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容庚:青銅器辨偽思想與方法!

容庚:青銅器辨偽思想與方法!

容庚:青銅器辨偽思想與方法!



容庚先生(1894-1983)


容庚先生(1894-1983)是我國著名的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1926年被聘為古物陳列所古物鑒定委員會委員,鑒定清廷所藏青銅器。其辨偽實踐即始於此。1941年《商周彝器通考》的出版標誌著其辨偽思想的成熟並形成系統建構。他的辨偽成果代表了20世紀四五十年代青銅器辨偽的最高水平。容庚擅長於文獻考據,重資料的排比與梳理,而少理論概括與闡發。我們從其相關著作和辨偽實踐中凝括出三個辨偽思想和七條辨偽方法,以彰著容庚先生在青銅器辨偽史上的獨特貢獻。

容庚:青銅器辨偽思想與方法!


商晚期爻爵


三個重要的辨偽思想


偽造和仿造區分開研究的思想。


仿造先秦青銅器的現象主要見於宋元明清時期,只求形似,不求逼真,能夠反映一個時代的美術工藝和時代風格,可以視為藝術作品。偽造是為了牟利,不但追求神似,甚至在有銘真器上加刻銘文,或者在無銘真器上補刻銘文,其對古器物、古文字和古史的研究危害無窮,因此,辨偽是青銅器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容庚把仿造與偽造區分開,對青銅器辨偽的科學發展有重要意義,為後來的研究者所遵循。

容庚:青銅器辨偽思想與方法!



商晚期子韋爵


在把握偽器製造規律基礎上的偽器分期思想。


在青銅器研究史上,容庚首次對偽器作了較科學的分期。其意義在於可以進一步服務於青銅器的辨偽。他把偽器分為三期:

乾隆以前,作偽者很少接觸真器真銘,所以銘偽者器亦偽,作偽水平較低,容易辨別。這個時期有很多仿宋代著錄銘辭而作偽的器物。雖也有形制花紋精緻者,但銘文笵鑄則惡劣易辨;


道光至清末,估人多於無字之真器上偽刻銘文,或於字少之器加刻銘文。但由於銘文知識不足,所刻銘文,文義荒謬,字體惡劣,真偽易辨。雖有偽刻文字之佳者,但往往文字、形制與古不合;


民國以來,由於青銅器修理經驗較前豐富,作偽技巧趨精,辨偽難度增大。加之印刷技術的進步,影印之法興起,人皆得見影本;辨偽經驗與辨偽理論豐富,人皆提防偽器,故作偽之術因之而日進。

容庚:青銅器辨偽思想與方法!



商晚期獸面紋方斝


形制、文字、花紋三者互相推求,注意器物的統一性和完整性,無銘器和有銘器並重的辨偽思想。


所謂「器物的完整性」包括器物的出土地點及共存物、製造年代、器物著錄與收藏以及器物形制、花紋、銘文與時代、地域的關係等要素,這些要素在真器上具有內在的統一性。傳統的金石學屬於經學、史學的附庸,金石學家的興趣偏重於青銅器的銘文,無銘之器則被忽視或遭屏棄。容庚注重利用出土資料,把眼光拓展到無銘器,並注重發掘器的同出器物以及器物組合情況,強調發掘資料的完整性(包括各種遺物資料的完整和擺放位置的未被擾動),使延續了千年的為古董把玩鑒賞和補證經史服務的金石學,蛻變成有完整體系的中國青銅器學科,把青銅器辨偽水平提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上述幾點已經成為學界的共識,看似平淡無奇,但它卻是在對中國青銅器發現史、青銅器著錄史、青銅器辨偽史、古代學術史以及青銅器鑄造工藝全面把握的前提下作出的科學論斷。

容庚:青銅器辨偽思想與方法!


