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女人的一生:從布塞到莫泊桑

女人的一生:從布塞到莫泊桑

女人的一生:從布塞到莫泊桑

十九世紀諾曼底,一群穿著農村服飾的人在花園裡忙碌不停。緊湊的畫面里,攝影機對準了一個沐浴在陽光下,專心地忙著手裡活兒的年輕女人,這就是珍妮。改編自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在1883年出版的同名小說,史蒂芬·布塞的《女人的一生》(Une vie, 2016)講述的就是她的故事。

莫泊桑對於自然的再現有著一定的風格:在諾曼底花園裡,他對於水、空間、天氣變化、光線浮動的描繪輕鬆自在想像豐富,接近於19世紀末正興起的印象主義繪畫風格。小說自然不矯作,用詩意浪漫緩和了簡樸緊繃的現實主義敘述。

但是布塞(Stéphane Brizé)並沒有原樣承襲其風格。電影一開始的田園風景就別具一格,在田地里,人們除草播種,翻土耕地。肥沃潮濕的泥土吸引了布塞,在這片土地里,莫泊桑筆下的人物角色開始成形並豐富起來,似乎在告訴人類:是土地養育了你們,那兒才是你們的歸宿;要不停地勞作,直到每一顆種子都開花結果。《老實人》里的金句:還是種好土地要緊!就像康德對啟蒙時代問題的回答——我們要維持和提升精神的力量,使人類擺脫自我造成的情感桎梏。珍妮就是「老實人」的翻版,擁有貞潔的靈魂和質樸的心靈,在她眼裡世界是美好相互信任的。與伏爾泰式主人公(譯者註:《老實人》里的甘迪德Candide),在旅途的最後成為了哲學家的命運恰恰相反的是,這個天真的少女,經歷了情感的波折,令人絕望的破裂婚姻和毫無生氣且沒有存在價值的生活之後,並未吸取任何教訓。

女人的一生:從布塞到莫泊桑

嬌嫩的鮮花在花園裡綻放,貴族夫婦性格溫和,靠著不菲的田地租金為生。這對夫婦由讓-皮埃爾·達魯山友蘭達·夢露飾演,展現出了不俗演技。珍妮的父親,西蒙雅克男爵深受18世紀啟蒙學說影響,痴迷於盧梭的思想「哲學來源於性情,自由深植於教育」,也鍾情於自然,是仁慈的化身。他的夫人Adéla?de,多愁善感,耽迷幻想,執著於細枝末節。夫人Adéla?de過度的肥胖臃腫會使她喘不過氣,因此有時會停下閱讀起身在庭院散散步,呼吸呼吸新鮮空氣。但是,根據莫泊桑的描述,這樣的仁慈既是一種力量又是一個弱點,分散而缺乏抵抗性和活力,就像神經性麻木,幾乎可以說是一個缺陷。如果男爵要為珍妮的教育做打算的話,他很可能會遵循大多數貴族的傳統教育方法:把女孩送入修道院保護起來,直到結婚之時。幽居遠離塵世,也被塵世遺忘,這樣的女孩很難面對現實的嚴酷,珍妮就是典型的代表。她對她的父親說:『生活不是處處都有歡樂』。而她的父親也天真地回答:『那女兒,你想怎麼樣。我們對生活總是無能為力』。面對現實的挑戰,莫泊桑筆下的人物沉默屈服,放棄掙扎。最終,年輕的女人將要承受所有的痛苦。

布塞鏡頭下的珍妮,棕色皮膚,身材瘦削,完全不同於莫泊桑筆頭剽悍粗暴的水手形象,古銅色皮膚; 只是兩個形象的內心,無論是在銀幕還是在信紙上,都是相互重疊交叉的:理想主義且激昂振奮,像一個裝滿了幻想與浪漫主義的水壺;同時頑固又盲目,不能分辨出事物表面下隱藏的真正目的,揭不開謊言的面紗,尤其是當遇見她們心愛的男人靠近的時候,因為她們總是把丈夫和兒子放在第一位。以此來看,珍妮,像是艾瑪(譯者註:指《包法利夫人》中主人公艾瑪Emma)的妹妹,被當作未成年人對待,甚少傾訴情感,從未經歷無畏的愛情,再加上生活的絕望,最終也是躲不開命運的玩弄,看來她並不知道艾瑪臨終的話語和最後的囑咐。但這兩個形象也有相同之處:性格木訥,面對不幸倔強固執和面對真實生活的無知。福樓拜以及他的推崇者對這樣的角色進行過深入的剖析,確信這是女人的不幸。當暮色降臨,辦公室的公證人員正試圖讓珍妮明白她的幻想已經破滅,她必須賣掉城堡,珍妮卻置若罔聞,拒絕承認既定事實。不像文字,畫面把珍妮的不幸和麻木思想一展無餘。用鏡頭去靠近人物,探索深層的心理,嘗試重現小說的時間背景,從1816年她來到城堡到第二帝國覆滅的這個時間段,去解說珍妮的一生,由此可說,這部片子是成功的,是一部好片。但是歷史性的時刻,在電影或是在小說中,都沒有對珍妮的感情帶來任何影響,只有珍妮在被外界隔絕時,孤獨的時光對她產生過影響。《女人的一生》是關於分離,孤獨,失敗,墮落的故事,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女人幻想破滅,經歷悲傷和失落的故事。

