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如果可以,我寧願孩子在我身邊把所有的錯誤全犯一遍

如果可以,我寧願孩子在我身邊把所有的錯誤全犯一遍


轉自周梵(ID:xfhzf520)




01




有一次,我兩歲多的小女兒,因為一件事情我無法滿足她,非常的失望,然後在那裡痛哭,喊叫發脾氣,不依不饒,無論我怎麼安慰她陪伴她,她都無法停止,爸爸已經憤惱地離開這個房間。



於是我陪著她,我觀察著我自己的情緒,讓自己保持清明,女兒用盡全身的力氣痛哭,哭聲撕裂了夜空,她抱著我的腿,嘴裡不斷喃喃的念著她沒得到的東西,滿臉都是眼淚和鼻涕,並且拒絕我給她擦拭。



我看著她小小的臉龐,漲紅的臉,被悲傷和憤怒完全淹沒,我內心突然充滿了慈悲, 我知道這對兩歲多的孩子來說很不容易,她此刻並沒有太多的智慧來選擇不同的情緒來面對這件事。



她還無法理解什麼是「商店關門了」,她所能感受到的就是渴望無法被滿足的失望和傷心,這份傷痛對她來說很真實,而這就是她成長必須要經歷的。這是人們從蒙昧到清明,從本能到智慧,從弱小到強大的必經之路。


無論對孩子或是成人都是如此,從失去一顆棒棒糖,到好朋友的離開,錯過喜歡的學校,失去一個愛的人,或者損失一筆金錢……



那些我們曾經以為我們無法承受或者無法失去的東西,我們以為比天還大的災難,終究有一天我們會從中成長,以更有力量和智慧的狀態選擇微笑的去接受它,並從這些經歷中總拿到對自己有價值的東西。



這些體驗都是極其個人化的,旁人無法替代,也不需要替代。而此刻,作為媽媽,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自己的中正和穩定,然後去陪著她。



我抱起她小小的身體,她在我的懷裡放聲大哭,甚至因為憤怒還拉扯我的衣服,我把她的頭捧在懷裡,什麼話也沒說,只是安靜的撫摸著她的後背,慢慢的女兒在我懷裡安靜下來。



我知道,在她成長過程中我能做的不多,唯一能做的就在機緣具足時,她面對喪失時不帶評判的陪伴她受傷的心,在她收穫成就時敞開心分享她的喜悅。



因為並不是每一次她心碎的時候我都會在,也不是每次喜悅我都有機會可以陪她分享。



經驗是無法傳承的,只有自己來體驗。





02




當父母的力量不夠時,就無法承載孩子的選擇可能出錯,他們內在太虛弱所以極其焦慮不安。




任何一個不確定的感覺都有可能引發出內在的焦慮,為了逃離這種焦慮感,他們通常會有兩種方式來控制。



過度干預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讓孩子面對這些困難是非常有必要,這是非常寶貴的學習機會。



例如幼兒學吃飯,穿衣服,對他們來說,這些事真的很困難,他們可能要笨手笨腳折騰好久,會把飯菜弄到衣服上桌上全都是,或者因為扣不上扣子而急的大哭,這種狀況的發生都容易引發內在無力的養育者的焦慮感。



他們會為了避免經歷這些內心的動蕩而阻止孩子的嘗試直接自己代勞,包括爬行的孩子正在努力爬行試圖拿到向兩米之外的一個小玩具,而旁邊的成年人看到直接「幫忙」,把那個玩具拿過來遞給孩子這些行為都是過度干預。



事實上這種不請自來的幫助對孩子是一種打擾,甚至說是傷害也不為過。



他們會沒有機會在合適的時候面對困難,並體驗到面對困難的挫敗、惱怒、泄氣、煩躁等情緒,如果他們在幼小的時候沒有練習面對,大一點之後會以更大的強度爆發這些情緒。



對於更大的孩子來說,早晨不停的催促孩子快點起床穿衣服不要遲到,盯著孩子做作業,也是過度干預。



父母們完全沒有意識到,選擇要不要賴床十分鐘,還是先看動畫片或先寫作業……




這些都是孩子自己要去學習和探索的過程,TA每做一次選擇都會體驗到這種選擇相應會帶來的後果。




可能會遲到,可能路上會很慌張,或者做到很困了作業還是做不完,孩子都會從這些選擇中體驗到內在的感受,不斷自我觀察,並在下一次優化自己的選擇。



但是如果父母從孩子很小就不斷介入孩子的選擇,那麼孩子就會喪失自我觀察和反思的能力,外部控制和指責的力量越大。




孩子所有的力量都會用來保護自己進而啟動防禦模式來對抗養育者,而沒有多餘的注意力來關注事情本身了,那麼自然就喪失了孩子自己從中學習的機會。





過度嚴厲





這類父母碰到有行為問題的孩子,最喜歡用的歸因模式就是——「溺愛」。



而他們所認知的溺愛其實就是前面所說的過度干預的教養模式,是一種不顧孩子內在真實需要,一股腦把自己認為好的東西強加到孩子的生活中。



所以這類嚴厲的父母在沒有搞清楚什麼是「溺愛」的情況下,為了對抗溺愛所帶來的後果,就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他們非常相信,孩子要變得堅強必須要經歷挫折。在某種層面上這種認知也並不是完全錯誤,但是區別就在於挫敗感、失落感、無力感……這些負面的感受不該是由父母人為創造出來的。



