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關在肩,運化在胸腰」 陳照奎論學拳的三個關鍵問題!
陳照奎(1928.1.24--1981.5.7日),祖籍河南溫縣陳家溝,隨父定居北京。為陳氏第十八代的代表人物,是陳式太極拳第十代傳人。
陳照奎先生是著名陳式太極拳泰斗陳發科的幼子。四歲隨父赴北京,七歲從父學習家傳拳術。他學拳刻苦,拳走低架,胸腰摺疊,手法多變。拳架中正、流暢,精於閃、戰、彈、抖。推手、擒拿功夫可達出神入化境地。
陳照奎先生生前所傳授的陳氏家傳傳統大架、低架太極拳(一路83式,二路又名炮捶71式),是當代最受世人喜愛的太極拳精品。
陳照奎論學拳的三個關鍵問題!
——高瑞同志學拳回憶錄(節錄)
一、陳照奎老師教學過程中一直重視理論的指導作用.
陳老師生長在陳氏大極拳世家.家學淵博.自幼即受到太極拳掌的熏露陶和培養.青年時代又刻苦用功,因此,他對家傳太極傳統的繼承,有著無比堅實的探厚的基礎.
1961年後,他又受聘於上海體育宮任陳氏太極拳教練,在多年的教拳實踐中,他拳藝更加璋於上乘水平,而且有他自己的風格.
他所教的拳架,形式完善,內容充實,甚受廣大學拳者的熱愛,我就是由於看了他的拳架深表熱愛,並由雷慕尼老師介紹而向他學拳的.
他不僅拳架精美,推手水干很高,而且對太極拳的理淪也有很深研究。
在教學過程中,他一直掌握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一原則,用理論指導實踐.太極拳的理論是比較豐富的,同時也是很深奧難懂的,但陳照奎老師運用這些理論指導教學十分自如.他有文化水平,也有科學頭腦,對太極拳內容的解釋從來不講玄學,更不講迷信,而用的是科學道理,如生理學、物理力學,心理學等等,頗有實事求是的精神.
二、對初學拳者特別注意打基礎的工作,讓學生進步有階,步步提高。
我記得陳師給我上第一次課是在陶然事公園內一個僻靜的角落.在那裡他問我說:「你學拳是願意學細點,還是想學快點?」我說:「我願學細緻一點,只要能學到東西,慢些沒關係。」他聽了很高興。
他說:「學拳要想學到真東西.貪快是不行的.學拳最要緊的是先打好基礎.以後進步就會快啦.像蓋樓一樣,基礎沒打好,樓蓋得再高也非倒不可.」
於是,在陶然亭公園他給我上了第一次課.內容是:單手的順逆纏絲,進一步退一步的單手順逆纏絲.」
後的幾次課睬單平廄逆纏絲外,又進一步教我雙手的順逆纏絲,進一步退一步的雙手順逆纏絲.以及連續進步,連續退步的雙手順逆纏絲.
接著又學太極拳中的腳型,步法、以及前踢後踢的腿法,手型手法等等.
當老師認為我對上述基本功有了一定基礎之後.才提出讓我學第一路拳的架子.
學第一路架子是在老師家中,開始要求很嚴,他一招一式一手一腳的示範,我一招一式一手一腳地模仿.進度很慢.一式模仿不夠熟練是不往下教第二式的.
老師講.「學拳如學字,學字之初,先一筆一畫地模仿,要橫平.豎直,鉤、點、撇、捺都要正確,筆的提、頓、轉,折都要合乎要求,先求形似,進一步求神似.先學正楷.再學行書和草書.順序是先慢後快.
學拳也如是,先從一招一式一手一腳模仿起,先從外形模仿,打下正確的基礎,然後再一步一步地改拳,學架子一招一式都有規格,一手一腳都有地方,初學不嚴格要求不行.
如果隨便囫圇過去,會給以後改拳造成極大困難.
