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代文豪茅盾的愛情波折

一代文豪茅盾的愛情波折

茅盾,名沈德鴻,字雁冰,1896年出生於浙江省桐鄉縣烏鎮觀前街。1913年,沈雁冰在母親和表叔的支持下,考入了北京大學文科預科班。3年後,以優異的成績從北大畢業,在上海商務印書館工作。與此同時,他勤奮寫作,沈雁冰的名字頻頻出現在上海的報紙雜誌上。

一代文豪茅盾的愛情波折

青年時代的茅盾

沈雁冰學貫中西,而他的妻子卻目不識丁。在任何人看來都很不般配,但他們不僅攜手走完了漫長的人生旅程,而且感情甚篤——儘管其中有過不小的波折。正如茅盾在《創造》一文中所言:一個男子,是能夠將自己傳統的妻子培養成一位具有新知識的女性的。沈雁冰和妻子孔德沚的愛情,一路走來,雖然波折叢生,卻最終修成正果。

茅盾和孔德沚身上撞擊著新舊時代的愛情婚姻觀念的火花,有的璀璨,有的幽暗。但放在歷史長河中,從這些火花中還可品讀出積極、有益和美好的特質:茅盾對於妻子「改造」的責任感和珍重感不斷湧現,妻子孔德沚的寬厚、勤勞和不息的進取精神持續延伸……

從包辦婚姻到新知識女性

1916年底,沈雁冰從上海商務印書館回老家省親。母親陳愛珠很認真地問:「兒子,你有女朋友了嗎?」沈雁冰說:「沒有。」

母親說道:「家裡給你訂的娃娃親,那邊女方又來催親啦,我打算明年春節前後給你們辦喜事!」當時,沈雁冰的內心很矛盾,自己是個新派青年,怎能向舊式包辦婚姻低頭,更何況對方是一個不識字的女孩兒?可父親離世後,母親一人維持著一個家很不容易,如果自己悔婚,母親會很難辦。

最後,沈雁冰同意了母親的請求。

1918年春節過後,沈雁冰和訂娃娃親的孔家女孩拜堂成親。茅盾之子韋韜說得真切:當時母親連個名字都沒有,「德沚」是父親給母親起的。雖母親大字不識幾個,但父親沒有嫌棄母親。

後來,沈雁冰留下孔德沚在家陪伴母親陳愛珠,自己回到了上海。臨行前,雁冰囑咐母親教孔德沚認字讀書。孔德沚聰明好學,在婆婆的幫助下,她學習進步很快。後來孔德沚進了豐子愷的大姐創辦的私立小學——振華女校學習,僅一年半的光景,就學會了寫信和閱讀簡單的文言文。

1920年7月,上海成立共產主義小組。沈雁冰在發起人之一李漢俊的介紹下加入了共產主義小組。11月,他接替了王蒓農主編《小說月報》。因工作忙,沈雁冰這年春節沒有回老家過年。

1921年春,陳愛珠毅然帶著兒媳孔德沚從烏鎮搬到上海。母親和夫人的到來,讓沈雁冰擁有了家的生活,尤其見妻子幾年下來已達到了高小的文化水平,他的心中高興不已。

1921年下半年,茅盾為中共草創時期的工作忙得不可開交,特別是每周晚間有一次會,「從晚8時起到11時」,加上路程較遠,會後到家,「早則深夜12點鐘,遲則凌晨1時」。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沈雁冰以共產主義小組成員身份成為中共最早的53個黨員之一,並利用在商務印書館工作的有利條件,擔任了中央聯絡員,負責將來自全國各地基層組織的信件轉呈中央。基層組織的每封來信外封寫「沈雁冰」,內封則寫「鍾英小姐」,有時則直接寫沈雁冰轉呈鍾英小姐。久而久之,印書館的同事們紛紛猜測,「鍾英小姐」不會是沈雁冰的情人吧?

