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幼兒園有個人老打我」,看這位媽媽的做法
「媽媽,幼兒園有個小朋友老打我」
一天早上,可樂突然跟我說:「媽媽,我們班齊齊老打我。」
我有點兒詫異,因為可樂平時很少跟人起衝突,也從來沒說過有小朋友欺負他。強忍住擔心,我假裝平靜地問:「是嗎?你知道為什麼嗎?」
小傢伙:「不知道,誰在他旁邊,他就打誰。」
哦,原來不是針對他,我鬆了一口氣,假裝思考的樣子:「哦,那你怎麼辦呢?」
小傢伙說:「我就很生氣地看著他,一直看著他,一直看著他……」
這是準備用眼神威懾他嗎?雖然內心有點兒覺得孩子有點搞笑,但是還不能表現出來,要積極傾聽啊,因為積極傾聽不僅可以幫助父母了解孩子真實的想法,還可以陪著孩子一起發掘他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所以我假裝小小驚訝:「是嗎?你覺得這個方法管用嗎?」小傢伙爽快地回答:「管用啊,這樣他就不打我了。」接著又說:「明明(他的一個好朋友)就會好好跟他說。」我向他澄清:「他也打明明,但明明會好好跟他講道理?」小傢伙點點頭說:「明明就說,你別打人。」我:「是嗎,聽起來你們都有自己的解決辦法啊。」小傢伙:「對啊,我也說。如果他不聽,我就生氣地看著他。」我繼續澄清:「哦,你也會先跟齊齊說『你別打人』,如果他
還不聽,你就用生氣地看著他的辦法?」小傢伙鄭重地點點頭:「嗯。」我接著問:「那你們還會找老師幫忙嗎?」小傢伙滿不在乎地說:「不需要啊。有時候老師也會說他。」
然後他就催我:「媽媽,快點兒,待會去晚了就趕不上早餐了。」整個過程我做的只是積極傾聽,並專註地回應孩子,而沒有大驚小怪地緊張詢問和干涉孩子。試想,如果在孩子一開始說在幼兒園總被齊齊打的時候,我就說:「那你怎麼不打回去啊?」或者說:「你看人家有什麼用啊,趕緊告訴老師啊。」那還能了解到接下來的信息嗎,當然不能,也就無法知道這個問題其實孩子自己已經解決了,他只是跟我說說而已並不需要我做什麼。
「我喜歡跟他玩,只是不喜歡他打人」
現在,可樂與別的小朋友起衝突的問題我已經不太擔心了。但是,有一天還是發生了一件事動搖了我的信念。
那天可樂邀請壯壯來家裡玩。天黑了,在壯壯準備回家前,我請壯壯和可樂一起幫忙收拾玩具。還剩一個水果籃時,我說:「裝水果的籃子沒有找到,看你們倆誰先找到它,把水果們送回家。」兩個小朋友十分高興,「嗖」的一下就跑去找了。這個遊戲我們經常玩,可是沒想到接下來會出事。我還興奮地在屋裡等著呢,沒過幾秒鐘,就聽見一聲巨響,緊接著就是可樂的哭聲。我趕緊跑出去,見可樂正坐在地上捂著臉哭,右邊的臉已經紅腫了。我趕緊拿出冰塊一邊給孩子敷臉,一邊了解情況。原來可樂先拿到了水果籃子,壯壯沒搶到,就推了可樂一把,可樂的臉撞到了前方的鞋柜上。可樂哭得很厲害,我也有點兒不高興。在安撫可樂的同時我請壯壯給可樂道歉。可能當時我的語氣有點兒嚴厲,壯壯沒理我就跑開了,不過最後在媽媽的要求下還是過來道歉了。本來還在哭的可樂一聽到壯壯的道歉,很爽快地回答:「沒關係。」同時止住了眼淚,轉頭就跟壯壯說笑起來了。
等內疚的壯壯媽媽帶著壯壯回家後,看著可樂那半張紅紅的臉,我內心仍舊有點兒不舒服。之前,我看到別的家長因為一個孩子喜歡打人,就讓自己的孩子遠離那個孩子,心裡一直挺不以為然,沒想到今天這件事讓一直堅信「孩子是自己問題的專家」的我有點兒動搖了,甚至想讓可樂遠離壯壯。
晚上刷牙時,我試探地問可樂:「寶貝,壯壯那麼喜歡推人,你還喜歡跟他玩嗎?」
