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葛優癱」代表的「喪」文化,是年輕人溫和反抗

「葛優癱」代表的「喪」文化,是年輕人溫和反抗


在時下的互聯網上,喪文化已經成為一種顯性的文化潮流,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習慣用「喪」來描述自己。任何一種新興的青年文化現象背後,都潛伏著一定的社會動因。究竟何為喪文化?喪文化為何流行?我們又該如何評價這一文化現象?


不求上進的人生


簡單地說,「喪」指涉的是這樣一種心態和生活方式:不想工作,漫無目的,情緒低迷,慾望低下,只想行屍走肉、麻木不仁地活下去。「我差不多是個廢人了」「其實並不是很想活」「漫無目的的頹廢」「什麼都不想干」「頹廢到憂傷」是他們的口頭禪,「葛優癱」、佩佩娃、懶蛋蛋表情包是他們熱衷的配圖,美劇《馬男波傑克》以及日本的一系列「喪劇」中有他們推崇的人生觀……


「葛優癱」代表的「喪」文化,是年輕人溫和反抗


美劇《馬男波傑克》劇照。



比如日本的青春小說和青春電影里,有一大類別專門反映年輕人「喪」的心態,這些作品被國內不少文藝青年奉為圭臬,在豆瓣上收穫了極高的口碑。

像去年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亮相的《瀨戶內海》,這部電影圍繞兩名高中生放學後悠閑吐槽聊天的日常展開,六個章節基本都是同一場景,導演拍的就是兩個人呆坐河邊東拉西扯地聊天。高中生瀨戶有句內心獨白,擊中了許多觀眾的心:「青春為什麼一定要跑步流汗,為什麼不能就在河邊虛度呢?」是的,「虛度」,為什麼生命一定要耗費在加班、學習、上進、追求成功上面,為什麼就不能虛度?



「葛優癱」代表的「喪」文化,是年輕人溫和反抗


《不求上進的玉子》在豆瓣人氣居高不下。



在另外一部同樣在豆瓣人氣居高不下的《不求上進的玉子》中,「虛度」被更為生動地演繹了。女主角玉子大學畢業後返回故鄉,不著急找工作成家宅在家裡,吃了睡睡了吃,百無聊賴懶散度日,任憑春夏秋冬四季流傳,就這樣日復一日什麼正事都不幹地宅著、懶著。有人這樣形容 玉子的生活:人生「無可奈何」,角色「無名小卒」,命運「無所適從」,改變「無濟於事」,挫敗「無處不在」,成功「無人問津」,狀態「無精打采」,情緒「無所顧忌」,灰暗「無孔不入」。這樣的玉子卻在豆瓣收穫了諸多擁躉,「最喜歡你們霓虹金煞有介事拍一部電影就為了說人生這玩意兒不用努力也可以。」

小確幸的底色


事實上,我們不必急著將喪文化想像成一種極端的、消極的、絕望的心態。很多評論者在評述喪文化時,傾向於將其視為一種突然冒出來的文化現象,而忽略了任何一種文化現象都有其「連續性」。如果要追溯的話,喪文化的前身,其實就是曾經蔚為壯觀的小確幸。如果說小確幸講述的是人生的一種「小獲得」,喪文化則是在小確幸的基礎上,渲染和突出人生的「大失去」。


何為小確幸?雷蒙德·卡佛有一篇小說叫《A Small,Good Thing》,小確幸指的是就是「一種微小的但確定的幸福」。很多年輕人追求的不是那種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大事業大成功,他們追求的是日常生活中那些微小的、觸手可及的小幸福。小確幸的理念在村上春樹那裡得到最淋漓盡致的表達和踐行。村上春樹這樣舉例小確幸:買回剛剛出爐的香噴噴的麵包,站在廚房裡一邊用刀切片一邊抓食麵包的一角;清晨跳進一個人也沒有、一道波紋也沒有的游泳池腳蹬池壁那一瞬間的感觸;一邊聽勃拉姆斯的室內樂一邊凝視秋日午後的陽光在白色的紙糊拉窗上描繪樹葉的影子;冬夜裡,一隻大貓靜悄悄懶洋洋鑽進自己的被窩……



