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心經》的智慧及在生活中的妙用

《心經》的智慧及在生活中的妙用

《心經》的智慧及在生活中的妙用

吳昌碩《心經十二條屏》

《心經》的智慧及在生活中的妙用

吳昌碩《心經十二條屏》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既是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 不垢不凈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陲依般若波羅密多故

心無掛礙無掛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密多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

即說咒曰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觀自在菩薩」,那觀察一下自己,我們自不自在呢?第一句提醒我們的,在日常生活中,觀察一下自己,每一件事,每一件物,我們自不自在呢?如果我們自在,我們就是觀自在菩薩,如果不自在的話呢,那就不是了,所以我們要知道,怎麼樣我們才會自在呢?怎麼樣的狀態下?怎麼樣的運用上?我們才能得到自在呢?看下一句話「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最主要是這個「行」,行是什麼?是我們的行為,行為來自於哪裡呢?來自於我們的思維,怎麼能深入呢?所以要行深,要「般若」,般若是代表智慧呀,「波羅密」是代表到彼岸,怎麼能達到這個目的呢?要在智慧當中,你的行為,你周圍的一切事與物,才能運用的得當,運用的恰如其分,所以呢,要在智慧當中來運用才行,這句話就叫「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如果你不用智慧來運用的話,是不可能的了,也就是換句話說,只有一個智者,才是「觀自在菩薩」,如果你沒有智慧的話,想把周圍的一切事與物運用的得體、恰當、圓滿、是不可能的。那到底是什麼?什麼叫智慧?「照見五蘊皆空」,大家要注意啊,這個《心經》啊,是三藏十二部的中心,咱們學的《楞嚴經》跟《心經》是相通的,它好比是中心思想,佛講三藏十二部,到底講的什麼東西呢?就講的這點東西,你去研究經典吧,你去研究大藏經吧,講什麼?就講的這點東西,所以它是「無上咒無等等咒」,為什麼還叫心經?因為它是核心。

這個「照」字,照可不是觀啊,前面是你觀察一下,自不自在,這個運用的時候,照,照是呈現,你對一切明明了了,觀,就是你收縮進來的,大家要知道,照,是像鏡子一樣,呈現出來,但是裡頭沒有痕迹,大家都照過鏡子吧,照完鏡子走了以後,鏡子裡頭有沒有痕迹?沒有,是不是?那你要是觀呢?你就吸收了,吸收了,就在第八識就留下了種子,所以「照見」,照完了之後,去看看呢,走的時候,看看鏡子,是什麼呢?鏡子裡頭我們照的是什麼呢?「照見五蘊皆空」,我們世間的一切,「五蘊」,所以我們去觀察,去看,「見」就是去觀察,去看,去知道,這個「見」是知道的意思,「五蘊皆空」為什麼呢?之前我講過多次,用完了,只是一個過程,隨著時間,隨著時空,已經不存在了,留下的是什麼呢?---- 影塵,留下的是個影子,影子在我們的第八識當中,留下了一個痕迹,稱為「塵」,沒有一個實體,所以它說「照見五蘊皆空」,我們只是講大意,如果講細了,這一句話,講一年也講不完的啊,呵呵,一句話,可以講講講講很遠的,回來接著看,如果你呢,能這樣去觀察呢,這樣去觀照的話呢,「度一切苦厄」呀,大家有事情解決不了,大家有很多苦難的事情,心裡解決不了的事情,怎麼出現的呢?就是因為你不能「照見五蘊皆空」,所以你這一切痛苦、煩惱解決不了,佛講了,他這樣講,如果你能這樣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下一句話,他說舍利佛,對他的弟子這樣講的,舍利佛是智慧第一,這段經文呢,如果對一般的人講呢,他是不會理解的,所以佛,一般講法的時候,因緣而施教,他講這一段話,必須有人要接受,這是一種因緣,講出來之後呢,留傳下來,所以他對他智慧第一的弟子,舍利佛講的,說,舍利佛呀,為什麼說「照見五蘊皆空」呢?他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既是色」。

《心經》可以說,有的小孩子都會背的,但是這個意思呢,理解就難了,他說「色不異空」,什麼叫「不異」,沒有差別,沒有差別,色和空沒有差別,為什麼講沒有差別呢?我現在打個比方,這個房間,沒有人,我們現在能坐進來這麼多人,它和有,有什麼差別,因為坐進來這麼多人,所以這個房間,這些人會沒有,因為我們坐進來呢?是色上的顯現,就因為它有一個空間,我們這個色相才會在這裡呈現出來,如果沒有這個空間,那我們就進不來了,假如你這個房間里,已經坐滿了人,現在在進來好多人,你說還能坐得下嗎?能不能坐得下?

《心經》的智慧及在生活中的妙用

山雨心經

中午吃飯的時候,打了一個比喻,我們要吃飯,來到這個飯桌,一道菜都沒有,就因為一道菜沒有,我們點了很多菜上來了,我們點了很多菜,等吃完了,這個桌上的菜就會消失,吃完了,又沒有了,沒有了變成空,變成空後,還會再有,有了之後,再會變成空,這就是,一切,從沒有到有,從有到沒有,一個過程,一個現象,那這個現象,是什麼呢?是一個「緣」字,「法不孤起,遇緣則生」,所以講,性空,我們的自性呢,是空的,遇緣的時候呢,它會隨著這個緣,隨著你的需要,顯現所有的一切,上午,有人問我,師父要記,可我為什麼記不住,不需要,你只要運用到這個緣的時候,如果你沒有雜念、沒有執著、沒有分別的時候,你會隨著這個緣,隨著它的需要,顯現出來一切,這就叫,自性流露。大家聽說過這句話吧。大家多數都是學佛的,我們就講佛教術語了。

