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趣味中醫——那些傳說中的「海外」延壽方

趣味中醫——那些傳說中的「海外」延壽方

I導讀:近期中成藥改名風波,小編從《古方方義與方名考釋》一書整理了幾首方名具有「暗示」「誇大」療效的方劑,從作者的細緻考證與論述可見,部分古代方劑名稱帶有道家文化色彩,不僅代表古人對中醫藥療效的自信,也體現中醫藥文化底蘊。

趣味中醫——那些傳說中的「海外」延壽方

小編選擇相對平和安全且實用的方劑,在大家看「熱鬧」之餘,希望有所裨益,最後叮囑大家,一切尚需遵醫囑。

打老兒丸——凍齡母親與年邁兒子

【出處】《萬氏家抄方》。

【組成】川牛膝(用黃精自然汁浸,漉出,酒浸一宿;若無黃精,酒浸三日,漉出,細銼焙乾)、石菖蒲、干山藥、遠志、巴戟天、續斷、五味子、楮實子、杜仲、山萸肉、茯神、小茴香、熟地、肉蓯蓉、枸杞子各等分。

【用法】上為細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時用溫酒送下,或白湯下亦可。服五日便覺身輕,精神爽快;二十日語言響亮,手足輕健;一年白髮轉黑,行走如飛;久遠服之,百病消除,面如童子。

【功用】滋陰補陽,強壯筋骨。

【主治】五勞七傷,陽事不舉,真氣衰弱,精神短少,小便無度,眼目昏花,腰膝疼痛,兩腳麻冷,不能行走。

【方義】腎為先天之本,腎藏精,精能化氣,腎精所化之氣稱為元陽。元陽是全身陽氣之根本,為人身一切機能活動的原動力。且腎主骨,肝主筋,若肝腎虛損則可出現腰膝酸楚、筋骨軟弱等症。故方中用巴戟天、肉蓯蓉、杜仲、續斷等補助元陽,強壯筋骨。方中熟地可養血滋陰,補精益髓。熟地佐以菖蒲能宣導而臻太和,輔以山茱萸、山藥能補肝益脾,補充精血。《本草正》:「山藥能健脾補虛,滋精固腎,治諸虛百損,療五勞七傷。」是以有金玉君子之稱。枸杞、五味補陰收澀、補腎填精。牛膝入肝腎,可壯筋骨,利腰膝,益精強陰。遠志、茯神為寧心安神之品,茯神抱根而生,有依守之義,故魂不守舍者用之;遠志可定心補腎,水火併補,殆交坎離而成既濟。楮實子健脾益氣,小茴香理氣和胃。諸葯合用,以共奏滋陰補陽、強壯筋骨之功效。

【方名釋】相傳,古一婦人,家藏秘方,並自製為丸經常服用,所以這一婦人雖年逾百歲,卻青絲黑髮,步履矯健,看上去只不過象一中年。婦人有數子,均遵老人服藥之法,因此這些兒子雖都年過古稀而「面如童子」。只有她的小兒子性格乖僻,說什麼都不服用老母配製的藥丸,所以這個兒子還沒有七十歲就老態龍鍾,彎背弓腰,白髮蒼蒼。有一天,母子倆因用藥之事發生了爭執,氣得婦人拿上鞭子追打「老兒」,這樣就有許多人圍觀過來,都十分奇怪,怎麼一個中年婦人去欺侮老頭兒?故不少人過去責問婦人,婦人說:「此余之幼子也,年未七十,已傴腰曲背,老態龍鍾,家藏良藥,令其長服,而彼輒違忤,遂衰弱至此,余因此責之。」圍觀者方然醒悟,真相大白。這樣婦人所制之藥丸,求者甚眾,遂將此葯稱為「打老兒丸」。

孔聖枕中丹——孔子聰慧的奧秘

【出處】《醫方集解》

【組成】敗龜板、龍骨、遠志、九節菖蒲各等分。

【用法】上藥為末,每次1克,食後用酒和服,一日三次。

【功用】滋陰降火,重鎮安神。

【主治】讀書善忘,久服令人聰明。並可用于思慮過多,陰虛火旺,健忘多夢,心悸怔忡,頭暈失眠,遺精盜汗等。

【方義】讀書易忘,是因心血不足、痰火相結擾亂神明所致。故方中用龜板滋陰降火,龍骨鎮心安神。龜者,介蟲之長,陰物之至靈者;龍者,鱗蟲之長,陽物之至靈者。借二物之陰陽,以補人身之陰陽,借二物之靈氣,以助人心之靈氣。而且人體精與志,皆藏於腎,腎精不足則志氣衰,不能上通心、故迷惑善忘。方中遠志性味辛苦,是以苦泄熱而辛能散郁,亦兼通腎氣上達於心,強志益智。菖蒲性散,為水草之精,故能散肝舒脾,又能開心孔,利九竅,而去濕除痰。諸葯共用,即使痰火散而心肝寧,聰明開而記憶強。