「葛優癱」代表的「喪」文化,是年輕人溫和反抗


葛優癱。


喪文化的底色是小確幸。年輕人高呼著「葛優癱」,可癱坐沙發,就是一種小確幸;他們唱著《感覺身體被掏空》,可聽著彩虹合唱團的吐槽歌,想著「我要去雲南」,是一種小確幸;雖然《瀨戶內海》說人生為何不能「虛度」,可這虛度是與好友曬著太陽,渾身暖洋洋地,有一搭沒一搭地聊天,這也是一種小確幸……因此,「喪」並不是萬念俱灰,它更近乎一群擁有小確幸生活的年輕人,因更大人生追求的不可得,而對人生產生的一種疲憊感。喪文化屬於「第一世界問題」,它指的是各種挫折或瑣碎的煩心事,和第三世界所面臨的嚴重問題形成鮮明對比。真正絕望的人生,不會在互聯網上喊「喪」,他們的聲音是聽不到的。


追求成功的不可得


當年輕人都選擇了「喪」,是他們對成功沒有興趣嗎?恰恰相反,年輕人「喪」並非他們不想追求,而是因為追求成功不可得,長期的挫敗感導致他們被動地、根本上地喪失了追求慾望。這一點,日本社會提供了最好的參照。

日本社會學家三浦展在《下流社會》中對此有過分析。三浦展筆下所描述的「下流」,並非字面意義上的下流,它指的是一種不求上進的心態,一個人的人際溝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熱情、學習意願、消費慾望等也全都比一般人更為低下,概而言之,即人生熱情的全盤低下。三浦展的看法是,很多人自甘下流,並非他們不願意上升,而是上升空間已經喪失。



「葛優癱」代表的「喪」文化,是年輕人溫和反抗


《瀨戶內海》劇照。



三浦展提出「下流社會」這一概念,對應的是日本上世紀90年代延續至今一蹶不振的經濟背景。人們的資產大量縮水,小政府的自由主義經濟發展策略,進一步拉大了貧富差距。當社會20%的人擁有80%的資產時(甚至更多),那麼其他80%的人能夠擁有什麼?尤其對於日本年輕人來說,社會財富和工作機會主要為中老年人群體佔據,年輕人的相對貧困率是日本社會最高的。階層的跨越艱難得像天方夜譚,很多人便選擇鬆鬆垮垮、弔兒郎當地活著,反正你再努力再奮鬥也擠不進那20%里。「下流社會」反映的是階層流動的困難導致人心的普遍挫敗。


應該看到,階層流動機制不夠暢通等問題,正也是中國社會當前所面臨的嚴峻問題,戶籍政策、高房價、不甚合理的財富分配機制等,已成為個人發展的重大阻礙,有房有車有戶口式的成功看上去遙不可及。遙不可及就算了,可即便想安安分分過點小確幸生活,也不是那麼順心,現實生活中令人心塞的事情還真不少:經濟下行背景下的裁員危機;工作壓力大,每天各種加班各種應酬;相親市場上的物質化、功利化……


這時就像美國《大西洋月刊》曾刊文指出的,「對於大部分的中國青年而言,在高速增長、急速前進的中國,成功的公式仍然未變:刻苦學習、努力賺錢、成為『房奴』、儘早結婚,最後生養子女。然後看著這個循環重複。但是越來越多的人發現這些目標難以實現,接受局外人的身份可能是最好的——也許是唯一的——生活下去的辦法。」既然人生都這麼「喪」了,那我就自甘下流,不抱希望就不會有失望,得到的都是僥倖,失去的才是人生。


從這個意義上看,「喪」的心態其實是年輕人的一種自我保護,他們以自我矮化的方式拉低期望、舒緩壓力,倘若失敗了,他們才不至於真的絕望。


美化「喪」是危險的


我們不必妖魔化喪文化。喪文化其實是社會問題的一種反映,年輕人以一種類似於撒嬌和抱怨的方式,向他們所生活的社會和世界提出溫和的抗議,但我們的確該花更大的力氣解決其背後折射出的現實問題。


與此同時,另外一種傾向同樣值得警惕,即美化喪文化,刻意強調喪文化的某些正面意義,諸如解構成功學云云。任何負面的潮流,都有其正面的部分,就像不走的鐘,每天都有兩個準確的時刻。如果評論的角度是對錯五五開,那就陷入了相對主義的泥淖,評論的判斷價值就失效了。就筆者看來,我們應對喪文化有充分的理解和同情,但更多的是需要一種審慎的態度。