必須要你的心呢,沒有任何的執著,沒有任何牽掛,沒有任何的雜念,這樣的時候,來的人呢,這種思維傳給你,你才知道他需要什麼東西,所以你這裡就顯現出來他所需要的東西,這就叫妙法,知道吧,這就叫空中妙有,聽說過這個術語吧,就是這麼來的,他們問我,師父你講課,哪裡來?不需要,需要的就是定力功夫,你只要你的心,把雜念全放下,來的人,他只要需要什麼傳給你,你只要按照他這個緣,去講,這就是隨緣度化,如果你不能做到的話,來的人,他沒有達到空的境界,你給他講空,也不行,來的人已經達到空的境界,你給他講有也不行,只能隨著這個緣,而去講,他能理解到哪一個地步,這就是他的水平,跟你沒有關係,你不要講,你講的不好,不是的,只是他這個緣,很多法師講完課,為什麼會遭到誹謗,因為這個緣,他只能講到這個水平,大家只能理解到這個水平,講完了,到了那樣一個環境,那樣一個境界的時候,說這個法師亂講,哈哈哈,都是這麼回事的。

就像佛講課,三藏十二部,有了義,有不了義,有方便說,有接引說,有共法,有不共法,了義,究竟法,是對的什麼呢?對著上上層次人講的,對剛入門的人,講方便法,不講究竟法,還有的人講呢,接引法,什麼叫接引法?對那些鬼神什麼的,他也講,這就叫什麼叫?應以什麼身得度,即現什麼身。這就叫方便了。但你的根基要到了呢?佛講法,你去看經書,也講鬼神,有的講你去布施,你去做善事,好像《地藏經》里地獄的內容,那我們現在修行呢,講的什麼呢?我們講的就是在心地上下功夫,就是從心,從因地上去下功夫,所以我們要知道,「色」是因為的一段現象,這個現象,這個過程,過去了之後呢,它必須要回到原狀,回到什麼呢?回到空,因為只有空,才會再呈現一切。那我們人為什麼煩惱呢?當緣到的時候,現象出現的時候,過程出現的時候,人們想把它永恆的保持下去,是不可能的,所以一但這個現象沒有的時候,不能保持很久的時候,大家就抓住這個現象,痛苦、煩惱,想讓他再重現,或是想讓他距離再拉長,是愚痴的!必須要回去,才能再顯現,這就是佛講這句話的意思。所以我們,所有人痛苦、煩惱,就是抓住了這種現象,不放,想讓這種現象,永恆的保持下去,我們就叫抓住一個幻覺,人從生的那一剎那開始,決定死亡,他已經在踏上死亡的路,那有的人說,不可能,你只有生的那一剎那,叫生,從生的那個一剎那開始,不叫生,叫成長過程,踏上了死亡的路,直到這段現象,80年,60年,一天,二天,5歲,6歲,都有,你個過程就這麼長,你一旦因緣到的時候,這個現象就這麼長的時候,沒有了,所以,世間人痛苦、煩惱,就是這麼回事,所有世間人,都是抓住這個現象,而不放手。

「空不異色」所以你不要以為沒有了,就沒有了,不會,因為為這種現象現前了之後呢,它一定會在這種現象上不斷的完善,變得更好,沒有,是最好的,有,不是完美的。所以,什麼叫藝術?沒有就最完美,只要有一個,就能挑出毛病,有的那一剎那,代表它不完美,在消失的那一剎那,證明,完美開始了。你挑不出來毛病了,知道吧,這就是佛講的真理呀。所以「空不異色」,空的那一剎那,就證明,你要有新的開始了,有的人找我說,失去了,煩惱,不要怕,你新的生活就要開始了,你的好事就要開始了,在失去的那一剎那,證明你這一段因緣過去了,隨著你的改變,就像你們學佛,都會改變的,不相信,你回顧,在你沒學佛之前,你是個什麼狀態,在你學佛了,從那一剎那開始,你就在不斷的改變,也許你自己覺查不到,你問問別人,你必須把以前的現象消失,現在的緣,現出來的是什麼?好的。所以大家不要煩惱,以為失去了,在失去的那一剎那,證明呢,更好,更完美的開始,這佛說的「空不異色」。

《心經》的智慧及在生活中的妙用

「色即是空空既是色」,在色顯現的一剎那,證明這個東西將會滅亡,這就是生滅法,我們以前講過,一定要超越相對,色就代表的有,在有的那一剎那,證明他就要沒有,是不是這麼個道理呀,在我來這講課開始的兩個小時,不斷的往下深入之後,證明我這兩個小時就快完成了,是不是?在我來上海的這8天開始,證明離我走的時間越來越近,在你生的那一剎那,證明你的生活在慢慢的減少,哈哈哈,大家不要害怕,這是事實,所以大家都說出家人活的不現實,虛偽,其實我們最現實,我們最實踐了,最面對現實的一個人,哈哈哈,絕對接受,承當的,這是逃避不了的。所以,「色」代表的一切將歸位,可以這樣理解,這個空,大家不要想成代表沒有,歸位那一剎那呢,代表的一切將要開始,所以,「空既是色」,這段大家很難轉過來,所以要在生活當中去體驗。在我講完課的那一剎那,也就是空,在空的那一剎那,你將運用我講的智慧,運用到你的生活當中,這色就要顯現。所有一切事與物就是色。

後面講了,什麼是呢?「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所以有的人說,師父我想把你今天講的東西記住,你看「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在我講的那一剎那,就證明要空,所以你忘記是好事呀,合呼這個智慧的道理呀,你不忘記,出了問題了,看沒看懂?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事情,這是動真格的了,如果你修行,某一點出了問題,你都不能成功,絕對的,修行,密度非常高,就像那個密碼鎖一樣,開密碼鎖一樣,你哪一點不對的話,就算看著很准了,好像是了,叫相似法,很多人聽師父講課,講來講去,覺得這個師父講的也有道理,覺得挺好,這就叫相似法,差不多,差一點都不行。我跟你講,差一毫釐,差一微塵都不行。所以說「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我們的色,就是「受想行識」所感受到的一切,世間的一切事與物,無非就是我們的「受想行識」,我們搞出來的,哦,我們回顧了,我們講到了五識,我們的識,有呈現、顯現的作用,但,它沒有識別的作用,這識別的作用是什麼呢?就是我們的空性,起的作用,如果我們在運用當中的時候,運用完了,在當下那一剎那,馬上歸位,空掉,是什麼?這個就是智慧,千萬不要說,我什麼都不要了,用是要用,用完就在這,色可以當成用來講啊,用完了之後,用的是什麼呢?「受想行識」,「 受想行識」用完了之後,馬上不留痕迹,所以「照見」嗎,像鏡子照人一樣,照完走了,鏡子還是亮的,一點痕迹沒有,OK了,就這樣。你用個試試回去,就是這樣的。