可樂有點兒疑惑地說:「媽媽,我喜歡跟他玩啊,只是不喜歡他打人。」
孩子的回答頓時讓我既慚愧又欣喜無比。慚愧的是我差點兒就因為自己的評判而影響到孩子那顆善良友愛的心;欣喜的是我感覺到孩子已經發展出一股很強的心理能量,能夠清晰地界定和小夥伴之間的問題了。
沒錯,他喜歡跟壯壯玩,只是不喜歡壯壯打人的行為,但這並不妨礙他喜歡壯壯,因為壯壯活潑,有力量,熱情,有主見,很會表達,說話很有禮貌,他們還有共同的興趣,都喜歡看《消防員山姆》,喜歡玩救火遊戲。他們在一起玩兒的大部分時間都是開心快樂的。這不就是敘事療法里另一個重要的概念「外化」嗎?外化常常強調說:「人是人,問題是問題,人不等於問題。」意思就是
說,人和問題是分開的,就人論人,就問題論問題,不要因為某個問題而判定一個人,也不要因為某個人而判斷一個問題。
比如,一個孩子逃過幾次學,並不等於他就是壞孩子,因為他逃學可能有許多原因,我們並不了解。同時,他身上可能還有很棒的品質,比如組織能力強、畫畫特別好、想像力豐富等,只是我們還沒有發現,怎麼可以隨便給他貼上「壞孩子」的標籤呢?
再比如,一個孩子考試考得不好,並不等於他就是差生。可是我們主流文化常常會做這樣的評判。我記得上學時,親耳聽見一個被訓斥的同學對老師說:「對,我就是差勁,你們都這麼說,我不差都太對不起你們了。」可是這個「差生」在領導和組織方面卻有著驚人的天賦,成年後生意做得很好。
外化技術就像俗話說的:「對事不對人。」說得很容易吧?學了這麼多年,真正實踐起來有時還真不如孩子,那天我就差點兒給壯壯貼上「喜歡打人」的標籤。在這件事上,孩子是我的老師,是孩子讓我深深體會到了什麼是真正的「外化」,什麼是「活在當下」,因為在壯壯向他道歉後,他就真正放下這件事了,耿耿於懷的只是我而已。
第二天,可樂放學後又高高興興地在門口等著壯壯一塊玩兒,我也高興地陪他等著。
孩子的這些表現讓我更加堅信這一點:只要你願意相信他,放手讓他去嘗試,他就是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
以上文字摘選唐文淵新書《越溫和 越有力》
TAG:與孩子一起成長 |
※生了個女兒,婆婆就這樣給我做月子,媽媽看到直接叫我離婚
※爸爸和媽媽帶孩子的兩個世界,我最愛的還是我的媽啊!
※母親,是一個家的靈魂,媽媽呀媽媽,我想你!
※爸爸媽媽給孩子的一個玩具就是一句「寶貝,我愛你」
※爸爸買禮物哄女兒,孩子哭鬧送醫,媽媽:你就這樣對你的小情人?
※幼兒園最後一個月,你是哪種媽媽?
※爸爸一個人帶孩子的時候,總是沒有媽媽們帶的好
※孩子霸佔媽媽,和爸爸不親密,可能是爸爸在家有這些行為!
※爸爸媽媽 把這個孩子領回家吧
※家裡有一個超級喜歡爸爸,卻總是讓媽媽抱著的兒子是什麼感覺
※為啥女兒老愛黏爸爸?這些原因,媽媽看了都很羨慕呢
※等你做了婆婆,會幫兒子帶孩子嗎?這位媽媽的回答大家都認同!
※陪老婆逛街突然被一3歲男孩喊爸爸,等我看到他媽媽,我決定離婚
※爸爸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呢?
※有這樣的媽媽我也是醉了
※孩子有這些表現,說明孩子會很愛媽媽!做媽媽的就偷著樂吧
※被那句「媽媽看!魚」打動了,不管年齡多大,在媽媽面前都是孩子何
※你是一個稀有的媽媽嗎?
※媽媽,請給我一個嬰兒該有的自由
※這熊孩子這麼對媽媽?你到底是不是媽媽親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