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醫者醫身也醫心

醫者醫身也醫心

在紐約東北部的撒拉納克湖畔長眠著一位名不見經傳的特魯多醫生,但他的墓志銘卻久久流傳於人間,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行醫人。「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即「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在安慰。」現代醫學的步伐使我們常常關注疾患,卻泯滅人性、忽視個體差異,本文講述了作為醫生,尤其是針對老年患者的醫師更應該關注的問題。請跟隨作者一探究竟吧!

醫者醫身也醫心


現代醫學常把醫生當作機械師,而人是需要修理的機器。


十六世紀,法國哲學家勒內·笛卡爾(Rene Descartes)把身體與心靈相分離,從神聖走向世俗。因此,身體成為新興自然科學的研究對象。從解剖學(anatomy,注重形式)走向生理學(physiology,注重功能),我們所熟知的現代醫學自此誕生。身體模型就如機器,會受損也可得到修復,這方面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不可思議的是,這一切的發生僅有一百年歷史。


聽起來,似乎這個模型已得到很好的解釋,但最好的一種解釋是三十年前一篇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論文中提出的。它指出身體不會感到痛苦,只有人會。一個以身體為中心、專註於疾病及如何消除疾病的身體模型,是無法回應人所遭受的痛苦的。在這一模型中,臨床醫生不會看到身體所遭受的痛苦,他們僅僅是修理受損機器的機械師,即你的身體。


雖然這就是公認的、冷酷的現代醫學,一些領域的專家,如全科醫師、老年醫學和姑息醫學無疑會超越這一模式,以我在醫院的醫學經驗使我可以評估其影響。

我一直認為老年人與我一樣,除了年紀大一些無甚差別。隨著時間推移,老年人越來越少,年輕人越來越多。我們都想要同樣的東西:享有長壽和健康的生活、令人滿意的關係和有能力做事。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才開始認識到獨立的價值。這對於年輕人和機能良好的人來說是不明顯的。


姑息醫學(Palliative medicine)告訴我,相比生命,人們更重視他們的獨立性。在討論死亡時經常會有堅忍冷漠的人,但面臨喪失獨立性,很少有人能保持無動於衷。


老年人的醫療干預目標與年輕人的相同——治癒、維持或安慰。變老意味著你更容易患上疾病。不幸的是,這些疾病中有一種叫做虛弱。虛弱會逐漸變成自己身體的一部分。目前尚還不能治癒虛弱和老化,引起二者的原因是不可避免的。


身體虛弱意味著你做事時更需要得到幫助。你更易患上慢性病,且你不太可能在重大疾病中活下來。這也意味著「不惜任何代價」的治療可以需要付出相當大的成本。治療的負擔會比獲益更多,存在死亡或殘疾的風險。

醫者醫身也醫心


俗話說:「不惜任何代價治療」在老年患者身上卻明顯要付出成本。


符合醫學倫理道德的方式要求我們在提出干預措施時獲得對方的知情同意。知情同意意味著將準確的預後信息傳達給病人。事實證明,即使是用很直接的措辭,如:患者是否能活下去,也很難使人準確的理解。


當涉及對獨立性可能存在的影響時,評估老年人在面臨嚴重事件時機能減退的風險在科學上是不夠精確的。


當把身體看做機器、醫生作為機械師時,困難就變得更加明顯了。只看到身體而非人本身使得指導我們的概率是不精確的。

不惜任何代價,意味著我自身無法理解對人本身的影響。醫院環境以其狂熱的步伐佔用了我的時間。年輕醫生缺乏生活經驗使他們忽視了許多考慮。醫學文化中的死亡厭惡使得醫生在協商中戴上了有色眼鏡。


在忙碌的急診室中的工作經驗告訴我,老年人確實和我們其他人一樣。他們希望被理解、被當做是成年人那樣對待。很容易認識到他們的所思所想。老年人不需要超人醫師。他們希望我們誠實,能告訴他們有哪些不確定性。


我在工作中得到的滿足感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幫助老年人面對眼前的現實,幫助他們以一個人,而不是破爛的軀體的角度作出決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數字科技館 的精彩文章:

又一部好萊塢大片來襲!科幻片《異星覺醒》定檔5月
混血版拍立得SQ10
走近中國古代印染技藝——「華夏科技學堂」藍布印染主題教育活動
你真的了解你的手機嗎?——解讀手機感測器

TAG:中國數字科技館 |

您可能感興趣

《三國演義》第七十八回 治風疾神醫身死 傳遺命奸雄數終
8歲女孩頭暈送醫身亡,真相令人震驚!父母這個習慣請改掉
4歲亞裔男孩剛移民紐西蘭就因看牙醫身亡,死因至今不明
美女牙醫身材火爆吸粉百萬,網友高呼願為看她一眼拔光牙齒
那些年你往牙醫身上砸了那麼多錢,為什麼這些毛病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