」,儘管李宗仁白崇禧極力滅火,解除胡陶兵權,並向中央請罪,但蔣介石「滅桂」政策已定,更暗中操作白崇禧軍中策反。白崇禧的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多為唐生智舊部,蔣介石買通唐生智潛往平津,策反白崇禧部下。最終蔣桂戰爭爆發,李、白被定為「叛將」,白崇禧甚至一度逃難到安南。北伐勝利,白崇禧剛剛35歲,意氣風發,瞬間從功臣變為「叛將」。


自此蔣介石和桂系開始了將近十年的對立,直到「七七事變「之後,蔣介石號召全國抗日,白崇禧響應,和蔣介石再度聯手,指揮或參與指揮淞滬會戰、台兒庄大捷、崑崙關之役等這些著名戰役,抗戰勝利後獲國民政府青天白日最高勳章。



拒絕指揮徐蚌會戰




抗戰勝利,內戰即開始,1946年春夏之間,國共雙方在中長路上軍事重鎮四平街展開一場大規模的陣地戰。雙方各集軍10萬,白先勇稱這是「國共內戰開始最大的一次正面作戰」。戰事激烈,雙方正在拉鋸之際,蔣介石派白崇禧於5月17日飛往東北督戰,指揮杜聿明,並其部下新六軍、新一軍、七十一軍攻下四平街,又繼續進攻長春。林彪部隊守不住,往松花江北岸哈爾濱方向撤退。白崇禧飛回南京,向蔣介石報告戰況,主張國民黨軍隊乘勝追擊,佔領哈爾濱、齊齊哈爾、佳木斯等城市,徹底拿下東北。當時孫立人率國軍部隊新一軍,已經追過松花江北岸,抵達雙城,離哈爾濱不足100公里,毛澤東下令林彪準備棄守哈爾濱。6月6日,蔣介石下令停戰(史稱第二次停戰令)。林彪遂有機會整軍反擊,東北形勢逆轉。




很多國民黨人都對四平街的勝利和此後的戰勢逆轉耿耿於懷,認為東北情況影響了整個國共內戰的結果。白先勇2011年就在《溫故》雜誌上特地撰文《戰後東北之爭》詳細闡述東北戰事。齊邦媛在《巨流河》中也提到過父親齊世英對東北的抱憾。白先勇認為蔣介石單方面下令停戰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美國方面希望國共和平,組織聯合政府,馬歇爾一直從中調停,給蔣介石施壓要求停戰,甚至幾次上廣播表示,要是不聽話就斷絕美援;另一方面蔣介石本人也存在判斷錯誤,他以為林彪已經潰不成軍,沒有戰鬥力,停下來再打還能打贏,沒想到共軍反擊成功。



1948年4月,李宗仁當選「副總統」成功,5月白崇禧由國防部長改任「華中剿匪總司令」。白崇禧上任後堅持「守江必先守淮」,建議將「華中剿總」設在緊靠南京的蚌埠,在徐州、蚌埠之間的江淮山嶽地帶,運用攻勢防禦,堅持長期作戰;同時指出中原必須統一指揮,不能分割使用,提出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江西五省聯防。任命發表時,白崇禧「五省聯防」的設想並未實現,蔣介石將華中戰區一分為二,「華中剿總」設漢口,徐州另設一「剿總」,劉峙任總司令,白崇禧的設想被全盤打亂。他更認為徐州易攻難守,不適合做指揮中心,劉峙也不是一流戰將,直接下了判斷:「中原大軍分割使用,將來必敗無疑!」白崇禧沒有接受任命,避走上海,因蔣介石派多人到上海敦促,勉強到漢口上任。




1948年10月,淮海戰役(國民黨方面稱「徐蚌會戰」 )尚未開始,因國民黨軍隊在東北失利,何應欽、顧祝同等在南京召開軍事會議,希望白崇禧能出面統一指揮漢口徐州兩個「剿總」。白先勇書中稱,10月30日白崇禧由漢口飛回南京,當天看起來還頗有信心,第二天忽然拒絕接受統一指揮權。白崇禧發現徐州「剿總」早已把國軍主力的幾個兵團部署在以徐州為中心的隴海鐵路及津浦鐵路線上,各一字排開,成為一個「死十字」,徐州平原無險可據,一旦開戰極易為敵軍攻破,戰事迫在眉睫,要重新遷動幾十萬大軍已無可能。加上徐州「剿總」的部隊將領邱清泉、黃伯韜、李彌等人都是蔣介石的黃埔愛將,白崇禧此前和他們並無淵源,難以指揮。




白先勇對「拒絕指揮」的評價是:「十月卅日晚父親所作的決定,拒絕指揮徐蚌會戰,可能是他一生中最艱難,但事後看來也是最明智的一次抉擇……徐蚌會戰,乃國共內戰最後決勝負的一仗,成敗責任非父親一人所能擔當。事後看來絕非僅僅是軍事,他作這項決定,需要極大的勇氣與智慧。徐蚌會戰,國軍潰敗,折損60萬大軍。如果當初一開始蔣介石便採用父親『守江必先守淮』,設『剿總』於蚌埠,由父親統一指揮策劃,恐怕戰爭結果不致如此。父親拒絕指揮徐蚌會戰,蔣頗不諒解。」



