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帖,是學習書法的唯一途徑
沿襲數千年之久的中國書法藝術,對於傳統的依賴性很強。這主要是因為書法所賴以表現的對象是文字元號。文字的符號由六書而隸變,由隸變而楷則,基本上已經定型化,它給書家所留下的創造性餘地是非常之小的。
一、書法的書寫要在文字元號固定不變的條件下求創意。對於書法來說,繼承傳統的主要方式是臨摹。臨摹了上百遍的法書,即使不成書家,至少可以寫得一手好字;「熟讀唐詩三百首」,即使不成詩人,至少「不會做詩也會吟」。雖然,臨摹、模仿不一定能出名家,但名家的個性獨創,正從臨摹、模仿的傳統繼承而來。臨摹不要怕重複,其實每一次重複都是一次新生,猶如蛻皮,脫胎換骨。藝術有一句話叫做重複就是力量,貝多芬的命運,九個樂章一直在重複著一個旋律。
二、臨摹的目的,主要在於技法、技巧的學習,但同時也有助於悟道的修養。所謂「愛其書兼取其為人」,「學其書兼學其為人」。由於書品與人品的統一性,所以,當我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臨摹王羲之或顏真卿的書法,則不僅可以學到他們的筆法、結體和章法,同時也必然潛移默化、有意無意地為他們的風韻或道德所感染。臨摹古人的書法,陶冶自己的氣度。
三、臨摹雖是學習書法的不二法門,但書法卻未有學古而不變的。不同的人臨同一本帖,因臨習者的不同個性而結果個個不同,即使同一個人臨同一本帖,當臨習時的著眼點不同,或取其勢,或取其韻,或取其度,或取其體,或取其用筆,或取其行氣,或取其結構分布,當其有所取,則臨習時的精神也專註於某一端,所以結果不僅與原帖不會完全相同,而且也肯定個個不同。
四、臨摹包括「讀帖」(讀帖又稱「意臨」)以及「背臨」。歷史上的名家,如趙孟頫、董其昌,乃至近代的于右任、沈尹默等等,無不在臨摹前人的傳統方面鐵硯為穿,然後得以登堂入室,既而破門而出,自立門戶。黃庭堅說:「東坡道人少日學《蘭亭》,故其書姿媚似徐季海,至酒酣放浪,意志工拙,字特瘦勁,乃似柳誠懸;中歲喜學顏魯公、楊風子書,其合處不減李北海。至於筆圓韻勝,挾以文章妙天下,忠義貫日月之氣,本朝善書,自當推為第一。」反之,南齊時的張融,他的草書,無視古法,師心獨創,齊高帝批評他:「為什麼不學二王的法規?」他放言說:「非恨臣無二王法,恨二王無臣法。」但歷史是無情的,二王千古不滅,而張融又安在哉!
五、學習書法必須從臨摹入手,所以不能不似古人,不似則失其所以為書法。這是傳統藝術的特點。凡是書法家則必須一半是文人,一般是匠人。他要有文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巧手,只有匠人的巧手而沒有文人的妙悟,則不能有創作;只有文人的妙悟而沒有匠人的巧手,雖有創作但又難盡善盡美。妙悟來自文人的修養和靈性,巧手可得於模仿和苦練。匠人雖看似平庸,但決不可少。什麼是匠人,就是對某種書體臨摹得得心應手,一旦讓他脫開,抒發一點自己的理念,他們的面前則被一道牆阻隔,這道牆就是「文化」。
六、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有些傳世法帖,可由「法」的角度切入,通過臨摹,不斷掌握,如二王,顏、柳、歐、趙、虞、王等。而有些書家的作品,如果也以法的角度入手,那將不得要領,東施效顰。所以只能以「意」的角度學習其思想、膽識,繼而領略其以筆墨為載體的心靈和人格之美。學這種法帖切忌依樣畫葫蘆,如張旭、蘇軾、二大、徐渭、傅山等。這類似李杜兩大詩人。胡應麟:「李、杜二家,其才本無優劣,但工部體裁明密,有法可尋;青蓮興會標舉,非學可至。」通俗的說,學第一類書家的字有可操作性;而第二類書家的字,如李廣用兵,神出鬼沒,無跡可尋。所以要以氣、以情、以意而不是靠「法」來駕馭手中之筆。
※書法典故:顏筋柳骨
※趙孟頫錯了?還是啟功錯了?
※兒子給媽媽上墳,墓碑前說了一段話,聽哭在場所有人
※寒食節賞東坡《寒食帖》
※你只知道「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TAG:書法易 |
※再說一遍:臨帖,是學習書法的唯一途徑
※書法-臨帖是學習書法的唯一正確途徑
※學習是唯的一途徑
※歐陽中石:這是學習楷書的一條好途徑!
※科學家證明,夢境是實現空間穿越的唯一途徑?
※讀書,是改變氣質的唯一途徑!
※允許,是成為自由的唯一途徑
※男人,這是你變帥的唯一途徑了
※夢境是實現空間穿越的唯一途徑?
※改善命運的方法途徑有哪些?
※努力是成功的唯一途徑
※郵輪不是旅行途徑,它就是目的地
※中醫專家一致認為的解決女性早衰的唯一途徑!
※扁平疣是一種病毒性皮膚病,它的傳染途徑與護理方法是怎樣的
※愛是最短的途徑
※高考不再是上學拿大學文憑的唯一途徑
※學習中醫都有些什麼途徑?
※一群南非女孩非法途徑謀生,沒有收入就沒法活下去
※非名校出身的學生,申請日本留學最有效的途徑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