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清明節天人合一,以玉奉靈 玉,真的可以通靈嗎

清明節天人合一,以玉奉靈 玉,真的可以通靈嗎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競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時至今日,清明從單純的節氣,「吞併」了中國第一大祭日寒食節、男女春天郊遊的「情人節」上巳節,成為天人合一的重要傳統節日,寒食節的「感恩紀念」、上巳節的「催護新生」,都沉澱在清明節里。

清明之祭主要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死者的思念之情,清明掃墓之說由此而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以玉事天地、諸神、先祖是玉最原始的作用,用玉祭祀的根本用意在於通鬼神、明心志、求吉祥、保平安。作為最珍貴的玉石品種,和田玉是祭祀、宴會、典禮等大型場合及殯葬禮儀的主要道具,是權貴、身份和聲望地位的象徵。《周禮.大宇伯》記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赤璋禮南方……」秦漢之後,上品和田玉又被用於墓葬,王侯之家生前用玉,死後殮玉並葬,方顯尊嚴權威。在清明祭祀中,以品質上佳的和田玉精品致祭,奉敬先人,彰顯尊貴堂皇,蔭澤萬代,延續家風綿長。清明節天人合一,以玉奉靈 玉,真的可以通靈嗎

說到這兒,其實身邊經常會有愛玉的朋友問起玉到底有沒有靈性,這確是一個很難全面回答的問題。用比較科學的話說就是唯心還是唯物,何謂「靈性」?本身「靈性」這個概念就不是唯物的,是個抽象概念,具體表現大致可以界定為存在於主觀意識中的一種心理感應,是隨著主體的情緒變化而變化的,便是一般所說的「信則有、不信則無」。但是「靈性」對於絕大多數喜歡玉的人來說,是寧可信其有的,而且玩玉的人都會自發的總結很多關於玉有靈性的一些具體實例。包括「為人擋災避禍」、「可防身」、「能驅邪」,以及「玉石的變化」等等。雖然這些實例都言之鑿鑿,但仔細分析又與描述者主觀情緒是有很大聯繫的,就像人們把不那麼容易解釋的現象神秘化是一個道理。而玉,幾千年來對大多數人來說,一直是披著一層神秘面紗、身形婀娜的美嬌娘,多以很多人寫玉,往往願以「她」來稱呼,而不是「它」。

不過一件好的玉器佩戴久了,卻是真真地會有「變化」的。從物理學和化學上來分析這是基本可以詮釋的:玉石本身是一種地質構造的產物,即古人云「凝結天地靈氣之寶物」。礦物分子中會帶有一些對人體有細微作用的微量元素,比如放射性和磁場效應。古希臘人和古代中國醫學著作中就明確記載了佩戴玉石對於人體的益處,「軟玉」(如和田玉)英文翻譯為Nephrite,就是從希臘語詞根衍生過來的。在中國,玉可養生的說法自古就有,漢代則更是有「食玉」之說。

從另一方面看,出土或傳世古玉在佩戴時的物理變化,也被世俗簡單地歸結為「靈性」顯現,出土玉在土壤中被周圍環境影響造成了沁色,出土後見光見風,再接觸了佩戴人的體溫和分泌油汗,有明顯變化是必然的,別說玉這樣細密美麗的礦石,任何一塊石頭在人手裡拿捏久了也會有顯著變化。再說傳世古玉,它的肉眼所見變化就會少許多,原因是始終被人們把玩,沒有入土後的侵蝕,只是光澤和滑潤程度會增加,即所謂「包漿」。

說起物理變化,在現在業內人士的認知里,以和田玉為例,和田玉的天然傷綹中有一類被稱為「僵」,簡單地說就是有僵的區域其石性大於玉性,因此在結構和視覺感官上給人以明顯的區別。而「僵」又分為「活僵」與「死僵」之分,死僵近乎於石,無論如何盤玩打磨都不會有何變化,視覺感官上沒有,結構上更不會發生變化;而活僵就不同,活僵一般較淺,手電筒強光下透光度很高,這種「僵」經過長時間的盤玩,由於手上油汗的沁入,會被慢慢「化去」。

從人文關懷的角度來說,除去遠古佩玉的階級意味,古人佩玉因其本身珍貴易碎,加工艱難,便在佩戴時規範了行為舉止,不會有大幅度的動作,這樣一來從客觀上就降低了遭遇意外的幾率。再則,玉器的佩戴部位又是人體相對比較軟弱、容易受傷的地方和觸力點,所以一旦遇見意外,這些部位的玉可以緩衝撞擊,保護人體,久而久之這種現象也被歸於玉的「靈性」說了。

當然了,這些詮釋並不是否定玉有「靈性」這種說法,玩玉愛玉之人願意把玉的理化變化歸於「靈性」一說,是一種文化習俗和精神賦予,是值得推崇的。因此,愛玉便要懂得呵護,既然是呵護,就可以人為地賦予其生命,而生命是有靈性的,「玉有靈性說」便煞有介事了。

