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頂果欽哲法王:修行的七個要點

頂果欽哲法王:修行的七個要點

頂果欽哲法王:修行的七個要點



修行要有恆。

當人生順利,心滿意足時,我們會傾向修行;當我們餓了,沒有東西吃,就會失去修行的興趣。這是因為我們對法教缺乏完整的信心。


俗話說,:「肚皮飽了曬太陽,這是我們像修行者的的時候。一旦事情不順,我們變成凡人。佛法無法和我們的心融合在一起。請加持我們,讓心中生起正確的態度!」


另一句話說:「落入凡夫行徑的修行者,永不會解脫。為外表而念誦咒語,無益於修道。」


修行要精進。

修行要全心投入,讓自己完全浸潤在修心之中:有時禪修空性,有時生起出離心,有時對眾生髮慈悲心。透過仔細的探索和檢視,我們會更下定決心,愈來愈努力去修持修心的法門。


分析試驗求解脫。


首先要分析我們哪一種情緒最強,然後專註而努力地去對治。


當我們面對某些特定狀況時,仔細檢視這情緒是否增加。我們應該觀察情緒是否會生起,生起時要能辨認出來,透過對治的協助,把它去除,然後持之以恆,直到情緒不再生起。


不應自持。

如果能幫助他人,提供食物和衣著,協助人出獄,或讓他們陞官,那麼我們不應該期待獲得他人的肯定。如果我們長期認真修行,或知識廣博,嚴守戒律,也不應當期待他人的尊敬。


反過來說,如果我們發現他人知識淵博,應當祈願他們能夠真正博學;如果他們嚴守戒律,應當祈願他們能夠像佛陀時代的弟子;如果看到他人修行,應當祈願他們的心與修行合而為一,沒有障礙,他們的道路能引領他們走向最後的目標。這應該是我們禪修的方式,關心他人勝過自己。如果我們能做到,也不應為自己慶賀,認為自己做了什麼偉大的事。「不要依賴他人;專心對本尊祈請。」不要依賴他人,認為他人會給我們食物、衣物等等。然而,要對三寶生起完全的信心。


有一種說法:「相信上師是究竟的皈依;利益他人就是究竟菩提心,因此不要炫耀自己的成就。」永遠持守這種態度,因為依賴他人,結果未必如我們所願。


不應暴戾。


如果我們在公眾場合被忽略,不要認為自己是這麼好的修行者,人們怎麼不在乎我,不來供養或請求加持。此時,不能煩燥,不能嚴辭以待。此刻,我們還不能用法教來對治我執。我們忍辱的程度非常脆弱,如身上的水皰。我們易怒的程度,則像一隻頭痛的熊。這完全是因為無法用法教來對治。

不輕喜怒。


水晶球因自身的透明,而呈現各種顏色,放在什麼上面就變什麼色。同樣的,有一種修行者得到很多金錢就會想:「哇,這是多麼慷慨的功德主。」但如果得不到錢,就口出惡言,牢記在心。我們不能被如此微小的事情動搖。


莫期待回報。


如果幫助他人,或有機會修行,我們不應當期待他人的感謝、稱讚或給予好名聲。

如果我們能夠終身修持兩種菩提心,在座上和座下皆正常禪修;如果我們能將心與禪觀融合,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就不會是凡夫的經驗。


再說,如果不被日常生活干擾,有助於禪修的進展。但如果禪修時非常的專註,事後完全分心,就無法對禪觀產生信心。反過來說,如果我們在座下培養許多正面習慣,但在禪修過程中不專註,修行同樣是無意義的。要努力做正確的修行。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善付囑專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佛學 的精彩文章:

佛弟子請注意 別錯過清明節這個修行時機!
夢參老和尚:寺廟拜佛有講究 不識規矩犯大忌!
如何承事一切善知識?
五台山罕見老照片!百年以前外國人也曾「到此一游」
大安法師:如何救度已過世的父母?

TAG:騰訊佛學 |

您可能感興趣

大德開示│頂果欽哲法王:謹記修行的七個要點
頂果欽哲仁波切:聽法者多,修行者少
頂果欽哲仁波切:真正的修行人時刻不忘修習慈心和悲心
佛法的三種基本態度,相對於三條道路!頂果欽哲仁波切
老者小孩、水中畫線,這兩個比喻絕啦!頂果欽哲仁波切
《成佛之道:痛苦》——頂果欽哲仁波切
《成佛之道:領受四灌》——頂果欽哲仁波切
大德開示│頂果欽哲法王開示:菩提心的驚人力量!
所有的現象只不過是自心的投影!頂果欽哲法王開示
頂果欽哲仁波切:從內心深處感受師之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