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古代皇帝帶頭買官賣官

中國古代皇帝帶頭買官賣官

說到法國舊制度時期的賣官鬻爵。不過說實話,與中國比起來,法國人的做法實在是小兒科,不足與論。這裡說說咱們中國古代的賣官鬻爵,讓大話見識見識什麼是賣官鬻爵的大手筆。當然,把中國古代的賣官鬻爵與今天的比起來,也差不多相當於把法國與中國的相比,也是小兒科,也不足與論。

  中國是世界上官僚制建立最早,最為完善,規模最為宏大,對社會的影響最為深刻的國家。中國的官僚制度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其對世界的影響大概超過四大文明。所以,官僚制應該是中國的國粹和驕傲。

  當然,我們擁有如此成熟完備的官僚制,卻並不能克服它自身的問題,就是對官職的交易。中國的賣官鬻爵, 在先秦兩漢時期就已經存在。《管子》一書就認為如果出賣官爵,政權可能在十年內滅亡。韓非子也對出賣官爵有論述,但商鞅變法中實際上實行過「粟爵粟任」的辦法,就是以國家根據給國家交納的糧食的多少賞賜官爵的。秦朝也實行過「納粟拜爵」的制度。漢朝的晁錯是力主「入粟拜爵」的高官和思想家,他的這句話尤其有意思:「爵者,上之所擅,出於口而無窮;粟者,民之所種,生於地而不乏」,就是說,爵位這東西,是皇帝壟斷的,皇帝可以隨口創設出來,無窮無盡,沒有任何成本;而糧食是農民在土地上種植的,也是永不枯竭的。皇帝拿自己不費一文隨口創設的爵位,去換農民實實在在的糧食,有什麼不划算的呢?所以,漢朝以後,納粟拜爵或入粟拜爵,是經常實行的。這裡用於交易的主要是作為榮譽性的爵位而不是實際從事行政管理的官位。

  不過無論是商鞅還是晁錯,他們主張或實行的「納粟拜爵」,是一種增加財政收入的辦法,所得到的錢糧是進入國庫的,鬻爵是為了解決財政困難。這一點與法國舊制度下的賣官鬻爵類似。通過出賣官爵而取得財政收入,這種做法,古老的中國,後來的法國、英格蘭以及西班牙都有過,大概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取得財政收入的辦法。

  但是,歷史到了東漢時期,賣官鬻爵的收入也可以不進入國庫,積極進行這項工作的人,是堂堂的皇帝漢靈帝。漢靈帝幾乎可以說是把賣官的收入裝入私囊的鼻祖。漢靈帝的賣官,不但明碼標價,而且有專門的賣官機構,有辦公場所,而且是公開進行的。

  在公元178年 ,漢朝設立了一個專門賣官的機構,辦公地點在西邸。官職的價格是,二千石2000萬,四百石400萬;如果德行好一些的,則可以打5折,3折。各地已經在職的官員,準備升遷的官員,或者還沒有做官,但已經決定要任用的准官員,都紛紛前往西園與皇帝議價,被要求贊助修宮殿,大郡往往要求贊助的金錢數額是兩三千萬。富人是現錢交易;窮人是按揭,以官帽作抵押,用以後當官刮地皮的收入變本加厲償還。這些錢都收起來,藏在皇帝在西園的倉庫中。出錢多的,官做得大,升得快,沒有錢的就遣散回家抱孫子去。一個叫做司馬直的新拜官的巨鹿太守,因為有很好的清廉名譽,格外優惠,最後減價到300萬成交。司馬直悵然說:「為民父母而反割剝百姓以稱時求,吾不忍也」。以有病辭職,還不被允許。走到一個叫做孟津的地方,給皇帝上書勸諫,他知道皇帝看了奏章不會饒了他,就喝毒藥自殺身亡。

  因為皇帝帶頭賣官,則不交錢斷然是不可能謀到一官半職了。就是那些做官之後能夠作出顯著政績,有相當才能水平的人,也無不通過買官進身,不然根本就進入不了官場,任你有日天的本領也白搭。公元185年,聲名極佳的崔烈官拜司徒。那時候地位極為崇高的三公也往往通過給宦官、后妃送錢才能買來。崔烈並不例外,給後宮的什麼人送錢500萬錢得到了司徒一職。宣讀任命文件的當天,百官集會,皇帝親自出席,皇帝對左右親信說,後悔沒有咬定多要,這個官可以賣到1000萬。旁邊的程夫人抱怨說,崔公是冀州名士,哪裡肯買官。全靠我幫忙,他還不知這種美事。後來崔烈自己也感到不好意思,曾問兒子崔鈞:「我當 了三公,外面反應如何?」兒子說:「您年輕的時候有英名,人們認為當三公也是確當的,但今天到了三公這個位子上,天下人很失望」。老漢忙問為什麼,兒子說:「人們嫌您銅臭」。氣的老漢吹鬍子瞪眼拿拐杖打兒子。這也是「銅臭」典故的來歷。也是185年這年,皇帝在西園設立了一個叫做萬金堂的倉庫,把屬於國家財政的大司農掌管的金錢,繒帛等藏在裡面。還把數以千萬計的金錢偷偷地交給宦官保管在宦官的家中。 