「按兵不發」與「逼宮」




兩岸都有史書稱,國民黨軍隊在淮海戰役中失利,蔣介石嫡系部隊損失幾近殆盡,蔣數次命令白出兵救援,白「按兵不發」,「蔣憤擲電話筒、掀桌,痛罵粗話」。白先勇認為,這一段歷史是外界對父親白崇禧最大的誤解:「兩岸各自有各自的史觀,大陸這邊的歷史會是國民黨反動派內訌;台灣那邊,徐蚌會戰失敗,蔣介石要負最大責任,但是國民黨的歷史也不好講,要找個『替罪羊』,說我父親按兵不動。但是父親派了黃維軍團12萬人去,援助徐州、淮海戰役,半路被攔截,黃維被俘虜,這些都是史實。別人都說他徐蚌會戰冷眼旁觀,按兵不動,讓蔣介石失敗,完全不是這回事。我父親怎麼會看著國民黨敗呢?覆巢之下豈有完卵,這麼簡單的道理他不知道嗎?」




1954年3月,台北的「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二次會議」上,湖北代表但衡今提案彈劾白崇禧,重點是指控徐蚌會戰父親「按兵不動」,不救援徐州。白崇禧書面答辯如下:「華中轄區奉命調往增援徐州部隊計:黃維兵團所屬之十八軍(胡璉)、八十五軍(吳紹周)、第十軍(熊綬春)及整編第二師(師長何竹本),皆為華中最精銳之部隊,由信陽、確山地區向蒙城方面增援。又二十軍(楊才)、二十八軍(李)兩個軍,亦由漢口地區由長江趕運浦口馳援,另轄區僅有之一個戰車營亦隨往參戰。計兵力五個軍一個整編師,乃系華中主力,均系增援徐蚌,幾乎全部犧牲。」白先勇書中如此描述白崇禧答辯的場面:「在『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上,父親親自上陳,一一答辯,千餘『國大代表』給予熱烈掌聲,公道自在人心。」



儘管如此,誤會依然長期存在。當年資深報人潘公展就在《新聞天地》雜誌上撰文提道:「華中的大軍視徐淮之告急,若秦越之不相關。」1954年白崇禧寫了一封致潘公展的信登在《新聞天地》上,稱潘文有不實:「總之,大陸陷……匹夫有責,軍人職責,更為重大,崇禧以待罪之身,對我十數萬袍澤戡亂報國、奮鬥犧牲之忠勇事迹,誠不忍其無辜湮沒,含冤九泉,掬誠略述,藉答高明。」在程思遠《白崇禧傳》用「冷眼旁觀」描述這一段,而黃維回憶錄中對白崇禧也有怨言。




淮海戰役後,國民黨政權搖搖欲墜,白崇禧認為只有請美國出面調停和共產黨議和,形勢方能有轉機。蔣介石當時有退意,但是遲遲沒有宣布引退,白崇禧連發《亥敬》、《亥全》兩封電報,請蔣介石下決議。




1948年12月24日百蟲由漢口發出《亥敬》電:「……故敢不避斧鉞,披肝瀝膽,上瀆鈞聽,並貢芻蕘:一、相機將真正謀和誠意轉知美國,請美、英、蘇出面調處,共同斡旋和平。二、由民意機關向對方呼籲和平,恢復和平談判。三、雙方軍隊應在原地停止軍事行動,聽候和平解決。並望乘京滬平津尚在吾人掌握之中,迅作對內對外和談部署,爭取時間。上述獻議是否可行,仍候鈞裁示遵。」



1948年12月30日《亥全》電稱:「當今之勢,戰既不易,合亦困難,顧念時間迫促,稍縱即逝;鄙意似應迅速將謀和誠意轉告友邦,公之國人,使外力支持和平,民眾擁護和平。對方如果接受,藉此擺脫困境,創造新機,誠一舉而兩利也。時不我與,懇請趕早英斷為禱。」




這就是後來被外界稱為「逼宮」的兩封電報,也有聲音稱正是這兩封電報令蔣介石「被迫下野」。白先勇認為「逼宮」二字,亦不妥當:「當時國民黨政權很危險的,我父親認為唯一能救國民黨政權的就是美國出面調停,跟共產黨劃江而治。不能再打,國民黨的兵已經潰敗了。美國人要出面調停的話,蔣介石必定下野。他就打電報給蔣介石,那時候這也是大忌諱,父親是以國家利益為重的。其實按照我看的李宗仁回憶錄,蔣介石知道大勢所趨,自己已經先提出來下野了。」




「按兵不發」和「逼宮」,是外界對於白崇禧的誤解,也是蔣介石一直對白崇禧提防的又一顆種子。



被蔣介石騙到台灣?