孔德沚聽到這個消息,情感上非常反感。為消除誤會,徵得組織同意後,沈雁冰向妻子和母親「坦白」了自己共產黨員的身份,並告訴妻子「鍾英」是「中央」的諧音,其實本就沒有這樣一位「小姐」。孔德沚恍然大悟,便更加全心全意地支持丈夫的工作。在瞿秋白夫人楊之華的幫助下,孔德沚開始從事婦女工作。1925年,孔德沚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此時的孔德沚通過學習及思想、文化和政治上的鍛煉,已成為一名共產主義戰士。

秦德君的出現與隱沒

1927年,武漢的汪精衛和南京的蔣介石實行「寧漢合流」,大革命失敗後,對共產黨員大肆屠殺。此時沈雁冰身在武漢,個人安全難以保障,被迫離開武漢潛入上海,住在景雲里。

恰好,這時魯迅和葉聖陶也住在上海。沈雁冰不便出門,又沒有工作,就動手寫起小說來。可有許多報刊不登他的文章,他的內心十分矛盾,故在稿件上署筆名「矛盾」。後來,他把小說稿寄給葉聖陶。葉聖陶讀後認為不錯,決定在《小說月報》上發表。

但是,葉聖陶覺得「矛盾」筆名不像人的名字,自作主張在「矛」字上加了一個草字頭,這樣「茅盾」就如同真名真姓了。沈雁冰對葉聖陶的改動非常滿意,署名「茅盾」的《幻滅》在《小說月報》上刊登後,引起巨大轟動。從此,「茅盾」便成為沈雁冰的正式筆名並伴其終生。

茅盾在寫完小說《幻滅》後,備感身心疲憊,在好友、著名語言學家陳望道的幫助下,於1928年7月告別妻兒與母親,隻身東渡日本。韋韜在《我的父親茅盾》中寫道:1928年夏,父親在國民黨通緝下被迫流亡日本,直到1930年4月初才回國。母親孔德沚則一直留在上海,在黨組織的領導下繼續從事地下工作。

在去往日本的輪船上,茅盾結識了一個年齡23歲、面目清秀的女性。她叫秦德君,四川忠縣人,是「五四」運動中湧現出的比較典型的新女性,這次去日本是取道前往蘇聯。秦德君生於1905年,小茅盾9歲。她在成都讀書時,因提倡女子剪髮與男女平等,被學校開除。早在1922年亦即她18歲時,秦德君便已認識茅盾;「那時,我隨李大釗、陳愚生由北京赴上海,到我黨創辦的上海平民女校工作。」茅盾是該校教員,當時「僅僅認識而已」。

1923年,秦德君由鄧中夏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後,她更名徐舫。在去日本的輪船之上,秦德君對茅盾「說不上喜歡,也沒感到他在追求我」,但他們相處愉快,相互比較「親昵」,「我管他叫『小淘氣』。他叫我『阿姐』,儘管他比我大很多。」

茅盾與秦德君有不少共同語言,從時事到文學,談得相當融洽,彼此感情也隨之迅速發展。到了東京,茅盾繼續從事文學創作,將稿子寄回國內換取稿酬;秦德君並沒有去蘇聯,而是幫他抄稿件,或為茅盾寫作提供一些素材。旅居生活的寂寞,使茅盾自覺不自覺地同秦德君越走越近,他們同居了。

後來,他們離開東京到京都,借住友人楊賢江家。此時,茅盾寫出了《虹》。《虹》在《小說月報》連載,轟動一時,出單行本後,銷路甚廣。秦德君說:「茅盾當時是名利雙收。」根據她的陳述,這部作品的素材乃至思路是她貢獻的。梅女士原型是大革命時期武漢國民黨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的四川女生胡蘭畦,對此,茅盾在《我走過的道路》中也特別提及。(《茅盾全集》第37卷第203頁)

而秦德君說,「《幻滅》《動搖》《追求》三部曲合而為《蝕》的名稱,也是她提出的。三部曲以《蝕》的書名結在一起在開明書店出版,時間是1935年5月,那時茅盾、秦德君仍未徹底分手。秦德君曾提到茅盾講過的一些話,是他對她的感恩、珍愛甚至狂熱,如:「每當他流露出消沉、悲觀的情緒時,我總是耐心地規勸他……茅盾很感動,說他就像沉淪在大風大浪里,好不容易抓到了一根救生藤。」

「有一回,我們乘坐高空電車,中途發生故障,電車懸掛空中,乘客們都驚慌起來。可這時,茅盾卻露出一張充滿激情的笑臉,緊握我的手,湊近我的耳朵說:『阿姐,就這樣掉下深谷里解決了,多麼幸福啊!』」

