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3000餘件國防專利30多年來集中解密

3000餘件國防專利30多年來集中解密

近日,軍委裝備發展部國防知識產權局集中解密3000餘件國防專利,並首次發布解密國防專利信息2346件,促進國防專利向民用領域轉化,為構建軍民融合創新體系提供戰略支撐。請看《中國國防報》的報道:

喚醒國防專利在這裡發力

——訪國防大學國防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姜魯鳴、國防大學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偉海

中國國防報記者 鄒維榮 徐雯

寫在前面習主席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強調,必須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開展軍民協同創新。「軍轉民」作為軍民融合的重要組成之一不可忽視,其實質是各國調整國防戰略,將原本僅用於國防的國家資源,重新配置優化組合,轉向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這一轉變與一國國防、經濟、科技等諸多方面息息相關。

長期以來,我國國防專利制度「重定密、輕解密」的現狀,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防專利技術從軍用轉化為民用的推進,許多優秀國防專利技術長期「沉睡」在保密櫃中。為解決這一問題,國防知識產權主管部門從2015年起,對已授權國防專利開展密級審核工作,並於今年3月初,通過全軍武器裝備採購信息網進行國防專利制度實施30多年來的首次集中發布。在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大背景下,此次解密與發布有著怎樣的現實意義與作用?帶著問題,記者來到國防大學尋找答案。

拆除「軍」「民」科技體系之間的壁壘勢在必行

記者:此次國防專利解密,是國防專利制度在我國施行30多年來的首次集中解密與發布,是什麼樣的時代背景與社會條件促使了這一舉措的進行?

姜魯鳴: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反覆強調,科技創新是實現強軍目標的必然選擇;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習主席提出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領域是軍民融合發展的重點,也是衡量軍民融合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的一項戰略任務,就是把國防和軍隊創新納入國家創新體系,推動軍民科技基礎要素融合,建立軍民融合創新體系。

當前,我國軍民科技兩大體系仍處於二元分離狀態,兩大體系之間「封閉化」「孤島化」、互動共享不足問題比較突出。要加快建立軍民融合創新體系,拆除這兩者之間的壁壘和藩籬勢在必行。而國防專利解密這一舉措,無論是對促進信息共享,還是對促進技術雙向轉化,都是必需的基礎性、先決性條件。國防專利凝結著國防科技領域大量優秀的技術成果,具有重要的國防價值、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在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方面具有巨大潛力。國防科技成果轉向民用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因為涉及國防利益和國家秘密,其轉化為民用首先便要跨過「專利解密」這道關口。只有經過解密這道關鍵程序,國防專利成果才有機會被社會大眾所知曉,進而有可能向民用領域轉移轉化。

王海偉:當前,我國經濟領域市場供需結構性失衡嚴重,低端供給、無效供給過多,中高端供給、有效供給不足。就國防科技領域而言,這些年儘管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仍有不少關鍵裝備、核心技術、高端產品依賴進口,海洋、太空、網路等新興領域的科技支撐力明顯不足。面對這樣的現狀,我們一方面每年支付大量的專利使用費從國外引進關鍵領域核心技術,還屢屢面臨被人制裁的風險;另一方面,卻有大量自己研發的優秀國防專利技術長期「沉睡」在保密櫃中。

這一現象重要影響因素之一是我國國防專利制度長期以來「重定密、輕解密」。國防專利權人申請專利解密往往要經過層層嚴格審批,許多創新主體不敢觸碰保密紅線,不能確定哪些國防專利成果可以解密。加之因為信息交流不暢等因素,國防專利技術絕大多數僅用於本系統,轉化為民用的還非常少,使得國防專利成了「睡美人」,既降低了廣大國防專利持有人的創新積極性,又影響了國防專利技術助力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服務國計民生。因此,推進國防專利解密制度改革,激活「沉睡」的國防專利,加速把國防領域的優質創新要素引入民用創新領域,是一項現實而緊迫的重大任務。

破除信息交流局限,促進良性反哺機制形成

記者:此次國防專利解密是一次有益實踐,這一舉措對構建軍民融合創新體系將起到什麼作用?

