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開國皇帝認為百年後他的國家會成最窮國,結果富得流油,但被滅了

開國皇帝認為百年後他的國家會成最窮國,結果富得流油,但被滅了


趙匡胤建立宋朝之時,將國都定在開封,後來,他曾打算把都城遷到洛陽,又打算遷到長安,可惜最終都沒有實現。是什麼原因讓趙匡胤有遷都的打算,又為什麼最終沒有實現呢?


遷到長安很好理解,畢竟在宋代及以前,長安一直是當然的國都,無論是大漢還是大唐,都這樣。不過,長安經過黃巢之禍及五代之亂後,已經殘破不堪,無法為都。



開國皇帝認為百年後他的國家會成最窮國,結果富得流油,但被滅了


(長安地勢最好,但五代後破敗)


洛陽也很好理解,那是國都的第二選擇,歷史上如果長安損毀了,不能為都了,就選擇洛陽。就算長安為都,一般洛陽也是陪都。


再說了,在古代,對國都的考慮,至少有兩個因素。一是有天險,可防衛。二是龍盤虎踞,有王者氣象。這兩個條件,長安和洛陽都具備,開封卻一個也不具備。

既然開封一個也不具備,那麼五代為什麼很多朝代要把都城建在開封呢?其實在後唐庄宗的時候,就把都城遷到洛陽了。但是到後晉石敬塘時候,由於節度使造反頻繁,石敬瑭為了節制節度使,又把都城從洛陽改遷到開封,此後經過後漢、後周,都城就一直在開封,趙匡胤是在後周那裡獲得政權的,所以他的都城也在開封。


趙匡胤當皇帝後,天下都被他平定了,節制節度使的考量已經不需要了,因此,防衛不好及沒有王者氣象兩方面就凸顯出來了。


無險可守怎麼辦呢?為了抵禦敵國的入侵,趙匡胤就不得不安排重兵屯守開封城,以數量龐大的軍隊來替代天險,以此來保家衛國。根據史料記載,開封一帶常駐兵力就有數十萬。


這十萬兵力確實有效防衛了都城,但接著就帶來問題了。這數十萬大軍在開封鎮守,但總歸不是機器人,也要吃飯,打仗也需要武器和鎧甲,這些東西總是需要國家派發吧。短時間還好,時間一長,國家用于軍費上的支出就顯得比較恐怖了,國家沒錢了從哪要錢?羊毛出在羊身上,還得從百姓那要。慢慢的,賦稅加重使得百姓怨聲載道。


那麼,既然決定遷都,為什麼最終沒有實現呢?原因在於他遭到強烈的反對。


開國皇帝認為百年後他的國家會成最窮國,結果富得流油,但被滅了



(洛陽和開封地形比較)


當然了,歷史上只要遷都,都會遭到反對,尤其是貴族們的反對。因為貴族們無論田產房屋都在舊都城,誰也不願意拋棄。從盤庚遷殷大家都可明白,遷都的壓力是挺大的。


不過,就算貴族反對,其實也阻擋不了太祖的決心。但有一個人參與阻擋,宋太祖就有些為難了。這個人是太祖兄弟,晉王趙光義。

趙光義說了幾個理由:其一,


開封作為幾朝國都,其經濟發展以及繁榮程度遠遠不是荒廢已久的洛陽與長安可以相提並論,而且國都為國家之本,絕對不可輕易動搖。


其次,開封運河系統經過幾代修繕,已經完善,若是遷都,如何解決數十萬禁軍以及新都百姓的各種糧食問題,而且遷都之後必定大興土木,到時候勞民傷財,國力虧空,四周還有各國虎視眈眈,遷都萬萬不可。


宋太祖說,你這些話都有道理,但是開封地勢無險可守,軍隊耗費太大,怎麼辦?晉王趙光義當時說了一句話:安邦「在德不在險」。

趙光義在這裡引用了《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吳起與魏武侯談論地理因素和政治因素哪一個對國家安全更重要的故事,吳起認為決定國家興衰的根本因素是政治因素,夏桀修政不仁,商紂修政不德,雖有險固山河,也不能改變滅亡的命運,所以安邦治國「在德不在險」。


宋太祖當時長嘆了一聲,沒有再開腔。


那麼,是不是宋太祖被趙光義說服了呢?顯然不是的。因為君王之德與都城的防衛問題完全是兩個概念,在保衛都城上,不可能因為君王有德就抵上十萬精兵。君王有德,那就只能是輕徭薄賦,輕徭薄賦,軍隊的供給就跟不上,跟不上,就沒辦法防衛都城,這是很簡單的道理。