俗話說的「學拳容易改拳難,」
這裡所謂的學拳容易,是指那種不嚴格要求學習的.很隨便學習的.實際上學的東西是似是面非的東西,這樣學當然容易.但這樣學到的拳.內中有很多壞習慣壞毛病,改起來難極了,對以後的提高是很困難的.
如果一開始就要求嚴格,打下一個好的拳架基礎,頭遍架子基本上做到外形正確.看起來是慢了,但以後深一步改拳就較容易正確.看起來是慢了,但以後深一步改拳就較容易了.以後提高也就快了.
有些同志學拳貪快,想在短時間內就掌握太極拳,這是不會有什麼成就的.至於有些人還沒學會架子就想推手.就想發人,就更可笑了.
俗話說得好,,欲遭則不達』.這是至理名言.特別是學習陳氏大極拳這種高級拳術,它的博大精深的內容.豈是短時司所能掌握的?
所能學會.所能理解,所能達到的,即使老師每天把著手教.學者有一定的聰明,也得有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弄懂學會.至於練到身上,練成高級功夫,完全掌握.非十幾年到幾十年不可.
學頭趟架子.一般有半年時間可學完,但改起來非要用幾年的功夫.還恐怕未必能改好,因為改拳的內容更高了。
初學是外形模仿,是表面東西.而改拳,(需要按照拳理拳法去要求,使學習者由淺入深,逐漸提高。從不能到能,從不會到會,從下懂到懂,從初級到高級,這就是改拳的全部內容,做起來是很不容易的.
我在陳老師的嚴格要求下,用了近—年的時間學完第一路架子,之後進入改拳階段。
改拳階段老師要求更嚴格了。簡直搭架子階段所學的似乎都不對了.有時一式改好幾遍仍然不合要求,我有些糊塗了。
心想,怎麼越學越不對了?
老師發現我的這個思想後、便舉一例子:對我說:「有一個練陳氏太極的,一般說外表練的滿不錯了。許多人談起來也很誇獎他.他自己覺得也不錯了,一次找我來給他指導,他練過後,問我練的如何?
我說.可說你練的都對,也可以說你練的都不對?
那人聽了不明白我的話,問我怎麼又對又不對?
我說:說你練的對,是用最低標準來看.因為你外形模仿的還差不多.說你煉的不對,是用高標準來看的.因為你身上還沒有太極拳事高標準應有的那些東西.』
我聽了陳老師這段話後,得到很大啟發,心想;無論多麼難也得改下去堅持就是勝利.高深的東西必然不易學,理解它困難,做到就更困難.但堅持按老師的要求改下去,會達到目的的.
三、在改拳階段注意抓主要矛盾,解決主要問題,將學生的學業引向更高一層.
當老師給我改拳進行到一個相當階段之後.他和我說,為了驗證你學拳的成績,印證我講課是否正確,開始教你推手,推手中的理論和練掌的理論是一致的,凡推手中存在的錯誤必然在練架子中也存在著.
通過一個階段的推手練習,我感到掌上的東西在推手中根本用不上,全身都是僵的,我又陷入苦悶之中。感到大極拳真是太難學了.
這時,陳老師及時地向我提出,他要在給我改拳中抓主矛盾,解決主要問題.
他說:通過一個階段的改架子和推手實踐,我感到應該抓你拳架中存在的主要矛盾,解決主要問題了.改拳到一定階段不抓主要問題,你永遠也得不到提高.永遠得不到真正的東西。
所謂某某人得到了老師的真傳了,其實就是他得到了老師給他解決主要矛盾的方法,然後加上他不斷地苦用功。此外,沒有什麼不可言傳的神秘的東西.
那麼我們要抓什麼主要矛盾,解決什麼關鍵性的問題呢?
一句話,就是要解決一個「松」字.
前一段改拳時說你這也不對,那也不對.就是因為你還沒有解決這個「松』字。推手時你感到渾身僵.也說明你沒有解決「松」字.因此下一步改拳要解決這個問題.
