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韓國有一石碑,刻著漢字,被視為國恥,需軍隊駐守,防止有人搗毀

韓國有一石碑,刻著漢字,被視為國恥,需軍隊駐守,防止有人搗毀


在韓國,有一塊石碑,叫做「大清皇帝功德碑」,這塊石碑被現在的韓國人視為「國恥」。



韓國有一石碑,刻著漢字,被視為國恥,需軍隊駐守,防止有人搗毀


(大清皇帝功德碑)


明朝崇禎年間,隨著後金政權的不斷強大,明朝基本上已經失去了對遼東地區的控制權了,朝鮮實際上也與後金結盟,朝鮮雖然與後金結盟,但是仍然心向明朝,不願意與後金一起對抗明朝,公元1628年,皇太極欲徵調朝鮮的士兵和船隻,進攻明朝,朝鮮卻拒絕出兵,朝鮮仁祖大王還對後金使者說:「明國猶吾父也。助人攻吾父之國,可乎?船殆不可藉也。」



韓國有一石碑,刻著漢字,被視為國恥,需軍隊駐守,防止有人搗毀


(皇太極)


公元1635年,後金文武官員與蒙古王公大臣,皆勸皇太極稱帝,皇太極派使臣到朝鮮,通報稱帝一事,但朝鮮官員皆認為皇太極不可稱帝。皇太極登基的那天,朝鮮使臣認為明朝才是朝鮮真正的宗主國,拒絕向皇太極行三跪九叩之禮。皇太極非常的生氣,大為惱火,下定決心,準備再次進攻朝鮮。當然,朝鮮方面也在修築城池,積極備戰,做好了與後金翻臉的準備。


公元1636年臘月,皇太極親率12萬大軍進攻朝鮮,這在朝鮮被稱之為「丙子胡亂」,我們都知道,中國北方的少數民族都「精於騎射」,朝鮮士兵根本就不是清朝騎兵的對手,清朝軍隊很快就攻佔了漢陽城,朝鮮仁祖不得不逃往南漢山城避亂,公元1637年正月三十,朝鮮仁祖大王身穿青衣出城投降,並向皇太極行三跪九叩之禮,仁祖出城之時,朝鮮老百姓誤以為仁祖將會被當作人質押往盛京,失聲痛哭,場面極為悲壯。這一歷史事件,在韓國被稱為「丁丑下城」。



韓國有一石碑,刻著漢字,被視為國恥,需軍隊駐守,防止有人搗毀


(朝鮮仁祖向皇太極行三跪九叩之禮)


丁丑下城之後,朝鮮正式成為了清朝的藩屬國,1639年,朝鮮人還被迫在三田渡豎立了一塊頌揚皇太極功德的石碑,這塊石碑就是「大清皇帝功德碑」。


丁丑下城,這一歷史事件,在古代朝鮮士人的心目中是一件非常屈辱的事件,因此一直有人想搗毀「大清皇帝功德碑」,以致於朝鮮國王不得不派兵駐守,嚴加防範,防止有人搗毀這塊石碑。


「大清皇帝功德碑」也被現代韓國人認為是民族恥辱的象徵,韓國的民族主義者為了破壞這塊石碑,在石碑上塗了一些紅漆,用紅漆寫上了「去」、「撤」、「丙子」等韓文,用以表達自己的憤怒之情。


但這塊石碑,畢竟是文物,具有一定的價值,所以韓國有關部門修復了這塊石碑,並且現在還在韓國保存著,認為這塊石碑作為民族恥辱的象徵,不應該被遺忘,應該保護起來,讓韓國人銘記這段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飛說史 的精彩文章:

朝鮮人民共和國被美國人強制解散而滅亡
清朝是不是中國?元清不是中國,那誰是中國?
中國雖大,已無容身之地?萬名中國人想移民火星,報名費75美元
戰略忽悠局局長,靠一張嘴在抵抗美國的進攻,美軍被忽悠的想回家
韓國軍隊入侵中國的一個鄰國,還在當地留下1萬多混血兒

TAG:騰飛說史 |

您可能感興趣

在中國的國土上還有「駐紮」外國的軍隊嗎?有,就是這支小國軍隊
世界上唯一沒有軍隊的國家,不僅有美國庇護,全國一半收入更是依靠中國!
為了防止鄰國入侵,此國把軍隊放在了國外,四個大洲都有軍事基地
世界上唯一沒有軍隊的國家,為何他國不敢入侵?網友:有靠山!
中國有支軍隊,幫美國人侵略寮國,最後被遺棄了
此國只有8萬人,被兩大強國包圍,乾脆不設軍隊,將安全交給鄰國
這國軍隊常被恥笑,卻有著不亞英國的海軍實力
中國第一奇人之墓,無數人想盜卻無人敢盜,建國後有軍隊駐紮周圍
世界上有沒有從未打過敗仗的軍隊?有,韓國軍隊
此國是最窮國家,軍隊只有幾千人,卻稱:誰敢動中國,我先滅了他
一支被蔣介石遺忘海外的軍隊,遭全世界嫌棄,至今駐紮在全球最危險之地,時刻想回國
中國一場亡國之亂,邊塞軍隊被迫回防,四百多萬土地被敵國侵佔
中國最強陣法,一旦外國軍隊踏入,絕對有死無生
這幾個國家沒有軍人,沒有軍隊,打仗了,靠其他國家的軍隊來幫忙
中國被稱最爛的軍隊,卻身披死字旗,將日軍滅慘,誓死不當亡國奴
我國仿製的一款槍,曾經大量的被裝備到軍隊,卻有著兩個致命缺陷!
政權亡了,中國一軍隊跑到國外,跟鄰國打了一仗,此國說:可落戶
美國軍隊竟然有大批華人,我國軍隊也有黑人,國家兵力已經空虛?
中國有一支軍隊,常被人嘲笑握不穩槍,被李宗仁重用後一戰成名
中國軍隊里的怪胎,沒有鬥志,最愛做俘虜,好在只有兩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