下面佛又講了, 舍利佛,「諸法空相」,因為這個講《心經》啊,這個《心經》是三藏十二部的中心,是諸佛的心印,你想一想,講的東西,全是真東西,真傢伙呀我跟你說,很難理解的,這一句話呀,可以套出來,很多很多,諸法怎麼能是空相呢?大家承不承認?我講的這一句話,講出來就不是空,講完了就空,是不是呀?我舉起來手,是有,我放下,就是空,舉起來就是法,放下就沒了,所以動一下,就是法,你動一念就是法,在這動這一念的一剎那,你這一念就滅掉了,空。是不是空的。所以叫諸佛空相。那到底你們執著個什麼呢?你們想把師父講的東西全記住,想把三藏十二部全記住,想去學某一個師父,這個師父真高,我要學他的方法,諸法都是空的,你學什麼呢?所以我上午講,只需要你明白一個道理,無法可得。你要有法可得的話,留下痕迹了。我只需要你明白一個道理。你要有一法可得,你被我所束縛了,你不行了,所以你不能執著我講的每一句話,你只能明白一個道理。

「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為什麼這樣講呢?你怕我講的話跑掉嗎?我講的話,既然我能講出來,它就存在,為什麼?我從哪裡來的?我能講出來的這句話從哪裡來的?剛才講過,從哪裡來的?我沒講之前,是什麼?空的是不是,我講這句話是從空里來的,我講完又跑哪裡去了?又空了。空永遠不會跑掉的嗎,空可以變現一切嗎,所以他說了「不生不滅」,誰看到空滅掉了?誰看到空變現什麼東西了?只能我們人在變,我們人,一會兒進來,一會兒出去,一會兒進來,一會兒出去,空沒有動過啊,動就有生,不動就不滅了,所以他說「不生不滅」,我說話,這個空中他也沒有満,我不說話,這個空中他也沒有減少,這個地球上這麼多垃圾,這麼多人,這個空還是這樣,他也沒說容不下了,沒有人,沒有東西時,這個空還是這樣,所以他「不增不減」,你再多的垃圾這個虛空也還是這樣,也不會污染,所以「不垢不凈」,污染的是什麼呢?是我們的分別執著呀。其實現在你們功夫好,就可以進入這種境界,用完了啊,真的是,大圓鏡智,性空啊。性是空的,佛講的多清楚呀,你們啊,就是領悟不到,佛說,性是空的,遇緣則起,起是什麼?用。用完了就放下,空的,該用的時候,就拿起來,抄起來傢伙就用,是不是這樣?哎呀,多簡單的問題。佛已經給你講的再簡單再透徹了不得了,這些人就是明白不了,所以佛告訴我們,性是空的,性是什麼?我跟你們講,性是智慧,智慧是空的,智慧是空的怎麼用呢?遇到緣的時候才用,我不可能沒事智慧亂用,是不是?所以大家要知道這個道理。

《心經》的智慧及在生活中的妙用

《心經》的智慧及在生活中的妙用

要仔細聽這一段,如果你接不上的話,你就聽不懂了。「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我上午都講過了,我不知道大家都明不明白,現在,在按照《心經》給大家重複講一遍,「是故空中無色」,這個很重要啊,「是故」佛講了,為什麼呢?「不增不減」「不垢不凈」 「不生不滅」呢?因為空中,本來就沒有色,沒有「受想行識」,沒有「眼耳鼻舌身意」,那這些哪裡來的?不明白,你就不會用,緣到了,起用嗎,「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嗎,空中根本就沒有,為什麼會有?因為緣,緣一來的時候,你只要一動心,就開始產生,這一切,是心造出來的,所以《地藏經》上說「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這句話大家都知道吧,學佛的可能都知道,天天念,會不會用啊,為什麼要你觀法界性呢?法界性就是性空,法界是空的,緣,遇到緣,它就會顯現一切,隨著你這個緣,顯現一切,這一切是什麼呢?就是我們的起用---智慧,大家要了解。

所以大家要知道,我們上午講的,只要第六識不動,前五識、後二識,全不存在,第六識稱為大圓鏡智,回顧一下是不是,只是一個大圓的,鏡子,比喻,照見一切,跟他連上,解空,雖然是空的,鏡子裡面什麼都沒有,大家都見過,每個人的衛生間里基本都有,緣一到的時候,也就是你一進去衛生間照鏡子的時候,一切又現前,不用的時候,又是空的,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明白了嗎.他講了「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這一切是哪裡來的呢?是我們第六識起用,前五識有呈現、顯現的作用,它一呈現、顯現的時候呢,我們第六識開始起用,就是《妙法蓮花經》教我們怎麼樣去用,所以就產生了一切法和色相,法和色相,是一啊,別聽我講兩個詞不是二,也就是產生了一切法,可以說產生了一切色相,產生了一切差別,這一切差別是幹什麼用的?給我們用的,不是讓我們執著的,所有的人用完了,放不下,所以在禪宗有一句話:「提得起放得下」,也就是你要會用,也得放得下呀,世間的人呀,都是提得起來,放不下,所以活得很累呀,是不是,你們叫說累呀,唉呀,做人真累,連我都說,我不想做人了,我想做佛,哈哈哈,做人呀,什麼都要想,做佛什麼都不要想,為什麼?做完了就做完了嗎,做完了,不管對錯,你去想它幹什麼?佛說了嗎「罪過罪過」罪已經過了,你知道不要再犯就好了,呵呵呵,但是聽我講這話,你們不要去犯錯誤啊,以前的罪過了,現在的罪還沒過呢,哈哈哈,所以法佛妙就妙在這,佛為了安慰你,「罪過罪過」,你再犯又「罪過罪過」,老是罪過了,不行啊,所以知道罪過就不要再罪過了,不要再犯錯誤了。