商晚期婦好方彝


七條重要的辨偽方法


銘文辨偽。


容庚先生治彝器由文字始,銘文是容庚先生進行青銅器辨偽的最初的切入點。銘文辨偽具體而言有以下幾個方面:


從時代和地域兩個維度考察文字的書寫風格(亦即字體特徵)。字體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風貌和氣質,偽銘雖能摹其形,但很難傳其神,或筆力軟弱,或字體臃腫,缺乏原銘剛健之氣。


銘文用字習慣和字形結體特點,這也有明顯的時代烙印。


銘辭體例(即銘文的篇章體式)。比如商代銘文多簡短,往往只有受祭者之名和族氏符號,多字之器或偽。


銘辭部位。器銘因各種器物而有一定部位,凡銘文的地位不適合習常部位的,須要細心考察。


銘辭內容和器類的關係:一是銘文內容和器物種類要相稱,如銘功烈的不會記於鏡鑒之上;二是自名和形制要相符,《善齋吉金錄》著錄的偽器叔賓父鋪把盨的銘文摹在鋪上,而「盨」字未改。

中國青銅器有普遍應用合笵法的傳統,合笵法的一套陶笵,在青銅器澆鑄成形後,一般便被拆碎,不再重複使用,因而每鑄造一件器物,等於一次創造,必須經過由制模到鑄成的整個過程。由於這一原因,有些青銅器看來外觀相似,細察仍有差別存在。商周青銅器銘文的一個突出特徵是沒有字形完全相同的兩篇銘文,商周時期的多數銘文,包括那些內容甚至行款相同的銘文,各篇都應是單獨書寫、製作。如師麻孝叔簠,一為愙齋所藏,一為善齋所藏,而文字雷同,二者必有一偽。


蓋、器多對銘(銘文內容相同),器、蓋銘不同者要注意辨察。《西清古鑒》第十六卷著錄的周孫卣之蓋、器是兩個不同的族氏符號,蓋、器不是原配;《寧壽鑒古》第十二卷著錄的周智匜器、蓋銘不同,可疑,蓋有可能是偽造的。

容庚:青銅器辨偽思想與方法!



商晚期寧方彝


形制、花紋辨偽。


形制不古者偽,花紋不古者偽;銘文早而形制花紋晚者偽,形制早而銘文晚者偽。蓋、器花紋不統一者多有問題,《西清古鑒》第十六卷周析子孫卣蓋之花紋與器不同,並非原配。以此方法辨偽還要注意改易形制的情形,如《西清古鑒》第六卷著錄的蟠夔鼎十一就是甗之上截下加三足而成,《西清續鑒乙編》第八卷夔紋壺一是把錞於的虎紐去掉而倒置加兩耳而改造成壺。

容庚:青銅器辨偽思想與方法!



商晚期婦好瓿

鑄造工藝辨偽。


錯金銀技術產生於春秋時期,鎏金銀則在戰國,金銀錯或鎏金之商周器多偽。《善齋吉金錄》第二卷著錄的子冊冊父丁齍則添加的錫較多。

容庚:青銅器辨偽思想與方法!



商晚期寧罍


通過器物著錄與收藏信息考辨真偽。


中國古銅器以前大都盜發,輾轉相傳,其情況不明確。只有查考這件器物或類似的器物見於哪一種著錄及其收藏的由來,以便和真器互相比較。容庚編纂的銅器圖錄書,於著錄與收藏情況說明甚詳,蓋有深意存焉。

容庚:青銅器辨偽思想與方法!



商晚期雷紋罍

偽造地點。


容庚認為作偽之地之人為言鑒別者之所當知,這會在形制、鑄造或銘文上反映出一些共同的特徵。如朱善旂《敬吾心室彝器款識》中不少偽刻銘文為陝中偽刻,劉體智善齋所藏番仲吳生鼎為陝西鳳眼張(二銘)所偽刻。濰縣人每仿製陳介祺簠齋藏器。銘文偽作的方法,北方慣於刀刻,作偽刀刻為多,每不能底平直落;南方刀刻每多斜出,而工於以酸類腐蝕。偽器的流向他也有關注。對於作偽之地之人,很難考知,即使知道也難以明說,這大概是容庚於此著墨不多的原因,但其有限的論述仍然指示給今天的辨偽工作以有益的啟示和努力的一個方向。

容庚:青銅器辨偽思想與方法!