不過,既然宋太祖並不認同趙光義的話,為什麼最後還是取消了遷都的打算呢,這其實要說到趙光義這個人。


趙光義是開封府尹,也是宋太祖著力培養的接班人。一般來說,作為王儲,需要韜光隱晦。但趙光義卻拉幫結派,結黨營私,其在開封的威望甚至還要高過趙匡胤。


舉個例子,當時朝中有個猛將叫党進,脾氣火爆,性格也很直,有時甚至敢得罪趙匡胤,而趙匡胤也比較欣賞他這種脾氣,並不怪罪於他。這位党進有個壞習慣,他在街頭凡是看到有人牽著寵物,就非得要過去給寵物放生。


有一次,他在街上看到一個人肩膀上站了一隻老鷹,他立馬衝過去要搶過繩子,給老鷹放生。結果這個訓鷹人慌忙喊了一聲:「這可是晉王的鷹!」


聽聞這話,這位性格火爆的大將,居然立馬笑呵呵摸了摸老鷹,並說道:「你早說嘛,那啥,你去買點好肉來,千萬別把這鷹給餓瘦了。」隨即塞了一大把銀子給訓鷹人,一溜煙跑了。


對於趙光義的這種張揚,宋太祖看到了嗎?他肯定是看到的。有人分析說,宋太祖之所以想遷都,其實就是想打擊趙光義。但是宋太祖這個人一向比較仁慈,從他不殺功臣,杯酒釋兵權放了那些武將;從他非常厚待柴氏宗親,我們就可以看出來。也就是說,如果他一意要遷都的話,肯定會損傷趙光義的利益。而損傷了趙光義的利益,那一定就會引起整個朝廷的大動蕩。也許是從大局來考慮,最終宋太祖取消了遷都的動議。


不過趙光義離開之後,宋太祖還對左右說道:「晉王之言固善,然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殫矣!」



開國皇帝認為百年後他的國家會成最窮國,結果富得流油,但被滅了



(百年後富庶的開封)


太祖說的是民力,他沒想到,宋朝發展到百年後,民力並不殫,還出現了《清明上河圖》里描寫的那樣的輝煌,但是開封的防衛問題真的是凸顯了出來,最終被金兵很快攻破,把他後代子孫都抓去為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生全歷史真相 的精彩文章:

皇帝殺了個人,讓眾大臣去查,大家都查不到時,皇帝說了一句話
這是寒門讀書人最享福的一個朝代,沒有學無所用,只有不夠努力
春秋一國君報九世之讎,孔子漢武大讚,於歡面對辱母者,該不該報
宋初發生過一系列王公貴族相繼中毒身亡的事件,是誰下的毒
太監聽見皇帝房間里發生斧砍聲,為什麼還閑嗑瓜子不去救駕呢

TAG:張生全歷史真相 |

您可能感興趣

秦滅六國過程中,這才是最難滅的國家,結果幾乎傾全國之力滅掉它
戰國最「倒霉」的國家:滅了一個國,結果被五國群毆!
此皇帝想讓一外國人下跪,結果,使中國受很大的損失
金國的開國皇帝,滅了遼國後天天喝酒慶賀,結果竟把自己喝死
金國開國皇帝,滅了遼國後喝酒慶賀,結果把自己喝死
非洲一國家,曾經叫囂要和中國干一架,結果被打殘,狼狽逃回國!
皇帝派他找人,他順便打了3次仗,結果竟然使一個國家稱雄世界
中國最黑暗時期,因一家族篡位,結果讓國家直接滅亡
這裡曾是中國的一個郡,因一位皇帝突然駕崩,結果人家獨立建國
林則徐預言此國是最大威脅,無人在乎,結果我們失去了一小半國土
中國竟將最先進的戰鬥機給了這個國家:結果讓人心寒
戰國時最搞笑的國君,在齊國的忽悠下進攻楚國,結果被滅國
此地曾是中國的一個郡,因一位皇帝突然駕崩,結果人家獨立建國
他弒兄篡位,結果只在衛國做了半年的國君?
此國自認為世界最強國,對中國不宣而戰,結果被中國打到全軍覆沒
此小國太小,為了財政危機開設一家賭場,結果成了世界「賭國」
唯一一個和中國打過仗的非洲國家,結果是被揍得滿地找牙
美國壯漢曾叫囂要滅掉泰森,結果兩次被中國人打趴
韓國為四國賽準備了一個月,結果中國突發通知:你們不用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