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醫長榮經驗:喜用傷寒方治雜病
善師仲景法用時方經方,系指《傷寒論》、《金匱要略》所載的方劑;時方,系指後世醫家創製的方劑。中醫界曾傳愈氏系經方派,他否認這一說法,自稱是「雜家」。事實上,他善用經方,亦重時方,而且還吸收了不少民間經驗。
俞氏運用經方的技術是很高明的,這裡著重介紹他對經方運用的幾點見解:首先,強調診必求細,為此,他制定了一條辨證準則:三定一宜(即定主證、定病位、定病性,疑似宜辨)。在「診必求細」前提下,他還提出「立法必嚴,處方必精」。由於診斷、立法、處方處處要求細、嚴、精,他運用經方治療傷寒病便能左右逢源、應付自如(《傷寒論匯要分析》一書及《傷寒論方臨證應用》一文所附大量臨證醫案足以為證)。其次,指出有是病用是方,不必拘泥於傷寒或雜病。
《傷寒》、《金匱》原是一書,後來一分為二。兩書在湯方的應用上有很多交叉。據俞氏統計,兩書湯方互用的有70方之多(包括類方),其中同方同治的有25方,且多是主方或常用方,如桂枝湯、小青龍、人蔘白虎湯、五苓、梔子豉、小柴胡、大小承氣、四逆湯、烏梅丸等。類方同治的有13方。同方同治是指同用一湯方治同一病證,類方同治是指方的組成相接近(如桂枝湯與陽旦湯、小青龍與小青龍加石膏湯等)治同一病證,兩書記載相同或基本相同。可見「《傷寒論》治傷寒,《金匱要略》治雜病」之說有一定的片面性。實際上,《傷寒論》許多方也可以治雜病,《金匱》許多方也可以治傷寒。其三,經方除同(類)方同治外,還有同(類)方異治,即同一湯方或其類似方用於多種疾病,也叫異病同治。無論是同(類)方同治還是同(類)方異治,都有規律可循,即通過證候找出病機、病性。證候、病機、病性相同者,可以同方同治;證候不同,但病機、病性相近者,可以同方異治;證候大同小異,病機病性相同者,可以類方同治;證候不同,而病機、病性相近者,可以類方異治。其四,從經方的主方與其類方對照,反映了仲景制方遣葯配伍法度。如桂枝葛根湯與括蔞桂枝湯僅一味出入,同治太陽病項背(身體)強。前者因風邪盛於表,故以葛根助其散;後者也是風邪襲表,但津液不足,故以栝蔞根滋其內。小承氣與厚朴三物湯同治腹滿大便不通。兩方藥味相同,前者以大黃為君,意在盪實;後者增大厚朴量為君,意在行氣。白虎加桂枝湯是白虎湯的衍化類方,治溫瘧。因溫瘧無寒但熱,與陽明經證病機病性相近,以其尚有骨節煩疼、時嘔,邪欲向表之象,故加桂枝因勢而達之。其五,從經方主方衍化出許多類方,可以看到仲景制方範圍擴大了,如汗法中麻黃湯及其類方就有13方,下法中的承氣湯及其類方就有6方。而麻黃湯類方的應用,除解表、平喘外,還用於散水氣、消痰飲、解痙病、清邪熱、除風濕。承氣湯類方也引申用於宿食、腹滿、疼痛、黃疸等。由此說明,經方的衍化為後世時方的創立提示了範例。
時方是經方的發展。有些時方可以彌補經方不足,更合時令。據我們侍診體會,俞氏治外感病雖喜用經方,但因外感病因不同,病人體質有別,經方適應範圍尚嫌有限,故也常用時方。
如風熱外感,常選銀翹、桑菊;寒濕外感,常選藿香正氣、九味羌活;陰虛外感,常選加減葳蕤湯等等。
內傷雜病使用時方更多,難以盡舉,從下文「精於肝膽胃腸病」部分可略窺一斑。我們初步探索俞氏應用時方有以下特點:一是無門戶之見,不論唐、宋、明、清,不拘劉、李、朱、張,依證而取,擇善而從。二是師經方精神而使用時方。經方特點是配伍嚴謹,加減有度。時方配伍格局也相當嚴謹,有的非常簡練,但也有用藥較繁雜的。俞氏指出,配伍嚴謹不是以用藥多少為標準,實際上經方也有用藥較多的。所謂雜,是指君臣佐使混亂,針對性不強,可有可無之葯較多。時方是在經方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仲景因此被後人推崇為眾方之祖。所謂「祖」,並非指那些方,而是指制方精神———嚴謹、有度。教導我們:「明確了仲景制方精神,即使不用仲景方,也算師仲景法」。三是經方與時方配合,這一點前人曾嘗試過,如眾所熟知的柴胡合平胃、平胃合五苓、梔豉合溫膽等。俞氏在前人啟發下又有進一步發展,如用理中合四神丸治脾腎兩虛之腹瀉,四逆散合痛瀉要方治木氣乘土之臍腹痛、腹瀉,真武湯合生脈散治腎陽虛兼心陰不足之心悸,小柴胡合香需飲治傷暑發熱不退,白虎合瀉白散治肺熱咳喘等等,均經反覆驗證,效果甚佳。
俞氏用方另一特點是善於引用當代有效驗方和民間經驗。引用當代經驗是科學發展的必然,原不足稱「特點」。但以俞氏垂暮之年,有著50年的臨床經驗,學識俱豐,尚且孜孜不倦,虛心學習,為我們樹立了良好榜樣。只此一點,亦值得提出。俞氏引用民間經驗是自行醫以來一貫如此,並取得良好效益。他的實踐體會,民間經驗(所括單方、驗方、草藥)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應用,更能發揮作用。例如,由七葉一枝花、鬱金、明礬三味組成治癲癇的民間驗方,俞氏引用驗證確有一定療效,但不是所有癲癇都能治好(對痰熱所致者有效,對陰虛肝熱或心血不足者無效)。其中七葉一枝花有小毒,用量不宜太大,且水煎能減低藥性,故只宜作散劑,並須長期服用(一療程3個月)才能取效。俞氏還常在辨證論治採用復方的基礎上,酌加效用可靠的民間草藥,如治風熱感冒有咽喉痛者,於銀翹散中加鹵地菊;於清熱養陰方中,加薺菜治血尿;於舒筋活血方中,加苧麻根、白茄根治腰痛;於健脾益氣方中,加仙鶴草治疲勞乏力等,都能提高療效。有些民間經驗,經俞氏採用後擴大了治療範圍,如葉下珠原治疳積、眼疾,謂能平肝清熱。根據其作用原理以治肝炎、乙肝表現抗原陽性,已見到較好苗頭。我們在俞氏啟發下用本品試治二例多年屢治難愈的老年高血壓病患者,都取得好的效果。
想免費系統的學習中醫,微信關註:國醫研習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