 漢靈帝開頭是賣官,後來連爵也賣。公元187年。他開始賣關內侯,花500萬就可以買一個侯爺過過乾癮。按照漢朝的制度,非劉氏不得封王,非功臣不得封侯。侯作為一種顯爵,有自己的封地,可以吃封地上的租稅。關內侯有待遇而沒有封地,400萬錢可以輕易買到。

  那麼,漢靈帝如此瘋狂地賣官鬻爵,到底為什麼?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在一個國家財政與皇室財政並沒有完全分開的時代,國家收來的錢,不拘多少,從理論上可以看作就是皇帝的,皇帝想支配多少就支配多少,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用不著這麼藏藏掖掖的給自己弄什麼私房錢啊 。漢靈帝的前任漢桓帝實質上也是一個昏君王八蛋,把國家弄得民不聊生,但是這個皇帝有一點好處是自己沒有什麼錢。而漢靈帝即位後總結經驗教訓的時候,總是嘆息說漢桓帝沒有自己的私房錢,以至於連建座房子都困難。這個從小生活艱苦,嘗過無錢萬事哀的皇帝,就決意自己親自撈錢,積攢私房錢。賣官鬻爵是創收的手段之一,另外,還有種種盤剝的做法,因為與賣官關係不大,此處從略。

  漢靈帝之後,中國這個世界上官僚制最長久,最發達,官僚隊伍最龐大,對社會影響最深刻的國家,賣官鬻爵自然不會消停。歷史記載也是史不絕書,就是小說如《水滸傳》《金瓶梅》《儒林外史》和《紅樓夢》,其中到處都有買官賣官的絕妙情節段落。《紅樓夢》中的賈珍通過太監兒子賈蓉買了一個官職,而《金瓶梅》中的西門慶則向朝廷專權的太師進貢,買到一個提刑所副千戶的武官,過著鮮衣怒馬威風凜凜的生活。

  這是漢靈帝的賣官。前面說過,先秦的商鞅,漢朝的晁錯,都主張或者實行「納粟拜爵」的制度,即給國家繳納一定的糧食就得到國家一個榮譽性的爵位。這種做法,在明清時期真正被發揚光大,就是後來所說的捐官。捐官就是買官,向國家捐些錢糧,國家作為回報,就給他一個當官的資格或官帽,這時候已經不像秦漢「納粟拜爵」 那樣只是給一個榮譽性的爵位,而是給實在的官職。

明清時期是科舉制很發達的時代,讀書應舉,是入仕當官的最重要的途徑。但是,全天下讀書人,考中秀才的比例不超過讀書人的1%-2%,考中舉人的比例也被控制在考生的1%-2%,舉人考中進士的比例野心家實際上都有不過3%。千軍萬馬都擠在科舉的獨木橋上。就是說,就像今天大城市的交通一樣,科舉考試出現了嚴重的擁堵,壅塞。科考是這麼擁堵,更何況考中之後也不會立即就有官做。那麼,能不能像今天的快速通道一樣,弄一個不必排隊等候,直接越過考試就可以得到當官資格的制度通道呢?

  

這一制度很快就被發明出來了。明朝景泰年間,為了賑災,明朝實行了一種叫做「捐監」的制度。所謂監,當然不是今天的監獄,而是當時的國子監,即全國最高學府。國子監的學生叫做監生,監生可以不必考取舉人進士,直接可以當官。在科舉獨木橋時期,由監生而當官,雖非正途,但也是終南捷徑。所以,國子監的監生身份在當時是非常吃香的。既然吃香,國家就針對人們的渴求,制定政策,規定給國家繳納若干糧食,就可以獲得國子監監生的身份,可以繞開科舉得到官職。這種通過捐糧食或銀子而得到的監生身份,叫做「例監」,或「例監生」。參加捐監的人,起初規定較嚴,主要是地方學校的生員即秀才之類,而後來放寬,只要有錢,誰都可以買一個監生身份。《儒林外史》上那個吝嗇鬼嚴監生,就是出錢獲得的監生身份。

