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桂派中醫大師韋立富:針灸治病有三個關鍵因素,你知道嗎?

桂派中醫大師韋立富:針灸治病有三個關鍵因素,你知道嗎?

小編導讀


桂派中醫大師韋立富,早年師從我國著名針灸學家朱璉,對朱璉針灸學術思想及其獨特的針灸手法領會和體驗深刻,韋老從事針灸臨床、教學、科研五十餘年,技術精湛,堅持取穴「少而精」的原則,臨床經驗豐厚。韋老認為,針灸治病有三個因素很關鍵,到底是哪三個?且看正文!


針灸療法作為人們防治疾病的一種手段,其生存與發展莫不與其臨床療效的高低直接相關。針灸療效受多方面的、複雜的因素影響,包括辨症和診斷正確與否、疾病的性質、病人的


機能狀態、針灸工具、穴位選擇與相互配伍、針灸的時間和時機、針刺手法、針刺方向、深淺、患者的體位等因素。在臨床工作實踐中,要發揮針灸治病的最大效果,必須使針灸對機體神經系統起到應有的興奮或抑制作用。因此,一定要掌握好針灸治病的三個關鍵因素:刺激的手法、刺激的部位和刺激的時機。


一、刺激的手法

抑製法和興奮法是對神經系統,尤其是高級中樞神經系統調節機能和管制機能產生影響的關鍵因素之一。因而刺激手法也是影響針灸療效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在臨床上強調抑製法和興奮法的練習和規範操作,可以保證針刺的質量、療效。按取穴的多少、刺激的強度、頻率的快慢、留針時間的長短和患者感覺的輕重、灸法的不同種類等諸多因素,分為抑製法和興奮法兩大類。其中,抑製法和興奮法又各分為兩個型。


1


抑製法一型(簡稱「抑玉」)


用於各種劇烈疼痛(如牙痛、頭痛),痙攣、哮喘發作,高血壓病危象,精神病的狂躁型,以及炎症的急性期。具體方法:醫者手持毫針,緩慢捻進法進針後,繼續緩慢捻轉而又快慢結合,使刺激逐漸增強,必要時可用搗針。患者的感覺一般先在局部產生脹感,而後產生舒適的酸、麻和觸電樣感覺,如線狀向上下或向周圍擴散。當病人有較重而又舒適的感覺以後,留針30~60分鐘,期間,每隔5~10分鐘,行針一次。有的可作安全留針24~48小時。溫和灸或熨熱灸10~30分鐘。所以取穴要少,刺激量要大,要給予長時間的強刺激,頻率要快,要有節奏。取穴少,安全留針時,取穴更要絕對少。「少而精」,「少」就是要少到只取1~2個主要穴位;「精」就是根據病症取關鍵穴位,且取穴定位準確。三國時代的名醫華佗,就主張「少而精」。他治病,用穴不過幾個,用藥也不過數劑。當機體出現病態,其神經系統、大腦皮層上,必然存在異常興奮的病理灶。如果想把這一病理興奮灶抑制下去,把它打消掉,最好的辦法是選擇適當的穴位,給以長時間的持續性的強刺激。那麼,這種刺激反應到大腦皮層上,就成為單一的良性刺激,它可不斷地向周圍擴散,最後,可把病理性興奮灶抑制住,病也就好了。如果給予機體刺激的穴位多,大腦皮層上出現的興奮點也就增多,勢必引起皮層抑制不完全,效果相互抵消,則影響療效。


2


抑製法二型(簡稱「抑域」)


用於一般的疼痛、痙攣和一般慢性病及老年人和兒童,因其神經的敏感性及耐受性均較一般成人稍脆弱,用輕於「抑玉」手法的刺激,已可達到抑制目的。例如:治療神經官能症、老年人高血壓病和兒童哮喘病發作時,多採用「抑域」手法,即可獲得較滿意的療效。對一些一時診斷不明的疾病進行治療時,亦可用此型。具體方法:醫者手持毫針,緩慢捻進法進針後,用緩慢捻轉的手法捻針,頻率平穩,當患者出現局部的或放散的酸、麻感覺後,留針15分鐘左右,輕捻提出法起針。溫和灸或熨熱灸10分鐘。「抑域」取穴較少,但較「抑玉」稍多,每次取2~4穴,刺激時感覺較重,但較「抑玉」稍輕。較舒適,頻率保持平穩。


3


興奮法一型(簡稱「興玉」)