有些老師天天講讓學生「松」,改架子時說這裡不松那裡也不松,那麼「松」到底是什麼,從哪裡下手使之達到「松』,很多老師本身就說不清.
「松」是極為重要的.不管是走架還是技擊,都必須放鬆,才能使身體應付自如.在推手中取得勝利.
但松不是短時間所能解決的.松必須首先在正確方法指導下,經過多年下苦功練習才能達到的.
這裡所謂正確方法就是要抓從哪裡下手問題.那麼究竟應該從哪裡下手呢,就是要從「沉肩」和「胸腰運化」下手。
只要解決了「松」的問題其他矛盾都可迎刃而解.不解決這個主要矛盾.你每天練多少遍架子也用處不大。推手時你有多少著數也用不上.
有些教師教學生.不解決學生的放鬆問題,而教了不少推手招術.實際毫無用處,我為什麼說要從「沉肩」和「胸腰運化」下手呢?
拳論中說:「轉關在肩,運化在胸腰」,說明必須解決了肩的轉關和胸腰的摺疊運化問題.才能談到松的問題、這絕不是妄論.
而解決了肩的轉關問題,胸腰的運化問題,也就解決了「松」的問題.不解決「松」的問題就永遠是僵的,一推手就被人所制.對方制我亦然.
但如果我在走架子時解決了肩的轉關問題,而且肩能向四面八方轉動,那麼當對方用單手或雙手拿我膀臂企圖控制我肩時.我可以立即隨對方之拿勁進行轉關.使肩沉下來,對方之拿勁可立即解脫,我也可以馬上反攻,因為此時我已轉背為順了,而對方反成為由順轉背了.可見肩的轉關是何等重要.
但是,肩的轉關並不能單獨進行.它必須和胸腰的摺疊運化結合進行才行。只有兩方面同時進行才有效果.才有用處.實際上它們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關係.
解決了肩的轉關和胸腰運化就解決了「松」的問題,推手時,不管你的手在上、在下、或高、或低,都是無所謂的,放那裡都不怕,即使雙手被對方推在你自己胸前或腰部也不怕樣能化能發.最怕的是,當對方一推你時。你的肩先扛起來了,胸腰成了木板一塊,這就一切全完了,只有認輸.
由此可見,沉肩和胸腰運化是何等的重要,它可以說是太極拳的技術核心,沒有這個,一切招術都用不上.懂了這個才算懂拳,懂了這個才知道什麼「松」,掌握了這個,外部形式問題可以隨便,手心朝上對、朝下也對.否則,朝上朝下都不對。
陳老師為了讓我理解沉肩和胸腰運化的具體練法,他脫掉上身衣服,光著膀子結我做示範,連續做了幾次,有時把動作放慢,放大.直到我看清楚了為止.他說:「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在練架子時有意識地注意練習,經過長期練習.養成習慣就行了,慢慢就解決了.如果走架子時不注意練這個.只是在那裡畫圓圈畫道道,一輩子也練不出來.
的確有練幾十年太極拳的並不明白此中道理。結果和他一搭手什麼都沒有.
所謂練拳要練在身上,就是要在肩上。胸腰上下功夫.而那些一搭手什麼都沒有的.只是把功夫下在手上了.
老師上述所言真是抓住了要害,道理透徹極了,給我後來的練拳如何下功夫指明了方向.
