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拳不練腰,終身藝不高。」陳式太極拳「腰腿勁」論!
陳式太極拳的腰腿勁是中氣潛轉,引導腰部旋轉體現出來的向心力和離心力,又是陳式太極拳勁力上通下達,主宰全身運動的關鍵所在。腰腿勁應用得當,既有利於保持全身的平衡和推手較技中的運化能力,又有助於內勁的充盈和氣息的運轉團聚。
太極拳推手較技中的運化,首先靠的是腰腿勁,其次才在肩、在胸、在手臂。所以前人說:「緊要全在胸中腰間運化,有不得機不得勢處,身便散亂,必至偏倚,其病必於腰腿求之,上下前後左右皆然。」陳式太極拳要求在立身中正(身體中間要正),虛領頂勁,松肩垂肘,含胸蹋腰,束肋合腹,松胯圓襠,氣沉丹田,腰勁下串的前提下,使二十四節脊骨虛虛對準攏直,以腰勁為主要動力,帶領周身在一動全動中內纏外繞;腰部同時要松沉直堅,與肩、胯旋轉必須一致,不可搖擺失中,更不可以轉動臀部與髖部代替腰轉。
陳式太極拳所指的腰部,是命門穴和兩腰眼(隙)及身體中線兩側軟肋以下至髖骨以上的部位,決不允許將腹部也當成腰部,此處尤要引起初學者注意。腰部是人體上下兩部分轉動的中樞,所以在束肋塌腰的前提下,還要求松沉、直堅、健強、靈活地旋轉。
「命意源頭在腰隙(眼)」,腰部的左旋右轉,引動兩腰隙虛實轉換變化,互相催領傳遞,引導腎氣滾動,構成陳式太極拳的腰勁變化和調整。為此,前人云:「刻刻留心在腰間。」
所謂腰間,即是腎,位於脊柱兩旁各一個,是督脈主要的通道。腎在八卦中為坎宮,位北方,五行中屬水,是陰中之太陰。腎的主要功能是藏精,主納氣,特別是先天之精氣,貯藏於腎中。為臟腑之本,生命之源。故有「腎為先天之本」的說法。換句話來說,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肺主出氣,腎主納氣,陰陽相交,呼吸乃和。太極拳要求,肺所吸入的清氣下歸於腎中,與腎中之氣息融為一體,能使氣充分發揮其生理效應。腰部螺旋提腎水上升變津液於口,出自舌下,咽而不吐,順吸氣而下,則能滋養腎中之精氣,故有腎間命門供氣之說。其氣在於藏而不泄,貴在內守。此處又有先天之太極之稱。五行由此而生,生化不已。陳式太極拳講究,肺所吸入的清氣歸於腎中,與腎中氣息融合一體,催動腰部做纏絲動作,能使其氣滾動傳遞,既是陳式太極拳以氣化勁的途徑,也是陳式太極拳腰勁所在.
俗話說:「練拳不練腰,終身藝不高。」總結腰勁的旋轉,大致有三種基本表現形式,即套腰勁、花腰勁和螺旋腰勁。
1、套腰勁
隨著腎氣滾動傳遞,一側腰眼下沉,擎起另一側腰眼,二者同步互相傳遞轉換,腰部以橫向聯繫的立圓旋轉為主體,驅使身體兩側腰部作一側領勁,一側催動地開合、吞吐、摺疊運動;其中,開的一側為領,合的一側為催。構成腰部兩側和雙腰隙在一領一催的反覆開合中,互相傳遞、互相聯繫的套腰型轉動狀態,稱之為「套腰勁」。
2、花腰勁
隨著腎氣滾動傳遞,兩腰隙之勁出入有序地各領半身轉動,促使腰部以縱向聯繫的立圓旋轉為主體,驅使身體左右兩側腰部互相交錯地作縱向立圓旋轉動作,猶如兩個車輪在人體腰部兩側以前後立圓交替轉動,形成陰陽互換、開合有序、插花型的運動狀態,稱之為「花腰勁」。
3、螺旋腰勁:
