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百年前英國稱在廣州做生意最方便?

為何百年前英國稱在廣州做生意最方便?

[摘要]清朝海上貿易的興盛,讓清朝海貿管理和相關產業都有非常大的提升。

提起清朝的對外交流,很多人腦子裡蹦出來的是四個字:

「閉關鎖國」。

這個詞,在不少人腦子裡,就等於「海禁」,顧名思義,就是禁止海上交往嘛。

事實上,此「海禁」非彼「海禁」。

清朝政府在順治十二年(1655)、十三年(1656)及康熙元年(1662)、四年(1665)、十四年(1675)5次頒布禁海令(見《光緒大清會典事例》卷120、卷692、卷776);順治十七年(1660年)及康熙元年(1662)、十七年(1678)3次下達「遷海令」(《東華錄》順治十七年九月癸亥條;康熙十七年閏三月丙辰條;《光緒大清會典事例》卷776)

主要目的指向清晰,即遷移沿海居民,禁止出海經商、捕魚,以斷絕對孤懸台灣的鄭氏政權的人力、物力支持,是政治手段,而對於外國商船來華貿易,並不在禁止之列。

當台灣鄭氏政權投降後,海禁的必要性已經喪失,清政府於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正式下令:

「今海內一統,宇寧謐,滿漢人民相同一體,令出洋貿易,以彰富庶之治,得旨開海貿易」。(清文獻通考》卷33)

次年,清朝開4海關:江海關、浙海關、閩海關、粵海關。

此後,中國沿海海貿迅速復甦,僅蘇州一地就有海船千艘出洋貿易,外國商船也紛紛到各口通商,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因往來洋船都攜帶炮械,存在國家安全隱患,下令對西方人關閉福建漳州、浙江寧波、江蘇雲台山(今連雲港)三處口岸,只留廣州一地。

2年後,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翻譯洪任輝(James Flint)因為浙海關的關稅比廣州便宜,不顧清朝禁令,到寧波貿易受阻,竟引船直航天津,通過行賄把狀紙遞到乾隆皇帝案頭,控告粵海關官員貪污、索賄、刁難洋商,希望中國改變外貿制度。

結果,乾隆皇帝大怒,將替洪任輝寫狀紙的中國人斬首,把他本人拘押澳門前山寨,刑滿後驅逐出境,又頒布《防夷五事》,要求沿海嚴格防範西方人活動。

需要注意的是,雲台山、寧波、漳州等地此後仍允許日本、朝鮮、東南亞各國貿易,中國商人更不在限令之列,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中國商人駛往東南亞的商船就有295艘。

此後,洋商貿易也並未受到影響,禁令實施後次年(1758年)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的80年間,來廣州洋船共5107艘,其中英國商船最多,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有58艘、道光六年(1826年)為85艘,道光十三年(1833年)為107艘,增加的趨勢非常明顯。

清朝海上貿易的興盛,讓清朝海貿管理和相關產業都有非常大的提升。

海關徵收關稅的稅則越發詳儘是其一,在交易中其擔保、中介作用的「保載行」、「牙行」的發展是其二。

這些牙行有固定客房、貨棧提供服務,並代客納稅、過關登記、代雇船隻、介紹買主,甚至負責押送,廣州十三行即為其中專營西洋貿易的翹楚。

乾隆十八年(1753年),清廷將廣州貿易業務一分為二,專營外洋各國貿易的叫外洋行、經營出海貿易的叫海南行,自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起外洋行不再兼營本港貿易,嘉慶五年(1800年)之後,廣州就只剩下外洋行(也稱洋貨行或十三行)和福潮行(原海南行)。

十三行並不只有十三家企業,而是一群官設的特許商,其中還有專門的「保商」,負責承保外國商船到廣州貿易和納稅等事,承銷進口洋貨,採辦出口絲茶,為外商提供倉庫住房,代雇通商工役。保商對於承保的外國商船貨物享有優先的權利,在其他分銷貨物的行商交不出進口貨稅時,也必須先行墊付。凡外商有向官府交涉稟報的事,責令保商通事代為轉遞,並負責約束外商不法行為。

當然,最重要的是提供代行賄服務,這對於大清朝而言是必不可少的規矩,對於同時代的英國、法國而言,也不是什麼稀奇事,只是多少的問題。

也正因為這些服務,在道光十年(1830年)英國下議院對在廣州進行貿易的英國商人進行調查後得出結論:

「幾乎所有出席的證人都承認,廣州做生意比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更加方便和容易。」

在上述背景下,英國商人們唯一不爽的,可能就是他們不能「自由」地與中國商人貿易,而只能面對「買方市場」的盤剝,而這一道枷鎖在1840年用火炮打碎之後,他們卻發現,在中國的自由貿易並沒那麼輕鬆

為什麼呢?

且聽下回分解。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返回騰訊網首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英國百年前民眾生活是怎樣的呢?
英國兩百年來最年輕首相:對華友好,是有名的挺華派
百年前的中國,曾經吸引了這麼多位英國攝影師
前駐英大使回顧:布萊爾時期或許是英國和歐盟關係最好的十年
她是英國籍,卻窮極一生只為向世界展示中國
比起英國,四年後奧運此國更可怕!中國老二位置懸了
德國忍聲吞氣只為英國留在歐盟:我們以後慶祝女王百歲生日還不行么!
二戰時期美國大兵在英國非常受女人歡迎,因為錢嗎?
這位英國元帥曾勸世界別和中國開戰,這話對幾十年後的今天也適用
英國進入「失去的十年」 英國經濟何去何從?
英國青年緣何「啃老」
六百年前的一場戰爭導致了英國脫歐?
四百萬紐幣的英國莊園還是年久失修的房子?
她大半生時間都住在國外,拿的是英國國籍,卻說自己是中國人,窮極一生只為中國代言……
英國女孩為中國寶寶起英文名,生意火爆,起因是一次旅遊!
百年歷史的英國老炮,當年曾是戰壕剋星
緬甸中英美日四國軍人墓地,英國照料很好,美國將烈士遺骸迎回國
鴉片戰爭前二百年,中英就打過仗,賠款的卻是英國!
身在英國,卻找不到一個地方叫英國
英國40年來首次在中東設永久軍事基地,意欲何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