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迎頭趕上Intel,大批玩家即將轉戰AMD?
AMD Ryzen上市,2017年科技行業大事記,沒有之一。AMD擁躉已熱淚盈眶……
今天的K14 Ryzen,很容易讓人聯想起65nm時代的王者K8 Athlon。
同時隱約浮現10幾年前AMD吊打intel那段崢嶸歲月。一大批DIYer即將叛逃intel。
intel的碌碌,給了AMD機會。
Ryzen 7上市,一路高歌。intel並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應對,Ryzen 5上市,勢頭更勁,intel終於坐不住了。
先是隔靴搔癢般的調整了在售產品的售價,又宣布SkyLake-X、Kabylake-X發燒級桌面處理器提前進入量產。從原計劃8月提前至6月。
半導體工業的研發生產具有相當嚴苛的計劃性,新構架提前2個月量產的難度不言而喻,不存在「臨時起意」。可見intel其實一直在故作鎮靜,暗地早已做出應對,就公布的信息,SkyLake-X、Kabylake-X也算不上「炸彈」級別的大牌,種種跡象表明目前intel手中「沒有尖刀、只有牙膏」,牙膏如此喪心病狂的擠法,給了AMD機會。
Haswell之後,摩爾定律被打破。intel的Skylake、Kabylake已經停留在14nm足足三年……
新構架SkyLake-X、Kabylake-X乃至未來的CoffeeLake仍採用14nm製程。
與其說AMD在14nm時代迎頭趕上,不如說AMD與intel都「卡」在10nm,所幸,移動晶元領域10nm製程已經量產(高通驍龍835)。相信AMD&intel;突破10nm只是時間問題。但在目前14nm的節點下,intel必須正視AMD Ryzen的後來居上。這對未來有非常長遠的影響。
處理器的第一指標——性能。
不置可否,在過去的10年里,AMD幾乎是低端、廉價的唯二選擇,在處理器性能上AMD較之intel存在一定差距,直至Ryzen上市,終止了這種局面。
做個表格,雖不嚴謹,但偏差不多。性能降序,顏色相同代表性能(基本)相同。
很顯然,在高端處理器層級,AMD已然具備了與intel強開一波團的實力,在中端處理器梯隊,Ryzen 5 1500X更是單殺intel全系……
提及處理器性能,還繞不開一個參數——功耗。就像談及發動機動力,還要看對應的油耗,AMD追逐intel的這10年里,以功耗代價來彌補性能,不斷的刷新處理器TDP新高,得益於14nm工藝,Ryzen終結了這種尷尬,甚至矯枉過正。
目前已上市的7款Ryzen,功耗水準都控制在65W/95W。且在這樣的TDP下,性能戰平、甚至戰勝intel同級處理器。
intel發燒級處理器TDP已經達到140W。相對於此,Ryzen顯然還有潛力可挖掘。或者說AMD對於14nm製程的釺探並沒有觸底。
在上月AMD公布代號「Naples」的全新伺服器CPU。AM4+,16核32線,64條PCIe。AM4+完全可以理解就是X99,Naples稍稍改進至桌面平台,就是Ryzen 1900X的節奏!
intel即將上市的SkyLake-X不過12核24線,功耗卻達到了140W。
誒?這一幕似曾相識呀。
只不過…這一次「劇情反轉」,是「留給韓國隊的時間不多了…」
想想都為intel捏把汗。
性價比
數碼、科技產品越發多元。已不僅僅是性能與價格上的比拼,而處理器(平台)是純粹硬體。不存在垂直優化,交互粘性,更談不上外觀顏值。
依然保留著簡單粗暴的性能:價格。
過往的10年里。同級處理器(平台),intel憑藉相對優勢領先於AMD。自然價格也明顯高於AMD。Ryzen改變了這一格局,性能上追平、甚至反超了intel。具有價格優勢的AMD更加凸顯性價比。
顏色相同代表性能相同。(幾乎)相同的性能的前提下,Ryzen價格較之intel低3-40%,在高端發燒級桌面處理器層面上,AMD Ryzen的價格更是腰斬intel。
除了處理器本身的售價存在巨大差距外,還有個不容忽視的成本環節——平台。AM4、B350平台的主板均價在¥800左右,而X99均價¥2500+,若加算上平台成本,在性價比方面Ryzen完全壓制intel……
這樣描述也許不直觀,再結合實際舉兩個栗子。