姜魯鳴:國防專利具有保密性的特點,從申請、受理、審查到轉讓和實施的全過程都有嚴格的保密規定,這對於維護國家安全利益非常必要。但是,國防專利只保密不解密,或解密遲滯,實際上都是一種對資源的耗散。在國家秘密「高壓線」的警示之下,不少科研工作者甚至是國防和軍隊領域的科技人員都難以便捷獲取相關國防專利信息,難以及時了解相關領域的技術更新進度。解密國防專利,有助於促進軍民之間的信息分享,破除信息分享交流的局限,有助於讓更多的科研工作者「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開展科研工作,節省時間、精力、物力。

同時,國防專利作為一種技術,只有通過推廣應用才能發揮其價值。推動國防專利解密會起到促進軍民技術雙向轉化的作用,有助於釋放國防系統長期積澱的創新要素,其作用是雙向的、良性的。它可以促使軍民創新要素組成新組合,從而產生意想不到的創新裂變效應。國防專利解密使軍用技術既能夠發揮軍事科技對高新技術的孵化帶動作用,又能使其在轉化運用中產生新的技術,進而以創新技術反哺軍事科技和武器裝備建設。現在,不少軍用技術轉民用之後,經過新的要素組合實現了新的創新之後,轉而又變為「民參軍」,「一出一進」這樣一個大循環,實際上形成了一種軍轉民、民促軍的良性反哺機制。

以國防專利解密為突破口建立相關制度

記者:對於軍民融合深度發展而言,國防專利解密有著怎樣的現實意義?

王偉海:以此次國防專利解密為突破口,可以激活國防部門長期積澱形成的優質創新資源,將民用前景好、對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的國防專利技術向民用領域推廣轉化,為經濟轉型升級注入強勁動力,培育和催生新產品、新產業和新供給,推動新常態下經濟發展和新舊動能接續轉換。這一舉措,是實質性推進科技領域軍民深度融合的務實之舉,有助於激活國防領域的優質創新資源,提速國防科技成果民用轉化步伐,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軍民融合發展以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今天,我們要完成科技興軍的歷史重任,大幅提升我軍戰鬥力,必須通過國防專利解密等綜合措施,進一步打通軍轉民、民參軍的通道和經脈,形成軍民協同創新的強大合力,用最廣泛、最優質的創新資源服務現代軍事力量體系建設。

記者:剛才提到,此次國防專利解密是一個突破口,那麼下一步工作重點是什麼?

姜魯鳴:在經濟優勢與軍事優勢之間建立起良性循環,可以確保將社會資源轉化為雙向互動的經濟競爭力和軍隊戰鬥力,「轉化」二字牽動著大國興衰的命運。而要有效實現「轉化」,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需要一系列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機制設計。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發展面臨周期性、總量性問題,最根本的問題在於供需結構性嚴重失衡,在聯合國公布的500餘種工業品中,我國有220多種產量居世界第一,但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等「工業四基」薄弱。過去我們常講「八億件襯衫換一架飛機」,今天是「出口一億噸粗鋼,換一千萬噸特種鋼」。國防科技領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核心技術、關鍵元器件、關鍵材料和基礎軟體的研製生產還存在諸多瓶頸。

造成這種失衡的原因是什麼?從根本上講,是體制機制改革滯後。體制機制是決定各種要素投入能夠形成何種產品供給規模和結構的關鍵因素,表面上看是優質產品有效供給不足,實質是生產要素優化配置受阻,根子在體制機制改革滯後導致要素潛力難以發揮。

