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代何紹基《行書冊頁》

清代何紹基《行書冊頁》



清代何紹基《行書冊頁》




清代何紹基《行書冊頁》



清代何紹基《行書冊頁》




清代何紹基《行書冊頁》


清代何紹基《行書冊頁》


何紹基(1799-1873) 清代詩人、學者、書法家。字子貞,號東洲,別號東洲居士,晚號蝯叟。湖南道州(今道縣)人。出身於書香門第,其父何凌漢曾任戶部尚書,是知名的藏書家。


道光十五年(1835)舉人,次年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歷任文淵閣校理、國史館提調等職,曾充福建、貴州、廣東鄉試主考官。咸豐二年(1852)任四川學政。為官僅兩年,次年因條陳時務得罪權貴,被斥為"肆意妄言",受讒言所害,降官調職。遂辭去官職,創立草堂書院,講學授徒,1856年,由四川出發,經陝西等地到達濟南,主講于山東濼物書院。講學之餘,盡游濟南大明湖、趵突泉、珍珠泉、千佛山等處,留下許多詩句。1860年,受長沙城南書院之邀離開濟南赴長沙。前後在山東和長沙城南書院教書達十餘年。晚年主持蘇州、揚州書局,校刊《十三經註疏》,主講浙江孝廉堂,往來吳越,教授生徒。一生豪飲健游,多歷名山勝地,拓碑訪古。著有《東洲草堂金石跋》、《東洲草堂詩鈔》(30卷 現葬於保定市容城縣大河村)


何紹基出入於阮元、程恩澤之門,通經史、律算,尤精小學,旁及金石碑版文字。他是近代提倡宋詩的重要人物之一。論詩主張「人與文一」、「先學為人」,而後直抒性情,「說自家的話」(《使黔草自序》、《與汪菊士論詩》)。他作詩「宗李、杜、韓、蘇諸大家」,不名一體,隨境觸發,較為真摯為「宋詩派」重要倡導者之一。他有過譏刺時政的詩作,如《滬上雜書》「愁風悶雨人無寐,海國平分鬼氣多」,對外國侵略者盤踞租界深為憤慨。但由於仕途挫折,性情拘檢,他說「一切豪誕語、牢騷語、綺艷語、疵貶語,皆所不喜,亦不敢也」(《東洲草堂詩鈔自序》),而強調「溫柔敦厚」的詩教。所以詩作大都是登臨唱和、書畫題跋及抒寫個人生活感受,很少涉及社會政治內容,如《滬上雜書》感慨外國侵略者盤踞之類很少。他的山水詩善於以平實自然的語言白描客觀景物,頗有特色,如《山雨》、《望飛雲洞》等。

何紹基的書法成就很高。各體書熔鑄古人,自成一家。草書尤為擅長。


何紹基的楷書取顏字結體的寬博而無疏闊之氣,同時還摻入了北朝碑刻以及歐陽詢、歐陽通書法險峻茂密的特點,還有《張黑女墓誌》和《道因碑》的神氣,從而使他的書法不同凡響。何紹基的小楷兼取晉代書法傳統,筆意含蘊,行草書融篆、隸於一爐,駿發雄強,獨具面貌。他的篆書,中鋒用筆,並能摻入隸筆,而帶行草筆勢,自成一格。何紹基書法,早年秀潤暢達,徘徊於顏真卿、李邕、王羲之和北朝碑刻之間,有一種清剛之氣;中年漸趨老成,筆意縱逸超邁,時有顫筆,醇厚有味;晚年何紹基的書法已臻爐火純青。濟南大明湖歷下亭楹聯杜甫名句「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即為他所書。歷下亭東壁仍存其《重修歷下亭記》石刻。


何氏精通金石書畫,以書法著稱於世。譽為清代第一。初習顏,中年博習南北朝書,筆法剛健,此期作品傳世甚少。後致力分隸,漢魏名刻,無不深研熟密閉,臨摹多至百本。偶為小篆,不顧及俗敷形,必以頓挫出之,寧拙毋巧。暮年眼疾,作書以意為之,筆輕墨燥,不若中年之沉著俊爽,每有筆未至而意到之妙。年尊望重,求書反多,故史年作品傳世較多。尤以篆隸法寫蘭蕙竹石,寥寥數筆,金石書卷之氣盎然。何氏博學多才,尤工於詩。有《東洲草堂集》。何氏晚年寓滬,卒於吳縣,歸葬長沙南郊石人沖。


他是一位十分勤奮的書法家。他自己說:「余學書四十餘年,溯源篆分。楷法則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緒。」何紹基早年由顏真卿,歐陽通入手,上追秦漢篆隸。他臨寫漢碑極為專精,《張遷碑》,《禮器碑》等竟臨寫了一百多遍,不求形似,全出己意。進而「草、篆、分、行熔為一爐,神龍變化,不可測已。」至今存臨本仍然不少。中年潛心北碑,用異於常人的回腕法寫出了個性極強的字。


何紹基是一位大書法家,但他的詩名為書名所掩。在晚清宋詩派中他是一位健將,擅於描繪山川。如其七律《元象》中有「石根水怒水根石,天外山驚山外天」一聯,上句比喻人世風波之複雜、險惡,下句又展示人類進步之不可限量,耐人咀嚼。

何紹基為官,因言事降調,於是遠離官場,周遊各地,以書法著作自娛,晚年倦遊,在長沙生活,與黃道讓、王先謙、王闓運等人相唱和,成為長沙詩壇雅韻之一章。


《隸書七言聯》何紹基曾曰:「如寫字用中鋒然,一筆到底,四面都有,安得不厚?安得不韻?安得不雄渾?安得不淡遠?這事切要握筆時提得起丹田工,高著眼光,盤曲縱送,自運神明,方得此氣。當真圓,大難,大難!」,由此可見其對中鋒的高度重視和深刻理解。


