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國名將白起是「殺神」還是「戰神」?

秦國名將白起是「殺神」還是「戰神」?

首先,請允許小編給大家推薦一個文史類的微信公眾號


核心提示:是百戰百勝的「戰神」,還是殺戮無度的「殺神」?人物的解讀有不同角度,而史實卻是唯一的。

秦國名將白起是「殺神」還是「戰神」?



本文摘自:人民網,作者:吳鵬,原題:《秦國名將白起:「殺神」還是「戰神」》

白起,又名公孫起,秦國上將,「戰國四大名將」(白起、廉頗、王翦、李牧)之首。白起善於用兵,史書記載他「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他一生征戰37年,未嘗一敗,打得六國無人敢挂帥迎敵,為秦國的統一大業立下不世之功;但卻因長平之戰中坑殺趙國40萬降卒,而被正統史家永遠打入「冷宮」,不得立於名將之列。


是百戰百勝的「戰神」,還是殺戮無度的「殺神」?人物的解讀有不同角度,而史實卻是唯一的。透過千年變幻的歷史煙雲,回到那個「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的戰國時代。白起,這個有血有肉的關西漢子,向我們走來……


關西大將,一戰成名


「關東出相,關西出將」,這句話,或許正是源於白起。白起是今陝西眉縣常興人,當年這裡是秦國關西故地,百姓與羌胡等族雜居,崇尚勇力、精於騎射。


白起的檔案在公元前294年前是一片空白,史書上沒有關於他的任何記載。公元前294年,在韓國的新城(今河南伊川西南)外,白起第一次亮劍,以左庶長(相當於中級將領)的身份指揮新城之戰。他一戰告捷,初步展示了自己的軍事才華。


此時,距離商鞅開啟的變法時代,剛剛過去62年。接下來的37年,秦國進入了白起的征戰時代。


新城之戰,打開了秦國東進的大門。韓國當然咽不下這口氣。為了奪回新城,韓國找到魏國幫忙。24萬聯軍聚集在伊闕(今洛陽龍門),向白起叫板。


秦軍人數不及對方一半,唯一的可趁之機是韓、魏兩軍各有私心。白起繞到了魏軍的背面,突襲得手,再掉過頭來,全殲韓軍,俘獲了主將公孫喜。


這是戰國時代一次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24萬聯軍化為烏有,韓、魏兩國被擠出了強國俱樂部,5座城池歸於秦國。第二年,一聽說白起又要出兵,魏軍聞風而逃,61座城池拱手相讓。


至此,韓、魏已不堪一擊,秦國開始把主攻方向改向南方的楚國。公元前279年,對楚國的戰爭打響。在這個老牌的南方大國面前,白起的進展出乎意料地順利,先是連下5城,接著輕而易舉攻陷都城。楚國的國都,一夜之間變成秦國的南郡,楚王倉皇逃走。

消息傳到咸陽,秦昭王大喜過望,封白起為武安君,「以武安民」。


長平之戰,千古罪證


秦國剩下的宿敵只有一個:趙國。在戰國七雄中,最有可能和秦爭奪統一權的,也是趙國。


秦國商鞅變法完成之後,趙國也開始了「胡服騎射」的改革。秦趙兩國的勢均力敵,從「戰國四大名將」就可見一斑:白起戰廉頗、王翦對李牧,他們分屬秦趙兩國,是彼此畢生的勁敵。


公元前262年,白起再度攻打韓國,奪取野王城,切斷了韓國的上黨和都城的聯繫。上黨郡守馮亭和老百姓商量說:「通往都城的道路切斷了,韓國肯定沒法管我們。秦軍逼近,韓國不能接應,我們不如歸附趙國。趙國如果接納了我們,秦國肯定會攻打趙國。趙國受到武力威脅,必定和韓國結盟。這樣一來,就能阻擋秦國了。」


上黨的歸附,在趙國引起了一場爭議。有人預見到了禍害,有人垂涎一郡之地。最後,趙王還是決定接納上黨。


兩年後,秦國的報復來了。秦將王齕奪取上黨,上黨軍民紛紛逃往趙國。趙國在長平駐軍,接應上黨的百姓。這給秦國落下了攻趙的口實。


長平之戰是一場兩國的生死大戰。趙國派出了王牌將軍廉頗。在長平,廉頗堅壁清野,三年不出,迫使秦軍陷入僵持戰。無可奈何的秦國,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歷史上最著名的一場反間計就此上演——秦相范雎派人帶著千兩黃金,進入趙國,「間諜」逢人就說,秦軍不怕廉頗,廉頗有什麼本事,只會守不會攻,秦軍就怕趙奢的兒子趙括。


趙王果然中計,立即把趙括調往前線。趙括只會紙上談兵,卻不懂臨陣應變。秦國反間計得逞,立即啟用白起為主將,王齕調為副將。同時下令:「任何人敢泄露武安君擔任主帥的秘密,斬!」趙括準備好的一套應對王齕的策略,完全落空了。


長平之戰以白起的勝利告終。趙括走投無路,被秦軍射死,40萬士兵投降。白起卻做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決定——為防降兵暴動,除了派240名年幼的趙國小兵回國報信外,40萬人全部坑殺!