1949年12月,白崇禧退至海南島,當時與他合稱「李白」的李宗仁已經由香港飛往美國。12月30日,白崇禧在海口飛往台灣。坊間的說法是,蔣介石邀請白去台北組閣,承諾給出「行政院長」的官銜,白因此決定飛往台灣,這是「被騙」。白先勇認為,最終選擇到台灣,是白崇禧人生至關重要的一筆:「我父親自己講,這(指去台灣)是向歷史交代,跟『民國』共存亡。別人說他被騙到台灣去,哪那麼容易受騙?想到台灣去做官,我父親是軍人做『行政院長』幹什麼呢?『行政院長』有什麼意義?而且他在大陸,國防部長他都做過了,他怎麼會貪職去做這個。他跟蔣介石相交四十年,蔣介石對他什麼樣,他當然清楚。」




當年的白崇禧有很多歸宿可以選:香港地區,以及美國,甚至是中東伊斯蘭國家,例如「馬家軍」的馬步芳就移居了沙烏地阿拉伯。李宗仁亦曾警告白「桂繫到台灣無用武之地」。




最終去台,白先勇認為這是「順理成章」:「中華民國誕生他參加了,北伐他完成的,抗戰的重要戰役他參加了,國共內戰打到最後一兵一卒。跟『民國』共存亡,這是他一生的抱負一生的信仰,到台灣去,這是他自己的節操,從一而終。不錯,是蔣介石寫信讓他去的,但是也是他自己要去的。台灣那時候是最危險的時候,政權風雨飄搖,共軍隨時可以渡海的,很多人讓他不要去,他還跟我媽媽、兩個弟弟到台灣去。後來他死在台灣,是死得其所的,他覺得是死在『民國政府』的地方。」





章詒和曾經問白先勇:「戰事結束,勝負分明。令尊大人既反共,也反蔣。在毛與蔣之間,最後還是選擇了蔣。」白先勇對此的回答是:「他沒有選擇毛,也沒有選擇蔣,他選擇的是國,『中華民國』。」




白先勇對記者再次談到這一點:「國就是『民國』,那是他心中的,從辛亥革命、武昌起義以來,他保護的『民國』。他一生都是為了保護『民國』打仗。」



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聯繫刪除,

或支付稿酬。

謝謝。Q12203980



為你精選10個優質微信號給你生活的養料,喜歡就長按關注。


聖盞堂


jianteabowl



讀史知今


iiihistory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古典與文化


iiiclassical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讀書智


idushuzhi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經典讀物



JDDWWX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她閱


SHE-READ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吃喝玩樂愛北京


CHWLABJ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國學文化與生活藝術



GXWHYSHYS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每日精彩正能量


MRJCZNL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思想匯聚人生


SXHJRS777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笑多了會懷孕


XDLHHY777



好女人好家庭



HNRHJT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獵奇鎮


LCZ8877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教你變漂亮



JNBPLV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健康養生道


JKYSDV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生活寶典


SHBD777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治癒繫心理


ZYXXLV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歷史震驚你


LSZJNV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震驚你 的精彩文章:

人才都是熬出來的,本事都是逼出來的丨薦號
王陽明心學4大驚人智慧:百病不侵,逆轉命運(罕見)
揭秘:《西遊記》中最低調最有來頭的打醬油神仙,連悟空都敬其三分
揭密 | 楊貴妃真的因為「偷情」,而被驅逐出宮嗎?

TAG:歷史震驚你 |

您可能感興趣

改革開放: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決定歐洲命運之戰」:蘇波之戰
影響魏國命運的四場大戰:讓魏國失去了中原霸主的寶座!
美國封殺華為失敗,關乎國家命運前途,東南亞和非洲堅決使用華為
泰國前美女總理被要求引渡回國,英國態度或決定英拉命運
《曾國藩傳》⑤ | 你的選擇,決定了你的命運
美國拒絕幫助,沙特聯軍被團團包圍,胡塞武裝:此國決定聯軍命運
李零:決定中國歷史命運的十字樞紐
決定太平天國命運的決戰,數萬人被殘殺肢解,曾國藩屠城大呼過癮
決定宋金兩國命運一戰,宋憑藉超神武器,決勝陳家島海戰
陝西:曾經中國最大的省為何慘遭肢解?地理位置決定省份命運?
劉仰:俄羅斯的命運,給中國什麼啟示?
淺談關羽發動的襄樊之戰,如何決定了三國的走勢和命運
多國聯合抗議,美國一票決定命運,網友:巴勒斯坦人太冤枉!
決定大明朝命運的松錦大戰,洪承疇為何大敗?從此無力與清朝抗衡
歐洲不能再指望美國的軍事保護了?歐洲必須掌握自己的命運
智慧決定選擇 選擇決定命運 李雙林
朝鮮戰爭志願軍女戰俘歸國後的命運
性格決定命運:閻錫山的性格,決定了晉綏軍的戰鬥力
國際米蘭vs恩波利前瞻:決定兩隊命運的關鍵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