自古說「寶玉通靈」,玉器從遠古的祭祀神壇上走入尋常百姓身邊,千百年來關於玉器的神奇故事始終被津津樂道。中國傳統習俗中,佩玉藏玉也就成了一種消災避難、祛邪佑護的習慣。倒也是真有一些聽起來匪夷所思的故事能讓人不可解釋,且呈一二藏家朋友關於古玉通靈的真實經歷聊作談資——

奇事一:杭州出版社有位王先生,收藏研究古玉數十年,對鑒別古玉頗有心得,並有古玉著作問世。常以其明銳眼光遊走藏界,往往慧眼獨具,屢有收穫。有年遇見了一件滿是鐵鏽紅沁的漢代劍珌,已被鐵鏽沁成了暗紅色,而且看狀況是出土不久、未經多少人轉手的生坑器,因為出土後開始接觸人手溫熱拿捏,已有溫潤本質顯現。王先生當然認得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血沁劍珌」,因血中含鐵,血沁也是氧化鐵沁的成份之一。雖是傳說中帶血沁劍具較凶,但畢竟奇貨可居,價妥收藏後欣喜不已,揣回家研究了個明白,隨後便用錦繩穿系隨身攜帶。二日後便真遇了怪事,那日王先生傍晚下班後騎摩托回家,先生家住杭州城西南,路上騎車只需十五分鐘,沿途道路兩旁皆是樹木叢林,他照例騎行在熟悉的林蔭道上,恍惚間覺得道路兩旁怎的突然間多出了紛鬧集市,燈火通明、人聲熙攘,還在疑惑何時此地多了夜市時,不及細看便到了要轉彎回家的橋頭,此時猛然感覺右眼象被狠狠地打了一拳,當時眼前一黑,從疾馳的摩托上栽倒下來...王先生是個身高一米八多、體重近二百斤的大塊頭,平時戴一副黑邊大框的江澤民式眼鏡遮了半個臉,這樣的一摔後果想是嚴重不堪。他在地上扒了片刻之後坐起身,看周圍十餘米內居然沒有任何障礙物,也沒有先前感覺的集市,只自己一人坐在路中間,手臉皆擦破,尤其右半臉和右眼腫得睜不開,奇怪的是鼻樑上那副碩大的眼鏡竟然絲毫不損地戴著。王先生正納悶,突然摸到腰上掛的劍珌,恍然間明白:難道真是應了血沁玉兵器的凶象不成?霎時一身冷汗。回家後,也絕口不提這怪事,被老伴埋怨了一陣後,從此不敢再戴這件玉劍珌。後來據說此件玉劍珌每次都會有上門求教的不同學生在不知就裡的情況下,摸在手裡會感覺異樣的涼。清明節天人合一,以玉奉靈 玉,真的可以通靈嗎

奇事二:安徽滁州一位資深老藏家,收藏古玉三十多年,精藏可觀。其中最心愛一件,便是戰國時期的五色玉臂鐲:五彩沁色,包漿漂亮,工藝古拙。老先生日常總是將此臂鐲箍於左上臂,時時摩挲盤玩,已然通透變化,色澤艷麗。這麼數年下來,倒也是平安無事。不想有一日,老先生騎自行車外出,好端端被一部超速中巴自身後連人帶車撞倒,人更是被摔滾出去十餘米,當時便動彈不得,中巴司機慌忙來扶,老先生滿身傷痕,被攙扶起來後,不顧傷痛,立馬去摸左胳膊上的寶貝玉鐲,果不然玉鐲已碎斷成五截,其中一節不知去向。奇怪的是,經過醫院檢查,六十餘歲的老先生經這麼一撞,竟除了皮肉擦傷和右臂骨折,居然沒有任何嚴重的內外傷。老先生雖心疼寶貝玉碎,卻也暗自慶幸:莫不是這千年的寶貝佑護了我不遭致命之災?往後所有聽說此事的道友皆嘖嘖稱奇。「古玉護體」說又添一實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玉儒於成 的精彩文章:

中國傳統工藝之風箏
「命運之石」——藍寶石的鑒賞
緬甸琥珀「吸粉」無數,皆因一特性
吃出來的「寶貝」究竟是什麼東西?
琥珀蜜蠟是如何開採的,你知道嗎?

TAG:玉儒於成 |

您可能感興趣

玉麒以玉會友,感恩美好相伴
黃金有價玉無價,以玉為禮,以物表情
以玉為友其樂無窮 我們願為您鑒玉真假!
以玉養德,詩經里的玉文化!
以玉石之花訴說夏日激情,你我共醉才是最美境界
天下玉苑是一個以玉文化為特色,為一體的大型文化主題公園
全村只剩下一對老人夫妻,每天以玉米糊和饅頭度日
第22講:為什麼古人以玉傳家,而不是黃金?
燃爆了!玉米迷宮、沙灘、品嘗五彩品種……以玉米名義狂歡將是怎樣的體驗?
19歲以玉女身份出道,卻因兩件醜聞形象盡毀,努力多年仍未翻身
上萬難民每天以玉米為食 需花5小時撿柴生火
以玉米為原料的三款聚魚餌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