我跟陳照奎老師學拳的大致經歷
編者:本文整理者是楊文笏先生的學生,整理者向讀者推薦說:在這篇楊老師口述學拳經歷的整理稿中,有一些史實和陳照奎先生教拳的特點和細節是以前沒有見過的,值得關注。
上世紀60年代初,陳老師(指陳照奎先生)被顧留馨請到上海教拳,但是戶口沒落到上海,到66年,文革開始了,那個班就散了,老師回到北京。回來以後,老師的工作沒有了,直到到67年春天,李澤民,白師兄等幾個師兄弟就請陳老師出來教拳,陳老師當時沒有收入,這幫老的師兄弟,還有部分田秀臣先生的學生,一共有二、三十人,每月給陳老師湊六七十塊錢做生活費,陳老師的老母親還在,加上孩子陳瑜一家三口人生活基本就夠了。陳老師看北京這幫學生人都實在,練拳也用功,就把這趟家傳的架子拿出來了。陳老師說這趟拳外頭沒有,是以前他們自己家裡人練的,從陳長興那會就一直沒向外傳過,所以外面練的公開的架子,不論是大架還是馬廄架,裡面都缺了一些東西。通過這趟架子,陳老師把裡面好多練功的東西,很多小的動作和勁路都加上了。那時候那幫師兄弟,人都很好,把老師請出來大傢伙都很高興,碰上陳老師願意教太不容易了,所以,練得比較刻苦。陳老師剛教拳的時候教的是中盤的架子,大約3年以後開始教中低盤和低盤架子。有人問過陳老師,為什麼以前在上海沒有教這趟架子?陳老師說上海那些學生體質相對弱一些,真正練功受不了,北方人體質好,又捨得下功夫練,所以就傳的練功的架子。
當時練拳的場子,頭一年在建國門外使館區,兩年以後到西城兒童醫院後邊小公園,後來在東城又設了一個點,就是東便門那條河,河邊有鐵道,裡面有個三角區,一排小樹林,就在那裡練,直到71年左右,在雙秀公園教了一年多。72年左右回老家陳家溝教了一段時間,此後73年、74年在焦作、鄭州教了一陣。那時候陳老師住在北京,一般出去外地教拳都是3個月左右,然後回北京。
(順便說說馬虹學拳的經過:盧茂雲來北京,想跟我學拳,我說陳老師正好在河南焦作,你去焦作找陳老師學吧,馬虹和盧茂雲正好一起下放到勞動,住牛棚,馬虹有胃病,聽說了就一起去了,當時馬虹不認識陳老師。)
陳氏太極拳的主要特點
陳老師說,練拳從開始練頭三年內主要練筋、皮,這三年練的中盤架子主要就是練筋皮的,中盤架子定型,筋和皮基本練開了一般要到7年頭上,開始練低盤架子,低盤練骨,每個動作幾乎貼著地皮走,很辛苦,有些動作腰腿不練開,身體素質不好就走不了。所以頭三年一定要打好基礎,否則往後就沒法練了。
陳老師在北京教拳教的特別認真,也特別辛苦,比如說拿法和摔法,老師教的很多,有的師兄弟做得不好,他就反覆做示範。還有拆手,我是在三年的時候老師給拆的手,陳老師很惜才,看這個學生是個材料,他真用心教,如果看你練拳弔兒郎當,他也認真教,但教下一步的時間就會長一點。那時候老師的老母親還在,給他做飯,他在教拳上就有時間。有次有位師弟,一個動作老師給說了20多遍,還是沒有學會,最後老師樂了,說他學習時思想太不集中。陳老師剛開始教拳的時候就說了,練拳必須要心靜,心靜而且心地純厚,沒有這兩樣練拳光走架子,都是外形,裡邊不出功夫,明白這個以後,練拳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學會走腰,不會走腰,光會晃蕩胯,是練不出功夫來的。
