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篆刻入門:臨漢印臨個啥?

篆刻入門:臨漢印臨個啥?

大概四個月前,我建了個群,進群的都是篆刻愛好者,打從建群之初,宗旨就是i彙集同好、傳播篆刻相關知識,當然,也有一大部分愛好者進群就是為了學習篆刻,最初進群時,完全的小白,於是,小白在群里學會了臨摹,臨摹是「印中求印」,學習的對象是過去的印章,四個月過去,大凡最開始入門,完成100方作業的同學,刻起印來,就大致都有點感覺了。也在另一個問題,這100方印章作業,全部是漢印,有的朋友臨了幾方、十幾方之後,覺得沒有趣味、枯燥,放棄了,去明清流派印里找有意思的印去臨了,這當然無可厚非,調劑一下絕無不可,但忽然就讓人想到一些問題:漢印臨到什麼時候才算個完,能從漢印里臨到些什麼?這是很難條分縷析回答清楚的問題,但最終的答案卻可以簡單化,就是:篆刻人可以一輩子都臨漢印(當然不是停在臨漢印上不創作,不創新。因為我們最終學篆刻的目的還在於表達生活,現代生活里的很多新鮮事物,漢印並不一定能夠表達)。

清代浙派出過一個大師叫奚岡的,他在印跋里說過一句話是:「印之宗漢也,如詩之宗唐,字之宗晉」意思很明了:學印,就學漢印,學詩就學唐詩,學書法,就學晉字。

於是,我們學漢印是前人們不斷總結出來的經驗,往深里究,大致學漢印就是在漢印里基本包容了篆刻形式語言的基本要素和印章的精美典範,不管是面貌,意境,字體無不具備。初學者足可以從中學到非常有用的篆刻語言。

學篆刻每人有每人不同的學法,我比較支持印宗秦漢的理論,因此就要求在我的群里的朋友紮實地臨漢印,明代篆刻家蘇宣說:「而知世不相沿,人自為政,如詩非不法魏晉也,而非復魏晉,書非不法鍾、王,而非復鍾、王。始於摹擬,終於變化,變者愈變,化者愈化,而所謂摹擬者逾工巧焉(《印略》自序),學篆刻最終是活在」變化「上的,就是將來一定要從秦漢古人的圈子裡跳出來,但要跳出來,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深深知道」古「人是什麼樣子,把秦漢古人的東西真正學紮實了。才有可能變化,這跟隨心所意的」亂變「是不同的。藝術上要的是真正的藝高人膽大,而不是因無知而無畏。

當然,就算大家都印宗秦漢,其實理解上也是千差萬別的。

浙派祖師爺丁敬說:「秦印奇古,漢印爾雅,後人不能作,其神流韻閑不可捉摸也。」(「王德溥印」的印款)

篆刻入門:臨漢印臨個啥?

(丁敬刻「王德溥印」)

他的學生浙派大師黃易說:「漢印有隸意,故氣韻生動,小松仿其法」(「得自在禪」印款)

篆刻入門:臨漢印臨個啥?

(黃易刻「得自在禪」及邊款)

篆刻天才趙之謙說:「漢銅印妙處不在斑駁,而在渾厚。」(「何傳洙印」印款)

篆刻入門:臨漢印臨個啥?

(趙之謙刻「何傳洙印」)

篆刻入門:臨漢印臨個啥?

(「何傳洙印」的邊款)

寫意派大師吳昌碩說」漢印之最精神者神雋味永,渾穆之趣不可思議者,非工力深邃未易摹擬也。「(「吳俊之印」印款)篆刻入門:臨漢印臨個啥?

(吳昌碩刻「吳俊之印」)

粵派祖師,現當代人學得最多的印派的創始人黃牧甫說:「印人以漢為宗者,惟趙撝叔(趙之謙)為最光潔,鮮能及之者,吾取以為法。"(」臣錫璜「印款)篆刻入門:臨漢印臨個啥?

(黃牧甫刻「臣錫璜」)

由以上印語,我們大致可以知道,古往今來 的大師,沒有不摹秦漢印的,而且,他們得到的東西也不完全一樣。我們臨漢印,要學哪些呢,這個我以前寫過專門的文章,但似乎太過微觀,今天需要再統一一下思路。

最終我們都會走上」印外求印「的路子,不再」印中求印「地臨摹,那麼,在印中求印階段一定要知道,我這一段時間臨摹是為了什麼。

「印外求印」的旗手趙之謙說得好:「印以內,為規矩,印以外,為巧。規矩之用熟,則巧生焉。刻印以漢為大宗,胸中有數百顆漢印則動手自遠凡俗,然後隨功力所致,觸類旁通,上追鐘鼎法物,下及碑碣造像,迄于山川、花鳥,一時一事覺無非印中旨趣,乃為妙悟。」這段話送給所有臨漢印的朋友,也即我們現在臨漢印,在漢印里討取的是「規矩」,是「技法」,是「功力」。

比如漢字的字法,漢篆書法與繆篆的特徵,比如鑄印與鑿印的刀法特徵,比如任疏任密的章法規律等,比如漢印的濃重「金石氣」,大部分篆刻形式上的內容都來源於秦漢印章。

當我們在漢印的臨習中找到規矩,錘鍊出來刀法功力,體會到金石味的意象之後,我們再到明清流派印章里找找文人雅意,再到印外去找找生活體驗,感受一下山川日月,體會萬事萬物,最後才有可能一切因緣奔赴腕底,成就我們自己的篆刻風格。

總之,把漢印臨到篆刻的規矩、技法、功力都達到一定境界之後再說吧,其實,大部分篆刻家一生都不曾放鬆過對秦漢印的臨摹,我們現在說,漢印臨夠了,不好玩這樣的話,實在是太早了。

(【老李刻堂】之120,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藝錄 的精彩文章:

淺論篆刻人的自我修養
篆刻入門:摹印篆
中國文人篆刻第一人
篆刻學習的三個難點:名家如是說之吳昌碩
篆刻人物:動刀刻印第一人

TAG:談藝錄 |

您可能感興趣

篆刻入門:臨漢印到底臨不臨它的殘破?
篆刻入門心得:初臨漢印
篆刻學習:臨漢印,跟趙之謙學點啥?
龔望臨漢《小黃門譙敏碑》
大師臨帖|何紹基隸書《臨漢碑真跡》選
篆刻思考:向大神學習臨漢印吧,漢印是吳讓之、錢松、趙之謙的精神交匯點
書畫名家 王伯眾:通臨漢碑、主攻隸書,筆勢渾厚、意態高古
錢泳《縮臨漢碑冊》賞析
跟著趙之謙臨漢印,其實就是「渾厚」的氣息
清楊見山隸書欣賞:《臨漢西狹頌》
來楚生臨漢隸禮器碑正碑陰 書法欣賞
林散之臨漢隸,這字真帶勁兒
何紹基隸書《何子貞臨漢碑真跡》選節
林散之隸書臨本《乙瑛碑》學臨漢碑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