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醫碥》中德夏月伏陰辯

《醫碥》中德夏月伏陰辯

丹溪謂夏月炎暑盛行,人身內外皆熱,其說甚的。乃張景岳謂,夏月伏陰,人身外熱內寒,冬至伏陽,人身外寒內熱。以夏至陰生,地上熱而井水寒,冬至陽生,地上寒而井水溫為證。其說似是而非。乃知有天時,而不知有地理者也。人身之氣,與天地通,固從天時而變,亦隨地勢而移。既有東西南北之殊,豈無上下高深之別。

人之身固在地上也,非在地中也。設夏時而身處井中,則不特內寒,即外亦寒矣。

尚得如其說謂外熱內寒耶?然則置身地上,不特外熱,即內亦熱,自可反觀而見矣。

試觀浮瓜沉李,咽水飲冰,未嘗畏冷,其情可見。冬月能如是乎?或曰∶夏月汗多,汗多則亡陽,陽亡則陰生於內,謂之伏陰,非歟?曰∶夏月汗多,是人皆然,豈皆亡陽乎?不過虛其津液耳。津液虛即陰虛,陰虛則陽愈熾,觀小便之短而赤可知。不滋金水,而補火土,吾見其惑也。曰∶古人於暑證,多用熱劑,非歟?

曰∶此因證轉虛寒乃然,不可一概混施也。問∶夏月陽氣外泄,冬月陽氣五內,非歟?曰∶陽外泄則汗出而內涸,故清潤之品為宜;氣內斂則化水而陰滋,故溫熱之劑可任。觀夏月渴而小便短赤,冬月不渴而小便清長,則陽外泄者之內非冷,陽內藏者之中非熱,不辨自明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吳少銀專欄 的精彩文章:

斷小兒面色惡症死候
因形氣以定診論
足太陰脾經五穴
春溫條辨三十條
論中風半身不遂在左屬血在右屬氣

TAG:吳少銀專欄 |

您可能感興趣

2017中德夏令營渭南站開營,勒沃庫森與國內名宿共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