還有個什麼「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這句話,我們眼睛,講到眼界了,如果你眼睛呢,呈現和顯現的作用,起了作用,如果第六識呈現作用的時候,你的眼睛受你的呈現作用受到了阻礙,你只能看到有限的東西,有限空間的東西,大家說是不是,如果你第六識不起分別的時候,就可以看到,不受阻礙、不受時間和空間的作用,這就是人家能看到別的東西的緣故,這就叫天眼通。為什麼你們看不見,不用說別的,隨著陽光的偏差,我們就看不到微塵,但是經過陽光,通過這個光的呈現,因為它的角度不同了,看到有很多塵,我們人的眼睛就這樣,有時候燈光一晃就看不見了,而且受到這個呈現的作用,只能看到有限的東西,一旦你第六識不起分別的時候呢,它是自性起作用,它有呈現的作用,但呈現不了的,我們的見性,它能顯現你眼睛呈現不出來的東西,也就是我們肉眼觀察不到的東西,知道吧,這就叫智慧眼開了,但是可不是鬼眼啊,有的人能看到鬼什麼的,那是鬼眼啊,因為他接受的是鬼附體嗎,看到那些東西可不好,看到了我們超越時間、空間、物質障礙的東西,但是能見到這個東西,不是隨便見,有緣見,而且有時間,有條件,在你的心清凈,沒有煩惱,沒有雜念的時候,可見,在你心不凈的時候,硬去想呢,那個是,我跟你講,附體了,可不要去想它啊,這個是定力出來的,只要你心清凈就會出來,但這種看到的東西呢,不是說你想,你想看,如果想,已經動了第六識,不是真的了,所以有的人說,我給你看看,可能閉著眼睛看半天,我不說嗎,睜著眼睛還看不明白,還閉著眼睛,那他是在打妄想,胡說八道,不用睜眼閉眼的,就是你的定力,其實五觀這些已經不起作用了,前面的一切色與物障礙不了你了,因為肉眼呈現不出來的東西你要去看,要超越時間和空間,《楞嚴經》上就講了,如果一個人修行好,能看到八萬大劫之前,前後的事情啊,別說一百年,二百年,一天,二天了,那都不算稀奇啊,八萬大劫呀,所以出家人說有神通,很正常。但是他不會隨便亂給你看的,他必須要在定中,才知道,而且有緣才知道,這樣的。

《心經》的智慧及在生活中的妙用

所以我們要知道,我們眼睛的界線,我們看到這個東西,是我們眼睛產生的界線,我們聽到的聲音,也會產生界線,所以有六識,就有六界,這是什麼?界,不是原來有的,是我們造出來的,因為我們有識,產生了界線,佛界,畜牲界,地獄界,是我們的識,我再重複一遍,識,上午我講過是什麼東西?什麼是識?就是我們的思想,什麼是思想?在佛法里稱為識,認識的識,就是識別的意思,因為你分別,因為你執著,所以產生了界線。所以因為你分別、執著,就產生了差別和差距,我們的這個某一界,某一界就是這麼產生的。是我們人自己造出來的。明白吧。所以佛告訴你,「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告訴你很清楚了,這可不是我講的,但是,大家不要認為,這個「空」是沒有,這個「空」是有的開始,有,是沒有的開始,所以道教是我們中國的本土教,他畫了個陰陽魚,也就到了一個極限,到了一個極限的時候,它會返,會生,也就剛才我講的,你在失去的那一剎那,你將得到你將得到的東西。服不服,你回去試一下就知道啊。哈哈哈。只要你心放開,只要你能心安里得,你得不到,你別不心安里得啊,你心裡惦念著,那得不到,只要你回去,該睡覺,該吃飯,該幹嗎幹嗎,你肯定得到你該得到的東西,因果不會差的,那為什麼沒得到,是你心沒有安下,所以他說了,沒有這些東西,這些東西是哪裡來的?是我們造出來的,這些造出來的剛才講了,是什麼?---相對的。相對的,就是前面講的,生滅法,佛講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什麼才不生不滅?絕對的,不生不滅,是不是?哎,這才進入到佛法,前面講的相對的東西,-----叫方便法,剛才佛講的呢,「受想行識」、「 眼界」啊「眼識」啊,「色」呀「空」呀,都是相對的,相對的,有這個產生,就有另一個產生,有利,就有弊,有好就有壞,這叫方便法,這不叫佛法,所以這個方便法呢,他是沒有一個實體的,在有的那一剎那,代表著空,在空的那一剎那,代表著有,包括我們的眼,我們所觸到的這一切,「色聲香味觸法」,包括我們的「界線」,都是我們第六識,這種錯覺產生的,分別執著,自己造成的界線,這叫相對的,那佛剛才講了,「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這是絕對的。大家說了,什麼是絕對?什麼是絕對?-----在你不動的那一剎那,又沒有動向,這一剎那是絕對的,學佛最後,就是進入這個狀態,但是這個狀態,人人有沒有?都有,你只是抓不住,不知道。