秦德君說,在日本她先後兩次懷孕。第一次是1929年,她回國做人工流產,然後於9月再返日,歸途中與胡風相遇。《胡風回憶錄》所提「為茅盾討版稅,看朋友」,並非她此次回國的真正原因,她從葉聖陶那裡取得茅盾的一筆稿費,用途卻是「作住院費」。秦德君第二次發現懷孕在1930年4月初,當時茅盾和秦德君回上海,最終秦德君也做了人流,地點是福民醫院。

在茅盾《我走過的道路》里,與這段時間相對應的是「亡命生活」一節。然而,從第18頁到第48頁,整整這一節中,茅盾絕口未提秦德君其人。韋韜、陳小曼《我的父親茅盾》中說,母親孔德沚是在1929年初冬從葉聖陶那裡獲知同居之事,而葉聖陶稱,自己是從剛回國的楊賢江那裡聽說的。因1929年日本當局準備將在日的中共組織一網打盡,「流亡京都的『紅色青年』先後回國」。

葉聖陶給孔德沚「通風報信」之後,到翌年4月初茅盾回到上海,之間長達數月,茅盾的母親與妻子不可能沒有聯繫茅盾,並表明她們的態度。茅盾奉母至孝,稟性理智,必定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韋韜、陳小曼《我的父親茅盾》中有言,父親和秦德君相處了幾年,感覺對方「是一個只顧自己不顧家的浪漫女性,而且脾氣暴躁」。茅盾歸國後即與秦德君提出分手,可見並非一朝一夕之故。(錢青《茅盾在日本京都》)

葉聖陶是茅盾出軌的知情人,他認為這件事應該也必須讓孔德沚知道。茅盾還在日本時,葉聖陶就曾問孔德沚:「雁冰來信中,提到過這件事嗎?」孔德沚回答:「沒有,一點兒影子也沒有,只是最近來信比剛去日本時少了些。」葉聖陶欣慰地說:「那就好。」

孔德沚不明其意。

葉聖陶分析道:「雁冰沒把這件事告訴你,說明他並不打算走那條路。你們婚姻的經歷不簡單,是經過了風風雨雨的恩愛夫妻,還有一雙寶貝兒女,雁冰怎能忍心破壞這樣一個家庭?何況雁冰是出名的孝子,他是不會忤逆伯母的,伯母也一定不會同意他走這條路的。你不要著急,要耐心等待。伯母那裡,你是否要告訴她?」

孔德沚說:「不,我先不告訴婆婆,她會著急的,會傷心的,會生氣的。」

茅盾與秦德君之間,「相愛容易相處難」,他們之間很大程定上存在著性格摩擦。葉聖陶作為出版人,原先寄往日本的稿費是供茅盾一個人日用的,現在要養兩個人,自然得再向葉聖陶多要一些,但茅盾本人不能張這個口,於是秦德君就來要。回國後,茅盾與秦德君借住在楊賢江家裡。葉聖陶、鄭振鐸等老朋友都同情、安慰孔德沚,還幫她出謀策劃。在葉聖陶、鄭振鐸與茅盾交談之中,茅盾稱秦德君是慧女士型的「時代女性」,其「暴君」性格令他難於接受。葉聖陶分析,在大革命時期,青年男女之間「杯水主義」的愛情,總是曇花一現。後來,孔德沚突然醒悟過來,自己在革命工作上用的時間過多,忽略了更多相夫教子的責任,於是與茅盾的婚姻出現了裂縫。後來,她三天兩頭往楊賢江家跑,送衣服和茅盾愛吃的家鄉菜,還約茅盾帶孩子逛街購物。歷經數月,孔德沚最終獲得了「勝利」,茅盾回家來了,破鏡重圓。關於茅盾與秦德君的戀情,茅盾本人沒有留下直接的回憶文字。倒是秦德君的自述,說到茅盾的多處不良。1969年國慶節,茅盾突然從節慶的名單中消失,不知何因。到1973年四五月間,有茅盾的朋友透露,是有人暗中檢舉茅盾在1928年去日本途中脫黨叛變。秦德君便有檢舉的可能,雖然她本人是一位忠誠的共產黨人,但其也有特定的個人認知與愛恨情仇。

波折後回到既定軌道

茅盾與秦德君的同居事件,對有妻室的茅盾內心可謂波瀾起伏,妻子孔德沚心裡一定更加難過。這邊,孔德沚拉扯著一雙兒女,照顧著婆婆;那邊,卻傳來丈夫在日本與另外一個女人同居的消息。孔德沚傷心得痛哭不止,好在婆婆會堅定地勸她道:「雁冰會回心轉意的。」孔德沚期待著丈夫心靈的回歸。