太極拳理論性的東西很強,它不單純是坐標,太極圖裡那對陰陽魚,包括的東西很多,陰中陽,陽中陰,兩儀,四象等。老師做過這樣的說明:地球在形成之前,是一種混沌狀態,所有的元素都如灰塵一般處在在這種狀態之中,經過一段時間凝結,中心是高溫如火,外圍冷卻如水,各種物質在水火中歸類沉積,形成地球這樣一個固體形狀。原來混沌混元的狀態分離了,這樣兩儀已分,太極已明,日月星辰各行其是,山川海洋各安其位,生命得以生存和發展。太極拳講天人合一,拳要練得體內陰陽互根,方才能用,一片混沌的無極或者混元是不能用的,這也是太極拳得名的根據。陳老師原來講這個道理,講得很清楚,我根據老師講的一直在琢磨這些東西。生命和事物發展變化都有一些關鍵的點,往往就是陰陽轉化的樞紐,如果能找到這些關鍵點,用很小的勁就可以產生很大的效果。比如推手,我的勁從某個角度對著你的點,如果你懂這個,就可以用更小的勁把我化掉,如果你不懂,你就被放出去了。這種作用說大就大,說小就小,太極拳的功夫練的就是這種東西,人練拳的時候,整體轉換的樞紐就是腰。所以走腰對練太極拳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現在教拳的很少能把腰講明白的。太極拳講勁不講力,講力就滯了,所以從開始就需要把力鬆掉,鬆掉不是說力沒有了,而是不用它了,把它變成勁才用。力是人身固有的東西,它不是活的,發僵、發皺,練拳時通過各種動作,放鬆下來以後,把力變成勁,這就是?勁,?勁有剛的一面,也有柔的一面,不僅能抵禦外面來的勁,還能靈活走化,形成外剛里柔,剛柔相濟,這時陰陽才能平衡,所謂五陰五陽就是這種狀態。陳老師強調:一開始練拳,大多用拙力,直到從低盤架子再往上走,到中乘功夫,再通過推手,技擊練習直到五陰五陽。否則功夫上不去,到不了上乘。(待續)(本文圖片是1985年左右在石家莊時馬虹先生給楊文笏先生拍的拳照。圖1雀地龍、圖2閃通背)
(接上期)老師開始教拳時,做幾個動作,看起來很簡單,但老師要求學生一個禮拜,必須把這幾個動作練得像模像樣,這樣在下一步改拳時就基本能練好了,要求很嚴。這幾個動作,有時甚至是一個動作,這一個禮拜必須下苦功夫去練,每天晚上幾十下,幾百下,不這樣練不成。練拳就像寫大字,開始必須描紅模子,這個過程是一個動作穩定的過程,手上的勁,眼神,姿勢,角度必須掌握,然後是各部位的尺度,勁路,氣力相合,基本就算成型了,這是一個合規矩的過程,就是練書法的描紅階段,必須嚴格要求。經過3年左右,達到定型,模仿老師的動作做到形似。老師的動作就是原則,按這個原則走,時間長了,自然出功夫,離開這個原則,一般就出不來,這個原則是歷代千錘百鍊的東西,很多人都這樣練出功夫來,你做得稍微差一點,功夫就會達不到需要的純度。所以學拳必須要心靜,必須把思想,眼神,耳朵的聽力合到一起,如果不合上,學動作就會有偏差,動作就不能定型,動作不能定型就出不了太極拳的功夫。
太極拳的動作都是圓的運動,人身上的關節相連處都是半圓,打拳時從腳底下到腳趾頭,腳後跟,腳脖子一直到膝、到胯、到腰、到肩,到手,都要走圓,都說太極拳的腰是主宰,但現在練太極拳的大多不會走腰,腰怎麼走?思想守住命門,靜下心,命門兩側要放鬆,上提下墜,反覆開合,按這個去練,功夫自己就長,慢慢的就會體會到內里的功夫是怎麼長的,如果思想被外界事物弄散了就體會不到內部真正的變化。到了這一步,80%以上的人就不知道該怎麼練了,只會晃蕩腰胯。