《心經》的智慧及在生活中的妙用

那後面佛介紹了「無無明」。大家都說沒有開智慧是無明,沒有開智慧,因為你不明白嗎,是無明,其實無明也沒有,佛講了「無無明亦無無明盡」,無明也沒有盡頭,也不可能盡的,所以我講了,大家說要去掉煩惱,根本就沒有煩惱,只是你不會用,好比我拿個刀,去救了一個人,手術刀,是個好刀,哈哈哈,那這個人拿著這個刀去殺了一個人,這個刀是什麼?兇器。那你說,同樣是一個法,在於一個人的運用,你不會用就叫「無明」,會用呢就叫智慧,所以佛告訴你了,沒有「無明」你想把你的「無明」消去,也就把你的業障消去,消不去,沒有上哪兒去消啊,是不是啊,那沒有無明,沒有業障,你去消什麼呢?大家不要聽我說完就說沒業障,你再沒有聽我說完,沒有懂之前,還是有業障的啊,所以大家要知道,佛講了,我們真想修行,想開智慧,不要認為我們是凡夫,因為你在認為你是凡夫的那一剎那,你本身就增加了一個煩惱,不要說你想成佛,在你想成佛的那一剎那,你就增加了一個妄想,你不要想,我要得智慧,在你想得智慧的那一剎那,你就打了一個妄想,你心就不清凈了,當你認為你不行,想把你不好的東西都去掉的那一剎那,你已經有了污染了,所以呢,就是這樣,「薩婆訶」,這心經後面「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就是這樣,我們講到後面的時候再說,佛講了「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後面一句話「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大家都怕死,在別的經典,四諦法,根本法,南傳佛教的從苦集滅道開始呀,生老病死,現實的,那為什麼佛講「無老死」呢?心經心經,前面講,「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我們現在講的可不是我們平常的凡夫呀,我們是在智慧的生活當中講的,沒有生老病死呀,講的是自性啊,講的是你的智慧啊,現在諸佛既然是空相的,那我們的生死是不是法?既然是法,它是空的,空怎麼會老?怎麼會死呢?老和死,是我們的分別和執著,大家說,是不是啊,所以佛講的很明白了,人家講觀自在菩薩,如果你不自在的話,後面講這些都沒用啦,如果你不是在智慧的生活當中,那你也做不到的,所以人家講的是在智慧的生活當中,而能「照見五蘊皆空」的這個人,稱為「觀自在菩薩」,他到底明白了一個什麼道理呢?明白了這麼一個道理,所以他沒有痛苦煩惱了,因為他知道,色,不存在,空,也不存在,「受想行識」這一切,都是我們的分別執著,「老和死」也都是我們的執著,「亦無老死盡」,大家以為死了就沒有了,如果你有功夫的話,我就能帶你去看一下,人沒有死,人在死的那一剎那,他已經決定他的生。在他有限的色相中,死的一剎那,就是空了,在空的那一剎那,證明有的開始,會去哪裡呢?隨著他第七識的執著,去呈現那個現象去了,找那個緣去了,你以為他死了嗎?所以佛說沒有死,也沒有死的盡頭,只能做到什麼呢?明白這個道理,你不再起心動念,不生,就不滅了,不生不滅告一段落,就在這個境界,這叫寂靜光土,叫不動尊,所以你看楞嚴咒前寫到「妙湛總持不動尊」,你要動的話,就會生,生,就會滅,那有個盡頭啊,你以為他死了嗎?不是,只是這一段現象沒有了,沒有之後,因為他本人的執著,因為有這個因,十二因緣就是這麼來的,有個因,然後再看他執著的程度,哪一個最厲害,他就會去尋找這個緣,再展現這個現象,不管你是地獄、天堂、餓鬼、畜牧,都是一樣的,都是這個緣,有這個因,產生了這個緣,再去呈現這段現象。

所以在這裡呢,佛運用了智慧,他告訴我們,如果你能做到這樣,變稱觀自在菩薩,這可並非就指觀世音菩薩,誰做到,誰就是「觀自在菩薩」,如果你在智慧當中,佛告訴我們,沒有死,也沒有老,老是沒有盡頭的,只要你能做到,前五識,只是起作用,第六識不起分別,後兩識就沒有,停頓的時候呢,就剩下大圓鏡智的時候呢,這個時候就不生不滅,一切全都解決了。

再看後面:「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所以我們有時候講經,因為環境不同,比如這個經典,不給你講實話不行,講實話你又很難進入,如果我在上海,我肯定帶著你們修行,給你一步步的帶進去,讓你徹底的明白,可是現在,兩個小時里,讓你完全明白,難度很大,你看,佛後面告訴我們「「無苦集滅道」,因為四諦法里講的,我們的苦因集聚在一起,產生了我們的輪迴,然後,我們的修行的方法是把它滅掉,把什麼滅掉呢?把苦和集聚的這個因滅掉,我們的苦有了之後,我們把它集聚,集聚是什麼?就是第七識的執著,第八識的儲存,那我們要想辦法,不讓它儲存,不讓它執著,就是上午講的那一段,讓第六識不起作用,然後就是滅,把它滅掉之後,就是道,這才是道啊,什麼是道,這才是正規的道路啊,所以佛這裡講「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你要想得智慧,是不是?想得智慧那一剎那,你心已經不清凈了,你放下那一剎那,就是智慧,什麼是智慧?跟大家講最簡單一個方法-----念念之間,提醒自己放下,就是智慧。念念之間,不要想得到什麼,付出了千萬不要想得到什麼,你永遠得不到,付出那一剎那,放下,你永遠得到你該得到的東西。這就叫智慧。所以佛講「無智亦無得」,世間人都想智慧,我想得到什麼…,.得不到。你不想得到的東西,恰恰得到。只需要你去努力。這是我總結的經驗,只需要努力,什麼都不需要想。但是要有目標,努力,就可以了。

《心經》的智慧及在生活中的妙用

「以無所得故」,這句話講了,佛說「以無所得故菩提薩陲依般若波羅密多故」,也就是說,運用大智慧的人,以智慧來生活的緣故,是這樣的人,是什麼呢?「菩提薩陲」是大菩薩,大菩薩是什麼呢?為什麼他會稱為大菩薩呢?他是以智慧來生活,這樣的人稱為大菩薩,就因為他以智慧來生活,這種原故,才能「心無掛礙無掛礙故」,怎麼樣做到「無掛礙」呢?前面講的,必須這些東西你要看透,要放下,如果你看不破的話,也就是你透不過這個表皮去看,真正深層內部的那種主體,那種實質,你是放不下的,開不了智慧的,因為它這樣,它看破了,它知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自他不二,他知道呢,「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增減,是我們的分別執著,他知道「受想行識」都是我們運用的智慧,他知道「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眼界乃至意識界」,包括「無明」「智慧」都是我們的執著,是我們的「掛礙」,都是我們有索取心,所以我們呀,不得自在啊,因為他明白這個道理,完全放下了,他「心無掛礙無掛礙故」啊,完全放下了,就是大智慧呀!你不要以為你能得到什麼,你最後那一天,我不說嗎,走到山窮水盡時,柳暗花明又一村啊。你不走到山窮水盡時,你以為還有什麼好得的東西?不行啊。學佛,什麼也得不到,最後,就是要你明白一個道理----放下,大智慧。

