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用錢「買」和平:大宋三百年為何始終無法脫開這魔咒?

用錢「買」和平:大宋三百年為何始終無法脫開這魔咒?



用錢「買」和平:大宋三百年為何始終無法脫開這魔咒?



圖為宋徽宗的《文會圖》。

唐代中國文化圈的「大成」,經過唐宋轉變,借用佛家「成、住、壞、空」的說法,中國正在進入「住」的階段。


一些傳統的中國歷史研究,只以宋代作為中國的朝代,而將遼、金和西夏,放在中國的歷史圈外。如果只是以宋作為中國史的全體,其實不夠的,宋的疆域也並沒有涵蓋漢唐的全部疆域;漢唐砥定的中國,除了北面和東北有遼、金,西北有西夏,實際上還有唐代曾經非常強盛的吐蕃和藏化的南詔。如果只以宋代表中國,宋所處的情況,是列國制度,不是一統天下。自從日本漢學家內藤湖南提出唐宋轉換課題,至今研究中國史的學者,還在不斷討論其具體意義。討論所及,往往不太顧及宋已經不是全面的中國;很少人注意,唐宋轉換的過程之中,中亞出現的伊斯蘭力量,對於東亞的列國情勢和東亞的文化面貌,有多大的影響?


海峽兩岸的歷史系,對於這一段,還是用宋遼金元作為一個單位,只是經常處理的問題,不外乎胡化、漢化和南北之間的戰爭與征服;幾個北方單位,並不常常被認為歷史主體的一部分。我考察的角度,則是將這幾個單位合在一起,看作東亞的主要部分。


胡漢多種方式的混合

唐宋轉變,牽扯的不僅是國家層次的主權問題,也牽扯到文化的演變和不同地區文化的面貌。要論這個大轉變,不能只將殘唐五代當作過渡期。唐代的變化,要從安史之亂開始。讓我們借用「長生殿」作為比喻:「開元,天寶」由極盛而至大亂,唐明皇和楊貴妃,由太液、芙蓉,一落為魂銷馬嵬、劍閣聞鈴,轉變的俄頃,就是在小宴的歡樂,卻被漁陽鼙鼓打亂了一切。



用錢「買」和平:大宋三百年為何始終無法脫開這魔咒?



安史之亂,作戰的範圍東起朔方,西到燕山,河北的叛軍,是諸種胡人和漢人的軍士,唐室派遣的軍隊,又何嘗不是胡漢多種方式的混合?早期的將領,哥舒翰、高仙芝、封常清,後期的將領,如僕固懷恩,都是不同種族的胡人。和郭子儀齊名的李光弼,本身也是胡人,他帶領的河東軍,又何嘗不是胡漢混合的軍隊?唐室拉來的外援,回紇與吐蕃的軍隊,幫助唐室收復了許多城市。唐室承諾的條件,則是土地還給中國,子女金帛由他們帶去。這幾十年來的擾攘,關隴、河北之間,兵戈不斷,城市破壞,百姓流散,中原從此一蹶不振。中國的文化和經濟中心,因此完全轉向南方。這一地區的人口成分,也有相當徹底的變化,東北、西北和北方的各種胡人,都留下了他們的基因,和當地的漢人混合,形成後來華北的族群。


安史之亂後,河北藩鎮形同獨立。五代時,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這一片土地,直到明代才恢復為漢人的疆土。由安史之亂到明初,整整有五六百年,這本來是中原的一部分,卻成為北方政權的基地。契丹和女真先後以河北為南土,加上北方的草原,建構龐大的國家。西北的唐古特,在南北朝的晚期,已經接受了東北來的鮮卑,在今天黃河一曲的地方,另成力量,最後獨立為西夏。契丹的遼、女真的金,和唐古特的夏,在中亞人的口中,都是「桃花石」。到今天,俄語之中,和東歐一般對「中國」的稱呼,還是「契丹」。南方的宋國,則是另一個「桃花石」;甚至於遼國滅亡後,遷移到中亞的西遼,也是一個「桃花石」。因此,東亞各國固然有彼此分野,從中亞的角度來看,這一大片地方,卻並不是由「中國」兩個字可以代表。

和東亞諸國抗爭的,唐代以來則是回紇和吐蕃。唐代以後,阿拉伯地區興起的伊斯蘭大帝國,佔領中亞的大部分,回紇也終於伊斯蘭化,歐亞大陸就成為三角關係:東亞各國(桃花石),藏傳佛教據有的吐蕃,伊斯蘭化的中亞地區(這裡的祆教、摩尼教、北傳佛教等的影響,都已經被伊斯蘭取代了)。中國與西邊貿易的傳統「絲道」,除了過去經過河西走廊、進入南疆的路線,更重要的交通線,則是經過蒙古高原的西南邊,進入西伯利亞南部和北疆的一條大路。中國南方出產的絲帛和瓷器,一方面經過這條路線,由遼和西夏,轉遞到中亞。另外一條路,則是海路,經過南海諸島、印度尖端的錫蘭、然後進入紅海和波斯灣。從東西貿易而言,西方只知道這些貨品是從東亞的大陸來的;他們並不在意,那裡是幾個中國?或是幾個「桃花石」?在他們心目之中,東方最大國家,是龐大的遼國,也就是契丹;其疆域東到海濱、西過金山,掌握了最大部分的北區路線。中間又有一個偏南支線,經過黑水軍,進出北疆的西夏。這兩個國家,因此成為「東方」廣大地區的代名詞,代替了過去的「漢」和「唐」。



用錢「買」和平:大宋三百年為何始終無法脫開這魔咒?



