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蔣介石下定抗戰決心的那些內幕:觸目驚心!

蔣介石下定抗戰決心的那些內幕:觸目驚心!

歡迎點擊

上方

歷史那些事兒

免費訂閱!


1940年德國進攻法國,42天後法國投降;1941年德國進攻蘇聯,半年內即有100多萬蘇軍投降;1941年6萬日軍進攻14萬美菲聯軍,12萬聯軍投降。從 1931年日本進攻軍閥混戰的中國,蔣介石領導國民政府抗戰14年,被西方稱為「最勇敢 的、遠東地區骨頭最硬的國家元首。」

1934年希特勒當政後,繼續著在小啤酒館裡激情和狂熱,準備發動更大規模的侵略戰爭,稱霸世界。

隨著德、意步步得勢,蝸居在小島的日本人也受到極大的刺激和鼓舞,開始蠢蠢欲動。1936年2月26日,日本少壯派軍人在國內發動了「二二六政變」,《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決書》中寫道:「東京陸軍叛亂的第二天,在中國廈門的日本領事館發表了這次叛亂的目的是以軍部內閣來代替分裂的內閣。他們說青年軍官集團想一舉而佔領中國全土,並準備馬上對蘇戰爭,而使日本成為亞洲唯一的強國。」

1936年4月17日,日本廣田弘毅內閣決定大幅度增加駐華北的駐軍。




視察軍事訓練學校時點名的蔣介石


  


1936年5月1日,日本統帥部修訂了《國防方針》,初期目標是:佔領華北要地和上海附近,保護帝國權益和日本僑民。

1936年9月15日,日本駐華大使川越茂向南京政府外交部長張群提出了四項要求:1.允許日本在長江駐兵。2.修改教科書,刪除排日思想。3.華北(河北、察哈爾、山東、山西、綏遠)五省自治。4.中日經濟合作。

面對日本人的無理與無恥,蔣介石態度非常強硬:「娘希匹的,沒門!」

1936年11月,日本與德國簽訂了《關於反共產國際協定》。

1937年初,日本軍部出現了「對華一擊論」。

1937年6月9日,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提出:「我們相信,如果我武力所允許,首先對南京政權加以一擊,除去我背後的威脅,此為最上策。」

日本人步步進逼,中日之間大戰無可避免!

1937年7月7日深夜,盧溝橋槍聲響起。

第二天,在廬山的蔣介石接到北平市市長秦德純和第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的報告後,作出判斷:倭寇在盧溝橋挑釁矣!彼將乘我準備未完之時使我屈服乎?與宋哲元為難乎?使華北獨立乎?決心應戰,此其時乎?此時倭寇無與我開戰之利。

其實早在1936年9月10日,蔣介石得悉日本軍部制訂了《國家總動員計劃》準備進行全面戰爭準備,知道這一天會很快到來。




蔣介石在武漢主持軍事會議

「近代戰爭內容複雜,凡物的與人的國防資源之消耗,為幾何級數的增加。倭寇小國,資源貧乏,雖竭蹶而馳,決不能免於失敗。嗚呼!我中國處此環境,非益自努力不可!」

日本人再挑釁,蔣介石忍無可忍,要宋哲元「全體動員,以備事態擴大」。

從1928年5月30日「濟南事件」始,娘西匹的日本人在中國作威作福了9年!今天,蔣介石不願再忍,也不能再忍,7月13日他致電宋哲元「寧為玉碎,毋為瓦全」。

抗日戰火全面燃起!

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第二次會議談話會中說到:「全國國民最要認清所謂最後關頭的意義;最後關頭一到,我們只有犧牲到底,抗戰到底。」




蔣介石抗戰講話

蔣介石之所以提出「抗戰到底」,是因為這不僅是中日問題,而是整個太平洋問題,亦即太平洋勢力的消長問題;如果太平洋勢力為日本所獨霸,不但中國要受人害,全世界局面亦必為之變更,不能安定了。

頗具戰略眼光的蔣介石在1934年就對「東亞大勢」作出分析:當前有兩大勢力爭逐於東亞,一為「門戶開放機會均等」之利益均沾主義,一為「門羅主義」或「世界革命」之獨霸主義。前者以英、美為代表;後者以日、俄為代表。日本之國策有二:一曰北守南進之海洋政策;一曰南守北進之大陸政策,其最終目標,皆為獨霸東亞。如北守南進,必與英、美髮生正面衝突;南守北進,必與蘇俄發生不可避免之鬥爭。

蔣介石早早就預知日本將與英、美、蘇、中有一大戰!

