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照片更層次立體-淺談攝影中空間感的構建
供 稿 | 托 馬 斯 發 布 | 攝 脈
托馬斯,熱愛戶外探險,環球旅行的90後。小米,攜程,英國皇家RPS攝影師。以下是正文:
世界是三維的,照片卻是二維的。要在一個平面上表現出三維世界的立體層次,需要攝影師從繪畫理論中,汲取空間縱深感的表達手法。
本文將依次講解遮擋、縱透視、線性透視、空氣感等,幾種攝影中常見的空間表現方式。為了更好的闡述理論,托馬斯得到了幾位一流戶外風光攝影師的允許,在文中使用他們的視覺大片作為例子,在此感謝。
《燃燒》,作者:曼聯
1 . 遮 擋 與 縱 透 視
假設下面這張簡化示例圖,是我拍攝的一張照片。如果我告訴你右邊綠色的山峰,實際在更遠的地方,你很可能會覺得莫名其妙。
這就是一張典型的缺乏層次感的照片,如果我們不在前期構圖時採取一些措施,就很可能拍出這種很平的照片。
那麼有哪些手法可以表達空間感呢?
第一種方法非常的簡單,叫做「遮擋」。也就是用一個物體遮住另外一個物體。這樣讀者就會明白,那個被擋住的、輪廓和整體不完整的物體,一定是在更靠後的位置。
例如上面的情況,我可以往左邊走個幾公里,此時紅色的山把綠色的山給擋住了。這樣我拍出來的照片,山之間的層次關係就很明顯了。
在長焦攝影中,由於後面會講的線性透視效應很不明顯,因此遮擋就成了表達空間縱深的關鍵手法。
《雪山幻境》,作者:托馬斯
上面這張長焦雪山照片,就是非常典型的通過「層層遮擋」來表達空間關係的例子。1標識的岩石,擋住了2處的雲霧,雲霧又遮住了3處的雪山,雪山又把背後藍天遮擋。岩石、雲霧、雪山、藍天,通過層層遞進、互相遮擋的方法,前後關係非常清晰。
再比如下面這張200mm鏡頭拍攝的遠景,冰川、碎石和人物、雲霧以及雪山的縱深,也是通過遮擋(以及後面會講的空氣感),來進行表達的。
《喀喇崑崙背夫》,作者:汗斯
除了遮擋,在古典繪畫中,畫家還常用縱透視的形式,來表達層次感。
所謂縱透視,就是近的放在畫面低處,遠的放在畫面高處。在攝影中,要拍出縱透視效果很簡單,只需登上高處,提升機位即可。
比如前面的情況,我可以爬到山上,或者放飛無人機,這樣拍到的畫面,紅山在下,綠山在上,也會讓讀者理解這兩座山的前後順序。
比如下面這張聖托里尼的教堂和遠處的小島,就使用了縱透視。通過較高機位帶來的景物縱向分布,來增加空間感。
《黃昏的浪漫》,作者:托馬斯
當然,既然遮擋和縱透視都可以表達空間感,如果我們把這兩者結合起來,照片的三維順序就更加明白無誤了。
例如下圖,藍冰、黑色冰川、薄霧、遠山和天空從下到上縱深排列,同時層層遮擋,雖然是平面的圖像,我們也可以從縱透視和遮擋關係中,看出場景的立體空間感。
《遠山》,作者:托馬斯
遮擋和縱透視都可以通過前期改變相機機位的方法來實現,攝影師在構圖時不妨多加思考。
例如要拍攝一片森林和後面的小山,如果我們在平地拍攝,低機位造成了物體互相遮擋,體現了一定前後關係,但縱深感表現不足。
如果我們登上山頂高處,這樣森林和山峰拍出來一上一下,縱深關係有了,但完全分離的景物,空間感還是差了一點。
最好的拍攝機位,可能是在半山腰不高不低的地方,既拍出了遮擋,又體現了縱透視,森林和小山的層次感提升了一個檔次。
攝影中,並不是機位越低或者越高就更好的。恰到好處的構圖,同時利用多種空間表現手法提升層次感,考驗了攝影師的前期功力。
再來仔細對比觀察一下下圖,或許你就能理解攝影以及繪畫中,遮擋和縱透視的精妙效果了。
2 . 線 性 透 視
在文藝復興之後的西方藝術中,線性透視在繪畫里大量的被應用,直接導致國外攝影師在拍攝時,很喜歡用大廣角構圖,突出線性透視的方式來表達空間層次。
線性透視,簡而言之講就是「近大遠小」,原本平行的線條,在向遠方延伸時會不斷的會聚,直到在滅點處匯合成一個小點。
在攝影中,我們常用匯聚線、重複縮小以及誇張前景這3種方式,利用鏡頭(特別是廣角鏡頭)來突出線性透視下的前中後景層次。
2.1 匯聚線
匯聚線的拍攝,就是要利用場景中向遠方延伸會聚的線性物體,來突出空間感。
例如下面這張大白天順光拍攝的圖片,雖然光影立體感不強,但是這條向遠方不斷延伸會聚的小路,卻給照片帶來了縱深感。
《慕尼黑的春天》,作者:托馬斯
道路,河流,橋等等,都是天然的匯聚線,在前期構圖時取入他們,不僅可以拍出引導線,還能極大的提高照片的層次感。
《風暴》,作者:曼聯
有時這些匯聚線並不明顯,需要攝影師用心發現。比如你能看出下圖中用到的匯聚線嗎?