茅盾這一出軌經歷,一是他對自己的婚姻一直抱有某些不滿意。二是他比較年輕,經常情勝於理,當時「杯水主義」的愛情流行,使失意的茅盾也深陷其中。三是秦德君其人,年輕、熱烈、潑辣、反叛。她在茅盾之前,年僅20歲即輾轉於兩位男性間,與之同居並均有生育。較諸孔德沚,這種「新女性」氣質當時恐怕也更易引起茅盾的讚賞。四是1927年下半年後,茅盾真切地陷在「幻滅」中,掙扎於精神與命運的苦海,靈魂最頹唐,意志最脆弱,對於紅顏知己的慰藉如饑似渴。

但是,茅盾的骨子裡還是那種安靜、內斂、嚴謹、理性、不喜歡動蕩的基因佔據上風。綜觀其整個青年時期,血氣方剛之下,因受著青春血液的激發,政治與愛情都可能發生少許偏移,一旦矛盾達到頂點,他卻選擇了個人反思。

研究現當代文學家的學者李潔非說,茅盾與秦德君的關係中的「退卻」,與其說是回到孔德沚身邊,毋寧說是回到「家」中。自那次「出軌行為」後,他特別需要一個「家」,一個「家」的安穩。也許,他歷經世事,最終深刻認識到,大開大合根本不合他的性情。

身為妻子的孔德沚,更是從這件事接受了銘心的教訓。她來上海後,只注意到去改變自己「落後」「無知」的形象,卻對丈夫放鬆了關心。經此一事,她痛定思痛,檢查自己怎樣給了第三者可乘之機。總之,她甘心跟隨丈夫每一步,甚至放棄了「職業革命婦女」的追求。

善良的孔德沚不僅原諒了茅盾,還以自己寬厚的情懷去消解茅盾心中的疙瘩。為了讓茅盾有一個安靜的寫作環境,孔德沚毅然從一個活躍的黨務工作者變成了貼身保姆,專心為茅盾料理生活,抄寫書稿。

有了妻子的精心照顧,茅盾得以靜心筆耕,《子夜》《林家鋪子》《春蠶》等奠定他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大師地位的經典之作相繼問世。抗戰爆發後,孔德沚和茅盾告別工作、戰鬥16個年頭的上海,從香港跑到新疆,又從新疆跑到西安,直至在周恩來幫助下,來到了革命聖地延安。1939年去新疆、1940年從延安被派往重慶(組織上原建議孔德沚留在延安)、1942年初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從香港撤退……在所有這些遷徙中,茅盾總是堅決要求夫婦同行,不僅不能分開,哪怕行程前後腳步略微錯開亦不情願。

長達幾十年的朝夕相伴,無論晝夜兼程還是風餐露宿,茅盾和孔德沚幾乎形影不離,互敬互愛,患難與共。新中國成立後,孔德沚依然毫無怨言地過著平民生活,竭盡全力照顧茅盾,讓茅盾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韋韜說:「從1930年7月起,母親就完全成了個家庭主婦,把祖母教她的那些治家本領全部施展了出來。」

雖然茅盾與孔德沚的結合出乎母命,對其容貌、教養、品位、脾性等皆難稱如意,但最終來看,他最適合的人生伴侶恰恰是孔德沚。本分、忠貞是孔德沚的突出優點,而持家、治家的能力,料理日常生活時的果決、幹練,更給茅盾提供了極大後援。

1930年孔德沚從新女性回歸家庭後,起初,茅盾或許較多感受到的是受「管制」,然久而久之,受「管制」之感便向依賴和倚靠發展。事實上,他再也離不開、缺不得孔德沚。夫妻之情,乃是一個生活實踐問題,絕不簡單取決於對「理想異性」的預設。只要彼此有一種生活互補的關係,就會在相濡以沫、患難與共的日子中,達到骨肉般的認同。在茅盾夫婦之間,正是這麼一種生活過程。