【方名釋】「孔聖」,是對孔子的尊稱,「枕中丹」謂珍秘的丹方。因為枕中丹方可延年卻病,令人聰穎,但其方又被人視為「枕秘」。無人能知,而唯獨孔聖可知,故在《備急千金要方》中又有「孔子大聖知枕中方」之名。

孔子(公元前551~479年),春秋時魯國陬邑昌平鄉闕里(即今山東省曲阜縣東南)人。名丘,字仲尼。是我國古代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和大政治家,也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學無常師,嘗問禮於老子、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後為魯國司空,又為大司寇,攝行相事,從此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四年,年六十八歲返魯。刪《詩》《書》訂《禮》《樂》,贊《周易》,作《春秋》。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後世稱孔子為至聖先師。傳說,孔子生資聰明,容貌奇特,頭頂中間低四周高,牛唇獅鼻,海口輔喉,虎掌龜背,身高九尺六寸,堪稱天生異相,故而天稟聰明。孔子三歲時牙牙學語,父母教以稱呼說話,一遍即會又久而不忘,這是平常人所不能冀及的。五六歲時,其母教他認字一日能熟記三百個科斗字,教他看書,孔子一目十行,過目不忘。後來孔子跟從他的外祖父顏襄學習,顏襄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學者,看到孔子特彆強固的記憶力,儘管眾多的卷帙,只要經孔子隨手翻閱。默讀一過,就能永遠不忘。故此得到他外祖父的喜愛,顏襄將胸中的學問都傳授給了孔子。由於孔子聰明過人,至於枕中丹的奧秘,也就只有這位聖人能夠揭開。《漢書·劉向傳》曰:「上(宣帝)復興神仙方術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鴻寶」、「苑秘書」,神仙使鬼物為金之術,及鄒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見。」這裡所說的「鴻寶」和「苑秘書」,是兩篇道術之書,如果看了這兩篇,就能使物變金,使人聰慧,讓人延年益壽。可惜,像這樣神奇的丹方,卻藏在枕中,沒有泄漏,故言「世人莫見」。

本方主要功用是治療讀書善忘,如果久服又可使人聰明,其效與枕中「鴻寶」類同,然而枕中丹方「世人莫知」,只有至聖孔子,以其天稟聰明方能揭曉。故此,立方者冀希服用此方後,能像孔聖那樣資生聰明、文思超倫,讀書萬卷、過目不忘。故將該方命名為「孔聖枕中丹」或「孔子大聖知枕中方」。

觀音夢授方——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出處】《普濟方》

【組成】洗凈夜明砂30克,當歸30克,蟬殼30克,木賊(去節)30克,羊肝120克。

【用法】前四味共碾為末;用羊肝煮爛,搗如泥,入葯末拌和為丸,梧桐子大。每服50丸,食後溫水下。

【功用】退翳消障。

【主治】肝經風熱,眼多赤膜及障翳。

【方義】本方主治翳、膜、障等眼科疾病。翳和膜是外障眼病的常見證候,二者均可遮蔽黑睛或瞳神而影響視力。內障則是從內而蔽,有如薄紗籠罩,但眼睛表面卻無特殊病徵,只是自覺昏蒙。外障多由於六淫邪毒外侵,內障則因七情內傷。目者乃肝之竅,故肝經病變所引起的眼病,在眼科疾患中占多數。方中夜明砂,乃蝙蝠之砂屎。李時珍曰:「砂乃蚊蚋眼也」,故可明目,「治目翳盲障」。木賊治風熱所致翳膜,羊肝者能補肝明目並常用於肝陰不足之內障。蟬蛻以其善退之能為退翳之要葯。眼病虛者多兼肝腎氣血俱噬,是以用當歸補血活血。諸葯合用,既可清肝經之風熱,又能退翳消障,使眼復明。

本方名為「觀音夢授方」,又名「羊肝丸」。其功效,在於除翳消障,使旨者復明。《類說》中載:「定海徐道亨患赤眼,食蟹,遂成內障五年,忽夢一僧以藥水洗之,令服羊肝丸,求其方……遂復明也。」

由於本方為僧人夢中所授,且有觀音使盲者復明之宏力,故託名為觀音夢授方。

還少丹——返老還童的效方

【出處】《洪氏集驗方》

【組成】干山藥、牛膝各45克,山茱萸,白茯苓,五味子,肉蓯蓉,石菖蒲,巴戟,遠志,杜仲、楮實,舶上茴香各30克,枸杞子、熟乾地黃各15克。

【用法】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入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用溫酒鹽湯送下,空腹,日進三服。