以日本的實力,拿下中國綽綽有餘,甚至可以和任何一個強國作戰,但它絕沒有力量戰勝所有強國。因此,蔣介石斷言:「日本必不能并吞中國,獨霸東亞。我們中國一定有方法、有力量,尤其有最好的機會,可以抵抗日本。」

他所說的這個方法就是:持久抗戰!

盧溝橋事變後,日本人迅速佔領了平、津,第二十九軍在抗戰中傷亡超過了五千人。日本還立下「三個月速戰速決」之心,並以殲滅蔣介石的黃埔嫡係為目標,再與割據勢力妥協,分享倒蔣之成果,從而霸佔中國。

面對日本人的野心,蔣介石在7月31日發表了《告抗戰全體將士書》:

「這幾年來忍耐,罵了不還口,打了不還手,我們為的是什麼?實在為的是安定內部,完成統一,充實國力,到『最後關頭』來抗戰雪恥……現在,和平既然絕望,只有抗戰到底。那就必須不惜犧牲來和倭寇死拼。我們大家都是許身革命的黃帝子孫,只有齊心努力殺賊,驅逐萬惡的倭寇。」

在人們跟隨著蔣委員長喊出 :

「抗戰到底,犧牲到底」口號時,國民黨部分高官和一些知識精英們,卻發出不同的聲音。汪精衛、周佛海、陶希聖、胡適、高宗武等人認為以中國的國力與日本作戰,只有個「敗」字,都主張議和。

外交部長王寵惠多次談「戰」色變,軍政部長何應欽也曾「再三以戰爭為慮,傾向退讓」,如提出不妨把第二十九軍馮冶安部南調保定;實業部長吳鼎昌還散布「戰必敗、不戰必大亂」的觀點;胡適則「極端恐懼,並主張汪、蔣向日本作最後之和平呼籲,而以承認偽滿洲國為議和之條件」;他與蔣夢麟均傾向於忍痛求和,認為與其戰敗而求和,不如於大戰發生前為之。胡適還向蔣介石面交了關於和議的書面主張。


  


面對各方壓力,蔣介石卻清楚自中日甲午戰爭以來,日本不但沒有「信義」而且貪得無厭,吃到一塊肥肉之後,還想吃下一塊,看到中國礦產、物資豐富,恨不得全部佔為已有,那些反戰派們竟天真以為,承認了「滿洲國」放棄東三省,就能滿足日本人的胃口,換來中國的長久和平,簡直痴人說夢!

戰乎?和乎?

蔣介石說:「要知道日本是沒有信義的,他就是要中國的國際地位掃地,以達到他為所欲為的野心。所以我想如果以為局部的解決,就可以永久平安無事,是絕對不可能,絕對做不到的」。

「革命的戰爭,是侵略者失敗的。日本人只能看到物質與軍隊,精神上他們都沒有看到。各位同志,大家今天要有一個決定,如果看到我們國家不打戰要滅亡的,當然就非打戰不可。」

1937年8月7日晚,國防黨政聯席會議全體起立決定抗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那些事兒 的精彩文章:

歪評四大名著,相當有水準!
民國中期的六大最具「特點」的軍閥,最後一位讓人不得不「服」
曾在1970-1985年當過兵的注意了,再忙也要看一眼!
生兒子和女兒的區別,說到心坎兒里了!尤其是第7條
《人民的名義》劇情遭泄露,大結局辣眼睛!

TAG:歷史那些事兒 |

您可能感興趣

滬戰前景仍不明朗,蔣介石為何下定決心堅持 「一定打」?
哪些扎心瞬間,讓你下定決心一定要減肥?
張靚穎下定決心要與馮軻決裂,戒指說明一切?網友:支持你!
《步步驚心》若曦下定決心離開八爺,只因為他說的這一句話!
在哪個瞬間讓你下定決心去分手?扎心了
為何說,美國是否下決心攻打伊朗,土耳其的態度是關鍵?
孫權殺關羽,早就下定決心!
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令諸葛亮下定決心,今生永遠不會投靠曹操
是什麼事給陳納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堅定其對日作戰的決心?
雍正為何下定決心殺年羹堯?汪景祺心裡有數
下定決心開始健身的看,沒決心的先收藏
什麼瞬間讓你下定決心放棄那個深愛的人?
殺手古德之下定決心
華為當初為何下定決心讓榮耀獨立?華為的野心你或許根本不懂!
一旦下定決心,余心都是你的三大星座!
李淵為何下定決心起兵反隋?答案竟與兩位美女有關!
王源下定決心出國讀書,專心做音樂,節目中直言不去後悔一輩子
哪個瞬間讓你下定決心分手!網友的評論,看的我好心疼,等了十年!
哪個瞬間,讓你真的下定決心減肥?
無情拋棄戰友?特朗普還沒下決心,盟友那邊已經鬧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