茅盾與孔德沚的生死與共

茅盾一生的照片,最令人動容的是他寒風中手捧孔德沚骨灰盒那張。那面容,真可謂無處話凄涼。

親屬在回憶錄中記述,在醫院的太平間里,茅盾顫抖著雙手為老伴兒揩身換衣。經歷過風雨人生的文壇巨匠,望著夫人那緊閉的雙眼和布滿皺紋的面龐,不禁失聲痛哭。他們的婚姻,最早得於雙方祖父某個夏天在街頭的聊天,隻言片語之間定下親事。就這樣,他們共同走過了52年。

自1930年以來,孔德沚未嘗一日離開夫君左右,她管理他的一切,照顧他的一切,甚至指揮他的一切,而茅盾則早已習慣這種生活。偏偏就在茅盾被文革從社會中「抹掉」、只剩下「家」的時候,他失去了仰仗依賴的老伴兒,獨守空巢……這該是怎樣無邊的寂寞!

孔德沚之死是因為怕丈夫出什麼意外,在文革浩劫中,孔德沚看到街上鋪天蓋地的大字報、一車又一車破「四舊」的紅衛兵,整天為茅盾擔驚受怕,個人精神緊張到了極點。孔德沚因之糖尿病複發,一病不起。

古稀之年的茅盾,邁著不大靈便的步子,前前後後地侍候妻子。有一天夜裡,孔德沚由於翻身不慎,從床上跌落到地上,再無力爬上床。茅盾想扶她起來,但因體力不支,試了好幾次都沒能扶起來。這時,已是深夜,身邊又無他人,茅盾只好陪著妻子坐在地上一直到天亮。1970年1月29日凌晨,在茅盾75歲那年,她離開了人世。

茅盾當天的日記,可謂一字一淚:「我不禁放聲痛哭,想及她的一生,確是辛辛苦苦、節約勤儉……」2月2日,茅盾在與孫女小鋼說起奶奶孔德沚,動情地說:「爺爺、奶奶雖是包辦婚姻,但我們有共同的信念和追求,我們互敬互愛,始終如一。」

1981年3月27日,中國現代文學巨匠茅盾與世長辭。追悼會後,人們在他的卧室中,意外地看到了放在五斗櫥上的孔德沚的骨灰盒。是它陪伴了茅盾人生最後的11個春秋,其中飽含著茅盾對妻子孔德沚善良、勤勞、寬容的一生的無限懷念。

2001年,韋韜打開母親骨灰盒時,發現茅盾寫的一張紙條靜靜地躺在裡面:「亡妻孔德沚1970年1月29日去世。」茅盾對於亡妻的真情和思念,寫在每一個字上,因為患難,因為心愛,因為深愛。你也許會問,茅盾對自己在大革命時期的情感漂移,為何無語?其時的異國選擇,他無法講清,不如沉默。茅盾愛情波折帶來的真實,不是摧毀,是還原。茅盾不代表盡善盡美,但他的愛情傳奇一樣偉大。在中國,如茅盾那樣的至情文豪,不是誰想成為就能成為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精華 的精彩文章:

鄧稼先尋找未爆的氫彈
周恩來鄧穎超的「紅娘情」
憶清宮太監生活
溥儀晚年談東京審判出庭作證遺憾
習仲勛虎口脫險記

TAG:文史精華 |

您可能感興趣

代文雯《白髮》劇情再起波折 孫雅璃被父利用陷害無憂
愛情短暫,婚姻波折,感情犧牲型的手相
感情波折的面相
情路波折,感情難和睦的幾種痣相
一生感情姻緣波折,但財運極好的手相特徵
手相分析:情感波折,容易二婚的特徵!
感情波折多的手相
爛桃花多、愛情易有波折,奔波辛苦多的三種手相
愛情容易遭遇波折的手相
感情波折,配偶易有桃花的特點
這些面相特徵的女人,感情婚姻容易波折!
紅樓夢中,薛寶琴的親事幾經波折,古代嫁女真的是門學問
談情說愛、波折不斷,這3大星座,愛情生活充滿挑戰!
詫異!馮紹峰與趙麗穎疑似感情出現波折?馮紹峰一句話暴露情況
感情波折不平穩的人,有什麼手相特徵?
山根有痣,兩龍戲珠,感情有波折!
這種面相的人,薄情寡義,婚姻波折坎坷
女人性格強勢婚姻卻頗為波折的八字
手相感情線和結婚線這樣,婚姻容易波折,謹防夫妻分道揚鑣!
哪些手相的人愛情容易遭遇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