所以,他因為這個原故,他心裡沒有一點掛礙了。所以「無掛礙無掛礙故」,這樣呢,沒有恐怖了,所以現在的人,天天有恐怖,怕自己得癌症,怕自己身體不好,怕自己錢財失去,昨天我見一個人,說:「師父,我有一個要求」---「什麼要求?」,他說「我想長壽」,「長壽有什麼好處呀」我說,他說多活一天,就是一天的福呀,他恐怖,他想長壽,你想長壽,就長壽了嗎?那誰都想不死,可能嗎?所以他有掛礙。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什麼叫「究竟涅盤」?大智慧啊,可不是死了,死了,還要它幹嗎?死了還有什麼掛礙。這是大智慧,所以我們要知道,我們為什麼有恐怖?因為我們有索得心,我們有分別心,有執著心,那天有一個人問我,說---師父,你們廣州有沒有地震呢?我說,有沒有與你有什麼關係呢?人,就是天天在顛倒夢想,什麼都是在做夢,正的說成反的,反的說成正的,邪的說成正的,彎的說成直的,所以我們反過來講,想做到世界沒有災難,想做到你一切「心無掛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怎麼做?怎麼做啊?------完了,上一節課白講了,這不前面不剛說嗎,「色即是空空既是色」嗎,有的時候,不要執著,不要貪,為什麼?它會沒有的,你抓不住的,貪白貪,你放下,你永遠擁有啊。你不放下,你是它的奴僕啊,你只是心裡擁有,你沒有實際啊,是不是啊?所以要知道,要真想離開災難,沒有病,現在的疾病太多,想逃避,逃避不了,要找解決的方法,方法就是前台講的,要明白這個道理,真正做一個幸福美滿自在的人,這才是關鍵呀,絕對沒有災難,我講了,你們不要貪,這些東西都是假的,你不要執著,你不要嗔恨,你不要斗,這些人不信那,有什麼辦法,我說,你們少殺一點生,少吃一點肉,他們不信啊,人生不就是要什麼呢,享受嗎,你看我們要吃好,要睡好,要玩好,你看你們修行人,出家人,多可憐,可是,我們不怕疾病,不怕災難,我真的做到了,我以前不行,我怕,現在不怕了,如果災難來了,你要有業力,逃也逃不掉,關鍵是,我要把它做好,做好,我就是地震中的幸運者,被救的那個傢伙,知道了吧。地震中,為什麼還有被救出來的,我們要當那個幸運者,不想有疾病,我們就要慈悲,好心,到底什麼是好人?很好做,沒有自私心,就是好人。

你不要以為你布施一點,你是好人,布施一點卻想拿一百萬回去,那是好人嗎?是個壞傢伙,哈哈哈,是不是,上寺院去,布施10塊錢,他想回去賺一百萬,那能行嗎?那不行的,哈哈哈,沒有自私心的人,這個人疾病就少啊,沒有災難的,他把他自己都布施掉了,災難會找到你嗎?不會找到你的,所以我們要知道,我們真想沒有災難,現在說四川地震,死了那麼人,可憐呀,我們有力都救不了啊,現在多少志願者,想去,去不了啊,不讓進啊,你去,能幫什麼啊?你沒有能力啊,有人說,在家念佛吧,但他們的痛苦已經產生了,我們寺廟也做超度啊,超度他,但痛苦已經產生了,全家全死了,就剩下他一個,他心裡的障礙怎麼解決?家產全沒有了,怎麼解決?什麼都沒有,都失去了,殘疾了,本來我現在很正常,一下,兩條腿沒了,就算有人給出錢,那也痛苦啊,怎麼辦?所以我們啊,不是怕,不是去逃避,有人又說四川地震了,我跑到別地去,那別地也地震了怎麼辦?所以不要逃,幹嗎?要解決它,要面對它。我們現在學佛的人,要做到真正得到自己該得到的東西,能得到什麼?面對現實,該我的,我就用,用完了,我絕對放下。你不放下,它也沒有。現在很多人,儲存,古董,金銀手飾,我對他講,死了你能帶走幾個啊,你拿下去,人家還把你手砍掉了呢,能帶走什麼呀?你家有個房子,你死了把它火化了?現在四川就是一起火化了,所以四川這場大地震,告訴我們什麼道理?貴、賤、貧、富、仇、恨、恩、怨,平等了,一起埋沒了,啥都沒有了。在那一剎那,最平等了,

所以,業力,是最平等的。有,在一剎那之間,變成了空的,這個例子很現實了,痛苦只有自己去面對去解決,如果想解決,從現在開始,我們用,用完了,就放下,你不放下,也是空的,隨著時間,什麼都有壽命的,地球為什麼地震,它也有壽命的,雖然他的顯現比較長,到了這個壽命,它一定要變動的。我們擁有一切,我們知道一切都是空的,在這一剎那,過去了,就不存在了,但原來什麼都存在,我們怎麼樣超越,面對,要超越的時候,告訴自己「諸法空相」,是空的。

