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時期的道醫養生觀!
在先秦諸子學說中,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儒、法、道、墨四家,而在養生問題上貢獻最大的又屬其中的儒、道兩家。
1儒家養生思想
儒家學說的奠基人是孔子:孔子不但博學多才,精通六藝而且也擅長於養生之道。從《論語·鄉黨>》可以看出,孔子在飲食起居方面的清規戒律很多,如「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
除了講究飲食衛生之外,孔子還提出:「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因此「知者樂,仁者壽」(《顏淵》):《論語·李氏》表明孔子已經注意到從少、壯、老三階段不同身心狀況出發,提出相應的養生之道,堪稱開創階段養生理論之先河。
至於被後世儒家稱為『亞聖的孟子,他在養生方面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孟子.公孫丑·上》說:「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從而頗富創見地提出,一個人要想做到身心健康,那就只有「善養吾浩然之氣」。至於如何才能養「氣」,孟子也提出了兩點帶有鮮明儒家色彩的獨到方法:其一是「配義與道,無是,餒也」,也就是說一切都要從儒家的所謂道義出發,理直氣壯,從而使個體保持一種旺盛的精神狀況;其二是「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意思是說養「氣」必須培養良好的心理狀態,心地要光明坦蕩,不能邪念存心。總之,孟子的養生思想具有一種強烈的道德色彩,堪稱後世強調通過陶冶道德情操以養生流派的鼻祖。
2道家養生思想
在先秦諸子的學說中,養生思想最豐富深邃,對後世影響最大的,當首推以老子和莊子為代表的道家學派。
老子,姓李,名聃,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同時也是一個著名的養生理論家和實踐者。《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稱:「蓋老子百有六十餘歲……以其修道而養壽也。」老子之所以能夠活到160餘歲,這首先得力於他本人主觀上十分重視「長生久視之道」,甚至把養生治身置於治國平天下之上。老子一方面是「修道而養壽」的身體力行者,另一方面又在長期的養生實踐中摸索出了一整套帶有道教色彩的養生理論和養生方法。他所提出的「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的思想,既反映了道家的處世哲學,也體現了「清靜無為」、「致虛極」、「守靜篤」的養生觀。特別是老子提出的「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更是涉及到了氣功養生的具體方法和具體步驟。老子所倡導的上述鍛煉原則,在先秦以前的兩千多年氣功養生史上,曾經產生過極其重大的影響。
莊子,姓庄,名周,戰國中期道家學說的集大成者。與老子相比,莊子的養生思想和養生方法更為具體、深邃。他不但直接繼承了老子「返璞歸真」、「清靜無為」的養生理論,而且編製了一整套導引、吐納的養生方法。《莊子·刻意》說:「吹呴呼吸,_吐故納新,熊經鳥伸,為壽而已矣,此道(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這在先秦諸子中堪稱是最早對氣功導引方法的一種具體而形象的描繪。
在莊子開創的諸多養生理論中,最有特色的大概莫過於「心齋」和「坐忘」二法,可以說它們已經涉及到了我國靜功養生學的核心問題。
《莊子·人世間》稱:「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耳止於聽,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坐忘」的概念見於《莊子·大宗師》:「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
3《呂氏春秋》養生思想
戰國末年,諸子各家學說出現了相互交融的局面。產生於這一時期而被後世稱為「雜家」的《呂氏春秋》一書,在養生學方面顯得更加成熟,養生理論也更加專門化。概而言之,《 呂氏春秋》的養生觀人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節慾 《呂氏春秋》的作者認為感官欲求乃是人的自然天性,但絕不可聽任慾望無限膨脹,而必須有所節制。在作者看來,耳、口、鼻、口等感覺器官都是服務於生命整體的,所以「不得擅行,必有所制」。人們的生活固然離不開一定的物質條件,但「物也者,所以養性也」,絕不可放縱物慾,以損害身體健康作為享樂的代價。驕奢淫佚的生活不僅是道德的墮落,同時也是健康的大敵。為此,作者在《本生》篇中提出了一條含義深刻的養生格言:「出則以車,人則以輦,務以自佚,命之日招魘之機;肥肉厚酒,務以自強,命之網爛腸之食;靡曼皓齒,鄭衛之音,務以自樂,命之日伐性之斧」。
