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探究 | 史上最戲劇性一幕,一場動亂後竟同時出現兩個皇帝當權

探究 | 史上最戲劇性一幕,一場動亂後竟同時出現兩個皇帝當權



歡迎讀者轉載分享到朋友圈,其它公號如需轉載,

請回復『

轉載

』了解事項。




「安史之亂」


歷史大學堂官方團隊作品

文:章雪峰





「安史之亂」是大唐帝國由盛轉衰的分水嶺。




「安史之亂」中,帝國最危險的時刻,就是長安洛陽兩京失守,唐玄宗李隆基西逃蜀地,太子北上靈武之時。



但事後來看,最危險的時刻,其實也是蘊藏著重大轉機的時刻。因為叛軍打到長安之後,在攻下京城的勝利果實麻醉之下,安祿山等首領開始忙著登基當皇帝,既無意也無力再揮軍西指,窮追不捨。




換句話說,從這一刻起,亂局已經觸底了。下面,也該輪到唐軍觸底反彈了,也該輪到唐軍反擊平叛了。




怎麼平叛?作為唐廷平叛的指揮中心,擺在靈武即位的唐肅宗李亨面前的,其實有上、下兩策可供選擇。






(圖)安史之亂





上策是由唐肅宗李亨的智囊、宰相李泌提供的:在長安洛陽已經失守、叛軍已成強弩之末的情況下,唐軍反而沒有包袱了,就應該堅決地貫徹「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戰略原則。




也就是說,唐軍應在長安洛陽一線採取守勢,讓己方的朔方軍從山西方向對叛軍的老巢范陽採取攻勢,打出一記漂亮的左鉤拳。


只要山西方向打得堅決,就能夠實現對范陽的佔領,切斷叛軍的退路,然後再從後背進攻長安洛陽一線的叛軍,實現兩面夾擊。屆時叛軍進退失據,必被全殲,從而在根本上平定叛亂。





如果上策得到貫徹實施,叛軍的老巢必將被唐軍犁庭掃穴,叛軍與老巢之間的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聯繫也將被徹底割斷,絕不會出現後來對叛軍老巢「河朔三鎮」清剿不力乃至形成藩鎮獨立的被動局面,推遲甚至避免「藩鎮之亂」這一帝國毒瘤的到來。



下策,是以收復長安洛陽兩京為主要目的和主要作戰方向。朔方軍在山西方向只是助攻,其主力也要被抽調於兩京作戰方向。




可是,

先收復兩京,軍事上並不划算。




所以稱之為下策,是因為這個打法至少有三個弊端:




一是佔領長安洛陽的叛軍,都是百戰精兵,戰鬥力最強,硬碰硬地打,最易損耗自身軍事實力;


二是逼迫叛軍從長安洛陽後撤,實際上是促使叛軍向自己的後方撤退,是在幫助敵軍縮短補給線,增加唐軍下一步作戰的難度;


三是到了戰爭後期,叛軍很有可能盤踞老巢,形成尾大不掉之勢,除非唐軍有實力對叛軍斬盡殺絕。




後來的史實證明,下策的這三條弊端,果然一一應驗。




特別是第三條,

直接形成了「藩鎮之亂」的帝國毒瘤。








(圖)藩鎮割據






歷史上,決策先行收復兩京的唐肅宗李亨,並沒有看到平叛的最後勝利,也不可能預見到平叛不徹底將會導致「藩鎮之亂」。




其實,即使他能夠預見到這個最壞的結局,只怕他在當時最現實的選擇,仍然只能採取下策,一根筋地收復兩京。




為什麼?




因為唐肅宗李亨自己,還面臨著一個繼位合法性的焦慮。




史實是,唐肅宗李亨在靈武,是擅自稱帝,根本未經當時尚在成都的唐玄宗李隆基批准和同意,其繼位沒有合法性。




雖然唐玄宗李隆基在成都得報後,馬上就以政治家的風度,迎合了李亨的焦慮,給予了合法性追認,並且被動地、榮幸地,把自己變成了唐史上的五位太上皇之一。




可追認歸追認,擅立和傳位的區別,父子倆心中還是都有數的。




所以,李亨在靈武自立為帝,只有建立平叛指揮中心的合理性,而沒有父皇傳位的合法性,在當時就被認為是不孝。




唐人柳祥在《瀟湘錄》中,用一句話表達了當時的人對於李亨自立的態度:

「我未聞自負不孝之名而欲誅不忠之輩者也」。

意思是說:李亨自己不孝在先,所以他也不可能平定不忠的安史諸輩。




不孝歸不孝,李亨登基為帝已是既成事實。




這就導致從天寶十五載(公元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登基開始,直到李隆基李亨父子同返長安為止,大唐帝國事實上存在著兩個皇帝:

一個是在成都的唐玄宗李隆基,一個是在靈武的唐肅宗李亨。




那麼問題來了:是兒皇帝聽爹皇帝的,還是爹皇帝聽兒皇帝的?