女人的一生:從布塞到莫泊桑

珍妮是19世紀命運的受害者嗎?「修道院就是年輕女孩的噩夢,婚姻就是地獄」這些老生常談的事情不再行得通。年輕的女孩在修道院的日子是美好的,而至於婚姻,上天卻不眷顧她們。如果女孩的丈夫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暖男,內心溫柔,舉止紳士,那麼她就會享受幸福;然而生活不是小說,因為對於莫泊桑來說,一個真實的自然主義感情是悲觀的。布塞電影的基調也跟隨莫泊桑自然主義的筆調。(莫泊桑是左拉的朋友,屬於梅塘集團【1】六位自然主義作家之一)因此犬儒主義和對女人的鄙視出現在人物的行為中也不足為奇,但這就像花園裡蛇,擾亂了家中事情有序行進的節奏,損害了珍妮的理想主義,引發了她長時間的憂鬱以致身體每況愈下。

珍妮心儀的對象,子爵於連,在周末彌撒結束時由修道院長介紹給夫人Adéla?de和她。 在於連圓滑的表面下,隱藏著他迷戀金錢,垂涎珍妮嫁妝,狂妄自負的偽君子形象。於連不知廉恥,與很多女人有染:他第一次去珍妮的城堡就與珍妮的侍女蘿莎麗發生關係,之後又成了伯爵Fourville夫人的情人,伯爵最後別無選擇,於連也付出代價慘淡收場。小說《一生》的出版也預示著《漂亮朋友》這部作品將要面向巴黎問世,在這些角色背後都表現了莫泊桑的不滿情緒。

布塞不僅著力表現於連的浪蕩,還有他粗鄙殘忍的性格和暴躁的脾氣。在小說里,無恥的於連常常苛責珍妮家天真率直、處於弱勢地位的人;而在電影里,恰恰相反,在一個很長的解釋的鏡頭中,布塞在請求世人的原諒,那方式十分卑躬屈膝。小說里展現的是殘忍緘默,城府頗深的年輕丈夫,任由修道院長撮合。修道院長迫使珍妮接受不願做的事,還告訴她這並不是一個恥辱;又把夫人Adéla?de當作後台,搶斷男爵的話頭,含沙射影地暗指他過去的放蕩行為。作為福樓拜的學生,莫泊桑的諷刺更進一步:於連,不敢親吻珍妮,在吻了她的繼母之後,抬腳轉向去擁抱了男爵,而男爵也樂意見此情景,他們倆走向門外點燃了香煙。

女人的一生:從布塞到莫泊桑

莫泊桑筆下男人的命運總是比女人更幸運。在新婚初夜不平等就顯現端倪,連續不斷的靜止鏡頭,布塞式的痛苦,恐怖粗暴的場景,對珍妮命運的忽視。每天過得都是相同的一天,沒有什麼新鮮事,而且在屋裡只有一個男人。

珍妮結婚後就像掉入了一個無底洞。新婚夫婦在科西嘉島的旅行,為了不影響全片,導演只拍攝了在海邊散步的一點鏡頭,但也盡顯了地中海上的異域風情:陽光和慾望。呼應莫泊桑在小說中對「美麗島」的回憶,兩者表達的意思非常接近。生活回到原有的節奏,一天一天,春去冬來,每天都是尋常的一天,沒有什麼可以做,也沒有什麼可以期待。「萬物單調以至於讓人憎恨,精神世界被隔絕在凡塵俗世之外」,莫泊桑在1880年得知福樓拜死後受到了巨大的衝擊後這樣寫道。