2.適度提出在精神、飲食和居住環境等方而均應調節得當、輕重適度。人們要想健康長壽,首先在精神上必須保持平靜、安詳,避免過度刺激,不受「大喜、大怒、大憂、大哀」等不良情緒的騷擾。其次,在飲食方面應該做到定時定量,正所謂「食能以時,身必無災;凡食之道,無飢無飽,是之謂五臟之葆」。對於那些「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咸」的食物,切忌貿然人口。複次,居住環境也要力求做到冷暖、十濕適宜,防止「大寒、大熱、大燥、大濕、大風、大霖、大霧」的侵襲。
3.運動 《呂氏春秋》中首次提出了「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運動養生觀。「盡數」篇中就明確提到:「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形氣亦然,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鬱,郁處頭則為腫為風,處耳則為拘為聾,處目則為目蔑為盲,處鼻則為鼽為窒,處腹則為張為疛,處足則為痿為蹷」。因此要想祛病健身,就必須堅持運動,以便達到開塞通竅,使精氣血脈暢流不息的養生目的。
總之,先秦時期屬中國養生文化的濫觴,特別是諸子百家在養生領域中所作的各種大膽探索,更是為中國養生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漢代養生觀
《前漢書》中記載:「凡人所生者,神也;所託者,形也。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敝,形神離則死。死者不可復生,離者不可複合,故聖人重之。」由此觀之,神者生之本,形者生之俱,不先定其神形,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司馬遷傳》)
心和則氣和,氣和則形和,形和則聲和,聲和則天地之和應矣。故陰陽和,風雨時,甘露降,五穀登,六畜蕃,嘉禾興,朱草生,山不童,澤不涸,此和之至也。故形和則無疾。《公孫弘卜式倪寬傳》
這段是對精氣神的論述和探討,不僅在當時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而且也成為了歷代中國養生文化的主要理論依據和範疇。這一時期養生集大成者為《黃帝內經》。該書不僅集了先秦時期的各種養生觀點,而且首次從醫學科學的角度探討養生問題。書中認為養生的主要原則既要攝精神與形體,形神兼養,努力提高機體防病、抗衰能力,同時也要順應天時,積極適應外部環境,避免外邪侵襲,從而「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
漢代養生術的又一特點是氣功得到了很大發展,引起國內外學者關注。出於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的「導引圖」,有四十餘幅各種動作的圖像,並附有各個動作的名稱及作用,成為了漢代氣功圖文並茂的記錄。而同時出土的"卻穀食氣篇」據專家考證為戰國時代流傳下來的,內容豐富,是有巨大文物價值和文化價值的。這一圖一文,與先秦《行氣玉佩銘》在一起,成了研究中國養生和氣功的稀世之寶。稍後問世的《准南子》,則記載了後人稱譽的「五禽戲」:「若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伸……是養形之人也。」華佗在此基礎上根據自己反覆的實踐和體驗,整理和編排出了「五禽戲」。
華佗語普曰: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搖則谷氣得銷,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戶樞,終不朽也。是以古之仙者,為導引之事……吾有一戲,名同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當導引。體有不快,起作一禽戲,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體輕便而浴食。(《後漢書·方術傳下》)
※道醫養生的核心價值觀
※各個朝代的養生觀!
※醋泡黑豆好處多,具體做法是這樣的!
※太上老君,不是兜率宮裡燒鍋爐的!
※簡單養生:每天敲敲3條經,從頭到腳防疾病
TAG:道醫 |
※老中醫養生之道:觀國醫大師養生,習益壽延年之方
※中醫養生:肝癌晚期要這樣吃
※論中醫養生之道,為什麼京劇也可以養生?
※薏米,生命健康之禾!國醫養生:平時養生吃薏米、活到九十不稀奇
※道醫養生,怎樣的睡姿最養生
※中醫養生|寒露時節如何養生
※道醫養生養什麼?
※來看看我們中醫養生的祖師爺,長壽老祖的「食療養生」。
※道醫養生的核心價值觀
※中國道醫養生:夏季養「陽」之三伏吃什麼?
※阿蓮姐祛濕:中醫養生講夏季養生之道——熱養
※中醫養生與時辰養生關聯 12時辰這樣養生最靠譜
※中醫養生:養生就得先養脾胃,脾胃好,則壽命長!
※觀察道教養生觀對中醫養生理論有影響嗎?
※肝癌晚期吃什麼 中醫養生專家告訴你!
※道教養生 ▏道醫養生,為什麼要強調養心?
※佳樂解說:中醫養生與時辰養生關聯 12時辰這樣養生最靠譜
※中醫養生:秋冬季如何養生
※東方的生命觀——談中醫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