王偉海:軍民融合是大國創新的引擎,而有效的制度安排是這個引擎的點火器。必須以機制和政策制度改革為抓手,加快制定完善的國防專利定密解密規定,推動國防知識產權信息綜合服務平台建設,加強軍民技術雙向轉化服務體系建設,實現國防專利解密信息定期公布的常態化。加強基礎性制度建設,增加有助於強化信息共享、開放競爭、雙向轉化、激勵創新的政策制度供給,堅決拆壁壘、破堅冰、去門檻,破除制度藩籬和利益羈絆,構建系統完備的科技創新軍民融合政策制度體系,以最大限度釋放和激發深度融合的內在動力,推動我國發展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軍民融合大事記

2013.11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2014.10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加強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法治保障。」

2015.3

習近平在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時強調,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努力開創強軍興軍新局面。

2016.3

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關於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意見》,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

2017.1

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會議決定設立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統一領導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由習近平任主任。

2017.3

習近平在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時強調,加快建立軍民融合創新體系,為我軍建設提供強大科技支撐。

你知道嗎?

某種意義而言,互聯網可以說是美蘇冷戰的產物,其「前身」是20世紀60年代美國研發的阿帕網,研發阿帕網的最初目的是為了確保戰爭導致部分網路失去工作能力時,其餘部分可以正常工作。

GPS的前身是美國軍方研製的一種子午儀衛星定位系統。以此為鋪墊,20世紀70年代,美國陸海空三軍聯合研製了新一代衛星定位系統GPS,以情報搜集、核爆監測和應急通訊等軍事目的為主要目的。現今已在世界範圍內的導航、定位和測量領域廣泛應用。

應用廣泛的合成橡膠起源於一戰期間的德國。彼時戰場關鍵角色之一是機動車,在協約國切斷東南亞天然橡膠產區對同盟國的供應後,軍車便面臨著沒有輪胎的窘境。為保證德軍車輛正常運行,德國研究出了合成橡膠作為天然橡膠的替代品製造車輪。

近年來,整形手術漸漸流行起來。事實上,第一位受益於先進整形手術的人是一位在日德蘭海戰中失去眼皮的水手,紐西蘭醫生哈羅德·吉利斯通過新型皮膚移植法,為他再造了眼皮。儘管在當時面臨巨大壓力,但整形手術後來像野火般蔓延,為天下愛美之人所垂青。

一些國家推進軍民融合的主要做法

美國:軍民一體化

美國的「軍民一體化」主要是通過軍方、軍工部門和軍工企業的調整改革,以及軍政部門和企業間的合作,開啟軍、民用技術和資源雙向轉移的大門,促進國防建設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

冷戰期間,為保持世界霸主地位,美國推行「先軍後民、以軍帶民」的政策以及「軍民分離」的國防採辦制度,民用與軍工分別形成了兩個幾乎完全分離的市場。20世紀80年代,軍民分離的弊端漸漸顯露。冷戰結束後,為了能在國防投入減少的情況下仍然保持軍事優勢和國防工業的活力,美國提出國防採辦擴大利用先進民用技術的軍民融合發展戰略。1990年起,美國國會通過《國防授權法》等重要法案和政策,鼓勵採辦民用企業的技術和產品,明確提出逐步建立一個「無縫」的國家科技工業基礎。美國著名防務學家Gansler估計,實行「軍民一體化」為美國國防部每年節省幾百億美元,相當於國防部採辦費總額的20%以上。截至2001年,美國原本軍民分離的工業基礎實現基本融合。

日本:以民掩軍

日本的「以民掩軍」是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由於軍力發展受到種種限制,所以依靠民間企業發展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的做法。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一直沒有形成一套獨立完整的國防科研生產體系,但其民間企業在國防研究開發能力、技術水平、經濟實力和經費投入等方面都具有強大的優勢。近幾年來,日本為了謀求政治大國和軍事大國地位,不斷加大國防科研投入,大力發展本國的民間軍事工業,通過高度集中的管理體制與政軍民相結合的決策運行機制、擴大民品生產和發展兩用技術、對可生產軍品的民間企業優惠扶持等政策與資金方面的傾斜,大大促進了軍民兩用技術和產業的迅速發展。