何氏一族自何紹基父親何凌漢以下10代皆為讀書人,後代今生活在湖南長沙縣江背鎮。


附:

何紹基書作真偽鑒別



清代何紹基《行書冊頁》



圖一



清代何紹基《行書冊頁》



圖二


在近代書壇,何紹基無疑是一位繼承與創新兼擅的書法大師。現在,「何體行書」已是廣為人知的專有名詞,這在晚清以及晚清之後的書法家群體中算是十分稀奇的事。對於他,人們最津津樂道來自三個方面:第一,其書法強烈的個性色彩;第二,其作品存世量奇多及行書面目的多樣化;第三,他對羊毫毛筆的「物盡其用」。


何紹基辭世距今已一百多年,有幸的是我們現在還可以經常看到他的作品真跡,這顯然是因為他「多產」的緣故。其作品的幅式絕大多數都是中堂立軸與對聯,值得提及的是在他所創作的眾多對聯作品中還從未見過書寫的文字內容有重複的。


何紹基作書法,真、草、篆、隸、行各體皆能,其中行書的成就最高,並受到普遍的認同。因特點強烈人們稱之為「何體行書」。作「何體行書」時,他只使用一種大管厚峰羊毫毛筆做書寫工具,但卻能寫出趨同存異的好幾副面孔來,被後人所常見的是那種以「回腕高懸」姿勢作出的手書,他寫這種字時,運筆一定是腕平鋒正,所作筆線既豐滿又流利並且有微微顫動的感覺,讓人稱道的是:他的筆圓勁遒,宛能呈現出松而不馳,綿中寓剛的藝術效果;他用墨墨色濃中微淡,落在紙上的墨也異常飽滿,通篇書法作品少見枯筆而只能見到個別處的「漲」筆;其作品墨彩、韻味超越了書法的局限,充滿畫意,墨當是其勝人之處。結體有顏(真卿)字構架的特點,又參合了隸(書)意與(魏)碑味。筆線的粗細長短很懸殊,筆與筆、字與字之間多有「春蠶吐絲」的映帶牽連。章法以充實豐滿者居多,因字大小相錯,故行、間界限不明顯。總結地說,看他這種字,給人帶來的是賴人尋味的藝術感覺。臃容大度、典雅中的洒脫是其特點也是其優勢。不過,有個別書畫界名家對他這種字持不同看法,認為它顫抖得不夠自然,有做作的因素。不過,他還寫過另一類型的行書,則絲毫沒有「做作」之嫌,它揉雄渾剛勁的北碑與拙重的「顏筋」、端麗的「柳骨」為一體,筆法不再全是中鋒,而是中側兼用、使轉自如。筆線曲中有直,剛柔並現。體勢欹中得正、瀟洒飄逸。每個字都顯露出開闊、峭撥的構造美。相對於前面提到的那種類型的行書,其藝術質量似乎更高一些。當然,他的行書還有其他類型,這裡就不一一而足了。


長期以來,在中國書畫市場中,仿冒的「何體行書」相對於與他同時代的書法家來說要多得多,其贗品大部份都屬於「舊仿」。不過,這些「舊仿」水準都不高,只要辨別時略微仔細一些,一般是很容易看出破綻的。如近期出現在南方某拍賣場上的疑偽作品,見圖1,就明顯具有以下幾處的疏漏:一是書法氣息不暢,行筆停停走走,不是一氣呵成;二是筆線軟弱無力,即使用羊毫毛筆但欠功力;三是結體鬆散彆扭、筆線顫動不自然,每個字與字之間不能形成呼應關係;四是章法不充實,顯得空洞,全局把握乏術,這幾乎是所有仿何字的通病。而圖2,是筆者二十年前收入的藏品,它正是上述到的那種集顏筋柳骨為一身的書體,筆線決不像圖1上所見到的那樣單薄、油滑、無力法度,而是具有壯美、洒脫的超強藝術表現力,間架走勢較好地體現了縱與斂、散與整、鈍與銳、勁與柔的構成形式美,章法編排也非常理想。筆者曾將它當作一面鏡子,照出了許許多多類似圖1那樣時不時在市場上露面的「妖怪」。 (黃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收藏那點事 的精彩文章:

沈周山水書法十六開冊頁
《金剛經》精華10句,點醒執迷人生
嶺南巨匠趙少昂國畫欣賞
獨樹一幟的陸儼少國畫藝術精神

TAG:收藏那點事 |

您可能感興趣

清代何紹基行楷書法冊頁欣賞
清 何紹基《行書論書橫披》以及其繪畫
何紹基書法冊頁《金陵雜述》
融厚超邁:清代何紹基行草書《題梅花詩》書法欣賞
清代何紹基楷書《何凌漢碑舊拓第一冊》書法欣賞
何紹基《楷書冊》(貢院清白堂)
何紹基行書《黃庭堅論蘇軾法書》
【書畫】何紹基書法
何紹基臨摹隸書系列—《石門頌》
何紹基之父何凌漢楷書冊頁
何紹基臨摹隸書系列——《乙瑛碑》
何紹基楷書欣賞《何書重修歷下亭記》
何紹基楷書欣賞《鄧琰墓志銘》冊頁
寬博暢達:清代何紹基楷書《鄧石如墓志銘》書法欣賞
沉雄峭拔、精力酣足:清代何紹基隸書《臨史晨碑》書法欣賞
《中國書法》:何紹基書法
何紹基楷書欣賞《何凌漢碑》第四冊
覺羅·崇恩書法墨跡《與何紹基論書詩卷》
何紹基隸書集字《心經》欣賞
何紹基臨摹隸書系列—《禮器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