時代如此遽然劇烈地變化,沒有什麼關上門的小國寡民的日子,也沒有「喪」卻依舊能夠風生水起的人生。你可以凡事拖延懶散,那麼你很可能由此失去競爭力;你可以嚷嚷著不加班,那你可能失去工作,連自己都養活不了,遑論咖啡、貓咪、悠閑的下午茶……你還得知道,「葛優癱」之所以迷人,是因為你剛剛工作完,如果讓你無時不刻「葛優癱」,那這跟癱瘓在床沒兩樣,是致命的折磨。英國小說家傑羅姆·K·傑羅姆早就說過了:「只有在你工作堆積如山時,你才可能享受閑暇。當你無事可做時,空閑就變得一點也不有趣,因為空閑就是你的工作,而且是最耗人的工作。閑懶和吻一樣,當它被盜走了之後,它的味道才是甜的。」


我們更應看到的是,「喪」其實並非年輕人的主動選擇,而是一種無奈,它偏向斯多葛學派的處理方式,「以深思熟慮的理解為名要求我們改變自己的慾望,而不是試圖改變現實的秩序」。也就是說,面對現實的不合理、意義的不可得,我們的「喪」看似不爭不搶不嗔不怨,洒脫極了,可其實是種自我矮化,是屈從、放棄和自我閹割,並最終喪失了遠景想像以及塑造歷史意志與行動能力。這樣一來,成功永遠遙不可及,問題永遠不會有改善的可能。「喪」的確自我保護了,但也只是一種精神勝利法。


的確,房價很高、工作很累、工資很低,這一代年輕人真的很不容易。不過,並不存在一個開關,一摁下去,所有社會問題都能迎刃而解,任何難題的克服都需要過程,如果我們不幸地要經歷這個過程,除了一「喪」到底,也可以去承擔它,並努力改變它。你可以成為祛除社會痼疾、推動社會改革和進步的重要力量,也可以政治冷漠、不求上進、死氣沉沉,將社會問題視為一種理所當然、不可變更的存在,將此刻短暫的安逸和美好極大化為一種終極追求。而世界會不會變得更好,你會不會變得更好,就在於這一念之間。(文/曾於里)


轉自澎湃新聞:http://www.thepaper.c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19世紀的巴黎博物館:從革命遺產到公眾空間
自行車歸來:它在中國經歷了怎樣的百年發展
「星星的孩子不孤單」——自閉症的歷史與現實
明代江西藩王的金冠玉佩
牛津學者眼中的絲綢之路:它始終都是世界運轉的軸心

TAG:澎湃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喪文化」:溫和的反抗,孩童式任性
火熱的「喪茶」:背後是年輕人對這個世界的溫柔反抗
嘻哈、潮流、反抗和群嘲,這一代的年輕人在躁什麼?
陳情表:一個同性戀者的無聲反抗
性感和紋身的交融才是女神的新標誌,如此誘惑無力反抗!
武则天的鹰犬们究竟有多歹毒,为何说骆宾王是反抗暴政的英雄
古代「刺頭」七人組合 敢於反抗的猛士!
喚起童年回憶的黑板藝術,這是成人與兒童的反抗生活的美化啊
古代慘遭「裸刑」的四位女性,有兩位都是反抗滿清的殘暴統治
女性的吶喊,暴力與恐嚇下的反抗
張悅然:對生活的忍耐與反抗,是作家的常態
古代丫鬟地位有多低?被主人侵擾不敢反抗、最後的命運讓人同情?
在霸屏的「大女主戲」里,我們「逼死」了真正敢於反抗的女性
在課本里,他是一個敢於反抗的大英雄,歷史中卻恰恰相反
遭受強吻後的喵星人,無聲的反抗!
嘿嘿嘿,這種表白技巧,瞬間讓女生喪失反抗力!
武則天的鷹犬們究竟有多歹毒,為何說駱賓王是反抗暴政的英雄
最先用文學寫作反抗種族歧視的黑人女性是誰?
成功卻軟弱的華裔,這次終於要反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