緣起啊,沒有實體。這個人打我一巴掌,緣,有緣,就有因,因是在哪兒?因為你的存在,有個形象存在,他打你一巴掌,沒有,就打了個空的,那怎麼樣打空呢?你馬上把你的念頭空了,他就等於打了個空,所以你倆就不結惡緣了,世界就沒有鬥爭了,沒有戰爭了,地震就因為人的心不平衡啊,現在人的心,貪、嗔、痴,你爭,我斗,不平衡啊,有「掛礙」啊,就像我們閉上眼睛,是空的,當睜開眼睛的時候,就是妙有了,所以我們,什麼都要用,閉上眼睛的時候,什麼都不執著,不掛礙了,用的那一剎那,就用,用完了,就放下,這樣就能做到「心無掛礙無掛礙故」了,很自在了,真的沒有恐怖的,什麼都不怕的,以前我最怕蛇了,我越怕,越能看到它,因為我們那個山上蛇很多的,特別是廣州,自從開楞嚴法會,明白這個道理,看不到了,因為我不害怕了,只要我們寺廟去了嗔恨的人,那個蛇就出來了,為什麼呢,把它引出來了,好比人起了妒嫉心,心裡不平衡,把他的業力勾出來了,所以,只要有人心裡有憎恨心,不滿,不平衡,好了,去了那個蛇,它就感應到了,它以為是它的同伴,它就出來了,到現在我都一年看不到蛇了,我們山上到處都是蛇的,這就看到來了,所以你真的心裡沒有掛礙的時候,沒有了,所以要真的看破,放下,

「遠離顛倒夢想」,我們天天打妄想啊,這是我真實的,我徒弟也知道,我打了個什麼妄想呢,想把我們寺廟建好,這個妄想打的呀付出代替太大了,從去年開始建到現在,不斷的建,不斷的維修,不斷的建,不斷的維修,還沒有等建好,已經成了壞的了,我發現了,從有的那一剎那,變成了它要失去,它已經準備壞了,我不停的在修,天天維修,今天,師父水不通了,明天師父電不通了,明天師父衛生間漏水了,後天我跟你講,師父這個地又壞了,我發現了,沒有還好,沒有,出來的那個是最好的,從把它搞出來那天起,它就不完美了,所以,我真悟出來一個道理,成佛,建寺院,跟人家化緣,把人家都嚇跑了,因為我沒錢啊,跟大家要啊,建寺院,花錢,花出來一肚子煩惱,花錢找煩惱,為什麼?那個工人跟你是兩個心眼,他是為了賺錢,因為他不是佛啊,他沒覺悟啊,不知道給你做好事功德啊…,很痛苦啊,這個妄想啊,以為建寺院,讓大家吃的好,住的好,現在發現了,想讓一個人覺悟,頓在毛廁里都可以讓他覺悟,就看你想不想學,現在房子建好了,這幫人去看了,說師父你還得怎麼建怎麼建,我說,還沒等建好,我就死了,哈哈哈,氣死了,煩惱,這就是有掛礙,這就是打妄想,顛倒夢想,你以為能得到嗎?建了個寺廟,它是物質,建了就要壞,不停的在維修,直到徹底壞了那天為止,就像我們人,生下來那天開始,不斷的有病,有病,有病,最後治不好了,死了,完事了。明白了這個道理,什麼都不是自己的。你們在打工,我也是給那些捐款的人打工的,為了把他們捐的錢用好,我天天在罵人,在造業,哈哈哈,是不是,我不敢把你的錢亂花嗎,就為了這一點事情,一年辛辛苦苦,造了無量無邊的業。所以噪子啞了,越罵人,噪子越啞。

所以,真正感受到,真的要看破,放下,我們的任務是什麼?-----我們的任務是了脫生死;我們的任務是什麼?-----讓所有的人都覺悟。我們的任務不是去搞形象,讓這種形象去束縛我們,所以好比建寺院,一定要干好,但干好了以後,要放下。為什麼要放下,不放下,命都沒了,天天有掛礙啊,人氣給你弄壞了,生氣了,做不到空啊,哈哈哈,人家再給我錢,再說建一個,我說不要了不要了,不敢貪了,哈哈哈,真的是。真正的一個人,能放棄,是最大的成就者。人家問說,你真的能放棄,我真的能放棄,我才成功了,我不放棄的話,我失敗了。為啥?我成了它的奴隸了,我被它所束縛了。所以這建寺廟對我來說同樣也是修行,是個加行,讓我明白了,世間的名利、地位、金錢,都是假的,跟死一點關係都沒有,誰也代替不了你,你有病痛苦的那一天,要自己去受,別人都讚歎你,說你厲害,讚歎你,你能不死嗎?那要讚歎我,我不死的話,就好了。所以佛給我這個因緣,讓我真正領悟到,到哪裡遇到有緣的人,給他講一講,讓他明白一個道理:攀緣,求緣,化緣,只是痛苦。看不破,放不下,顛倒夢想,以為什麼都是真的,以為是我的,我死了是誰的?只是一個現象過程。

我們要知道,我們的疾病,災難,恐懼,不如意,就是因為我們放不下,我們認為這一生會得到什麼東西,年輕時都喜歡談理想啊,我上佛學院的時候,我的理想啊….我一定怎麼怎麼樣,現在,啥也沒有了,沒有怎麼樣了,打妄想啊,其實啊,現實和想像差距太大了,把你的想像變成一個現實,大家知道科學家吧,有的研究一輩子都沒把他的思想變成現實,都沒研究出來,要把我們的想像變成現實,你想要有多大的能力啊,佛講了,要有多大的福報啊,我們現在所有的人都是在隨緣啊,按照我們的因果在前進,你根本主宰不了你的命運,如果可以主宰命運的話,就是把你的思想變成現實,現在每個人,我跟你講,都想當老闆,每個人都想開公司,我還想四川的所有人都救了,變成現實,可能嗎?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思想去的,我們只能去接受因果,今天遇到的緣,是以前種下的因,現在是得到的果,你要去面對承受,有好有壞,改變不了的,要能改變的話,一點點,真正改變,必須要像《心經》上面講的那樣,沒有牽掛,心裡沒有掛礙,遠聞顛倒夢想,我們現在都離不了,因為什麼?就因為,緣來了,好的,今天不錯,找了個工作不錯,老闆對我也不錯,不想放下,善緣一來,就覺得這個世界還是蠻有興趣的,留在這個世間還是蠻有滋味的,幾個月之後老闆看你不好,把你炒了,完了,惡緣又來了,惡緣一來呢,唉呀這個世間,人活的真累呀,天天為這點衣食去奔波呀,其實人的衣食很簡單,我們為我們的慾望去當奴隸,天天為我們的慾望當奴隸,去打工,有了房子,要有車,有了車,覺得房子小了,再換個大的,永遠一個台階一個台階沒有止境的,永遠在顛倒夢想中。很多人,包括我們修行的人,無意中就會顛倒,明白是明白了,但老是干錯事。