為避免在國內引起政治問題,日本國防部門雖然大量投資,但是在技術方面起領導作用的則是民用部門。此外,為保持民用企業的競爭力和軍工生產潛力,日本有時還將某些軍事技術無償轉讓給民用企業使用。

俄羅斯:先軍後民

俄羅斯的「先軍後民」實際是一種既想避免軍民分離弊端、又不想放棄獨立軍工體系的折中做法,是在軍民融合發展過程中,國家戰略和各種利益主體的矛盾衝突下形成的。

冷戰時期,前蘇聯把軍事工業放在優先地位,其國防工業和民用工業基本處於「兩張皮」狀態:一方面,巨大的國防投入和相對獨立的國防工業,賦予前蘇聯強大的軍事實力,使其成為能與美國相抗衡的軍事大國;另一方面,由於國防工業處於封閉狀態,先進軍用技術不能有效轉為民用,國防工業對國民經濟的帶動作用沒有充分發揮。

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經濟處於崩潰邊緣,國防預算急劇下降。因此,俄政府把軍工轉產作為維持國防工業生存發展的重要手段,通過「軍轉民」解決軍事工業經費不足等問題。儘管因資金缺乏、管理不善、各部門意見分歧等問題,使俄羅斯的「軍轉民」工作遇到重重阻力,但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對「軍轉民」工作進行調整,開始強調發展和採用軍民兩用技術,使俄羅斯逐漸建立起軍民融合的工業體系。

以色列:以軍帶民

以色列的「以軍帶民」是把軍事工業作為本國工業與經濟發展的先導,擴大軍工技術成果的利用,並將部分軍工企業轉為民間經營,同時鼓勵其他企業利用國防投資來開發生產民品。

以色列建國至今周邊環境一直很緊張,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周邊環境決定了以色列在建設軍民融合國家創新體系過程中對國防工業的重視程度。長期以來,以色列實行國防高科技為立國之本的戰略方針,用先進的軍工技術帶動國民經濟的發展。

高比例的國防開支,再加上美國每年巨額的軍援扶持,以色列「以軍帶民」發展模式的成效顯著。目前,以色列的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在一些領域處於世界先進水平,特別在綜合集成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在中東地區更是佔有明顯的軍事優勢。其軍事技術推動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使冶金、電子、材料、製造工藝、信息、生物等多技術領域的民用產業,都在高技術國防工業的帶動下,有了極大的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蘋果屈服:因專利狂送諾基亞現金13470000000元
2016中國國際專利申請數激增45% 今年趕日明年超美
雷軍:小米專利擁有量達4806件
13項專利,得了紅點獎的牙刷,半月熱銷60000支
1880年1月27日 托馬斯·愛迪生申報電燈專利
蘋果諾基亞專利大戰最終和解;工信部:2017 年起對民用無人航空器進行摸底;陌陌第一季度凈利潤9070萬美元……
美國專利局本周批准近3900項專利 這5項最有趣
《2016年中國專利調查數據報告》
諾基亞出售6000多項專利:涵蓋4G、5G及VR等
蘋果或將為高校賠償2.34億美元,20個月專利糾紛塵埃落定?
華為去年在歐洲申請專利2390件 力壓三星排第二
任天堂輸了一場專利官司,要賠1000萬美元
2016全球高校美國授權專利百強:清華第五
尷尬,高通被裁定退還黑莓8.149億美元專利費
30多項專利,9個世界第一,同時跟蹤100個目標,領先美一代
新鮮事-5.17 OPPO R11跑分11萬 蘋果新專利曝光
三星兵敗華為:專利侵權坐實,賠8050萬22款手機遭禁售
高通被判將還款 8.149 億美元專利費用給黑莓
蘋果或將為高校賠償2.34億美元,20個月的專利糾紛就此塵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