隨著腎氣滾動傳遞,兩腰隙之勁出入有度地互相傳遞,腰部以螺旋動向為主體,隨著體內中氣的升降,腰以上之氣順脊而上,腰以下之氣順腿而下,其氣(勁)似有上下兩奪之勢,但實際上是前降後升(體前是任脈為降,體後是督脈為升),一氣貫通。換句話來說,清氣上升為陽,濁氣下降為陰,陽升陰降一氣貫穿,在中氣潛轉的主導下,驅使腰部作螺旋型的纏絲動作,猶如現代力學中「絲杠原理」的螺旋線,稱之為「螺旋腰勁」。
陳式太極拳通過腰勁各種旋轉的反覆訓練,可使腰部骨節鬆開拉長,肌肉、筋腱、網膜等軟組織的韌性增強,彈性加大。
練功盤架中,採用「含胸蹋腰、束肋合腹」 的動作配合,能使腰部長處於良好的放鬆聚合狀態,對內勁的「出腎入腎」和內氣的團聚與增長大有益處。太極名家陳鑫所論的:「出腎入腎是真訣」,正是指此。
人體腰腿連接之處謂之「襠」,襠是調整腰腿動作運轉的關鍵所在。襠勁的轉關過節在於胯的活順程度,胯關節松不開,襠部就很難靈活,腰腿也就談不上相隨。陳鑫有言:「襠貴圓、貴虛,不可夾住…,襠要圓,圓則穩。」「兩大腿根要開,開不在大小,即一絲之微亦算得開。」
陳式太極拳「襠勁」,是指兩胯根在放鬆旋轉的運動過程中生出一種類似彈簧的勁別來,隨著恥骨內收的動作配合,兩胯根的運行要求平順松活,驅使腰勁向下松串,注入腳底,植地生根。兩胯同時鬆開圓撐,髖關節和兩個大轉子在爭衡(對拉)中後開、前卷、里合,在胯臀松泛轉換有度的前提下,使胯根內側的韌帶在前卷中自然內藏。恥骨聯合腔承擔著人體的減震功能,恥骨微微內收,引導恥骨聯合腔在對拉拔長中縫隙增大,減震的效果就會自然提高。兩臀部肌肉要隨著骶骨和坐骨結節在對拉中前卷上泛,催動闊筋膜張肌放鬆而前合,骶骨同時要微微上泛,尾閭骨才能在松沉有力中有下垂之感,構成虛坐,方能達到尾閭中正的要求.同時穀道輕提,會陰穴隨之而自虛。
陳式太極拳襠勁的撐開撐圓,關係到底盤穩固程度。襠不開的時候,人象個「大」字型;襠開的時候,人象個「n」字形,與現代力學中的「橋拱原理」有異曲同工之妙。襠勁的往返運行線路是「∞」形狀,術語稱之為「背絲扣」和「弧形調襠」。此外,襠勁運行要求是:「前襠勁不可有,後襠勁不可無。」
襠勁分前後,也就是說襠勁的虛實換勢和轉動調整,應當始終在前襠合、後襠開、襠勁撐圓的狀態下旋轉運行,要求雙胯根前側氣沖穴始終保持窩狀,運動時不可有前凸和忽高忽低的起伏現象,更不可出現尖襠、夾襠、涮襠、扭襠、頂襠、盪襠等弊病。襠運上弧者,為上弧調襠;襠運下弧者,為下弧調襠;襠勁後弧者,為後弧調襠,襠運S 形者,為背絲扣調襠。
腰似蛇形腿似鑽,周身運轉走螺旋,腿部是支撐全身重量的根基所在。陳式太極拳一般用旋踝轉腿的運動方式來表達其勁,要求:千變萬化憑我運,兩腿兩足定其根,根穩腰靈身不搖;前後左右用勁均勻,自然就樁根穩固。
腿是根之本,足為根之根。股骨翻轉旋動,足踝同步螺旋,脛腓二骨擰摽翻轉,腿膝同時纏繞,是陳式太極拳訓練腿部勁力的重要環節。
此外,足大、二趾同時領勁,引導隱白、歷兌二穴吐納有度,促使雙腳同步向內側旋轉,腳五趾微微內旋抓地,湧泉穴要虛,吸地氣而上升,使氣勁從腳跟內側經踝、膝、胯旋轉而上,纏繞至會陰穴,使兩腿之勁接頭、瓤住,這是太極拳練習腿勁的基本功夫。足尖如須擺扣,則要以足跟為軸,足尖外擺時要注意前襠的合勁與髕骨的合意不能丟,否則容易導致樁根勁力渙散和偏倚。
