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我國科學家克隆「國寶級」小麥雄性不育基因

我國科學家克隆「國寶級」小麥雄性不育基因

記者獲悉,山東農業大學教授付道林領銜的科研團隊成功克隆了太谷核不育基因,並對其機理進行了探討,為將來實現小麥等作物的雜交制種創造了條件。4月28日,相關科研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普通小麥屬於自花授粉作物,由於遺傳基礎狹窄,致使高產雜交育種研究的難度非常大。尋找雄性不育遺傳資源是攻克這個難關的首要問題。1972年,山西省太谷縣農業技術員高忠麗在田間發現了一株天然雄性不育小麥,並被視為國寶級種質資源,後被命名為「太谷核不育小麥」,並將其不育基因命名為Ta1(國際基因代碼Ms2)。上世紀90年代末,中國農科院研究員劉秉華創製出「矮敗小麥」,即矮稈和不育緊密連鎖的太谷核不育小麥。


然而小麥基因組龐大、基因複雜,Ms2基因克隆難度非常大。小麥圖位克隆成敗的關鍵取決於能否建立目標基因所在區域的物理圖譜。為此,付道林團隊投資構建了「矮敗魯麥15」的基因組人工染色體文庫,該文庫包括大約70.6萬個單克隆,覆蓋普通小麥基因組5倍左右,是目前我國現存質量較好的普通小麥基因組人工染色體文庫。他們還利用Ms2區域的特異標記,篩選並獲得了8個陽性克隆,成功建立了Ms2區域的物理圖譜,分離到太谷核不育Ms2基因,並通過反向遺傳學驗證了該基因的功能。

付道林團隊研究人員還發現,該基因只在減數分裂時期的敗育花藥組織表達,其特異的時空表達模式受到一個反轉錄轉座子(Taigu)的調控。進化分析顯示,Ms2基因屬於小麥族特有的進化產物,只在粗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和普通小麥等部分小麥族物種出現。遺傳轉化實驗表明,Ms2不僅可以導致小麥雄性不育,也可以在大麥和短柄草(Brachypoidum)中引起雄性不育的表型。由此說明,Ms2不僅可以在小麥育種或生產中發揮重要作用,也很有可能在其他作物育種中具有重要意義。


據悉,山東農業大學已經針對該基因及其啟動子的應用申請了國際和國內專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考慮滅火問題要以最廣闊的視角
4月28日:一周最受關注論文排行榜
平台、人才與合作 精選
面對華北污水滲坑我們怎麼辦?
為什麼要研究混沌保密通信?

TAG:科學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我國科學家完成小麥A基因組測序
科學家完成小麥A基因組測序
哈薩克小麥及麵粉主要出口中亞國家
美國小麥和歐洲小麥有什麼不同
澳大利亞發生旱災,亞洲國家尋求從阿根廷進口小麥
世界首次!我科學家成功破譯古小麥全基因組
中國科學家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成功獲得小麥單倍體
複雜小麥基因組終於被科學家們征服
《我的世界》中如何成功承包農場 史蒂夫教你科學高效種小麥
沈驪英培育優質小麥品種
南京農業大學王秀娥課題組發現小麥Q基因調控株高等性狀
「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農業領域「黃淮區小麥抗逆增產技術研究集成與示範」項目順 ……
誰來養活中國人?他,用小麥增產千億斤讓中國成為糧食大國
歐洲PGA錦標賽諾倫期待衛冕 李昊桐小麥參賽
烏克蘭黑土地小麥豐收,要賣給中國人,美國人卻稱很受傷!
小麥國際貿易格局及演變
科學家發現銀屑病發病關鍵物質;基因研究有助於培育低致敏小麥
孝琳現身仁川機場 大秀健康小麥腹肌
科學家揭示糖基化和磷酸化修飾介導小麥開花的新機制
沙利文授予小麥鋪「2018沙利文中國新經濟-卓越創新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