趙國震驚,七國震驚。這也成為白起在史書上留下的濃重的一筆,縱然有一生不敗的戰功,但坑卒40萬,成了白起萬世難辯的罪證。


君王猜忌,悲劇結局


長平之戰過後,是秦國滅趙的最好時機,白起當然希望一勞永逸。但一報還一報,趙國也想到了反間計。


公元前259年,大名鼎鼎的說客蘇代,受趙王委託,帶上豐厚的禮物入秦,問秦相范雎:「武安君擒殺了趙括嗎?」


「是。」


「秦國就要圍攻趙都邯鄲了嗎?」


「是。」


蘇代於是說:「滅了趙國,秦國稱王,武安君必然位列三公,他為秦國奪取了70多座城池,就是歷史上周公、召公的功勞,也不過如此。到時候,您就要屈居其下了。」


蘇代接著說:「上黨的百姓寧可歸附趙國,也不向秦投降,可見天下百姓不願做秦國的臣民。如果秦國滅了趙國,趙國北方的人會投奔燕國,東邊的歸入齊國,南面的跑去韓國魏國,秦國能得到的百姓又有多少呢?不如趁著趙國驚恐之際,叫趙國割地求和,別再讓武安君建功立業了。」


這段話說到了范雎的心坎上,他果然勸秦昭王和談。白起大失所望。一年後,等秦昭王再次意欲攻趙時,時機已然錯過了:趙國從重創中喘息過來,白起的身體也大不如前。

秦昭王首先派王陵出兵,大敗。於是去請白起,白起斷然拒絕:「邯鄲不是那麼容易拿下的,何況各國的救兵紛紛開進趙國,他們對秦國的怨恨何止一日兩日?長平一戰,趙軍雖然死了40萬,但秦軍也折損了一半,我們國內空虛,還要遠征別國。趙軍以逸待勞,各國援軍裡應外合,秦軍必敗。」


昭王不聽,強行派兵。不久,第二員大將王齕果然遭遇了趙楚魏三國聯軍的夾擊。白起不免自鳴得意:「不聽我的話,如今怎麼樣啊?」這句話傳到昭王的耳朵里,昭王惱羞成怒。那好,你白起上陣吧!國相范雎親自去請,但白起犟如黃牛,偏不從命。一個將軍,既然不能為王所用,就只能為王所棄。


公元前258年,白起被奪官、削爵、降為士兵、遷居他鄉。由於病情反覆,白起無法遠遷。他滯留在咸陽的3個月里,正是秦軍節節敗退之時。顏面掃地的秦昭王,不想讓他繼續得意,更不想讓他看到自己決策的失敗,便勒令他離開。


白起才走,秦昭王就和范雎商量:「白起心懷怨誹,不如處死。」在咸陽城外十里,白起接到了賜死的命令。剛烈的白起拔出劍:「我有什麼彌天大罪,何至於這個下場?」良久,他又嘆息道:「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國40萬人投降,我欺騙了他們,把他們都活埋了,這足夠死罪。」說罷,他舉起了那把鮮血浸染過的戰劍,刺向了自己。


白起的悲劇,源於他的性格。昭王明知必敗仍強令出征,這已經不是對白起軍事能力的考驗,而是對他聽命與否的檢測,白起偏偏看不到這一點,一而再,再而三地抗命。此後秦國的另一位名將王翦就很好地接受了白起的教訓,在殘暴的秦始皇手下得到善終。


在後人的眼中,白起更多是以「殺神」的形象出現;然而當年,他是秦國真正的「戰神」,他的軍事才能無人能敵。秦國最終能一統天下,和他征戰數十年取得的赫赫戰功關係密切——這是歷代史學家都不會否認的事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風傾城 的精彩文章:

美國中產階級為什麼不買奢侈品,值得每一個中國家庭學習
斯大林曾三次向希特勒求和,想不到吧?
揭秘南京大屠殺中最兇殘的日本「幫凶」:朝鮮軍團
想在美國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先要學會「美國式」送禮!

TAG:古風傾城 |

您可能感興趣

秦國兩大戰神:為何白起被殺,王翦卻能安度晚年?白起是老師
被稱為是明君的秦昭襄王,為何一定要殺死為秦國的戰神白起?
說秦國的白起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戰神」,有沒有異議?
秦國戰神白起,為秦王征戰一生,為何被逼死也不願意起兵
他是秦國第一戰神,勇猛無雙,白起是他小弟,可惜死得太早
秦國「殺神」白起,一生打敗過多個強國,為何唯獨只有趙括成笑柄
如果沒有這個人,秦國恐怕早已滅亡,連戰神白起都得讓他三分
白起和王翦都是秦國大將,為什麼王翦善終,白起卻被殺呢?
此人曾是秦國第一猛將,戰神白起是他的小弟,沒有他秦國早就亡了
秦國戰功前四位名將,戰神白起從無敗績,卻也只能排第二
大漢帝國那些事兒,秦國末代戰神遇到了楚地戰神項羽,栽了
白起為秦國殲滅百萬敵軍,秦昭王為何還要殺他?
為什麼有人說白起在秦國歷代名將中只能算第二?
秦國八大名將:除了白起、王翦,還有哪些人?
白起一代戰神,為秦國立下赫赫戰功,為何卻被秦王賜死家中?
此人是古代一「戰神」,幫魯國敗齊國,又幫魏國敗秦國,最後被殺
他才是秦國第一戰神,力壓群雄,人屠白起是他小弟,可惜死得太早
秦國兩大戰神,白起被逼自刎,王翦卻深得秦始皇信任,原因很簡單
戰神白起和王翦同為秦國名將,因為一個人而命運截然不同
秦國王子扶蘇和楚國名將項燕,當是仇敵,為何會被陳勝揉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