【功用】溫補脾腎,養心安神。

【主治】虛損勞傷,脾腎虛寒,心血不足,腰膝酸軟,失眠健忘,眩暈倦怠,小便混濁,遺精陽痿,未老先衰,疲乏無力。

【方義】本方主治諸證皆由命門火衰、腎陽不足所致。腎陽乃人身之根本,若不足,勢必未老而身先衰。腎陽衰微則生土無權,脾胃因之虛寒;由於腎陽溫煦無力,氣血就會生化不足而神失所養。所以本方旨在溫補脾腎,養血安神。方中枸杞子、杜仲、牛膝能補益肝腎,強筋壯骨;山萸肉、巴戟、肉蓯蓉可補腎以助陽事;熟地補精益髓、養血滋陰;五味子滋腎澀精;山藥脾腎兩助。因脾胃虛寒,方中除溫補腎陽外,又用楮實、茯苓、小茴香健脾益氣、理氣和中;方中遠志、菖蒲有寧神開竅之功效。是以腎陽溫、脾胃暖,心神安而諸症自除。

【方名釋】本方名為「還少丹」,意謂返老還童之丹藥。還,即返還的意思。《爾雅·釋言》:「還,返也。」《廣雅·釋詁》:「還,歸也。」道教《大智度論》:「如是耆老相,還變成少身。」就是指通過修道,可以達到還少的目的。道家認為,成仙修道之術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內保精氣;二是服食丹藥。內保精氣,首先就須學會行氣,葛洪在《釋滯》中說,行氣「久久可以至千,至千則老者更少,日還一日。」服食丹藥,葛洪認為主要是服食還丹和金液,他在《金丹》中說:「以千計矣,莫不皆以還丹、金液為大要者焉,然則此二事蓋仙道之極也。服此而不仙,則古來無仙矣。」《西升經》亦說:「我命在我不在天,還丹成金億萬年。」所謂還丹,是道家將丹砂燒成水銀,積久又還成丹砂。這種還丹,道家認為服後即可「白日升天」。

由上所述,說明「還少丹」之名,取有道家。還變成少身」「老者更少,日還一日」以及「還丹」之意,意謂服用本方後,有「返老還少」之效,故名「還少丹」。

「還少丹」一方,歷沿多年,屢用屢驗。現摘錄驗例二則於後,以示「還少丹」之神效。

1.《折肱漫錄》載:泉州黃伯宗,諱汝良者,年九十餘,猶然精神不衰,飲啖如故,平日服補中益氣湯、還少丹二葯,故是佳品,宜其得力。

2.李克蕙《藥理篇》載:湖南劉叟,為中央國醫館理事,每來京赴會,必偕一麗人與俱。人竊謂紅顏白髮,殆有其所以御之之術乎?或曰:安知麗人也者,非其兒輩行耶?曰:不然。人有清晨謁叟於旅邸者,見麗人高卧未起,而室無兩榻,其非兒輩行也必矣。人於是審之確,某日宴會,群擾叟發表其健身之道,叟亦樂道往事,掀髯謂人曰:予年四十許,患陽痿證,不知人道者近十年,一日齒牙浮動,搖撼欲脫,因以還少丹藥味,改為湯劑,煎服四五劑效大顯,繼續服之十劑,則枯楊生梯,源泉竟得復活矣,至今慾海波瀾,非雙宿不快,雖在短促之旅行期間,亦必與小妾偕行也。言罷,眾始恍然,然終疑還少丹藥味平淡,未必有若許功效也。

劉叟再度蒞京,人復以還少丹為言,謂他人曾否實驗。叟曰:余每年須服二、三十劑,經介紹友人服用亦多效。言時,目視吳叟謂曰:君可否作一實驗報告也?吳叟者亦長沙名醫也,聞言,大呼劉叟害人不置,眾異之,詰其所由,第笑而不言。嗣轉詢劉叟,始知吳病齒牙浮動,因介紹服用還少丹後立上。不期其時新賦悼亡,服藥後元陽無制,輾轉床子,大是苦事。所謂害人也者,蓋即指此。群聞言,為之絕倒。

草還丹——安全的道醫還丹

【出處】《聖濟總錄》

【組成】生乾地黃(凈洗)、石菖蒲(節密細者)、牛膝(酒浸,切,焙),菟絲子(入鹽少許炒,乘熱搗末)、地骨皮、肉蓯蓉(酒浸一宿,細切,焙)各等分。

【用法】上六味,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以丹砂為衣。每次40丸,早晨空腹時用溫酒送下。日午再服20丸。一月內百疾俱退,一年內白髮俱黑,身體有力,顏色如童,睡少欲薄。