商晚期獸面紋方罍


鏽蝕辨偽。


這要靠摩挲原器。容庚一生經手的銅器達數千件,經驗非常豐富。


觀察銹之厚薄美惡。這因埋藏環境以及銅質的精粗而有不同。周初至今已三千年,有鏽蝕如腐者,有仍露銅色如新鑄者,其常見者,則外生薄銹,或紅或綠,間有藍色;


通過去銹辨別。真器外層之銹,有以水浸之而去者,有以醋漬之而去者,有以電解之而去者,至於偽作之色,以沸湯煮之即脫去;


觀察銹受水後的反應。假銹受水脫落,手摩之滑澤如粉,而真銹則生硬不然;假銹受水色輒少變,而真銹紅綠如故;真銹經水,或有如痂脫,如瓦解,非若假銹之融化;

觀察銘文字口銹跡。真器之銘和花紋,古人每每填漆,如無填漆,則字內每生銅銹。後人偽刻之後,敷以假銹,可以水洗或山楂敷去之。亦有以假銹和蠟為水洗山楂敷所不去者,可以鈍針剔之。腐蝕較刀刻逼真,然字口皆不能有真銹,且拓出後,筆畫有軟弱、臃腫、模糊之病。

容庚:青銅器辨偽思想與方法!



商晚期人面紋方鼎


目驗原器。


容庚強調「多閱」,即多經目驗,要用心體味古器的質樸之氣。新出土之器,色澤斑駁陸離,花紋刻畫工巧,銘文銹填字內,自易分曉。如果器經磨濯,敷以厚蠟,即使是專家老手,也有可能看走眼。阮元《積古齋鐘鼎彝器款識》著錄的豐姞敦,善齋所藏的叔舞父尊、若彝,容庚都是在摩挲原器後,才審知其偽的。我們在條件不足的情況下,就要多讀各種圖錄和考古發掘報告。


無論是辨別偽器的數量,還是辨偽成就所達到的廣度與深度,容庚先生都達到了一座高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玩天下 的精彩文章:

郭沫若地摊淘宝,捡漏珍贵文物,价值1个亿
收藏:是一種最高的文化享樂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盛世打造的十件稀世國寶
鼻煙壺的收藏與保養!

TAG:古玩天下 |

您可能感興趣

玉器對於殷商貴族意味著什麼?為何玉器的影響比青銅器大?
青銅器是如何世俗化的?
識器賞寶:青銅器——兵器(一)
蓮鶴方壺:東方最美的青銅器
西周古墓出土神秘青銅器,真的有穿越?郭沫若都不認識
識器賞寶:青銅器——樂器(一)
識器賞寶:青銅器——兵器(二)
識器賞寶:青銅器——樂器(二)
青銅器銘文里暗藏的常德玄機,見證大禹治水的傳奇
青銅器劍你想出手嗎?
青銅器中「青銅」的含義是什麼?青銅器又是如何鑄造出來的?
發現曾侯乙的老祖宗!墓里滿是青銅器文物|瓷器鑒定真知堂
哥窯瓷器造型摹仿古代青銅器,源於中國古人的復古思想
識器賞寶:青銅器——青銅農具
識器賞寶:青銅器的分類:飪食器(一)
識器賞寶:青銅器的分類——水器
青銅器珍品簡介和賞析(一)錯誤更正
青銅器上的銘文書法
識器賞寶:青銅器的分類:飪食器(三)
吉金鑄史,那些有趣的青銅器:「匈奴鳴鏑」與「冒頓弒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