這樣陳老師就在晚上去天壇給拆手,散手。69、70、71這三年老師給我拆手說勁,把拳勢里所有的勁怎麼用,怎麼破,從推手到斷手都給我說了,那是真打真摔。剛一注意老師的手,噌地就到了,我一下出去很遠,拆金剛搗碓和六封四閉兩式,我胳膊上摔的傷半年沒好,每次一挨摔,準是這個地兒,趴那兒剛一站起來又趴下了,老是這個地方著地,老師當時一摔我,他也樂,直到現在,這個疤還在。最後摔明白了,現在想起來挺有意思。那時老師教拳很累,老師講拳很認真,邊講邊做,還舉例子,還要盡量照顧大夥的接受程度,直說的嘴角凈是白沫,傷氣。陳老師當時確實太不容易了,他的身體原來很棒,個子不算高,胸部很厚,一般一沾手,老師一抖摟胳膊,噌,人就出去,絕對挨摔。
老師去外地教拳就告訴我,讓我把這場子給看著,兒童醫院後邊那個,還有東便門那個都是我幫著照看,後來東便門那個我有時候就不去了,我在西城住,離得遠,我當時也上班,照顧不了太多,北京學生練拳情緒一直都很高,老師回來以後場子都在,當時學拳的人也很多,外地的學生也來,如內蒙的妥木斯,文革受到衝擊,在北京好像呆了一年多,以後有時從內蒙過來又住些日子,還有馬虹,也到北京來過幾次,但時間不是太長。老師教拳的進度基本是按照67年最初給北京學生講拳的進度,從小成,中成到大成一路講過來,就是去外地教,基本也是這個進度,就像上學一樣,已經講過的東西,老師就不再往回返了,不補課。74年開始講的就是高中課程了,也就是在北京學生中成基礎上的課程,所以外地很多學生沒有從頭開始學,好多基礎的東西沒有練到,我們那會兒練的積極,不敢落課,盡量早去。老師去外地教拳,也是從北京這裡的基礎上往下發展的。低盤架子老師是在中盤架子講完以後講的,算是中學課程,所以初學拳時不應從低架子入手,否則腰腿走的路線就生硬,是直趟,腰也不會轉,太極拳的內功就出不來,外面老有人強調所謂丹田內轉,其實,丹田轉的關鍵全在腰轉上,不明白腰轉,單純講丹田內轉是沒有用的。如果沒有前面的基礎,關節走不圓,低架要麼就做不到位,要麼就會傷關節,嚴重的還會截氣,截氣是內臟氣路不通造成的。最常見的就是截在胸口,也就是膻中。要解決這個問題,還需從基礎上下功夫。
老師把這趟拳拿出來教,他的很多師兄弟說:「照奎把拳給改了!」老師說:「我沒改,這趟拳原來你們誰也沒見過。我小時候6,7歲時,父親(陳發科)早上練完拳回來以後,把門關上,才走這趟架子,走低盤,貼著地皮走,身上的氣和勁兒,肌肉看著『嗒、嗒』的哆嗦,連頭髮都顫」。老師特別聰明,他父親做的動作,拳勢子也好,單式也好,推手動作也好,他一點沒忘,全給記下來了。
另外,這趟拳還有一些輔助功法:十八羅漢樁,金剛八式等,老師教我十八羅漢樁是在龍潭湖,我記得說了大概不到一個月,龍潭湖那時沒人管理,護城河那邊原來有個畫報廊,老師練完拳,上午九點以後,那時候練拳人大部分都散了,老師就在那兒講解並做示範,我用心記。
那時候很多師兄弟想著磕頭拜師,老師沒讓,老師說現在破四舊,立四新,街道上如果知道這些事,肯定不行,就沒讓大夥磕頭。
陳老師教我18羅漢樁的時候說:「楊子,你還不明白這點事?」當時我沒明白什麼意思,過兩天我明白了,老師再教時,我就給老師磕了頭。老師笑著受了。他說:「我要大擺酒席收徒弟,街道不幹,完了非得挨斗不行。」老師不是不想收徒弟,而是那時的環境不允許。接著老師又給我說了陳鑫太極拳圖說裡面的九宮。完了又大概說了陳氏太極的八段錦、外壯八法、內壯八法,我都給記了下來,後來老師給我留了一本這些內容的手稿。