【功用】補益氣血,悅顏烏髮。

【主治】氣血兩虛,髭發早白。

【方義】本方證治氣血兩虛所致的髭發早白等症,治宜補益氣血。「腎其華在發」,故方中又多選腎經葯,用肉蓯蓉、菟絲子壯腎陽以補氣,用生地黃,地骨皮滋腎陰以養血。石菖蒲養心健腦,丹砂為衣,又可補養心血。諸葯合用,共奏補益氣血,悅顏烏髮之功。

【方名釋】還丹,是指道家煉丹時,使丹砂燒成水銀,積久又成為丹砂,謂之還丹。《抱朴子·金丹》:「余考覽養性之書,鳩集九視之方,曾所披涉,篇卷以千計矣。莫不皆以還丹、金液為大要者也。又曰:「若取九轉之丹,內神鼎中,即化為還丹,一刀圭,即白日升天」。

本方名為「草還丹」者,是指方內不加金石,只系草藥為用。這樣,燥熱無加,五臟不傷,全在制度之妙,可奪丹砂燒煉之功。有補益氣血,悅顏烏髮之效,故名為草還丹。

蟠桃果——天地同壽的願望

【出處】《景岳全書》

【組成】芡實500克(炒),蓮肉(去心)500克,膠棗肉500克,熟地500克,胡桃肉(去皮)1000克。

【用法】上藥研末,以豬腰6個,摻大茴香,蒸極熟,去筋膜,同前葯末搗成餅,每日服2個,空腹時用滾白湯或好酒送下。

【功用】補脾滋腎。

【主治】遺精屬脾腎虛弱者。

【方義】遺精之證,多由用心過度、傷及脾腎,以致腎虛不藏,精液自遺。故當補脾滋腎。方中熟地滋陰補精;胡桃肉補腎助陽;芡實,蓮肉益腎固精,兼以補脾;棗肉補中養血,緩和藥性。諸葯同用,以成補脾滋腎之功效。

【方名釋】本方名為「蟠桃果」。蟠桃,為傳說中之仙桃,系取「王母蟠桃」之說。言服之補益,可以長壽,故後世多有以「蟠桃慶壽」為題材的故事傳說。果者,草木之實皆曰果,方中用藥大都為草木之果實,且王母稱蟠桃為桃果,故張景岳依本方之功效,喻其名為「蟠桃果」。

蟠桃之名,出自漢·王充《論衡·訂鬼》引《山海經》云:「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至於蟠桃與西王母的關係,則見於漢·班固《漢武帝內傳》,其云:「王母命侍女更索桃果,須臾以玉盤盛仙桃七顆,大如鴨卵,形圓青色,以呈王母。母以四顆與帝,三顆自食,桃味甘美,口有盈味。帝食則收其核。王母問帝,帝曰:欲種之。母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實,中夏地薄,種之不生。帝乃止。」迄明,王世貞在其《宛委余編》中,又敘及其事,並說:「洪武時出元內庫所藏蟠桃核,長五寸,廣四寸五分,前刻『西王母賜漢武桃宣和殿』十字。」以上兩種傳說,經後世不斷加工,就逐漸產生了「王母蟠桃」之說。

舊題唐馮贄《雲仙雜記》卷八中載:「西王母居龍月城,城中產黃中李。花開則三影,結實則九影,花實上皆有『黃中』二字,王母惜之,過於蟠桃。這便是蟠桃一詞見諸載籍較早者。

想免費系統的學習中醫,微信關註:國醫研習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靠譜中醫 的精彩文章:

暖女人,最漂亮:麻黃加術湯
辛溫蠲飲 苦寒泄肺——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肺原性心臟病經驗
一摸手和腳,就能發現寒氣的蛛絲馬跡
史上最全中醫學習資料集合打包!費了我3個月時間整理出的!

TAG:靠譜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從麻黃的趣味傳說中了解中醫藥文化
漫談中醫的祖傳秘方
中醫說「痰」
中醫解說一些小方法
淺聊一下中醫方劑中的七味白朮散
中醫說「春」
中醫不外傳三種補腎藥酒秘方
中外大咖為江西中醫藥發展開「良方」
中醫古籍從哪讀起?浩如煙海的醫書又該如何選擇?中醫大家岳美中這樣告訴你
中醫文化︱︱「趣味中醫」之華佗之「沸兒湯」
中醫方劑之三味葯組
中醫外感第一方,仲景《傷寒》桂枝湯
慶江紅草中醫文化傳播:中醫古方傷科秘訣
老中醫的傳世小偏方!
中醫的色聲香味觸法
中醫名方的傳承 醫方碑
小說中的中醫與現實中的中醫
山上這4種無人問津的雜草,在中醫眼中卻是味很好的中草藥
山間老中醫的祖傳疼痛秘方,竟然只是一種神秘草,疼痛良方
道德經「味無味」的中醫營養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