適用於休克、虛脫、中毒昏迷的急救、癱瘓、麻痹或感覺減退或喪失、反應遲鈍和精神運動過度抑制等病症的治療。「興玉」取穴多,一般取4~20個穴位,主要取末梢敏感部位的穴位,如十宣、十二井穴。刺激量大,時間短促,患者感覺重。具體方法:快速刺入法進針後,將針搗動,使用短促而強烈的淺刺,當患者出現痛、脹或觸電樣感覺,即可迅速抖擻法起針。有些穴位完全不留針。灸法用雀啄灸法10~30下(一起一落為1下)或30秒鐘~2分鐘。

例如:對休克、虛脫和昏迷的急救,取人中、十宣、十二井穴、百會、湧泉等穴,用短毫針或三棱針或圓利針,對上述穴位給予短暫而強烈的淺刺,或雀啄灸。使機體上產生的多個興奮點傳導、衝擊大腦皮層,從而打破皮層的超限界抑制,喚起正常的興奮作用,生命得到挽救。病人蘇醒後,恢復了正常興奮作用,就不必再多針其他穴位了。運用「興玉」手法,治療橈神經麻痹、臂從神經麻痹、小兒麻痹症,也是取患側肢體多個穴位,給予短暫的強刺激,灸法用雀啄灸10~30下,從而收到較好療效。


4


興奮法二型(簡稱「興域」)


適用於休克、虛脫、肢體癱瘓、弛緩性麻痹或感覺減退和喪失,反應遲鈍、局部腫脹及末梢神經疾病、血管障礙疾病、嬰幼兒疾病的治療。取穴一般較多,即比「抑域」多,但比「興玉」少,每次取4~6穴,刺激量較輕,時間較短促,患者感覺輕。具體方法:刺入捻進法進針後,進行短促的淺刺,患者有稍脹而舒適的感覺或短時間的麻、觸電樣感覺。留針2~5分鐘。迅速抖出法起針。溫和灸和熨熱灸3~5分鐘;雀啄灸約50下。


這四種不同的針灸操作手法,作用原理和治療的病種有所差別,但不是絕對的,孤立的。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如患者的年齡、性別、病情和當時神經機能狀況,以及對針灸的反應等情況,而靈活掌握運用。有的病可以單獨採用「抑玉」「抑域」或「興玉」「興域」手法;對有些病,也可以同時運用兩種作用截然不同的手法操作。如在患側局部或病灶附近的穴位,採用「興玉」或「興域」手法,而在健側或遠隔部位(循經取穴)的穴位,採用「抑玉」或「抑域」手法,同樣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對小兒遺尿症的治療,就可以取下肢的足三里或三陰交或陰陵泉穴,用「抑域」手法;同時取下腹部的關元穴或中極穴,用「興玉」或「興域」手法進行治療,收效更佳。


又如:對突發性耳聾的治療,可取四肢的足三里、陽陵泉、外關、中渚或後頸區的風池、完骨等穴,每次取其中1~2穴,用「抑域」手法;同時,在耳區周圍取聽宮、聽會、耳門、翳風、新會等穴,每次取其中2~3穴,則用「興玉」或「興域」手法治之。


二、刺激的部位


選擇刺激部位,即選擇穴位,而不是非穴位(阿是穴除外),針灸的穴位與非穴位相比療效有顯著差別,取穴不準,會大大影響針灸臨床療效。選擇適當的穴位,要根據診斷、辨證,考慮穴位的經絡循行、歸經、主治病症、所在的位置與神經節段及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對某些方面有特效等。在考慮穴位的同時,還要考慮穴位的特異性,它體現在穴位適應病症各不相同,另外還要考慮穴位的配伍,也就是穴位與穴位之間,有共同性、規律性,也有特殊性,它們之間有協調作用,也有拮抗作用。有的一穴可以治數病,有的是數穴治一種病。有的病以取局部或鄰近部位的穴位為主,遠距離(循經)取穴為輔;也有的病症,以取遠隔部位的穴位為主,局部(近距離)取穴輔助之。總之要根據病情而確定針刺的穴位。可以形象地把穴位配伍比喻為用藥,講究君、臣、佐、使的配伍。根據神經反射調節原理,將十四經穴與神經系統結合,治療不同的疾病,要根據其所在部位,取相應的反射區域中的穴位。現將各系統疾病常用的刺激部位(穴位)歸納如下。


