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古典油畫大師畫畫也作弊
▲《兩大使》
16世紀旅居英國的德國畫家小漢斯·荷爾拜因的作品《兩大使》是藝術史上有一幅奇畫。講的是兩位法國大使在英國會面時的場景。這幅畫高207厘米,寬209厘米,其中引人關注的焦點是畫面下方的白色「飛盤」和精細無比的寫實技巧。熟知藝術史的朋友應該知道,那面飛盤其實是一顆經過透視變形的骷髏頭,只要我們從右側看去就能發現。
精緻的細節 | 準確的透視 | 完美的靜物
▲ 從右側看到的骷髏造型
那麼問題來了,在1533年,荷爾拜因是如何畫出這樣精確的圖像的呢?
奇怪的單詞釋義
從藝術史的發展脈絡來看,這件事必有蹊蹺。因為透視法在歐洲藝術中的首次應用是1425年,也就是天才畫家馬薩喬的傑作《三位一體》。馬薩喬的透視法是從佛羅倫薩建築家布魯內萊斯基那裡學來的。但布魯內萊斯基——現代透視法的發現者——卻警告他的朋友不要把這一秘術告訴別人,以免遭受無知者的非議。
▲《三位一體》畫面透視效果分析圖
雖然那時也有阿爾伯蒂這般的好事者,樂於傳播透視法的秘密。但也只是口傳身教,至多發行存量極少的手抄本。而等英國人真正了解透視法,還得有個幾十年。因為在英語中,「Prospective」一詞最早出現在15世紀初,但直到1590年前後才指代透視法。在之前的170年里,這個單詞的意思一直是「光學」。這又是為什麼呢?
▲ 阿爾伯蒂首版《論繪畫》中的透視法插圖
古典繪畫的真面目
事實上,在透視理論傳到英國之前,相關的光學儀器早就賣給英國人了。像阿爾伯蒂這類人,在普及透視理論的同時,他們的生財之道就是兜售各類光學透鏡。而這些透鏡的主要使用者除了建築家,就是畫家。
荷爾拜因的這幅《兩大使》就是用光學儀器畫成的。除那面誇張的透視變形頭骨外,地球儀和星象儀上的球體透視也不是當時畫家有能力徒手畫出的,即使是譽滿世界的大師米開朗基羅也無法完成。要知道《兩大使》的創作還比《最後的審判》早了8年時間。
▲《最後的審判》局部
或出於「誠實」的美德,我們熟知的義大利文藝復興大師們很少藉助光學儀器。但在商品畫行業,光學儀器的使用十分泛濫。義大利肖像畫家莫羅尼和貝利尼是這行的佼佼者。他們在16世紀中葉創作的貴族肖像作品,在技法上超越了以往所有的大師。畫面精緻細膩,花紋服帖地順著衣褶起伏變形,但又不可思議地放棄了對複雜風景的處理。這就是運用光學儀器的痕迹。
▲ 莫羅尼作品
▲ 貝利尼作品及細節
凡·戴克、丟勒、卡拉瓦喬、委拉斯貴支、維米爾以及所有北方靜物畫家都使用光學儀器作畫。因此,我們很難在他們的作品中看見氣勢磅薄的自然風景,而激烈壯闊的海景就更少了。在委拉斯貴支的名作《圍獵》里,人物依舊真實細膩,但四周的景色,甚至是近處的樹木卻遜色許多,還顯現出拙劣的商品畫手法。並且,畫面左下方的幾組群像簡直就像拼貼上去的,不論透視、光影都與整體畫面格格不入。顯然這是一幅使用光學儀器的作品。
▲《圍獵》及局部
更為誇張的作品是法國學院派畫家布格羅的《浴女》。兇猛的巨浪席捲而來,但美艷的浴女不為所動,因為她知道後面的海浪全是布景。浴女右手的造型出賣了畫家,因為她抓著一塊不明所以的石頭,而這塊石頭像是塊立方體一樣插在沙灘里。這個細節表明浴女其實是躺在台上的模特,而石頭正是模特台的一角。
▲《浴女》及局部
從文藝復興晚期一直到印象派,歐洲畫家幾乎無人不用光學儀器作畫。這也是肖似自然的古典寫實油畫的秘密。而崇尚室外寫生和裸眼繪畫的傳統,要等到印象派之後才出現。儘管現代人大多遺忘了古典畫家作弊的工具,卻也留存著許多材料等待我們的發現。
一份繪畫輔助工具清單
檯面九宮格
▼
九宮格是最簡單的也最簡陋的繪畫輔助工具,至今仍被我們使用。在丟勒的版畫中,我們可以發現古代藝術家使用九宮格的方式。除了檯面九宮格外,也有風景畫家使用窗戶作為九宮格。
窗戶九宮格
▼
連線法
▼
在牆壁上打出一個固定點,這個固定點命名為視點。在視點與被畫物之間安裝一個畫框。畫家與助手合作,記錄視點與被畫物的連線落在畫框平面上的位置,反覆記錄就能畫出一幅完全符合透視法則的靜物畫。
連線法也運用在複製畫面上,在空白畫面和一幅繪畫作品間安放一根長桿,再在上面安裝一根兩端帶重物的線,反覆測量繪畫作品,就能準確地複製在空白畫紙上。
固定視點法
▼
固定視點法是連線法的改良版,不需要展開中間的畫板反覆測量,而是增加一面玻璃,通過燭光或其他光線,在玻璃板上複寫靜物的造型。
