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時代最強野戰步兵為北宋前期禁軍
冷兵器時代最強的野戰步兵為北宋前期禁軍。
在冷兵器時代,按軍隊作戰分為三種,一是野戰部隊,二是攻城部隊。三是守城部隊。
大凡攻城部隊攻城的能力在於武器的裝備,個人認為冷兵器時代攻城最強的部隊是蒙古軍的回回炮,可以把150斤的石頭拋射幾百米,然後高空砸下來,砸在地上入地七尺。
而守城部隊往往戰鬥力不高,再強的守城部隊也不是野戰部隊的對手。
而以野戰部隊而論,在北方地區又分為騎兵部隊和步兵部隊兩大類,南方則有水軍。
由於華夏民族屬於農耕民族,騎兵不是華夏民族的長處,中國冷兵器時代最強的騎兵是蒙古騎兵。然中國冷兵器時代最強的步兵呢?我個人認為是北宋前期禁軍。
以下事例可作參考。
一、強悍的軍人素質——中國古代歷代王朝最強的單兵素質
關於宋朝的武備及軍人素質,可以參看以下一段話∶「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為法,乃漢秤三百四十一斤也。今之武卒蹶弩,有及九石者,計其力乃古之二十五石,比魏之武卒,人當二人有餘;弓有挽三石者,乃古之三十四鈞,比顏高之弓,人當五人有餘。此皆近歲教養所成。以至擊刺馳射,皆盡夷夏之術;器仗鎧胄,極今古之工巧。武備之盛,前世未有其比。」(沈括《夢溪筆談?辨證一》)
就算跟北方民族比,又如何?
「至道初,李繼遷遣其大校張浦入貢。上御便殿,召衛士數百輩,習射御前,所挽弓皆一石五斗以上。先是,賜繼遷一弓,皆一石六斗,繼遷但以朝廷威示戎虜,識非人方所能挽,至是,衛士皆引滿平射,有餘力。上問浦:『戎人敢敵否?』浦曰:『蕃部弓弱矢短,但見此長大,固已逃遁,豈敢拒敵?』上悅,後以浦為鄭州防禦使,留京師。」(江少虞《事實類苑》)
「會契丹遣使修貢,賜宴便殿,因出劍士示之。數百人袒裼鼓躁,揮刃而入,跳擲承做,曲盡其妙,契丹使者不敢正視。」(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十)
「虜人(金人)所射弓不過五斗,本朝戰士所射弓多是一石或二石者。」(《三朝北盟會編》卷二三)
正是平日鍛煉充足,宋朝步兵才能穿起比歐洲騎士全身甲還要重的步人甲,宋朝弓弩手才能在挽弓能力上超過春秋時代的軍人以及同時期的党項人甚至女真人。
二、中國冷兵器時代最強的弓弩,和普遍裝備鋼鐵武器
中國古代幾千年冷兵器時代,宋朝無疑是中國冷兵器時代的顛峰,十八般武器在這一時期成型,且宋軍裝備了中國古代最強的弓弩,軍隊普遍裝備精良的鋼鐵武器。充足的財力使得宋朝軍隊裝備了歷代王朝防護能力最好的盔甲。
三、徵兵標準
秦漢最低徵兵標準是143CM,宋代禁軍徵兵最低標準是161CM。比秦漢最低徵兵標準高了足足18CM,且宋朝軍隊實行職業軍人制,訓練充足,布陣嫻熟。軍隊訓練有素。
宋軍戰績:(以少勝多的戰例為中國歷代王朝最多的軍隊)
以少勝多的那些勝仗:
統一戰爭:
滅蜀之戰,4萬滅14萬,66天滅亡後蜀
滅南漢之戰:十州之兵滅15萬軍隊的南漢
滅南唐之戰:10萬軍隊滅南唐25萬軍隊。
對外戰爭:
980年雁門之戰,不足2萬破10萬遼軍
989年徐河之戰,1千騎兵敢打8萬遼國騎兵(一說三萬),在外圍萬餘宋軍的配合下戰勝遼軍,斬首上萬。
1001年,威虜軍之戰,宋軍4萬破8萬,斬首2萬多,戰後用遼軍人頭堆土山。
1016年,三都谷之戰,6千宋軍破3萬吐蕃軍,宋軍陣亡僅僅67,斬首上千,殺敵近萬,一戰讓吐蕃膽寒了上百年。
————以上僅僅只算北宋前期,也就是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三朝的。
雖敗猶榮的戰役:
986年遼國反攻,長城口千餘守軍迎戰10萬遼軍,全部陣亡,無一投降;
999年瀛州血戰:2萬被10萬圍攻,全部戰死,拉了2萬敵人墊背。
好水川,1萬宋軍被10萬西夏軍圍攻,全部戰死,拉了一萬多敵人墊背。
歐洲研究中國歷史的先驅、法國漢學家埃狄納·巴拉茲認為,宋代是中國最令西方人神往的朝代。大家都會問,為什麼是宋代呢?中國近代著名的歷史學家錢穆都說,「唐漢宋明清5個朝代里,宋是最貧最弱的一環。」那不是一個老打敗仗、老出投降派的朝代嗎?