在發佈於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八月十六日的《明皇令肅宗即位詔》中,爹皇帝表態了,咱倆誰也不聽誰的,暫時共同分享最高權力:


「昔堯厭勤倦,尚以禪舜,高居汾陽;況我元子,其睿哲聰明,恪慎克孝,才備文武,量吞海岳,付之神器,不曰宜然!今宗社未安,國家多難,某英勇雄毅,總戎專征,代朕憂勤,斯為克荷,宜即皇帝位。仍令所司擇日,宰相持節,往宣朕命。其諸禮儀,皆準故事,有如神祗簡冊申令須及者,朕稱誥焉。衣冠表疏禮數須及者,朕稱太上皇焉。且天下兵權,制在中夏;朕處巴蜀,應卒則難。其四海軍郡,先奏取皇帝進止,仍奏朕知。皇帝處分訖,仍量事奏報。寇難未定,朕實同憂,誥、制所行,須相知悉;皇帝未至長安已來,其有與此便近,去皇帝路遠,奏報難通之處,朕且以誥旨隨事處置,仍令所司奏報皇帝。待克複上京已後,朕將凝神靜慮,偃息大庭,蹤姑射之人,紹鼎湖之事。」





詔書雖然寫得長,套話之外,關鍵其實就是關於權力劃分的那幾句話。概括起來,是以下三個要點:




1


一是承認李亨自立為帝的既成事實。明明是李亨自立為帝,在這裡變成了唐玄宗命他即位,「宜即皇帝位」,自己呢,則「朕稱太上皇焉」。雖然捏著鼻子哄眼睛,到底還是好聽一些。家醜不宜外揚吶。




2


二是今後李亨用「制」的名義處理政事,但事後應向李隆基彙報;李隆基也有用「誥」的名義獨立處理政事的權力,事後也應向李亨通報。




3


三是李隆基承諾,自己放棄處理政事權力的時限,是「待克複上京已後」,也就是收復長安以後。




此時的李隆基絕對不會想到,

他「克複上京」的承諾,竟然直接決定了李亨平定「安史之亂」的根本方略,從某種程度上講,也深度影響了此後唐朝一百多年的歷史。








(圖)李隆基






其實,在確認李亨已經自立為帝的消息之前,李隆基曾發布《命三王制》,命令李亨為天下兵馬元帥,統領朔方、河東、河北、平盧等處兵馬收復兩京;同時賦予永王李璘、盛王李琦、豐王李珙等三王以方面大權,讓他們各率地方兵馬,共同平叛。




在確認李亨自立為帝之後,李隆基雖然下令召回三王,不再赴鎮。但永王李璘並未聽從號令,仍然堅持奔赴江陵。




試想,如果永王李璘最後的結局,不是兵敗被殺,而是率軍從南面出擊,進而僥倖地一舉收復了長安洛陽呢?




到那時,李隆基還會承認偏處靈武的李亨嗎?




只怕最大的可能,是承認已經立下收復兩京大功的永王李璘。那樣一來,下一代皇帝就是李璘而不是李亨了。




所以,在父親和兄弟們的逼迫之下,在繼位合法性的焦慮之下,李亨必須首先收復長安洛陽,

一是鎮住也想搶奪帝位的兄弟們,二是逼迫並不甘心的父親履行承諾,退居太上皇。




收不收拾安祿山和史思明倒還在其次,李亨的第一步,先得把自己的兄弟們和老父親給收拾了。這樣,李亨才能確保帝位在自己的手中。




就這樣,一直處於繼位合法性焦慮之中的李亨,終於在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九月二十八日,收到了克複長安的捷報。




此時的這對奇葩父子,又上演了戲劇性的一幕。








(圖)李亨






李亨在得到收復長安捷報的當天,就「遣中使啖庭瑤入蜀奏上皇」,並且附上奏表,請求父親還京。




可是,急不擇言、慌不擇言,他把奏表中一句關鍵的話,寫錯了。他是這樣寫的:

在李隆基返回長安後,自己「當還東宮復修臣子之職」。




都是一個山上的狐狸,你跟我講什麼聊齋啊?