10000萬元預算一台主機,若X99+i7-6800K,U+板破5000。去除硬碟內存等必要部件,顯卡上GTX1050即破萬預算,而選用性能幾乎一樣的X370+Ryzen 1700,顯卡幾乎可上GTX1080。
5000元預算一台主機,Z270+i5 7600。顯卡必須控制在¥1500以內。而B350+Ryzen 1400,留給顯卡則有近¥2000的富餘。
這不是一筆小賬,更不是DIYer的小算盤,與具體的錢數無關,在既定預算內達到最高性能、最優組合是DIY永恆的課題。
人文
人們總是記住第一,遺忘第二。對於屢戰屢敗的第二名,又不禁心生憐憫。第二名鍥而不捨的精神,更是換來人民的欽佩,AMD具備一種intel不具備的悲情色彩。這種悲情已潛移默化的轉化成一種魅力。而強者或多或少有些許傲慢。也許出於對這種傲慢的不屑,人們往往會為弱者吶喊助威。一如特朗普「意外」當選、克里夫蘭騎士隊「意外」奪冠。人們並不喜歡一家獨大的局面。無論出於憐憫、欽佩,又或是多一種選擇。AMD憑藉Ryzen將intel拽下神壇,眼下這種局面,是大多數人想看到的……
關於AMD&intel,個人沒有明顯的標籤。但礙於不爭的現實,在過去20年光陰里,終究還是intel平台使用較多。
20年前的K6,到後來的毒龍,再到10年前風光無限的Athlon,還有後來的「推土機」……
這些平台都曾深度使用,帶給我難忘的回憶。對於AMD,這些年來一直心存惦念。
最近一次與AMD的交集是4年前,1050T。彼時130W的TDP足以讓人驚駭。
面對intel,我們已然麻木。懶得提及i5、i7,SkyLake。但聊起Ryzen,DIYer都饒有興緻,如今的AMD,在性能上不是曾經的「沒得選」,在性價比上更是完全壓制對手,無論是追求性能、還是考量性價比,甚至人文情懷的層面,DIYer都會義無反顧的投入AMD的懷抱。
值得一提的是,Zen構架的負責人——Jim keller,AMD股價暴漲5倍,與其不無關係。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今天的Ryzen。
而10年前碾壓intel的Athlon構架,也正是Jim Keller負責完成,幾乎憑藉一己之力改變科技行業格局,雖然目前已經離職AMD,但其遺產足以讓AMD在14nm這一「輪迴」里與intel分庭抗禮。無論AMD擁躉或intel死忠,首先是一名DIYer。
作為DIYer,讓我們向這名天才致敬!
※Intel良心:不止性能提升15%,Coffee Lake還將升級6核
※主板廠商並不相信Intel的良心牙膏,銷量還會下滑10%
※Intel車載太陽能:一次為2000家住戶供電
※感受到來自AMD銳龍的壓力 Intel準備出6核i5
※10秒內還不夠,Intel真正的秒開來了
TAG:intel |
※Phoebe Philo離開後大批粉絲轉戰Jil Sander?
※前 NBA 球員 Royce White 計劃轉戰 UFC 重量級賽事
※Gear VR遇冷,三星轉戰VR/AR頭顯
※Motogp車手Dovi轉戰DTM房車賽,首場比賽成績還不錯
※家樂福轉戰智慧零售的排頭兵——Le Marche
※Celine爆款包包設計團隊轉戰這個品牌?!Celine老粉有盼頭了
※《胡鬧廚房2》轉戰沙灘 DLC內容Surf『n』Turf現已登場
※Twitter騙局橫行,V神轉戰去中心化平台 Peepeth 得得看點
※知名遊戲直播主Ninja告別Twitch並轉戰微軟Mixer
※尼巴利確認轉戰Trek Segafredo車隊
※轉戰籃球場?Juventus 攜手 adidas 推出全新籃球服
※新iPhone剛開賣就降價 黃牛「轉戰」華為mate20系列
※零售商:日式文字冒險遊戲正從PSV轉戰Switch
※LOL:官方暗示最為致命!RNG全體轉戰鬥魚 UZI將再次缺席
※紳士大作《UPPERS》轉戰PS4 靠打架把妹這波不虧!
※ARVR你了解多少,谷歌放棄VR攝像機轉戰AR?
※轉戰PC市場,高通推驍龍850處理器,搶奪Intel市場
※LOL後期能夠扭轉戰局的3大ADC,其中兩個團戰型,一個單挑型
※資深果粉為何轉戰OPPO Reno?原來用戶最看重這些
※Intel 10nm十代酷睿改造轉戰M.2:神經網路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