暗 房
▼
暗房是基於小孔成像原理製造的複寫室。在昏暗的房間中鑿出一個小洞,讓光線透進來,形成反相的投影。畫家則將畫紙布置在另一面牆上,根據投影描摹景物。
暗 室
▼
暗室是量產版的暗房,可以是木質結構,也可以用黑色罩布組成暗室。在暗室頂端有一個窺視鏡,這面鏡子可以改裝成各色焦距的凹面鏡,具有放大景物的效果,因此讓畫家能簡單地觀察全景與細節。
便攜暗箱
▼
便攜暗箱是基於暗室原理,結合對眼球結構的研究,發明的裝置。最小的暗箱可以做成書籍尺寸。畫家通過暗箱末端的傾斜複寫台,描畫景物。這種裝置最早由達芬奇提出。
明 室
▼
明室由一面反光鏡和一面半透鏡組成,能讓畫家在同時觀察被畫物和畫面。使用明室的感覺就好像在投影布上作畫。這種機器十分方便,也易於安裝,今天仍被大量畫家使用。
複寫儀
▼
放大圖片的另一門利器是複寫儀。因為在暗室和明室內,藝術家很難畫出大尺寸的作品,所以複寫儀的誕生就為他們解決了這一問題。同時,複寫儀可以和大型玻璃板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台快速繪出大型繪畫的機器。
繪影架
▼
18-19世紀流行的側影肖像基本都是用這種簡單的繪影架畫出來的。在模特背後安置一枚蠟燭,畫家就能在半透明的磨砂玻璃上觀察到被畫人的剪影,這種方法極大提高了歐洲文化市場的繁榮。
影子的迷思
在印象派之後,學院派藝術家幾乎閉口不談光學儀器的使用,好像運用這些機器是一種恥辱,以至於在很長一段時間,我們誤以為那些精緻的古典繪畫都是偉大的藝術家徒手畫成的。今天,又有不少藝術家開始使用光學儀器,他們要麼描摹照片,要麼直接使用投影儀。這又讓許多繪畫愛好者摸不著頭腦,到底在繪畫中是否可以使用輔助工具呢?
在古典藝術家看來,藝術的目的是為了模仿現實,再現現實,因此藉助光學儀器著實無傷大雅。這些藝術家在意的是繪畫結果,而不是繪畫過程。也正因此,在世界美術史上,只有歐洲古典藝術家的作品描繪影子。在這之前的中世紀、古羅馬、古希臘藝術品中完全看不到影子的形象。同理,在中國、波斯以及其他國家也不見有人描繪影子。
事實上,影子在現實生活中很難看見。除非是艷陽天,否則在白日里我們不常見到邊緣銳利的影子。但西方藝術家在使用光學儀器時,就不得不製造影子。這是因為如果沒有一盞作為強光源的燭燈,人物細節很難依靠那些簡陋的小孔成像機投射到畫布上。而有了燭燈,影子便自然地出現了。
▲ 虛空派作品中常出現燭燈和骷髏
歐洲藝術家對小孔成像原理的不懈探索,最終讓他們發明了相機。相機的原理和暗箱一模一樣,只是把畫紙替換成感光銀鹽板即可。同時也讓歐洲人切實地理解柏拉圖的洞穴理論,也就是我們所見所聞只是世界在我們腦海中的投影。影子和幻象在16世紀初期還是一種令人懼怕的東西,但沒過幾年,等藝術家頻繁使用光學儀器描摹自然時,人人都對這些奇巧淫技習以為常了。
反觀100多年前的中國,當慈禧太后收到自己的照片時,她卻禁不住地害怕,認為那是一台攝魂的機器。這種笑話全因我們並不注重影子的描繪。不過繪畫是一種工具,中國人把它當作修身養性的媒介,西方人把它看成再現自然的渠道,世界正是在這種多樣性中不斷摩擦、交融才能發展壯大。因此,當我們需要描摹自然時,不妨試試上面提及的那些工具,這並沒有什麼恥辱。我們看重繪畫的過程,同樣也看中繪畫的結果啊。
TAG:繪畫與生活 |
※人物畫大師方增先的作品欣賞:畫畫不是描畫!
※吳作人潑墨大寫意畫熊貓視頻,畫畫原來如此簡單!
※畫畫神豬繪油畫藝術作品拍出高價,美女作伴生活愜意
※水彩畫家的繪畫作品,又開始想學畫畫了
※老樹畫畫寫實幽默小品畫作品欣賞
※他把油畫畫出了中國古典韻味
※大象也會畫畫
※徐彬——畫畫,畫畫,還是畫畫!
※霧霾那麼大,不如在家畫畫畫畫
※畫畫新方式——數字繪畫
※日本漫畫家吉田誠治的作品製作欣賞,看別人怎麼畫畫
※關則駒︱畫與畫背後的故事︱潛心畫畫,畫好畫︱《倒敘》
※畫畫是他與生俱來的天賦和興趣,劉遂海藏區人物題材油畫作品欣賞!
※插畫畫如詩
※畫畫「花」畫 帶香味的時尚插畫
※畫畫必須知道的全球十大畫材品牌
※廢棄茶包上的畫畫藝術
※學畫畫,為什麼要畫素描人像?
※他畫出來的迪斯尼經典動畫畫作,不會比動畫本身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