1

呼吸系統疾病


上呼吸道疾病,主要取上肢肘關節以下的手背橈側線、手掌橈側線和正中線的穴位及口鼻區、頸前區的穴位。肺部疾病主要取背部第1~5胸椎間各線和胸部乳房以上的穴位及上肢背面橈側線的穴位。


2


循環系統疾病


主要取上肢肘部和肘部以下掌面正中線、尺側線和背面尺側線的穴位,以及後頸部的穴位;下肢膝部以下前正中線和後正中線的穴位。


3


消化系統疾病


在腹部取穴,對於胃病,取臍以上各線的穴位;對於腸病,取平臍和臍以下各線的穴位;對於食管病,可配合取胸部正中線的穴位;對於肝膽病,取背部、上腹部和右側乳以下胸部的穴位。對於消化系統疾病,足三里是一個重要的穴位,手三里對腸蠕動過慢效果較好。


4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主要取下腹部和腰骶部的穴位、下肢內側面的穴位。


5


神經系統疾病


主要取頭部、頭頂部和後頸部的穴位,以及四肢遠端的穴位。


6


五官科疾病


眼病主要取眼區、後頸部、頭部和背部第7~11胸椎間各線的穴位、上肢肘關節以下手背面尺側線的穴位、下肢膝部以下前外側線的穴位;耳病主要取耳區、顳區、頭後區耳郭附近的穴位、上肢肘關節以下手背面橈側線和正中線的穴位。


7


增強免疫力的穴位


主要取背上部和肘、膝關節附近的穴位。治療神經衰弱,也可應用這些部位的穴位。

8


止痛的穴位


主要取遠隔的穴位和疼痛部位附近的穴位相配合治療。對內臟活動表現機能亢進者,取遠隔的穴位;機能衰退者,則需取患部附近的穴位。


9


癱瘓的穴位


主要取患側肢體的穴位,配合健側及腰背部穴位。


根據穴位的作用把穴位分為局部性的和全身性的兩類。局部性穴位,是指病灶部或其附近的穴位,既有局部性作用,也可有與遠隔部位的穴位同樣的作用;全身性穴位,是指病灶遠隔部位的穴位,無局部性的作用,而是通過神經系統的高級部位,發生治療作用,或僅有增強體力及免疫能力的作用。例如,治療急性胃炎,取全身性的穴位足三里,配合局部性的穴位中脘及上脘穴;治療虛脫症,則取全身性穴位,頭面、軀幹、四肢末端的穴位都用。另外,在選擇部位(穴位)的同時,還要把取穴與針刺手法相配合,如機能減退的病人局部用興奮法,遠端用抑製法;機能亢進的病人遠端、局部均用抑製法;昏迷的病人局部、遠端均適合用興奮法。


三、刺激時機(時間)


針灸治病要收到應有療效,除了掌握刺激手法和選擇適當的穴位以外,還要掌握針灸治病的時機(時間)。由於人生活在大自然中,人與自然界息息相關,故中醫學十分重視「因時制宜」,這在針灸療法中體現得更為突出。《素問·八正神明論》說:「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時八正之氣,氣定乃刺之。是故天溫日明,則人血淖液而衛氣浮,故血易瀉,氣易行;天寒日陰,則人血凝泣而衛氣沉。」說明人體生理功能與天時的變化有一定關係,所以不同時間的針灸治療,其療效也會有所不同。後世把《內經》「候時而刺」的思想發展為「子午流注」針法,子午流注學說初步揭示了人體的生理活動節律,說明了擇時針刺的重要性。


「時機」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為「具有時間性的機會(多指有利的)」,這就是說有利的時間和機會就是時機。然而,這個有利的時間和機會又是有限的,錯過或喪失了就不易復得。由於疾病的發展有一定的階段性和特點,能否根據疾病的不同階段與特點把握好治療時機,也關係到針灸的療效。人們的生活條件、體質狀況、神經機能狀況和患病的原因不同,所表現的癥狀和體征也不相同。因此,有些慢性病需要每天針灸一次,連續針灸10~15天,休息3~7天後再進行下一個療程的針灸治療,即按療程進行治療;急性病一天需要針灸幾次,如服藥一樣,一天兩次或三次,特別是劇烈疼痛,需要一天針灸數次,以使療效相對延續和鞏固;病情穩定的疾病,需要長期的治療的,可以隔幾天針灸一次;定期發作的疾病或有先兆的病需要在發病前針灸;周期性發作的或發作性疼痛,要在發作時針灸。有的病需要長時間留針,以鞏固療效。如針灸治療瘧疾,多數是在其癥狀定時發作前1~2小時針灸最好,控制住瘧疾的發作後,要留針,可長時間留針1~2小時,這樣可能因為針灸刺激神經系統造成了不適合瘧原蟲生活的條件,因而有的失去活動能力,有的被消滅,病也就好了,如在發作後針刺則療效大大降低。再如針刺麻醉一般在術前10~30分鐘開始針刺為宜。痛經則需要在每個月經周期將至時提前3~5天針刺,月經結束即可停止。在治療休克病人時,患者剛剛發生頭昏、怕冷、皮膚蒼白、全身無力、血壓下降時,立刻針刺人中或合谷穴,可以阻止病情發展,並消除已出現的癥狀。在休克已發生時,除取人中、合谷穴外,需要取更多的穴位,如十宣、十井穴,才能收效。