比如為了讓孩子學會等待和自律,在TA要求某樣東西時,刻意的延遲滿足或不滿足,讓孩子絕望的哭的歇斯底里。



或者在孩子遇到挑戰手足無措時,告訴孩子一堆看上去無比正確的道理,並施加壓力期待對方能立刻做到、堅持下去;你不能這麼沒用;你要堅強;你不要怕他;你要好好說,不要一直哭;早知道這樣你之前幹嘛去了;讓你聽我的不聽,你看吧……並期待以這樣的嚴格要求讓孩子成為一個堅強獨立勇敢的人。



這樣是沒用的!



孩子能夠成功的走過挫折,是因為在他們受傷無助時有父母堅實溫暖的擁抱,在支持和陪伴他們。




父母不帶評判和焦慮的,穩定而接納的支持可以啟動孩子內在力量,讓孩子可以去面對困難,並且久而久之這種穩定而接納的力量會逐漸被孩子內化,成為他們自己的人格背景。



但很多父母給的是評判和焦慮,所以沒有任何懸念的,他們的孩子自然是把評判和焦慮內化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





03




孩子最應該學會的就是如何在生命中做各種各樣的選擇。



可是我如何能教會別人做選擇這件事呢?答案就是不用教,讓他們多去做就好了。



因為一旦我開始告訴她們選擇的答案,或者直接幫她做選擇,我就不是在給予孩子學習選擇的能力,而是在剝奪她們學習選擇的能力。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她做了一些選擇但結果她自己並不滿意的情況下,不帶評判的陪伴她。



而不是乘這個機會,利用她的脆弱來彰顯自己的正確,告訴她,你當初沒有聽我的建議是多麼愚蠢。



這樣我不僅失去了支持她的機會,也失去了她的信任。



如果我這麼做,她除了學習到,「犯錯之後千萬不要告訴我媽」之外,什麼也學不到。




而這不是我想要的,我想也不是所有父母想要的。



如果明明知道這樣做不會有任何好結果,還是忍不住想批評教育一番,那是因為自己在當下失去了中心,內在的焦慮和無力被勾出來了,那就乘這個機會好好面對自己的功課。



天下間,再也沒有比養孩子這件事,更有機會看清自己的了。



當你學會了對孩子不夠完美的選擇有更多的接納,自然也就能接納自己很多個時刻不夠完美的選擇了。本質上來說,在這個生命的學校里,父母和孩子是校友關係。



父母和孩子,不就應該是這樣彼此犯錯再彼此原諒,相互陪伴著成長嗎?




···




作者 | 周梵 ,

身心靈成長導師,資深關係教練,影響了數千家庭。時而清醒時而混沌自以為聰明的人。 微信公眾號:周梵 (ID:xfhzf520),轉載已獲得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德芬空間 的精彩文章:

德芬21天陪伴 | 第二十一天,找到內在的喜悅
"明明很相愛,卻要假裝不認識"
難熬的時候,放棄最可恥
Asta:洞見生命真相 | 北京線下工作坊

TAG:張德芬空間 |

您可能感興趣

你能想像到的所有錯誤我都犯過,但我依然願做全宇宙最狂野的夢
如果老公總是躲著你,女人很有可能正在犯這五個錯誤!
如果愛你一開始就是個錯誤,我想一錯再錯下去
她唯一的錯誤就是她美的不可一世
這一次,我們沒有犯同樣的錯誤
她對你有好感,你也不能犯這個錯誤!
錯誤的行為讓我失去的這段感情,我還有機會挽回他嗎?
如果你是糾錯器,孩子就是錯誤本身
這3個錯誤,爛在肚子里也不要告訴別人,否則一輩子被人踩在腳下
我都說對不起了,你還要我怎樣|沒做這三步,孩子不會真正認識錯誤
因為媽媽的疏忽,一歲孩子失去一隻眼睛,你還敢犯這樣的錯誤嗎
這些坐月子的錯誤禁忌,你也在堅持嗎?反而會對身體有危害
十條笑話:孩子你長大了,我不會像以前那樣因為你犯了錯誤就罵你
如果你犯了這幾種錯誤,你的葯可能白吃了
就像一個存在了很久的錯誤,我在這個世界沒有容身之處
我的匆忙是個錯誤,但卻無可奈何
面對孩子的一些錯誤或看上去自私的行為,我們到底該如何是好?
如果你有這些錯誤的護膚方法一定要改掉!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夫妻在「親熱」時,若有這2種錯誤做法,可能讓你「一蹶不振」!
孩子出生就有缺陷,很有可能是孕媽犯了這幾點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