《萬壑奔流》,作者:JOYOU S EYES
攝影師巧妙的利用天然的礁石和水流,拍出了一根根匯聚線,既引導視線到了遠方的岩石和落日,又利用線性透視,表達出了三維空間感。
2.2重複縮小
線性透視的一大表現,就是近大遠小。因此如果我們在構圖的時候,特別是廣角拍攝前景時,如果能發現一些重複的物體。那麼這些重複的物體,會在畫面中,由近到遠的不斷縮小,就可以表現出空間感了。
例如下圖,攝影師在構圖時取入了一大片魯冰花,這些原本差不多的花,在畫面中卻是不斷變小的,這樣讀者就能感受到這個不斷向遠方延伸的三維空間。
《山花似海》,作者:Pan Weihao
下面這張圖,前後景的實際距離不過十來米,但是在廣角的作用下。重複的正方形鳥居,不斷的變小,這樣我用重複縮小的方法,結合鳥居的互相遮擋以及小路的匯聚線效果,很好的體現出了照片的空間感。
《京都鳥居》,作者:托馬斯
只要善於發現,自然和生活場景中,有很多不斷重複的物體。在前景中加以利用,空間感自然而然的就表現了出來。
《踏浪尋梅》,作者:JOYOU S EYES
2.3誇張前景
在攝影中,攝影師常常採用低角度、接近拍攝的方式,利用近大遠小的線性透視,誇張的表現前景物體大小,從而讓觀眾理解物體間的前後關係。
比如下圖,低角度拍出來的前景礁石,竟然比畫面右上角的人還大。這種錯位的大小關係,讓讀者立馬就理解了他們的前後空間順序。
《巨人之路》,作者:托馬斯
誇張前景的關鍵,是要找到原來相對較小的物體,在畫面中表現得和背景中原本較大的物體更大或者差不多大。通過畫面表現和人類認知的錯位關係,才能體現出透視空間感。
例如下圖,我只是左邊畫幾個圓,右邊畫一些小的橢圓。你是不可能從這種簡單的幾何形狀大小中,找出他們的空間關係的。只有我告訴你(或者你看出來)左邊是石頭,右邊是三個小人,你才會感受到這種關係。
如果你的照片中,建築很大,汽車很小,符合人類的認知,那麼這種關係是很難讓人看出他們的前後距離的。
只有如下圖一樣,帳篷、雪山、銀河這些大小千差萬別的物體,在畫面中卻表現出差不多甚至相反的大小比例時,人們才能認知出他們的空間前後順序。
《冰川之夜》,作者:托馬斯
3 . 空 氣 感
在繪畫中,畫家也常常使用一種叫做空氣感的東西來表達層次。比如近處的物體會畫的清晰、鮮艷、銳利一些,遠處的物體,會畫的朦朧、淡雅、模糊一些。
在前期拍攝時,我們可以利用空氣中自然的顆粒(比如清晨的霧氣、中午山間的水汽、城市的霧霾等等),自然而然的拍出空氣感。
《迷幻雷尼爾》,作者:史炎冰
在後期中,我們也常常對遠處的景物進行減清晰度、經典柔化、高斯模糊甚至後期添加雲霧的方式,來營造空氣感,從而增加照片的層次立體表現力。
《雪山月色》,作者:托馬斯
總結
1. 攝影師在合理的構圖角度,可以利用遮擋和縱透視來突出層次感。
2. 我們可以用匯聚線、重複縮小以及誇張前景這3種方式,利用線性透視的原理來表達空間感。
3. 近處清晰鮮艷,遠處模糊暗淡的空氣感,也是攝影中常見的前後縱深表達手法。
練習
一張層次分明、三維立體的照片,往往會使用上面提到的多個空間表現手法,你能在評論區,說出下面3張照片都利用了哪些方法嗎?
1.《輕舟已過萬重山》,作者:史飛
2.《晨光中的蒲甘》,作者:托馬斯
3.《夏特古道》,作者:曼聯
| 攝 脈 |
關注攝脈,每天學會一個攝影技能
※為什麼我們在拍照中要重視「留白」?
※《機器姬》:將來的我們會被人工智慧殺死嗎?
TAG:光影斑斕 |
※淺談攝影構圖的核心技巧在設計中的應用
※淺談攝影中色彩的運用
※拍攝是譜曲,後期是演奏,淺談攝影后期在攝影中的重要性
※談談攝影后期的重要性?
※淺談攝影之器材篇!
※聊一聊攝影,我們談攝影的時候在談什麼
※審視內心的價值:淺談攝影的核心
※淺談攝影常用裝備
※潘石屹搞了個發布會,不談房價,談攝影!
※淺談攝影中的「花境」與「花語」
※給你點顏色瞧瞧,談攝影中的色彩學
※淺談攝影的藝術修養
※中國攝影金像獎獲得者顧勇暢談攝影的意境和表現手法
※談談攝影 倡導環保?
※潘石屹談攝影 李彥宏照片成案例:拍照頭髮很重要
※漫談攝影人的交往
※攝影該何去何從?——淺談攝影創新的途徑
※沒看過他作品的人,不足以談攝影
※馬俊儒:《「漫無邊際」的談談攝影》
※傑夫·戴爾談攝影寫作:為何我關注日常生活,而非宏大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