腿部擔負著全身活動的重量,膝關節的負擔較大,因此膝關節必須有力而靈活,表現在於膝關節內側的外撐和髕骨的內合,這就是拳論中要求的:「開中寓合、合中寓開。」腰腿靈活全在胯根的關節靈動性,雙虎眼的氣機上下旋轉,要與雙腰隙的轉動一致,驅使髕骨升降有序地旋轉,旋轉幅度不要過大,弓度要適中,確保小腿正直,最多不可超過腳尖,內合也需如此(不可太過)。過者易犯跪腿之弊,否則膝關節會受到傷害。這樣既有利於勁力和氣血上通下達,幫助腰勁向下松串,注入腳底,植地生根,又能有助腳底之勁上翻傳導.這也是減輕膝關節承受壓力的主要手段。初學者應當在明師的指導下,細心揣摩、刻苦訓練,才能順利過關。
活不活,全在腰腿轉換;靈不靈,全在步法調整。為此,盤架時應當以腰為樞紐,以兩條腿輪流支撐重心,兩胯在爭衡對拉拔長中旋轉,以腰腿的出入勁為度,舉步要輕靈,邁步似貓行,乘步動之機,以腰胯旋轉而帶動,膝關節隨腿旋而提起,腳大趾領勁使氣勁上串,聚勁力於膝蓋之上,忽然向上一抖即松,類似散手中的「膝頂」擊法,常用於「足來提膝」、「近便加膝」等招法。另外,推手較技時「膝靠撞膝)」、「跪腿纏法」、「綳腿」等技巧,大都運用於跌法之中,這都需要膝關節有功力。
腰腿勁的變換是調節動度和加強爆發力的關鍵,發力時,尤其是心意一動,利用前腿把、後腿蹬和擰腰、扣襠,促使氣與勁集中在肢體某一點爆發出來,擊掌、蹬腿、肩靠,背靠,均威力無比。在陳式太極拳術中,稱之為彈抖勁,是一種突如其來的爆發勁(見拙文"松活彈抖論"),講究:意遠、動短、氣足、勁長。
陳式太極拳腰腿勁的鍛煉要求是在周身相隨的前提下,以中氣潛轉為軸線,以旋脊轉腰、旋腕轉膀、旋踝轉腿為主體,足從手轉,步隨身換,邁步輕靈,節節貫串,腰腿主動;下在上先,上隨下運,下走上連,隨人所動;意在人先,領略精神;功無間斷,年積日久,功夫自現。
加入微信群一起和我們交流分享!獲取海量太極拳教程、視頻資料,免費學習太極拳!
※大師們不做死就不會死,只怪自己學藝不精!其他人不要抹黑太極拳!
※正骨開腰得機勢,太極的腰隙、丹田訓練!直接進入它的核心——腰隙命門處
※徐曉冬要剷除太極連公園老頭也不放過?闢謠:有人栽贓
TAG:太極 |
※太極拳基礎動作「虛領頂勁」全解析,看完功力漲,練拳不走彎路!
※練拳不會「松胯」,其它都是空話!練太極為什麼要松胯?
※張晉僖:淺析太極拳的「手練拳」和「腰練拳」
※練拳不懂胯,拳架一定亂,我們應該如何感受太極拳的胯
※練拳之初,先抻筋拔骨,不注重柔韌性可虧大了……
※初練太極拳,你是否遇到酸痛?練拳何謂養?何謂傷?
※練太極拳是練拳也是練全
※一位太極大師練拳心得,此乃真言!
※初學練拳往往苦於手腳不協調?整勁從何而來!
※案例:從偷拳奇才練拳腰疼,來說說形意拳為什麼不能胡猜亂練
※24節氣與太極拳緊密相關,練拳者不能不注意!
※太極拳界的怪圈,你還在這樣練拳嗎?
※午時不練拳,養心不傷神:兼論太極拳的時間地點與方向
※身體硬?練拳時要多注意對筋骨的鍛煉!
※王思聰新女友身份不簡單!身材健壯經常練拳,肌肉比王思聰還大?
※太極雷雷直言,練拳是為了健身,對於格鬥狂人挑戰不要理會
※練拳不用很麻煩很累,也可以練出功夫
※練拳感悟:練拳不知丹田內轉,其它皆是空話!
※長期練拳擊會駝背,是真的嗎?
※林墨根老師話練拳之松,如果沒有拳架的基本功夫,就學不好推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