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南懷瑾先生:請修習凈土者作參考,並有所警覺

南懷瑾先生:請修習凈土者作參考,並有所警覺

提 示


這就牽涉到禪凈雙修以及唯識的問題了。在佛法修持中這是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將來再作專題討論。目前只針對要點作概要性的介紹,以為修習凈土的人們作個參考,並有所警覺。


既然我們想從這娑婆世界往生極樂凈土,又想瞻仰阿彌陀佛的丰采,我們就必須知道什麼是凈土,什麼是阿彌陀佛。有了正確的認識,修行起來才不致演出認賊作父的笑話,也才不會走錯了路而入於魔道。就好比我們要尋找一位自幼失散的親人,雖然難免記憶模糊,但是至少要有個大概的輪廓,否則茫茫人海中,何處覓得?這一步和禪有密切的關聯,和禪宗里「念佛的是誰?」「生從何處來?」「死往何處去?」「主人公何在?」等認識可以說是息息相關。所謂「不見本性,修行無益。」不但是禪門的圭臬,同樣也是凈土的準則。對這一層有所體認後,對修行的要領才能有所契入。功夫下了,也才不致像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的沒個消息。

其次,同樣重要的,是必須對我們「日用而不知」的心有個進一步的了解。穿衣吃飯是這顆心,成佛作祖也是這顆心,它能下地獄,它能升天堂,它能出凡入聖,它能化腐朽為神奇。這一步除了禪理外,還必須深通唯識。雖說唯識是後期佛學,但它卻是作工夫的絕妙指標,沒有了它而想證果有成,真可說是難之又難了。因此,以無相為宗、無門為門的禪宗也要以《楞伽經》印心,當然凈土宗同樣也少不了唯識的助陣。


為什麼唯識如此重要?簡單說,佛法是要人成佛,至於人所以能夠修成佛就在於人「心」即是佛「心」,而人所以不同於佛,也就在於「人心」有別於「佛心」。同樣的心,為什麼會有凡(人)聖(佛)的不同?怎麼樣才能超凡入聖,轉人心為佛心?

南懷瑾先生:請修習凈土者作參考,並有所警覺


唯識就針對這顆神秘的心作了種種現象、功用、實質、轉化等多方面的精細探討。


唯識把我們凡夫千變萬化的心稱為「識」,把「識」又分成八大類——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等八識。至於如來那顆變而不變的心王則別稱為般若,為菩提,為涅槃,又名「大圓鏡智」。


譬如參禪的有時參到了無何有之鄉,念佛的有時念到了一念不生,甚至佛號都提不起,觀想的有時把佛像觀得清清楚楚,乃至於觀到佛即是我,我即是佛,儘管以上這種定境持續上好幾天,甚至於吃飯、睡覺,都仍然處在這種定境中,但必須要知道工夫到了這一步,也還是沒有脫離意識的圈子。


我們如何從這種意識的境界超越到本體的天地?如何再進而發揮它的功用,以致於旋乾轉坤?(學禪的與主人翁合而為一,修凈土的立地證凈。)有趣而耐人尋味的是這關鍵仍在於意識,「轉其名而不轉其實」(參考下節「觀想和念佛」以及後面對「正受」的註解。)就是六祖對轉識成智這步神功所作的簡單而又明了的註解。多少有志於此道的學者對著《六祖壇經》,都只注意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這些花邊小語,至於工夫上的座右銘卻往往一掃而過,真使人不禁有「曲高和寡」之嘆了。


如果不通唯識的學理,不在意識上下番踏踏實實的靜定工夫,則不僅大乘門中沒有我們立足之地,就連小乘的成果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我們可歸結出《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所以要我們念佛號,或觀佛像,無非是藉此使我們心猿意馬的第六意識(凡夫日常的心境)先做到制心一處,轉成無分別的「妙觀察智」。而後再把第六意識的根根——第七識(我執)轉成「平等性智」。做到了這一步,才能談得到入定;至於人我雙亡,真凈土的呈現則必須把第八識再轉成「大圓鏡智」了。(概言之,戒是對前五識和第六意識而言,定則對第七識而言,慧則對第八識而言。)至於如何觀想,如何轉識成智,講解經文時會再加敘述。


——南懷瑾先生《定慧初修》

南懷瑾先生:請修習凈土者作參考,並有所警覺



本微信號專事摘錄 南懷瑾先生著述。篇幅有限,恐難盡意,欲辨玄旨,請閱原書。

微信號:nanshirushishuo


新浪微博:南師如是說


騰訊微博:南師如是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師如是說 的精彩文章:

南懷瑾先生:真的認識了自我,對於生死也不自卑
南懷瑾先生:願天常生好人,願人常做好事
南懷瑾先生:有何種修養,才能安身立命、擔當大任?
南懷瑾先生推薦的經典書目
南懷瑾先生:命運是否可以轉變?

TAG:南師如是說 |

您可能感興趣

意根是如何警覺意識的
從同情到警覺:二記戴妃
楊秀清統攬軍政大權,警覺多疑,卻為何對洪秀全的殺心毫無察覺?
沉默殺手:食道癌,出現這些徵兆要警覺
抄寫古詩兩千遍,來自姐姐的學習壓力真可怕,父母該有所警覺
鮑宇警覺地意識到可能有問題,詢問之後發現梁山和朱茵莫名失蹤了
對日本的軍事野心必須保持高度警覺
天生警覺性強,很難被人暗算的三大生肖
名人牧師跌倒,神學家警告基督徒必須更警覺
積極人生需要帶著警覺性
你很可能已經「瑜伽傷」,只是你還沒有警覺到!
不失警覺心
荷蘭孌童組織要求參加同性戀運河游,市政府保持警覺
延禧攻略:令妃說了一句什麼?乾隆立刻警覺,要封永琪為親王!
為人處事中,遇到這五種情況,必須馬上警覺,要不然你必吃大虧
什麼生肖的人警覺性高,不會輕易上當
郭台銘臉上很多老人斑,醫生:長在這裡需要警覺
人有三條「奪命紋」!一旦出現,必須警覺
孫權的一個舉動,讓關羽心生警覺,劉備諸葛亮法正為何無動於衷?
你還在認為打鼾與健康無關嗎!是時候引起警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