碑文刻著「卑微的事實」幾個字,其實這就是事情的本質,無情揭示了男男女女的現實生活環境和精神狀態以及婚姻制度;這就是一種失敗、破產,甚至於災難。福樓拜最愛的主題就是「虛無」,幾乎無法捉摸,風格獨特非常規,這分析事物的方式是他的專屬。莫泊桑也忠實地追隨福樓拜的風格,通過珍妮著重描述出「虛無」里的空洞和平庸,周圍各式各樣的配角不斷湧現,比如Tante Lison,家中的老女人,像是一個陰影,一個擺設物件,一個每天都可以看見且有生命的傢具,從不去關心,她的存在感只會在她不在的時候才會顯現,但布塞並不會過多停留於Lison這類操著鄉村口音的配角。莫泊桑十分熟悉諾曼底方言,布塞卻用比較現代化的語言淡化了方言。莫泊桑的語氣有反省責備,又不吝嗇那辛辣的諷刺,比如外省的燕隼被編上號碼、修道院長令畏院里的人感到畏懼(對Reminil城堡禮節性拜訪的描述夾雜普魯斯特的風格),對這些導演都只是淺嘗輒止。布塞框住的東西更狹窄:只專註於珍妮的內心想法,有些鏡頭會重複出現,卻絲毫不誇張。有多少次我們都能透過窗戶感受到那股好似不存在的,卻真真實實從她身上散發出的不幸,或是在城堡大門入口,任何守護都無法抵擋籠罩的憂鬱氣氛。

女人的一生:從布塞到莫泊桑

在一味的屈服下,除了剩下一段失敗的婚姻,孤獨的珍妮還得到了什麼?可能只有Paul,這個被媽媽溺愛寵壞的孩子。但珍妮又能從這個自私虛偽、忘恩負義的孩子身上得到什麼?布塞重現母愛光輝下即使短暫卻溫暖幸福的時光,而莫泊桑執著於展現壞孩子的一面—-因荒淫無度被倫敦驅逐,不能打理自己的事務,還負債纍纍。原著作者誇大珍妮佛性的一面,搭上去往巴黎的火車,尋找兒子Paul。布塞刪去了這一幕,冒著打散影片結構的危險,聚焦於崩潰被拋棄的母親——沒能看透兒子來信的字裡行間以近乎無恥的方式索要金錢,最終使家族受辱。男爵死後,送喪的喪葬隊在茫茫綠野中漸遠,直到變成一個小黑點。然後全片完結。

小說氣氛暗沉,電影如浸黑夜。

而忠誠的蘿莎麗,就是黑暗中的天使,有一顆簡單的心,向珍妮伸出援助之手,鼓勵她,照顧她,從英國把她的兒子Paul找回來(……..). 莫泊桑曾說:叔本華所說的地獄,就如同 『世上最強大的夢想掠奪者』,像珍妮生活的絕望,只是最後也用喜劇的結尾與觀眾和讀者達成和解。

小說完結如斯,與以往莫泊桑用消極悲苦來掩飾溫存不同的是,這次在經過反覆斟酌後,樂觀主義基調隱隱可見。史蒂芬布塞抓住最後一幕有限的溫情,在結尾撒了一碗雞湯:你看,生活既不如我們想的那麼好,也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糟糕。

女人的一生:從布塞到莫泊桑

梅塘集團【1】 : 在普法戰爭失敗後,一些愛國主義作家大為震驚,1987年以左拉為首的六位作家,在梅塘別墅一聚時,提議以普法戰爭失敗為背景各寫了一部中短篇小說,合集稱《梅塘之夜》(Les Soirées de Médan),他們六位也被稱作「梅塘集團」,其中有左拉(Zola),莫泊桑等。

翻譯:Suzie 校對:Adeline

女人的一生:從布塞到莫泊桑

迷影網(Cinephilia.net)創立於2010年,聚焦於創作和搜集最好的華語電影文字內容,翻譯傳播海外電影學術界和評論界的聲音,用更為生活化的方式解讀電影,結合編輯部、專欄作者群以及所有願意分享個體電影體驗的讀者們,共同創造出中文世界裡獨具特色、質量兼備的電影網站第一品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迷影網 的精彩文章:

動作之美——迪士尼的動畫電影藝術
同性戀者反詆毀聯盟媒體獎公布獲獎名單《月光男孩》成最大贏家
CinemaCon大會電影大事件總結
《欲孽迷宮》:一個精神棄嬰的混沌情路
連續3年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地心引力》《鳥人》《荒野獵人》的掌鏡者艾曼努爾·盧貝茲基

TAG:迷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