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小眾雅藏 古籍善本

小眾雅藏 古籍善本

小眾雅藏 古籍善本



中國古代書畫一直是藝術收藏界的領跑者,而近年來,之前並不為眾人所熟知的古籍善本也漸漸「火」了。

古籍專家崔爾平曾表示:「搞古籍善本的收藏隊伍較為專業,往往都是一經買進就不再露面。能流通的珍貴藏品越來越少。」


何謂小眾雅藏


與書畫相比,能對古籍善本說出個所以然的人並不多。所謂古籍善本,其實指的就是古代珍貴的文獻資料,珍貴、稀有、內容精善的古書刻本、寫本都可統稱為「善本」,還包括書籍、雕版、信札、石碑、檔案等。


只要珍貴難得,內容精善的古書刻本、寫本都可稱為「善本」。清末張之洞解釋善本之義有三:一曰足本,無闕卷,未刪削;二曰精本,精校、精注;三曰舊本,舊刻、舊抄。

現代的版本學家在前人的基礎上,提出了善本的「三性原則」,即歷史文物性、學術資料性和藝術代表性。我國古籍專家李致忠說:「簡單講就是好的書本。」


善本最初的概念是指經過嚴格校勘、無訛文脫字的書本。印刷術產生前,書籍大都是寫本。把原稿或別本認真繕寫下來,經過與原文校核無誤,就成為善本。唐以後,雕版印刷術出現,書籍開始出現「版本」的概念。不同版本書籍收錄文獻多寡、校勘精劣程度各不相同,因此就有了足本和殘本、精本和劣本的差別;書籍版本出現早晚、珍稀程度不同,就有了古本和今本、孤本和複本的差別。從近年來的藝術品拍賣市場看,各大拍賣行的古籍善本市場,已經越來越多地涉及到其他品種,如著錄書籍、書札信札等,古籍善本的定義已經被大大擴大了。


善本書則一般可分為刻本和寫本兩大類,刻本包括歷代用雕版或活字印刷的,主要為木刻的書籍,而寫本包括稿本和抄本等幾種。


清代古籍小有聲譽


目前市場上宋元刻本已十分罕見,明清刻本及以後的石印本等漸漸佔據主體地位。其中,清代刻書中若論刻功之精美、裝潢之考究首推內府刊本,其所用開化紙、太史連紙兩種紙張更是以柔潤的紙質、亮麗的色彩及特有的時代性為各界藏家所珍愛。

清代發行的古籍,包括石印本、通行本、官刻本、私刻本和書坊刻本,種類眾多,各有特色。


傳統意義上收藏的善本古籍基本上具備刊刻精美、流傳較少、藝術價值和文獻價值高等幾個方面。除善本以外,藏書界還將流傳較廣、年代較晚或者存世量較大的古籍習慣上稱為「通行本」。「通行本」據清末張之洞的說法,當屬於善本求之難得,退而求其次之選。清代中期以後很多藏書家,將私藏的宋元秘本翻刻成書,這其中相當多的書籍不但內容重要,形式上也保存了宋、元善本的風貌,屬於「通行本」中的精品,目前市場價格大約兩三百元一冊,價格適中,很有收藏潛力。


清代中期以後,西方的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逐漸向中國傳播,在上海土內灣一帶,使用德國海德堡的石印技術,為上海點石齋等書肆用來印刷《康熙字典》、《點石齋畫報》、《芥子園畫譜》等,頗具藝術價值。晚清的石印書由於產量大,且歷來為藏書家所不取,至今價格仍然很低,不過二三十元一冊,但由於這種石印技術今日也基本廢棄,此類書籍還有升值空間,初入藏界的書友,不妨由此入手。


洋務運動興起之後,各地翻譯的西方政治、法律、科學、文化作品也是古籍中的新門類。這類書籍中有以傳統技術雕版印刷的,也有採用石印技術印刷的,甚至還出現了鉛活字排印和銅版插圖技術。但可惜這些出版物印刷量一般不多,而且又因其具有較高的文獻研究價值,百年以來,被各種公私圖書館網羅了大半,但近來市場上也偶可見到,其價格也在兩三百元左右。


古籍善本以稀為貴

與書畫相比,對於收藏愛好者來說,古籍善本的收藏具有特殊性。古籍善本是不可以掛在牆上欣賞、拿在手上把玩的。在藝術市場,書畫的買家大多以經營為主,而古籍善本的買家群體是以藏家為主。古籍善本的藏家,不但需要喜歡古籍,還要有一定的文化涵養。沒有相當的歷史知識和古漢語功底,讀通都不可能,更不用說讀懂或者鑽研它的版本了。


對於正興起的「國學熱」以及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古籍善本也是最主要、最忠實的承載者。


古籍善本造假的技術要求很高,成本不菲。如果想要仿製一本明清刻本,首先要開一個工場,再請一批工人。一個工人一天能刻幾十個字,這樣刻上兩三年,才能製作出一本。且不說其成本遠遠高於拍賣價格,仿冒者還必須具有一定程度的古代文化素質,不然連看都看不懂,就無從造假。所以市場上贗品相對較少。因此,對於初涉者來說好上手,不容易買到假貨。此外,古籍收藏相對冷門,玩的人、懂的人都比較少,「撿到寶」的機會就會比較多。還有一點值得關注的是,古籍善本的價值一直是只升不降。


古籍善本是絕對的「物以稀為貴」。十幾年前年買的古籍,只要不是假貨,目前價格至少翻了五六倍,甚至升值10倍以上。以前很普通的古籍善本50元一冊,現在1萬元一冊,成了藏市真正的「藍籌股」。

此外,名人書札、信札也受到藏家的青睞,其既有收藏價值,又能滿足學術研究的需要,成為古籍善本板塊新的增長點。


善本收藏學問


古籍善本的保存是收藏中的一門學問,尤其南方天氣潮濕,紙張很容易發霉、長蟲。


收藏,並非一定要藏起來。收藏古籍善本,藏家要定期翻翻書,讓紙張也「透一下氣」。特別潮濕的日子,盡量避免打開書櫃,古代的紙張一般都是用竹紙或綿紙,並有石灰水打紙漿,造出來的紙吸水性強,在潮濕的環境中容易發霉。


同時,每年要「曬書」兩次。天氣乾燥,吹西北風時,要打開柜子,讓空氣流通一下。秋天和冬天最好把古籍善本拿出來「曬」。但不能在烈日下暴晒,而是放在室內通風之處「曬」。


還要增加書的「體味」。在古籍善本附近放芸香草、煙葉、花椒包等,可以起驅蟲的作用,同時也使書的「體味」更濃書香。但千萬不可放樟腦丸。樟腦丸短期具有防蟲的作用,但長期則會使紙張的酸性增加,把紙張變得更脆、發黃,是對紙張的破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圳微生活 的精彩文章:

戉:早期王權的象徵
書畫與文史
紙上天下 古籍版畫賞析
清末決定《元史新編》未能列入「正史」的關鍵文獻

TAG:深圳微生活 |

您可能感興趣

文人「玩物」的時光和空間,歡迎光臨寒舍上善雅藏