《心經》的智慧及在生活中的妙用

「三世諸佛」,不講我們了,這是一個比喻,可以說一切,一切成就者,都是照著這個方法去做的,什麼方法?「依般若波羅密多故」,都是按照這個方法去做的,他才走的出來啊,人生呀,太短了,沒有時間了,你以為你很多時間嗎?錯過了,一轉眼,你已經不是你了,變成張三李四了,又是從小開始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果你按照智慧來生活,你就會證得,真正,究竟、圓滿的智慧,「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究竟圓滿的智慧,一定要這樣做,如果你不這樣做的話,你想成功是不可能的,所以「故知般若波羅密多」,他說,你要知道啊,你要這樣做的話,是什麼?-----「是大神咒」,就是要在日常中,看破,放下,真正的做到,才「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有的人以為學心經,就天天那麼念,才是大神咒,大明咒,不是,而是按著這方法去做呀,做到了就是「是大神咒是大明咒無上咒」。

大家都知道唐僧吧,研究心理學的,真得要去拜拜唐僧,唐僧是唯識宗的祖師,他上印度去取經17年,留學生,學的是什麼?心理學,心理學的祖師呀,現在學外國的心理學,祖師在中國呀,唯識宗,他把人的心總結了51種心所法,超不出去這些,你去研究一下,所以他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觀世音菩薩現身化了個出家人,教了他一個咒語,一個經典,教的是什麼?就是心經,他在遇到困難,遇到障礙退失了道心,當然了,那個西遊記是神畫,它裡頭是讓我們明白一個道理,實際上是他困難重重,他遇到困難的時候,就跟自己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諸法空相」,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呀,解決不了,諸法空相,放下就解決了,哪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所以最後成功了。

「是無等等咒」,什麼叫「無等等咒」?沒有跟它能相比的咒語,所有的咒語都不能解釋,都不能明白它的道理,只有心經是三藏十二部的中心,而且講的是道理,經典上講了,只有咒語只能發音,不能翻譯,不能解釋,而且心經這個咒語,可以解釋,讓你明白這個道理,去做,所以它是「是無等等咒」沒有跟它相比的,它可以等一切咒,代替一切咒,唐三藏就是念了這個咒語,一遇到困難,就用這裡的話提醒自己,開闊,開脫自己啊,放下呀,超越它呀,成功了。「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佛最後還怕你不信,這個咒語呀,你按著這個做到,能除一苦,能解決一切事情,是真的,可不是假的,「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即說咒曰」這人咒語是什麼呢「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他說,智慧呀,怎麼樣去運用呢?怎麼樣運用生活當中呢?就像我剛才講的,就是這個樣子了,不要多此一舉,沒事找事,不要畫蛇添足啦,不要自作聰明了,你們真的想成為一個大智慧者,真的想成為觀自在菩薩,運用生活,在智慧當中,就像我剛才講的這個樣子了,所以叫「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這是整個《心經》的大意,我理解的大意是這樣的,如果大家有不滿意,有更好的見地,說出來,我們一起分享,你不要自私啊,哈哈哈。我總說請菩薩加持,護念我,我講課,講佛法,建寺院,我接引別人的時候,一定要正確,我的業障都會甘心承受,因為什麼,世間講了一句話嗎,自作自受,誰也代替不了的,但是我希望呢,在接引別人的時候,在宣講佛法,建寺院這一方面呢,絕對的要正確,要運用得體,所以為什麼出來講課呢?我希望在你們的身上成就我的道業,非常感激大家給我這個機會成就我。我希望大家這次能受益,希望我來能給大家帶來吉祥,帶來利益,大家有什麼好的意見,再提出來,感謝大家。

合掌

看經功德殊勝行 (聽經的時候,就可以說「聽經功德殊勝行」)

無邊聖福竭迴向

普願塵逆助眾生

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般若波羅蜜

感恩為我講經的恩師----聖空法師。合十!

(轉自:修行路上的風景)

《心經》的智慧及在生活中的妙用

《心經》的智慧及在生活中的妙用

《心經》的智慧及在生活中的妙用

微末金剛經-局部


延伸閱讀: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中的40句名言名句

1.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2.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3.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

4.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

5.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

6.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7.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

8.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9.無有定法,如來可說。

10.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11.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12.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13.應如是生清凈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14.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15.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16.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17.若心有住,則為非住。

18.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

19.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20.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21.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

22.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23.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24.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25.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26.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27.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28.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29.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

30.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31.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32.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33.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

34.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35.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

36.所作福德,不應貪著。

37.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38.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39.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40.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心經》的智慧及在生活中的妙用

微末金剛經-局部

(宗嘉節自《金剛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揭秘遼博鎮館之寶:簪花仕女圖
草書大師王鐸書法作品大全
圖說歷史典故
國畫門診室~齊白石

TAG:聞是書畫 |

您可能感興趣

凈慧老和尚:「心經」與生活禪
《心經》對人的心靈所產生的效用,震撼
星雲大師:把《心經》當做生活的依據、生命的中心,是不會錯的!
用《心經》印證生活,用生活詮釋《心經》
把《心經》當做生活的依據、生命的中心,是不會錯的!
五蘊皆空、心無掛礙,鄭振煌與您分享《心經》中的智慧
觀與無:《心經》的般若智慧
智敏上師:《心經》的力量
大唐玄奘與《心經》的故事
潔塵:生命的幸福在於用心經營
茶的心經佛教十三經經典佛語,領悟佛的教誨《心經》對人的啟示
念誦《心經》和《大悲咒》的神奇功效!
《心經》的那些不為人知的妙用……
《心經》中「無智亦無得」的深義
《心經》是佛法核心中的核心
我念《心經》和《大悲咒》的神奇感應
《心經》有真正的妙智慧 能破三種障礙
心經:見證奇蹟的發生
儒釋道:《心經》的精髓
《心經》中的咒語究竟在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