如此顯而易見的言不由衷,怎麼忽悠得了老狐狸李隆基?




哦,你現在退回東宮當太子,我接著當皇帝,就算你樂意,你手下那幫跟著你打天下的人也不幹啊;你現在心腹遍布朝野,一線的軍事、政務班子,全是你李亨一手提拔任用的人,誰能聽我的?




當然,李亨的本意,肯定是對李隆基的政治試探。但這個試探,顯然嚇著李隆基了。




所以李隆基的反應是,「上皇初得上請歸東宮表,彷徨不能食,欲不歸」,並且馬上就回復了,「當與我劍南一道自奉,不復來矣」。




得,弄巧成拙了。




這是李亨最害怕出現的局面:如果李隆基真的賴在成都,就是不回長安,李亨也不能派兵去把他押回來啊;而李隆基如果一直在成都,就仍然是兩個皇帝並存的二元政治格局,李亨這個皇帝就沒法幹了,那還費那麼大個老勁、死那麼多人打下長安幹嘛?







(圖)唐朝






還好李亨手下有高人李泌。




他一聽說就欲追回前表,在知道無法追回之後馬上親自提筆,代李亨重新起草了一份奏表,火速送到了成都。




在這第二份奏表中,那句關鍵的話,改成了

「思戀晨昏,請速還京以就孝養」。

對啦,說人話,就對啦。




李隆基看到李亨的這句人話,

「乃大喜,命食作樂,下誥定行日」。

至德二載(公元757年)十二月,在逃離長安兩年多後,李隆基、李亨父子再次回到了京城。




不同的是:逃離長安時,李隆基是皇帝,李亨是皇太子;回到長安時,李亨變成了皇帝,李隆基變成了太上皇。




「稿酬作者招募」點擊詳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學堂 的精彩文章:

秦朝建立到清朝滅亡2000多年的史秘,全都在這裡
揭密:關羽敗之死真的是劉備借刀殺人之計還是另有原因?
唐僧取經剛離開,此人就上演一人滅一國的傳奇戰績嗎?
關羽之死真的是一出骯髒的權力狗血劇嗎?
史上最戲劇性一幕,一場動亂竟同時出現兩個皇帝當權

TAG:歷史大學堂 |

您可能感興趣

敘戰事暫時告一段落,境內卻出現大動亂,俄軍及時出手解決
醜女冒充漂亮妹妹出嫁,卻當上皇后,此後還讓中國陷入數百年動亂
沙特內部再次發生動亂,多名部落首領被殺害,恐怕又是一場無休止的戰爭
權力的遊戲一切動亂的導火索,原來一直在君臨隱藏
司馬懿家族結束了動亂,實現了統一,為何後世對他們評價不高
這個人結束了中國幾百年的動亂,雖謀權篡位但後世對他評價很高
醜女冒充漂亮妹妹出嫁,卻意外當上皇后,還讓中國陷入數百年動亂
人類歷史上的四個大事件,造成一個王國動亂,影響了一個民族後代
醜女冒充漂亮妹妹出嫁,卻意外當上皇后,讓中國陷入了數百年動亂
左宗棠在此完全平定回民動亂,但仍有個未完成的心愿,一直沒現實
這個人在時中原還算安穩,這個人死後,中原立馬陷入了一場大動亂
黑暗動亂禍害人間,很多人為此付出了生命,但這位大帝卻沒參與
歷史上最富的一個省,國家強行將其拆分,如不拆分,恐會發生動亂
溥儀逆天的雙商,讓他在動亂中一直無事,安穩的活到六十年代
兩狗狗洗澡後吹毛,二哈亂動亂吠,而阿拉卻像站軍姿似的定格了
謚號中暗含的功與過,這些謚號的背後都是動亂
諸葛亮臨終前選了一員大將,結果,此人害得中原動亂幾百年
同時在兩個主權國家執政,但是一國富得流油,一國經常發生動亂
圓明園最珍貴的古畫,動亂時期被日本偷走,畫上一個細節耐人尋味
揭秘:三年困難時期為什麼沒有出現社會大動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