除了這些,陳氏太極還有太極十三勢和掌太極,老師也跟我講了練法,掌太極十二勢,一般人都不知道的。
到了81年3月,陳老師身體開始不好了,那天去糧店買糧食,拎著20斤糧食,走到門口就癱在地上了,血壓上來,動不了了,買糧食的街坊看到後,趕快給送回家去了。我知道以後就領著老師去金老(金亞賢)那裡看病,金老擅長中醫,當時還是圍棋隊的教練,在張自忠路那兒住,圍棋隊的吳樹森介紹老師去金老那裡看病,以後我一直領老師去,每次抓三付葯,大概九付葯以後,陳老師身體見好,就跟我說要去鄭州,我說:「您身體還沒好利索,去鄭州幹嘛去啊?」當時就沒去。過了幾天老師說:「楊子,我病已經好了,沒事了,還得去趟鄭州。」我說:「您一個人去行嗎?」他說:「沒事了!」非要去,還拿了我幾本書,說:「現在我手頭沒錢,你先借我點。」我就給老師拿了四十塊錢問他夠不夠,他說夠了,來回都夠了,就這樣老師就走了,後來去沒去鄭州我不太清楚,過了幾天,捎信來說老師逝世了。當時我不相信,心說不可能啊,病都好了啊。後來說確實逝世了,在焦作。而且據說老師去世幾天都沒人知道,沒人去處理。師姑跟我說的這個消息,當時我都傻了,下意識的說:那我得去吧?師姑說你別去了,在那裡都火化了。我心裡這難受啊,前後也就幾天時間,怎麼就去世了呢?
以上就是我跟陳老師學拳的大致經歷。
2009年元月 (本文圖片是1985年左右在石家莊時馬虹先生給楊文笏先生拍的拳照)
------武魂 2009年4月
加入微信群一起和我們交流分享!獲取海量太極拳教程、視頻資料,免費學習太極拳!
※王宗岳拳論中說「虛領頂勁,氣沉丹田……」怎樣氣沉丹田?
※養生特效功!八十六歲老者說「人人都說我難過三十歲,後遇一民間郎中授我這套功法!」
※養生比治病更重要!春溫、夏熱、秋涼、冬寒順勢而為
※習武入門規矩、尋師之道;練成高手必經之路的「站樁、筋骨關!」
※想通過練功達到天人合一?首先你要學會服日月精華才行
TAG:九五太極養生 |
※建立良好的人脈關係,關鍵就在一個「錢」字
※關於里的幾個關鍵詞
※楊丞琳連體衣出席活動,上身只遮關鍵部位,網友卻全都在關心這個問題!
※原來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關鍵是它,抗氧化才是預防動脈硬化關鍵!
※嘴唇乾裂脫皮,中醫治療關鍵在於健脾!
※三叉神經痛,「吃的對」是治病的關鍵?
※肩部成長的關鍵因素在這裡,3個不為人知的技巧擴展你的肩膀
※肺部的良好運化,才是你皮膚好的關鍵
※杜鵑像打了雞血似的開花,這個關鍵之關鍵,學學
※掌握太極拳的特點,才是學好的關鍵!
※在家怎麼練胸肌,這六種俯卧撐就是練胸肌的關鍵
※調伏對三界的執取,是關閉輪迴的開關、修行成敗的關鍵!
※學化妝:新手學化妝,眼線怎樣畫才不會暈妝?選好眼線筆是關鍵!
※病來如山倒,X型腿的治療很關鍵
※腰椎間盤突出,能治嗎?關於腰椎間盤突出最關鍵的8大問題,收藏
※腸道問題,關鍵在於養
※病來如山倒,肩周炎的治療很關鍵
※能托在手心的微型盆景,學會修剪3大技能是關鍵之關鍵
※子宮肌瘤的六大關鍵詞!
※病來如山倒,O型腿的治療很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