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我在VR中自殺了

我在VR中自殺了

上周,我在VR中死掉了。確切來講,我是通過協助自殺讓自己死掉了。我躺在病床上,護士拿著一個塑料杯:水混合致死藥物。

我在VR中自殺了

「還有遺言嗎?」護士問。

我的虛擬伴侶是位金髮女人,她眼中含淚:「親愛的願你一路安全。我會在另一邊與你相見。」

房間很樸素,但很溫馨。在我身後,陽光漂浮在綠色的瑞士鄉村;在我面前,杯子里有根粉色的稻草,嘴角彎著並不愉快的弧度。護士抓著杯子問我:「你確定要喝嗎?你會沉睡會死亡也要喝嗎?」

突然,屏幕上的文字閃出來:「你是否有權選擇死亡?」這只是一個道德問題,感覺卻像一個現實中的選擇。我把目光集中在「是」上面,那一刻彷彿我真的選擇了死亡。

護士把杯子遞給我:「喝光它。」

我的伴侶向前傾身,對我說:「我非常愛你。」然後她就開始哭。

頭顯裡面的我,淚水滾下臉頰。

這是VR電影「The Last Moments」的一幕,你可以在其中體驗一個連吞葯都困難的人在選擇協助自殺時的煎熬。

本片導演Avril Furness是一位前廣告創意人,立志於成為一名電影製作人。她寫了一個《黑鏡》式腳本,在這個反烏托邦未來中,孩子、夫妻必須說服一位親人自殺。為研究這個問題,她特地去了布里斯托博物館的一個展覽。在展覽上,她發現了Dignitas空間的完整複製品。Dignitas是一家專門協助自殺的瑞士診所,自1998年以來,已經有310名英國人特地去那裡結束生命。

坐在宜家風格的沙發上,聽著已經死去的人錄下的證言,Furness被嚇到了。「一切都是如此暗淡而尋常。我在想,如果這是我見到的最後一個地方,我會是什麼感覺。」與現實生活的戲劇相比,她虛構的反烏托邦似乎顯得單薄而虛假。於是她想到:使用虛擬現實可以讓人們親自體會一個經歷協助自殺的人的困境。

起初,Dignitas是反對這個想法的。Furness回憶道:「他們說這部電影是偷窺,不過是嘩眾取寵。」但最終修改完劇本之後,她贏了。她獲得布里斯托博物館使用其空間的許可,然後請來兩個演員開始排演。

就這樣,偽造開始了。

VR對自己的營銷是:現實的逼真複製。但這種刻意的錯覺隨時都可能被打破。將3D相機放在無頭模特的頂部,Furness就能以主角視角進行拍攝,觀眾自然也是以主角視角投入其中。不過,現實有些要素太過真實,無法施展。

Furness說:「我們還想著要不要做眨眼之類的視覺效果,但觀眾會齣戲。最後,我們決定保持簡單。」The Last Moments可能更簡單:主角講話的時候,以一種不經意的方式揭開自己的身份與性別。但其他的觸動很精巧,比如電影全程你都能聽到「自己」的呼吸。

該體驗先通過一個簡短的2D片段給觀眾解釋所處情景。大概一分鐘後你跳進現場,聽到的第一個聲音就是你的呼吸。開始幾乎沒什麼不同尋常的氣息:你和你的伴侶待在一起,玩笑似地說葯真苦,說之後會用瑞士巧克力衝掉苦味。但是反覆觀察,這是一個溫柔、堅定的提醒,你在艱難應付著一具活不下去的身體。

我在VR中自殺了

與傳統紀錄片的區別顯露出來了。BBC 2電影「How To Die: Simon"s Choice」中,製片人Rowan Deacon跟拍運動神經元疾病患者Simon Binner的生活。這部電影時長一個半小時,不可避免地,大部分時間都用來了解Binner和他的家人。這就是紀錄片的製作:你在拍攝對象上投入不少時間,與之建立情感聯繫,最後把觀眾引到他們並不期待的點上。

The Last Moments砍掉了這個過程,將觀眾置於主角的大腦中。這個人是誰?他怎麼在這裡?這些問題永遠不會被解答,至少第一次觀看時你根本想不起來要問。因為我們是通過他的眼睛在看,所以很容易接受給定的情景。沒有上下文也能分辨,這就是它的直接性,人物甚至從沒給出名字。

儘管最初持反對意見,Digitas最終對「The Last Moments」非常滿意,它還問Furness能不能用這部電影給自己打廣告。Furness拒絕了,她說:「我不想販賣那個時刻。我想講一個也許會成為事實的故事。」

這是否意味著The Last Moments是事實?感覺像,但感覺會誤導事實和謊言。這部影片雖然看似是沒有操作性,但直接迅速的影響同樣令人不安。議題可以這樣呈現嗎?沒有上下文,觀眾受到的影響會不會過激?Furness也擔心這一點,所以這部電影目前無法在網上看。

她解釋:「現在還是在電影節上展示,但是在缺乏必要背景的情況下,允許電影在線播放有點可疑。重要的是要引入上下文,觀眾體驗完之後,還要為他們提供『善後』環境來解壓。」如果她真要發布電影,可能會特地製作一個能合適呈現的應用。「作為一個VR電影製作人,你把觀眾放在手掌心,責任重大,不要輕視。」

VR到底能做什麼?這是我們追索已久的問題。The Last Moments提供了一個答案,但它也引出了艱深的倫理問題。

本文來源於連線雜誌,黑匣編譯。

鄭重聲明:黑匣網(www.heix.cn)的全部內容,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受法律保護。未經本網書面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者以其他任何形式擅自使用,違者必究,特此聲明!如需轉載,請聯繫【黑匣微信:heixvr】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匣 的精彩文章:

TAG:黑匣 |

您可能感興趣

谷歌WebVR讓用戶可以隨意在非VR和VR網頁中跳轉
這回VR真要上天了!SpaceVR將在8月發射VR衛星
Bethesda推了兩個VR遊戲,你看似要沉浸在毀滅與自救當中
VC眼中的VR/AR市場與你看到的竟截然不同!
TED能讓你在VR/AR中感受到冷熱和疼痛
我愛你,VR!
觸摸VR中的世界!VRgluv團隊研發力回饋VR觸覺手套
可以在VR里成為路飛了!《海賊王VR》開發中
獨立VR頭顯來了 我們還要VR電腦嗎?
VirZOOM 99美元讓你在VR中騎車健身
日本玩家教你如何在VR遊戲中偷看裙底[V]
SpaceVR 將發射的這個衛星,可以讓你沉浸於 VR 宇宙中
一個HTC Vive早期用戶的自白:VR遊戲就是在模仿現實中的遊戲
《變形金剛》即將推出VR版……唉,現在這種大IP的VR版我都不激動了
終於有一家能正面戰HTC VIVE的國產VR了!
對話台灣VR藝術家黃心健:我相信未來在VR世界中,想像是唯一的貨幣
狼人殺出VR版了,VR社交都賦予了它哪些新玩法?
HTC Vive 的競爭對手來了,LG和Valve 合作開發了款 VR 頭顯
HTCVIVE 汪叢青分享來自《玩家一號》的 16 個啟示,VR 將徹底改變這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