針灸治療急性胃炎,在發作時治療,即能治癒。在急性癥狀消除後,可繼續針灸兩三天,每天一次,鞏固已有效果。針灸治療慢性胃炎與急性胃炎也不相同,需要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決定。在初期階段要連續每天針灸,到鞏固階段可以休息幾天,再針灸一個療程。


治療神經性嘔吐,有的患者開始進食便吐,隨後飲水也吐,後來見水也吐。這說明在他大腦皮層上已形成病理興奮灶,需要將它抑制下去,嘔吐才會停止。在針刺時,還要抓住時機給患者喝水,如無嘔吐,再進少許食物,也無嘔吐,起針後便能夠飲食了。這也是一種選擇時機的治療方法。


還有神經衰弱,屬機能減退的病症,這種病有時需要每天針灸一次,連續治療一個時期,但如果是伴有失眠時,時機的把握就更重要了,如在其睡前1~2小時針灸,且留針至患者睡著後起針,堅持治療幾天,患者就能自己入睡了。


另外,對許多疾病來說,早期治療和晚期治療其療效大不相同,如針灸治療中風後偏癱,若能在發病後及早針灸治療,療效很高,反之拖延3~6個月或更長時間才開始治療,療效會大大降低。


總之,我們對刺激手法、刺激部位和刺激時機尤為強調,這是在臨床上取得良好效果的關鍵,抓住針灸治病的這三個關鍵因素,針灸治療效果將會有一個大的提高。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針灸治驗:桂派中醫大師韋立富學術經驗集》(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岳進、潘小霞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封面圖片源於網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桂派中醫大師韋立富:針灸治病有三個關鍵因素,你知道嗎? 點擊播放 GIF/18K



戳原文,一鍵購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震撼!創刊25周年,居然玩這麼大!
白帶過多——最容易被忽視的健康警示信號
腿上的「小蚯蚓」治不好?不如試試神奇的中藥熏蒸!
著名中醫學家吳附子:肝病用藥有套路!

TAG:悅讀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塗塗護膚老師:治癒激素臉的一大關鍵是抗敏,你知道嗎?
菊花「痔」是大腸癌的罪魁禍首?健康專家:早期辨別是關鍵!
腫瘤專家:癌症患者要想壽命長,「挑三揀四」很關鍵!
鼻炎的中醫治療:扶正是關鍵
誰說得了乙肝就一輩子是乙肝?專家:科學治療是關鍵
腫瘤專家:癌症患者的自我心理治療,才是治癒癌症的關鍵!
如何治療癌症,你必須要知道的幾個關鍵問題!
股骨頭壞死有治癒的希望嗎?其治療的關鍵是什麼?
老中醫:這三種抗癌治病野菜,一定要多吃,關鍵時候救你一命!
頸椎病:「烏龜脖」?這個保守療法,專「克」它!不複發是關鍵
為什麼說「亞洲四小龍」崛起的關鍵外部因素是中美和解?
森林狼還是哈士奇?巴特勒真的是關鍵因素嗎?
中醫說健脾才是防止嘴唇乾裂的關鍵!您找到病因了嗎?
三叉神經痛,「吃的對」是治病的關鍵?
腫瘤專家:防癌的「兩個關鍵點」和「四個重點」你知道該怎麼做了嗎?
咽炎久治不愈怎麼辦?權威專家獻策:護理是關鍵,1招治癒老咽炎
中醫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關鍵何在?三個偏方讓你遠離痛楚!
情緒調節才是治療白癜風的關鍵!這些你都知道嗎?
治未病很關鍵,中醫專家教你如何預防癌症
蘋果霉心病如何防治,關鍵步驟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