  沒有當官的捐一個監生身份,就可以夾塞進入官員候選者隊伍,但也不一定能夠很快得到官職。有很多人都在候補等候某個官職出現空缺,原來這裡也是很擁擠的。於是又有了快速通道。本來沒有候補資格的人,就可以出錢擠入候補者名單,排隊等候獲得職位,這就是「捐納候補」。但是,由於排隊候補的人太多了,形成新的壅塞,朝廷又創設了新的制度,就是「捐花樣」。「花樣」中包括「先用」,「遇缺先用」,「先先用」,「本班儘先」,「新班即用」等,花樣非常多。出錢捐了這些花樣的,就可以得到優先權,相當於進入快車道,只要有空缺出現,就立即得到任用,或優先得到任用。這種情況下,不出錢的就永遠原地踏步,原地排隊,永無希望了。

  當了官的,也可以繼續捐納。進入官場的官員,其最大願望就是步步高升。但是,高升又談何容易!科層制的官僚隊伍是典型的金字塔結構,越往上的官位越少,競爭越激烈,大多數官員註定不可能得到升遷。顯然,官場上很多官員都望眼欲穿想走捷徑而高升。既然有此慾望和需求,清政府很快就開發了一種捐納項目,出些錢也就就可以得到優先晉陞的機會。這種捐納叫做「捐升」。通過「捐升」,一些原本毫無希望高升的,高升了,一些原本還得等候三五年七八年才能輪到升遷的,也提前升遷了。當然,一些原本有希望高升的,被出錢多的人擠掉了。

  當官的不僅要「捐升」,還有「捐復」。人在官場,難免會犯錯誤,受處分,被降級,調用,開除。你如果花一筆錢,搞個「捐復」,就不要緊了。「捐復」可以免除處分,官復原職,優先錄用。這相當於花錢買了一份當官的平安保險。除了這種種名目外,當然還有非常多的其他名目,只要有擁堵就會開發出快車道,只要有需要就可以開發出滿足需要的項目。

  明清的捐納,給政府帶來了相當豐厚的收入。這些錢,主要用於賑災之類。自然災害和戰爭,一般事發突然,用款巨大,如果立即進行徵稅,顯然緩不濟急,難以籌措,所以,西方國家和現代國家都是通過立即發行債券籌集資金的,但中國歷史上國家從來沒有向老百姓借錢的觀念和習慣,所以,遇到這類事件的時候,立即開例捐輸,賣官鬻爵,就是政府最拿手的辦法。用這種辦法確實解決了不少財政困難。如果不用這種辦法,那麼,也只有通過向老百姓增加更多的稅收或加派之類來籌措收入了。所以,這種賣官鬻爵也不是一無是處。如果從這一點來講,我甚至常常有今不如昔的慨嘆。

  明清時期有正式的捐輸或捐納制度,賣官的收入是進入國庫,一部分可能真的是用於公共事業的。當然,與這種用於公共事業的買官賣官並行不悖的,就是私人的買官賣官。既然官職這麼好,爭競者這麼多,權臣顯要也一定不會放過利用這個牟利的機會,把官職拿出來出售,收入裝入自己私囊,也是繼續進行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揭秘中國古代的反腐皇帝
中國古代史上的傻皇帝——晉惠帝司馬衷
中國古代被戴綠帽子的皇帝有哪些?
中國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藏寶庫
中國歷代皇帝中最「倒霉」的皇帝都有誰
中國古代史上最懶的皇帝是誰?
中國古代最牛家族,歷朝歷代都是大官,如果無子嗣皇帝都著急
中國古代哪個皇帝對人民最仁慈?
古代的皇帝為什麼叫皇帝?
中國古代被糞嗆死的皇帝:晉景公
古代皇帝的中央軍――羽林
中國古代皇帝為何都迷戀「假朝貢」?
坐牢皇帝白痴皇帝木工皇帝,身世和愛好奇特的十位中國皇帝
古代皇帝選妃子的九大標準
坐牢皇帝白痴皇帝木工皇帝,十位中國皇帝,身世和愛好奇特
宋朝的皇帝都是賣國賊
除了皇帝所有官員都是太監,中國史上唯一被稱為宦官之國的朝代
中國古代開國皇帝各個英明神武,為何卻喜歡讓自己老爹「戴綠帽」
外國人眼中最偉大的4位中國皇帝,千古一帝秦始皇只排第二
古代皇帝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