其實,跟漢代比,宋代無內亂;跟唐代比,宋代文化更繁榮昌盛;跟明清比,宋代社會更開明平和。
宋代的文明水平已達到前所未見的高度。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除了造紙術之外,其餘三項——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均出現於宋代。現在許多學者都經過研究後發現,宋元時代,中國的科學水平到達極盛,即使與同時代的世界其他地區相比,中國也居領先地位。宋代的數學、天文學、冶煉和造船技術,以及火兵器的運用,都在世界上處於一流水準。
宋代的皇帝對文人很尊重,100年沒有殺過一人。看著實在討厭了,就流放,流放了一段時間,突然想念了,再召回來。文人之間也吵架,但都不會往死里整。王安石搞變法的時候,司馬光在大殿上跟他吵,王安石就把他趕到洛陽去。司馬光去了洛陽後就埋頭編《資治通鑒》,編累了,就寫一封公開信罵罵王安石。王安石看到了,也寫公開信回罵,完了。
宋代將中國茶文化發展至鼎盛,被茶學界稱為「龍鳳盛世」。自宋朝一建立,便在宮廷興起飲茶風尚,太祖趙匡胤便有飲茶癖好,宋朝歷代皇帝亦如此。宋代宮廷茶文化的一種重要形式便是朝廷茶儀,春秋大宴皆有茶儀。皇帝也經常賞賜茶葉給官員、學生、寺僧、百姓,接見北朝契丹使臣亦賜茶。士大夫文人也以茶儀為集會儀式,以致宋徽宗還親自作《大觀茶論》,全文2000餘字,首序言,次分地產、天時、採擇、壓蒸、製造、鑒別、烹點、藏焙、茶品等二十目;
從茶葉栽培、採制到烹點、鑒別;從烹點的水、具、火到茶湯色、香、味;從名茶、產茶大戶到藏焙之要,點茶之法,面面俱到,無所不包。宋徽宗本人也以天子之尊倡導飲茶,達官貴人多愛把玩茶盞,文人雅士藉助詩詞歌賦書畫形式推崇。市井鄉民以茶待客、以茶相贈、以茶祭祀,飲茶習俗已經滲透到了兩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宋代繪畫還是中國繪畫技法發展的高峰,後世無以能及。宋代繪畫藝術在技巧上有許多重要創造,人物畫著重挖掘人物的精神狀貌及動人的情節,注重塑造性格鮮明的藝術形象。花鳥畫、山水畫追求優美動人的意境情趣,注意真實而巧妙的藝術表現,並努力進行形象提煉,有著高度的寫實能力。
文人士大夫於繪畫藝術的繁榮提高也有促進作用,他們在主觀的表達和筆墨效果的探索上尤有貢獻。宮廷繪畫在整個社會繪畫繁榮的基礎上得到高度發展,其藝術成就也不容忽視。
宋代對繪畫的收藏、品鑒在上層文人士大夫中蔚然成風,更有不少文人同樣也是畫家,像詩詞一樣用以寄興抒懷。他們在畫作上題字詠詩,開闢了書畫題跋的新天地。
兩宋時期文人士大夫中湧現了仲仁、楊無咎的「墨梅」,文同的「竹」,蘇軾的「古木怪石」,米芾、米友仁父子的「雲山」,趙孟堅的「水仙」等。
北宋文人士大夫對文人畫的貢獻更表現在理論建樹上,歐陽修提出將「蕭條淡泊」作為一種美學境界來追求,蘇軾提出「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也就是中國文人畫的真諦是不求表面的形似,但求率真、自然的神似。
