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馮八峪老街老房
馮八峪村位於城郊黑山西北麓。
《馮氏宗譜》載:「始祖彥成,子六、行二,直隸棗強人。明洪武初,兄彥
通遷發雲南。公遷於益都,占籍馮八峪村,墓在村北。清雍正末年,改置博山縣,子孫遂為博山人。 」 明末清初,又有趙、高兩姓遷入。
《籠水趙氏世譜》載:「始祖平,明洪武初年由棗強遷居蒙陰薄板台,以避亂遷於益都顏神鎮。十一世帝臣,子三,居龍蟠峪。」時在明末。又《高氏族譜》載:「吾始祖諱舉,於明洪武初,自北直棗強縣遷於青州府益都縣孝婦鄉之高家胡同。十四世敬復遷蟠峪。」時在清康熙末年。據此,明代即已形成村落。
清康熙九年(1670年) 《顏神鎮志》載村名「馮八峪」。清乾隆十八年(1753
年) 《博山縣誌》和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續修博山縣誌》,均載村名為「龍
蟠峪」。據傳,該村因地處龍蟠峪而得名。又因馮姓多住於八條峪口之下,定名
為「馮八峪」。
石頭到頂的房子,外牆貼耐火磚。一看附近肯定燒窯。
春花爛漫,萬物復甦。一派勃勃的生機.
這裡的石頭,與別的地方顏色不一樣,是黃褐色的。鐵鏽的顏色,應該是含鐵較多。
山上的房子都是依山而建。高高的石頭根基。
這像個寨門一樣的門樓。應該是早前一個家族的大門樓。建造得比較講究。應該至少有100多年的歷史。
由內向外看,就能看出它的原貌。冷兵器時代,站在門樓上,可以防禦外侵。
五,六米高的牆,可以想見,在當時建造這樣一座房子是多麼的不容易。
這個大門也有近百年不翻修了吧
房前屋後的空地像花園。
北邊的遠山,煙氣蒙蒙。
依山而建的房子,處處向布達拉宮。
不管怎樣拍照。這種平房都是有形的,耐看的,又加上周圍的田園,很入畫。
看到了,這應該就是一個古窯址吧!這門口還有很多廢棄的陶管。
又是一處布達拉宮。
很講究的磚雕。
仰角拍攝絕對大於六十度。
老街道都是比較窄的胡同。
雖然環境身處這樣老舊的味道。處處都萌發著希望。
好像很久遠的時光隧道。
久違的高音大喇叭。
接近出村了,聽說,南邊的山上有一座廟。不妨去看一下。
來到這裡以後看不到山頂上的廟了,失去了目標。碰到了一個小岔路口。結果還是迷路了。都錯了,又繞了不少遠路。
上到山頂先看看,北邊的山上的風景。
靜逸的村子,這種平房,無論怎樣雜亂無章,都是很和諧的。
東邊對面的山上,只有這樣兩個房子。
終於看到廟了,這是背面。
廟的正面。很多人的精神寄托在這個地方。三塊石碑都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後立的。上面是,千古流芳,刻的是重修廟捐款人的名字。
來源:博山的故事
TAG:AI戶外 |
※白塔老街之兩宋兵寨
※印象龍城:尋訪老街巷——三橋街
※老照片:四十年代桂林老街,古井古巷洋樓洋房
※印象龍城:尋訪老街巷——水西門街
※印象龍城:尋訪老街巷——澗河路
※印象龍城:尋訪老街巷——精營街
※寶雞市西府老街訪古
※記憶中的婁塘老街
※緬甸果敢老街昔娥龍洞佛窖風光
※南京老街巷老地名探源:三元巷與洪公祠
※古城老人與老街情結
※走進溫泉古鎮,邂逅記憶中的老街老巷、淳樸人家!
※常州楊橋老街
※我們探訪了六條正在消失的南京老街
※蕪湖老街巷的故事
※玉溪老街印象
※百年騎樓老街:海外打拚掙錢回鄉建洋街巷,老華僑才是最愛國一族
※仲夏,到涼城利川看深山裡的百年老街、老屋、老院子
※豐鎮老街舊巷拾遺
※老街·老院·老情懷膠東路、無棣路、臨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