圖為宋朝錢幣。


「買」來的和平

遼(金)和西夏,與宋王朝時戰時和。我們必須了解,這兩個國家與宋國之間,並不同於過去匈奴、突厥與中國的關係。他們並不志在侵入中國,取得土地;他們主要的要求是,中國贈納絲帛和銀錢;這些絲帛,大概也成為商品,轉運西方,謀取利潤。因此,宋代對北方敵國,並不常常以戰、守為選項,而是繳納歲幣,購買和平。宋、遼之間,還有南海香料的轉運,將海島出產的各種香料,經過遼國,運往西方;遼國獲得的是中轉的利潤。日本和高麗,那時沒有在東西貿易的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不過,他們和中國之間的關係,也是商品的來往,例如,宋國自己產銅不足,常常要向日本購買銅斤。高麗也常常做日本和中國之間的中轉貿易。至於中國和回紇、吐蕃等之間的關係,河西和隴右,具有重要的轉運作用。宋國已經沒有可以養馬的地方,必須從西方,經過這條道路購買草原上的馬匹。對宋而言,戰馬不夠,和平的貿易卻是雙方都可蒙利。


吐蕃的情形,又與北方諸國不同。唐代晚期,吐蕃強盛,正是大唐衰微之時。唐、蕃之間的衝突,是晚唐重要的邊防問題。兩國之間,時戰時和。吐蕃曾經大量地掠取漢人,驅趕入蕃,補充人口的不足(今天西藏人口,因此已經有相當大的漢人基因在內),吐蕃的領土,西向延伸到今天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一帶,是當時中亞和內亞的大國。稍後,經過伊斯蘭集團的對抗,吐蕃逐漸喪失喜馬拉雅山以西的領土。憑藉著藏傳佛教的力量,吐蕃的影響力,轉向今天的東南亞一帶和中國的西南部,例如,在雲南立國的南詔。吐蕃和宋的關係,有這些中間地帶絕緣,反而並沒有尖銳的衝突。


宋自居是中國正統,可是眼看著四周的鄰邦,都比自己強大,甚至人口僅有數百萬的西夏,由於兵強馬壯,也不是宋能夠抵禦。開國之時,宋太祖擔憂大將擁兵自重,於是杯酒釋兵權,宋室解除武人篡位的危機。宋國因此重文輕武,武備不振。如前文已說:宋的周邊,能夠養馬的地方,都已經屬於契丹或西夏;那個時代,沒有馬匹,就不可能有強大的軍力。雖然自居為正統,宋終於無法不向四鄰低頭,每年以歲幣交換和平。真要論經濟價值,一年花上一些財帛,換來和平,省下了養兵和作戰的費用,其實也相當值得。不過,中國損失了尊嚴,也沒有自衛的主動能力。這是宋國開國以來,就必須面對的兩難之局。兩宋三百年,始終無法脫開這魔咒。


若論文化的高下,遼國和西夏,都相當程度地接受了中國的文化。在生活方式上,雖有南北之分,例如,北方多用乳和酪,南方只是飲茶。但在其他方面,尤其日常的工藝,從考古的資料看,這兩個北方的胡人國家持有的水平並不低於宋國,無論是瓷器、冶金、編織、建築等等,都達到了當時同樣的精密程度。西夏的鋼劍,鋒利無比,東方稱最。兩個北方國家的醫術和算術,由於接受唐代已經綜合的東、西傳統,而且頗已普及民間。遼國和西夏的知識分子,所讀受教育,也是中國傳統的典籍,從他們的著作看,水平也不低。遼與西夏各自創造了自己的書寫文字,借用漢字部首,書寫拼音文字。

南北相比,只是宋國的都市化,比北方國家高出一籌。畢竟,北方兩個國家還是一半牧養為生,一半才是農耕和城居;而宋國完全以精耕農業,配合市場經濟和區間貿易,構成一個綿密的商品經濟的交換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晚清新政改革:利於上層社會,而買單的卻是貧困的農民階級
喬冠華最後的日子:依舊健談,依舊放聲大笑,念念不忘文天祥詩句
朝鮮「核武器之父」是誰?徐相國?全炳浩?世界媒體都說是個謎
中條山戰役:國軍毫無防備,官兵餓到吃樹葉,8名將領戰死或自殺
為「華僑」報仇是借口,焚燒圓明園英法要在精神上摧毀清政府

TAG:國家人文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每逢佳節胖三斤?如何打破這個魔咒?
「每逢佳節胖三斤」,這魔咒要怎麼破?
如何打破每逢佳節胖三斤的魔咒?
為什麼有「富不過三代」的現象?如何打破這個魔咒?
曾仕強:「富不過三代」的魔咒,真的無法破解嗎?
如何打破「春節胖三斤」的魔咒?
千與千尋:湯婆婆和錢婆婆是同一人,偷取魔女符印,是為解開魔咒
火箭遭遇3大魔咒,哈登為奪冠也是拼了!竟想出這辦法!
王朝壽命不過三百年的魔咒,為何整個封建社會都沒有打破?
西漢初年的趙王不好當,彷彿被誰施了魔咒,這王位誰坐誰倒霉
什麼是小龍蝦的五月魔咒,又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北魏王朝皇室究竟造的什麼孽?十四位皇帝無一能逃過這個魔咒
王心凌的「新鼻子」是加大大碼?臉越變越假是中了什麼魔咒?
《小歡喜》是如何打破「續集魔咒」的?
清朝公主出嫁後的難言之隱:二百年「魔咒」被這位格格幾句話打破
「總統魔咒」開啟,朴槿惠:終於有伴了!
西虹市首富:有錢人會越來越有錢?這樣的魔咒,究竟是怎麼來的?
春節就得這麼吃!輕鬆避開「每逢佳節胖三斤」魔咒
星太奇:這試卷一定中了什麼魔咒,為何陰魂不散跟著奮豆?
七夕如何打破分手魔咒,充滿儀式感的浪漫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