在中國傳統生活,文人士大夫早已形成網路,文人畫及蘇軾等人的思想迅速傳播,影響所及,甚至到蠻族統治的遼、金地區,成為元明文人畫發展的前導。
宋代對商人很寬鬆。在漢朝的時候,商人要穿特別顏色的衣服,不能坐有蓋子的馬車;到了唐朝,《唐律》仍然規定「禁工商不得乘馬」,商品交易只准在「官市」進行;到了宋朝,這些規定都不見了,商人子弟可以考科舉當官。
朱熹就很得意地回憶說,他的外祖父是一個開酒店、做零售的商人,當年可有錢了,「其邸肆生業幾有郡城之半,因號半州」。政府對集市貿易的控制也完全地開放了,老百姓可以在家門口開店經商。
宋代,新聞業就已很發達。兩宋首都的中產階級家裡,往往有兩份報紙:一份是官府的「朝報」,相當於現在的官方刊物,一臉嚴肅;一份是私人辦的「小報」,相當於如今的娛樂周刊,往往爆出「朝報」不願報或者不敢報的消息。
作為中國古代最早出現的非官方報紙,「小報」並無固定報名和名稱,也並非出自一人一家之手,「小報」云云也只是宋人習慣的稱呼。但是,「小報」的興盛突破了官方辦報制度,不能不說,在中國古代新聞史上佔有重要一頁。
宋代,城市規模之大、城市人口比例之高,超出了之前乃至之後的很多朝代。兩宋的首都汴梁和臨安,據稱都有百萬人口。
當時的歐洲,最大的城市不過15萬人。《清明上河圖》大家都知道吧,北宋張澤端所繪。
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了五百五十多個各色人物,牛、馬、騾、驢等牲畜五、六十匹,車、橋二十多輛,大小船隻二十多艘。房屋、橋樑、城樓等也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首都汴梁一角的繁榮昌盛,其中沒見有畫「城管」呀!
說到這裡,你知道為什麼宋代令西方人如此神往了吧。
※拋開騎士精神 只看騎馬作戰 走近冷兵器時代看騎兵
※揭秘:中國古代投射兵器是步兵對付騎兵的法寶!
※間諜都是手藝人!歷史上形形色色的間諜工具
※清軍和義和團紫竹林之戰:大清最後的血性
※40年蘇聯為何製造「卡廷慘案」屠殺兩萬波蘭精英?
TAG:史冊上的那些事兒 |
※太平洋戰場初期美海軍陸戰隊步兵槍械和日軍旗鼓相當
※大唐帝國之刃:陌刀軍,堪稱冷兵器時代步兵的巔峰
※日軍短小的九二式步兵炮:二戰中理想的步兵攻擊武器
※冷兵器時代的步兵盾陣竟然如此誇張!
※步兵革命:中世紀的步兵何以戰勝剋星騎兵
※二戰步兵戰術
※線式戰術時代:拿破崙時代步兵陣法
※秦瓊戰關公,裝備精良的美軍步兵團VS冷兵器時代的十萬大軍
※順昌之戰:南宋步兵克制騎兵的經典之戰
※步兵戰車沙漠狂飆酷照
※二戰時期日軍的步兵武器裝備,比當時的中國軍隊強了不知多少倍
※二戰時期的喀秋莎火箭炮,德國步兵的噩夢
※二戰時期,各國的步兵裝備
※二戰德軍最普通的步兵營 戰爭初期火力配備竟如此強悍
※越南軍隊的步兵師驍勇善戰,炮兵的水平為何一塌糊塗?
※巴西空軍使用的步兵武器
※戰爭有陸軍步兵進行衝鋒,為何還要海軍陸戰隊?
※美軍二戰步兵班的編製和武器,真火力狂魔
※德軍二戰步兵戰術:步兵班的組成和責任
※二戰德軍為何戰力強悍?東線戰場步兵師的火力配置,和蘇軍比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